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堂中的美丽“邂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22 11:36: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堂中的美丽“邂逅”[zt]

                ——来自新课程下课堂中意外事件的启示

            

[背景]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是开放的、多边互动的。因此,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意外事件”,。 而这些所谓的“意外事件”,可能是异想天开的古怪答案;可能是嘀嘀咕咕的跑题讨论;可能是天马行空的漫谈交流……当我们在课堂中发生众多我们难以预期的事情时,就似乎是与“意外”发生了一场“邂逅”。这“偶然的遇见”既是意外,因此并不在我们预期设想之中。然而我们大可不必过分担心。“邂逅”总是美丽的,说不定给意外一个机会,就是给课堂更多的精彩。我曾因为面对许多意外没有把握,或者没有好好利用而遗憾,更因为常与意外相遇,创造的火花在意外中汇成的精彩而欣喜。在此我可以列举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所遇,所做,结合案例谈一下自己对于处理地方课程教学中的意外事件的感想。



[案例]

《白蛇传》这篇课文是杭州市地方课程《我与杭州》四年级中的第6课,教这课时我准备了这个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的许多版本,还利用多媒体设备放大图片打算给学生进行直观演示。那天正当我兴致勃勃地讲着这个神奇的传说时,突然发现坐在前排的***同学正拿着矿泉水瓶子在抽屉里翻来覆去地摆弄着,临桌的几个同学则在一旁偷偷地看着,哪还有心思在我这儿啊。我一看来气了,为了不影响正常的上课,我边讲课边不动声色地走过去,将瓶子轻轻地塞回到了抽屉里,我以为这样做会让他明白上课是不可以拿东西出来玩的。正当学生们沿着我设计的教学环节一步步下来,沉浸在“白娘子喝下雄黄酒后,现出原形,许仙被吓死后,白娘子怎样做了”时,只听到一声说轻不轻的嘀咕:“谁不知道她去偷仙草了!”这下子,附近的同学无法控制地纷纷议论起来:“什么仙草?是灵芝!”“灵芝我见过,纯正药店里的柜台上就有。”……但也有学生紧盯着我,大概是想见我怎样“对付”闯祸的***吧。

我想该介绍一下这个孩子的特殊性:该生父母常年忙于工作,无暇顾及他的学习。但对该生寄与厚望,为其制定了较高的标准。每次考试后,父母总是拿隔壁邻居家小孩(该生成绩一直在班级中名列前茅)的学习成绩与其作对比,甚至猛烈批评。孩子受到打击后,毫无脑力劳动后的快乐感和自豪感。当该生的学习成绩达不到他们的标准后,***父母的教育方法往往十分简单、粗暴,动辄出手。这个学期,***开始抱着破罐破摔的态度,不接受同学的帮助。现在***成绩较差,不遵守纪律,上课总是搞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不肯写作业。在校本课上,他这样的行为算是“小动作”了。

眼看课前的积极准备即将付诸东流,教室里乱成一锅,我的确有些生气了,心想:好好的一堂课就这样被你搅和了,一定要好好批评批评,顺便整顿一下纪律。于是,我强忍住怒气,冷冷地瞪了一眼,正要大声训斥时突然看到了他的那双眼睛。我能用什么来比拟那双眼睛呢?明镜?秋月?似乎都对,又都不足。***的眼睛不仅漂亮,而且清澈,灵动,当他看着你的时候,又是那样坚定而固执。这是怎么回事,难道……

我不禁会心一笑: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生活实例”吗?《新课标》不是常强调课堂教学要与生活密切联系。而现在,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到了这里,等待着我的处理,这是一个多好的机会啊!于是,我轻轻地拉起***问:“你听过这个故事?”“早听过,背都会背了。电视里不也播过的吗?”他满不在乎地说。“哦,那你能完整地讲这个故事吗?愿意到讲台前来试试吗?”下面有学生在惊呼:“他?!”看着***疑惑不安的眼睛,我笑了:“没关系,好好讲,老师做助手,给你配上精美的画面。”周围有同学在推搡着他的胳膊了。终于,***来到讲台前努力讲完了故事,尽管好几处结结巴巴的,但终究讲完了,并且情节比较完整。我带头响亮地鼓起了掌,一下,两下,掌声终于响成一片。我分明看到,走下讲台的他,脸涨得红红的。

看着孩子们意犹未尽,仍以一种激情的神态投入在故事中。那一瞬间给了我灵感:这节校本活动课何不就开个“班级故事会”呢?大家都可以来讲讲杭州西湖的民间传说呢?于是我分了学习组,布置了任务:“讨论你所知道的家乡的传说故事,并交流,再推选代表参加故事会。”这节课便开始了……让我们听听孩子娓娓动听的发现:《西湖中捞铁牛》、《雷峰塔的传说》、《六和塔的由来》、《钱江潮》……原来我真是低估了我们农村的孩子,原来他们的知识面也在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扩大,他们,毕竟与我一样成长在同一片土地上啊。

接下来,我又顺势引导学生找找杭州的哪些地方与这些故事有关;还以《白蛇传》为例了解了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如发行的邮票、著名国画家叶浅予画的京剧人物画、东阳木雕等。下课前三分钟,我们还热烈地讨论了《白蛇传》等民间故事的流传对西湖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反思]

