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喂,谷栋先生,冽里你去了的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29 15:16: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长沙简牍博物馆访谈: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载体

2011-4-29
作者:慧月  
http://www.wenwuchina.com/news/E ... il.aspx?visitid=204


编者按:对于记忆我们会通过文字来阐述、了解,而记载着这些具有记忆性的文字的载体也是我们要记忆的对象,简牍,作为我国古代文字的载体,始于春秋战国或更早,盛于秦汉、衰于魏晋,先后使用了三千余年,因而留下了辉煌的文献资料,成为我国文物宝库中极为珍贵的宝藏。在纸张发明和推广之前,简牍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播和承载的重要工具,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壮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国 赋税总账牍
17万枚的三国孙吴简牍轰动了全国

中国文物网:长沙简牍博物馆在2007年才开始对外开放,算来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博物馆,当时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来成立这个博物馆的呢?

马代忠: 1996年在湖南长沙的五一广场,一个叫平和堂的地方开展了一个中日合作项目。就在这个工地下面发现了一批孙吴时期的简牍,数量局当时报道的是17万枚,超过了全国简牍发现数量的总和,简牍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的关注。长沙市政府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些简牍,就决意建设一个简牍博物馆,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建成了现在的长沙简牍博物馆。

它是展示简牍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

中国文物网:从博物馆开放以来,贵馆的藏品侧重点主要哪些方面?

马代忠:我们简牍博物馆是一个专题博物馆,它的藏品当然也是以简牍为主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简牍博物馆的藏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东西,一个方面是刚才说到的这些,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数量是14万枚,第二批是我们在2002年的时候发现的一批西汉简,它的数量在1万枚左右,现在这批简都还没整理出来。第三个方面藏品是长沙的一些精品文物,我们开展了一个长沙市精品文物展,就是把长沙历年出土的精品文物展览展示出来,内容包括商周时候的青铜器,蜀汉时期的漆木器和金玉器,然后我们长沙有一个铜官窑,就是长沙窑的瓷器,展品主要包括这些东西。现在我们也在收藏一些书画之类的。因为长沙是全国出土简牍最多的地区,今年又出土了竹简。长沙市文物局以及省文物局也正在做这方面的整合工作。长沙简牍博物馆作为一个专题的博物馆,那么今后的发展方向,也主要是在简牍这一块,无论从时间序列上面,还是从其他方面,都要做一个完整的收藏、展示、研究。


西汉 “陛下赠物”楬
简牍记载的社会状况——赋税、籍薄、司法、户籍、职官、纪年

中国文物网:说到这些珍贵的藏品,据了解主要是两汉时期以及三国东吴时期的简牍,那么这些已经整理出来的简牍资料主要反映了当时历史的那些信息和情况?这些年来我们对于研究简牍的成果有哪些?

马代忠:三国吴简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很多方面,它主要反应的是当时的长沙郡临湘候国的赋税方面的东西,《三国吴简》系统介绍三国吴简的形制、内容及学术界对该批简牍的研究成果,重点展示吴简中关于赋税、籍薄、司法、户籍、职官、纪年等主要内容。文字将近8万字,这个在成就方面也是非常的多了。国际国内都成立了这个业界研究机构,在日本成立了日本的吴简研究会,北京以北大为首的吴简读书班,以及清华、社科院,还有长沙自己成立的简牍研究会,对长沙吴简进行研究。现在已经整理了有200多片。另外还有专题的研究,包括长沙走马楼吴简研究这样专题的书,我们和北京读书班在一起合编的吴简研究,然后在2001年的时候我们在长沙举行了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的国际学生研讨会。对于三国吴简的整理,竹简的研究专著已经出版了第三卷,每一卷是三大本,但目前为止我们一共出了11本三国吴简的研究专著。

中国文物网:您刚才说到两汉时期的那一些简牍还没有整理出来,要预计这一部分什么时候能整体出来呢?

马代忠:现在正在做这一方面的工作,我们的研究人员包括我们跟大学里面的合作,正在做这一批简牍整理,大概需要的时间要3年左右吧。


东汉 中仓租券签牌
陈列简牍古籍,研究千年的简牍文化

中国文物网:那针对这些珍贵的这些简牍,在博物馆开放这几年这些简牍都举办过哪些展览?

