|
城市文化与城市审美
主 题:城市文化与城市审美
主讲人:蒋述卓(著名文艺理论家、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教授)
主持人:尊敬的蒋教授,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岭南大讲坛是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一个高品位、大众化、公益性讲坛。目前已经启动了三个系列,一是岭南大讲坛学术论坛,就是我们今天上午请蒋教授做的这一类论坛,我们叫做学术论坛;二是岭南大讲坛大众论坛,大众论坛就是我们每周的周末,都是在这个地方请一些专家学者做一些公众讲座;三是岭南大讲坛地市论坛,主要是在地市设置的论坛。这三个系列的讲座都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岭南大讲坛学术论坛以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前沿问题为主要内容,每月举办一期,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七期。上一期邀请了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陆学艺教授过来,也是在中山图书馆报告厅给听众做演讲,受到了广大听众的欢迎。今天在这里举行的是岭南大讲坛学术论坛第八期,我们荣幸的邀请到我国著名文学理论家、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蒋述卓教授给我们做演讲,他演讲的主题是“城市文化与城市审美”。
蒋教授1984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85年留校任教,1985年9月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中国文学批评史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文艺理论家王元化教授。现任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兼任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主席,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是《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中国文学研究》、《民族艺术》等杂志编委等。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宗教与艺术关系、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等领域建树颇丰,代表著作有《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佛教与中国文艺美学》、《宗教艺术论》、《宗教文艺与审美创造》、《在文化的观照下》、《宋代文艺理论集成》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获广东省第二届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家称号,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蒋教授的其他成就,我在这里不一一介绍了,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蒋述卓教授给我们做演讲。
蒋述卓:各位朋友、各位同志,今天上午我在这里跟大家共同交流一个我学习的心得,叫“城市文化与城市审美”。从九十年代末期开始,我就开始关注城市文学、城市文化的有关问题,曾经在2002年出版了《城市的想象与呈现》,这是我指导我的研究生与我一起做的课题,最后也在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九十年代末期我就开始关注城市文化问题,尤其是提出了城市思学的问题,也提出了二十一世纪文学空间的拓展,就是在城市文学方面,由城市文学我进一步研究到关于城市文化以及城市审美问题,我今天给大家交流的这个题目,就是关于城市文化与城市审美,我做了一个PPT,本来应该是比较大的,如果是有一个大的屏幕更好,现在只可以在演讲台边的电视里看到。
第一个问题,二十一世纪是城市时代。目前中国城市化的现状已经是发展比较快了,中国城市化的起步应该是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快速发展,据现在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所登载的材料来看,以及一些专家提出的数据来看,中国在2003年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了42%,东南沿海地区已经达到了50%,有专家预计到2020年全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0%,2050年也就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叶,将会达到75%。这一个概念是怎么一个横向比较呢?也就是说现在目前的发达国家的最高水平,城市化水平是75%,我们到2050年将达到目前世界上最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也就是75%。这是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如果再高一点的,有80%多的,像是美国。
我们国家城市化水平现在是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如果是按照原来专家讲,从49年开始到98年这一个时期,应该说是发展比较缓慢的,八十年代后期每年增加20多个城市,现在大约全国有800多座城市。预计到2010年左右会发展到一千座,中国城市化水平发展到目前的现状,应该说是一个加速发展时期,如果是处于一个25%左右,那是刚刚起步阶段;进入到40%-50%,那就是一个加速的发展时期;进入到75%左右,那就是说城市化水平已经相当高了,这样的概念我们就知道。中国城市化水平是非常快的,尤其是九十年代之后。
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吴良英教授,他也是我国关于城市发展报告主要主持者之一,前几年他就提出来在二十一世纪我国城市居民数量将超过农村居民,也就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达到10亿到11亿。最近发表的2003-2004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提出来,有专家甚至有这样的预计,将来在东南沿海一带,8%的土地将会承载中国50%的人口,那也就是说城市在东南沿海一带将会更加集中,所以中国土地人口承载量是非常惊人的,大家不用担心说中国城市化发展之后人口承载不起了,实际上按照世界上城市化发展的规律来看,人口相对集中是会加速经济的发展,甚至于能够使国家获得更大成功。
回顾一下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或者说现代化普遍发展进程的规律,大概有三项: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工业化是一个现代化发展的时间的纵轴,也就是时间上往前推的,农业化进入到工业化,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这是时间的往前推进。城市化就是一个现代化的横轴的开展,这也是现代化空间的铺开。回顾一下,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现代化的程度或者说现代化改革的速度在不断的向深入发展,也就是在空间上进行铺开。那么市场化就是为现代化提供一个体制的保证。中国现代化进程我们可以看到,它应该是工业化和城市化齐头并进的,但是在八十年代之前,也就是说从50-70年代,工业化水平一直是高过城市化的水平,甚至于高过23%,也就是说原来的工业化并没有完全带动城市化,这是原来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之间相分离所造成的一些经济不能增长、城市不能发展的局面,尤其是在六十年代,中国的工业化不是在相应的城市来开展,把它放到了贵州、四川等地,像是长虹,还有贵州的一些军工企业,都是往山里搬,是深挖洞、广积粮的时候,所以工业化不能带动城市化。唯一比较成功的就是大庆,工业成功带动了城市化,但是许多没有带动,所以出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不能互相促进的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