这节课因“意外”而更精彩。我想,那天孩子们是非常快乐而成功的。他们好奇的那一瞬间被留住。他们或许不曾想到,因为一个同学不经意间的一句“嚷嚷”,作为教师的我给了他们一整节课的时间进行他们所感兴趣的有效活动。学生不仅学得认真,想得深入,讨论得也特别激烈。这同时也留给我很多的思考空间,让我对今后的地方课程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同时我马上把握这一契机,课后找来***谈心,大意是表扬他的成功,并让他明白在班级里是要靠自己的真诚和实力赢得老师和同学的信任,而不是靠“捣乱”、“语出惊人”的。在成功的喜悦中,他很真诚地点头称是。慢慢地,他参加活动越来越积极,与同学的关系也有所改善。更令人欣喜的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孩子们对我的地方课程的欢迎程度,甚至引起了许多老师的羡慕。

当然,在课堂中面对这样的意外状况时,我们所采取的策略应该是因时因地因情况而异的。如果当时不是在校本活动课中而是在一般的正常授课情况下,我当然没有条件也不允许有这样的活动。那么或许教师可以将这个“意外”的喊声先安置下来,然后寻找机会展开研究。我相信上述这个意外事件是因为孩子的好奇,而因为好奇,孩子们探索的欲望在此岸登陆,而当我们给他们机会,他们便向彼岸挺进,当然也有众多的知识一一等候他们。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这样背景下学习的孩子不再是呆板单一的整体形象。他们必定个个都有着鲜明的个人性格。这也意味着在课堂中,一个个创新的思维必将随时以古怪的想法、另类的做法、甚至不经意的一句话语的形式隐藏于各类教学意外事件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必将随时随地做好心理准备。我们只有带着发展与研究的眼光看待那些教学中的意外,并能毫不吝啬地给予这些意外更多的机会,相信它们带给课堂的将是无尽的惊喜。并且,我相信教师们一定会与我一样,期待与“意外”多来几场美丽的“邂逅”。
2#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1:38:06 | 只看该作者
课堂,因邂逅意外变得如此美丽

——执教《品德与社会》六下《天有不测风云》引发的思考

坎门中心小学    郑晓

【课堂回顾】:

……

三、天灾无情人有情   

我:灾害无情,人间有爱。同学们在自然灾难面前,我们人类演绎了很多感人的事件,你还收集哪些感人的事迹?并说说你的感受。

生:我们学过《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地震中的父亲让我十分感动。

我:对。(出示文本。)

忽然,我听到了一点声音:这位父亲有点自私。(我一看原来是陈X。)

我有点生气问:陈X,你为什么说这位父亲自私。

陈X(绽红了脸):专家们已经叫这位父亲离开了,再挖,瓦斯可能会爆炸,可他为了救自己的儿子,置在场人的性命而不顾,还不住手,所以我说他自私。

(话音一落,顿时学生们议论纷纷。我愕然!这时我发现班长举手了,连忙叫起她。)

班长:老师,我觉得陈X说的有点道理,埋在废墟里能救活的人不多,为了救废墟里不多的人,可能发生大爆炸,那样损失不就更大吗?

我只好说 :同学们,你们说这位父亲自私吗?他该不该离开?大家可以讨论一下,说出的理由。(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一样,3分钟后汇报结果时,学生情趣高涨,各抒己见。)

我:说阿曼达的父亲自私有几位同学?(6位。)看来大多数同学认为阿曼达的父亲不自私,为什么?

生1:没有父亲的坚持,废墟里的14个小孩,就都死了。

生2:他不该离开,如果他放弃了废墟里的14个小孩,就都死了。

我:对,大家要注意阿曼达的父亲救的不仅仅是阿曼达,还有其他13个孩子。

生:我觉得阿曼达的父亲,他很伟大,是他让13个家庭没遭受丧子之痛。

……

(我见时机成熟就说):对从大局出发,我们应该听从专家们的劝告,赶快离开。可是他能离开吗?

(同学齐说不能。)

师:同学们父爱母爱的伟大在于无私,这种爱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你看最后上天也为之动容,阿曼达——

生高兴地齐答:得救了。(班长再次举手)

班长:老师也可以这样说“爱能创造奇迹。”

师:对“爱能创造奇迹”。象这样“因为爱创造了奇迹”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谁再来说说……

【反思】

一个成功的品德课课堂,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能够唤起学生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学会生活。学生作为一个鲜明的个体,他们的学习也许与你的预设背道而驰,我们应该及时调整教学,让学生“拔节”的声音,变成新的可开发的教育资源。所以使这意外变为精彩应做到:

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尊重是品德课堂的基石

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尊重生命、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内心的独特体验,尊重每一个学生。正如本案例中所述,都要站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因为学生也在思考,如果当时笔者面对学生“节外生枝”的见解,以怒相待,如果一再否定,就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其他学生也会因答案的不确定而不敢发言。那么学生探究文本的热情就会被扼杀。不难看出本片段中学生已经积极地加入到学习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引领是品德课堂的权杖

思想品德课对于教师来讲是倾听、是引导;对学生来讲是倾诉、是交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心里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限于年龄、知识、身心、阅历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对问题的看法难免会有局限性甚至是错误性。它需要为师者引领、点化。如本案例陈X所说:“这位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置在场人的性命而不顾你还不住手,说他自私。” 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说出真心话这没错,这是孩子稚嫩童心对人物的片面评价,但它需要老师进行及时的点化和引领,教师在尊重个性化的见解同时,要设法过滤其消极因素,提炼其闪光的成份,进行放大,粘贴到教学中,借题发挥,让我们的课堂呈现出一番新天地。

三、“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 ——互动是品德课堂的追求

“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而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错误,是极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本教学片段中,学生的分组讨论、汇报结果,这些无不体现了师生、生生彼此之间在沟通与合作过程中进行心灵的碰撞。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撞击中张扬其独特的个性。让学生充分地讨论、争辩,得出道理,往往能更进一步地升华学生的道德认识,拓宽学生自我道德认识和道德自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7:13 , Processed in 0.13794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