马代忠:这批简牍除了在我们的馆里面有一个基本陈列,我们在这个湖南平和堂商贸大厦里面做了一个吴简的陈列,这个陈列是大概是做了10年,从1996年发现,98年开始,到2006年,这是跟日本合办的一个基本展览。然后在长沙市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包括日本我们都做了相应的一些专题展。

那么长沙简牍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叫《文明之路——长沙简牍博物馆基本陈列》,该陈列由四个部分组成,《三国吴简》系统介绍三国吴简的形制、内容及学术界对该批简牍的研究成果,重点展示吴简中关于赋税、籍薄、司法、户籍、职官、纪年等主要内容,通过复原、动漫、宣传片等形式再现了古代简牍制作、生活及简牍发现、发掘场景。《中国简牍》部分主要通过图文和实物相结合的形式按时代序列介绍了战国至魏晋时期各地区简牍发现与研究的主要成果,使观众能能清晰了解我国简帛学发展历程。《世界文字载体》部分主要介绍世界各地自古以来文字书写载体的基本情况,使观众充分认识作为文明基本要素的文字在世界各地的承载与传播。《中国简牍书法》部分主要以图版形式介绍我国简牍书法的演变、发展和成熟过程。


长沙简牍博物馆基本陈列展之一——文明之路
中国文物网:对于这些藏品,从修复以及库房保存上来说,贵馆是如何确保他们的安全性的呢?

马代忠:这个简牍保护的工业流程是非常多的,有几十种。我们这一批简是跟湖北锦州的文物保护中心合作,一起走过了14年的保护简牍历程。我们现在这批简的脱水、脱刺然后文字整理这一块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这14万枚竹简整理基本完成,现在已经入库保存。当然还有后续保护,跟踪保护的一些问题。还有一点就是简牍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环境在国内讲应该是相对比较好的,它毕竟是一个新馆,都是按照最高的规格要求来做的,所以说我们这个馆的安防设施、消防设施、监控设施上,以及恒温恒湿的这些设备,包括一些数据的检测,都是到位的。

进一步整合简牍资源,申报国字头博物馆

中国文物网:我看到长沙简牍博物馆正在申报国字头的消息,那现在的进展情况是什么样的?

马代忠:申报国字头这个工作是长沙市人民政府为了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打造简牍文化之都的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去年年底湖南省的省长下发的第一号文件就是向国务院提交关于长沙简牍博物馆申报中国简牍博物馆文件,这说明省里面和市里面都是很重视这个事情的。我们的理解是湖南是全国简牍最多的城市,收藏的简牍有将近20万枚,超过了这个全国简牍的70%,长沙又是湖南省的省会城市,我们认为是符合这个申报国字头的这个基本条件的。但是因为这个申报国字头有很多工作要做,目前还存在一些资源整合的一些问题,现在湖南地区出土的简牍,分别藏在长沙简牍博物馆,还有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市博物馆,还有其他一些地市的博物馆里,收藏的机构比较分散,不利于发挥简牍事业的这个整体优势的。所以国家文化部的蔡部长,他作出了一个暂缓挂牌的批示。目前湖南省市文物主管部门的话也在做这些整合的这些工作,希望打造一个全国性的简牍博物馆,把它打造成为在简牍方面的研究中心,收藏中心,但是这个工作可以说还是任重道远。申报国字头对于长沙简牍博物馆的意义我想是不言而喻的,对于长沙市的文化事业的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长沙市人民政府致力于把简牍作为长沙对外交流的一张文化名片,所以我们希望并一直致力于早日实现中国简牍博物馆的这个全国申报。


长沙简牍博物馆外景
保护、研究、展示历史文物文化,博物馆社教工作丰富多彩

中国文物网:在去年的博协大会上就提出了博物馆职能转型的问题,其实也就是博物馆在公众形象上的转变问题,也就是博物馆要改变在公众心中的那中庄严肃穆的学术殿堂的形象,让人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博物馆传递的知识,那么贵馆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会不会也更加注重这方面的问题,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

开展市民文化讲坛,普及中华简牍文化

马代忠:传统意义上来说,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就是保护、研究、展示历史文物文化。2007年我们馆正式对外开放,一直到2008年我们根据全国的整体安排,很慎重的思考关于对外开放、宣传社会教育这一块的工作,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来抓。而简牍本身,大家都知道,它的观赏性是必较差的,也就是说没有其他的文物那么直观,具有较强的可欣赏力。面对这种弊端,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今年我们的社会教育工作应该说是丰富多彩的,也得到了各地部门的高度评价。我们成立了一个长沙市民文化讲坛,也就是在周末的时候开办一个讲座,邀请一些文化名家来讲,针对市民来做这个社会知识,传统知识的普及教育,这一活动我们已经坚持了两年多时间,并且这都是免费向群众开放的。

走进学校,灵活多样的开展未成年人的传统文化教育

再有我们还跟教育部门的合作,每年对长沙市的30多个区的市民、中小学生进行知识宣讲、启迪教育工作。这方面还有一种形式就是我们把简牍的知识制作成一个个小课件,如动画、故事的形式送到教室里面去,像他们讲简牍的基本知识,通过这个比较灵活的形式,学生听起来也就比较感兴趣,也很吸引他们,这个反应也是非常好的,很多学校都是主动来预约。再就是以流动展览的形式送到学校,我们配备讲解员给他们解释、宣讲简牍知识,然后和学校共同举办征文比赛,简牍书法比赛等多方面的文艺活动。在馆内,我们举办了快乐寻宝活动,快乐寻宝活动的形式就是我们把这些展厅里的一些知识点设置成问题,让他们通过参观展览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奖励小纪念品,这些活动得到了这个家长和学生的欢迎。那么现在契合博物馆日,我们又要推出这个第三次快乐寻宝活动。今年要举办第四期的小小讲解员培训计划,就是利用暑假档期来进行讲解员的免费培训活动,这也是家长很欢迎社会反应很好的一个活动,每年我们招的这个小小讲解员大概是20个人的培训计划,每次报名都超过百人以上。去年我们被迫增加了40个人。通过这样的培训,可以训练孩子们的语言能力。之后呢,我们还将跟长沙晚报合作,开设一个小小记者站,也做了一个专题的培训项目。

博物馆与旅游相结合,服务于大众

第三个方面,我们跟旅游相结合,我们2007年开馆就跟这个长沙市内110家旅行社协定了团购的协议,跟他们做了一个旅游推荐,但是到了2008年我们就是免费开放了,免费开放的话旅行社还是一样,我们每天要接待团队要达到50多个。我们希望多做一些社会的宣传教育这方面的工作,希望得到公众的认可,改变博物馆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博物馆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的一个平台,我们觉得我们做的工作也是非常值得的。


长沙简牍博物馆全景图
简牍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播和承载的重要工具

中国文物网:每年的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今年的博物馆主题是“博物馆与记忆”,我看到贵馆也针对这一主题举办了不少的活动,那么您能不能解读一下今年博物馆日的这个主题。

马代忠:博物馆本身就是大众在寻找一种过往的一个记忆,通过寻找这种记忆来鼓舞人、激发人,给人一种向上的、前进的动力。文字是最好的记忆方式,文字是人类文化的一个载体,我们通过对文字和语言的阐释了解和传承中国的历史文化。简牍,作为我国古代文字的载体,始于春秋战国或更早,盛于秦汉、衰于魏晋,先后使用了三千余年,因而留下了辉煌的文献资料,成为我国文物宝库中极为珍贵的宝藏。在纸张发明和推广之前,简牍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播和承载的重要工具,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壮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根据世界博物馆日也开展了一个活动月,是我们长沙市文物局组织的长沙市属的博物馆和纪念馆的一个流动展览,是一个对外巡展系列活动。内容有一些互动环节,像简牍的制作的流程,我们会配备一些工具,一些材料供大家来自己动手在简牍上面写一篇作品,这些作品作为一个纪念品带走。

国字头、社会教育、旅游文化——三点一面的推进博物馆建设

中国文物网:展望一下未来,贵馆的下一步工作计划或者是工作重心是什么?

马代忠:应该从几个方面来讲吧,一个是刚才讲到的我们要继续申办中国简牍博物馆,这是我们的一个美好愿景,希望能够尽快的申报成功。那么第二个方面呢,就是社会教育工作这一块,我们希望能够更加扎实的推进,希望得到这个社会的更好的、更高的一些评价,也是对我们这个博物馆人的社会价值体现的一个方面。第三个方面的话我们在旅游这一块我们要为旅游工作能够提供更好、更有水平的景点,我们今后的目标是能够申报4A级或者5A级的景点,这样的话,博物馆的基础设施、一些配套功能设施的建设要继续加强。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资源整合的工作,我们也希望文物主管部门给予大力的关心和支持。
2#
 楼主| 发表于 2011-6-29 15:41:01 | 只看该作者
体验中国文字之旅 探寻中华文明之源
——中国文字博物馆基本陈展



--------------------------------------------------------------------------------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国内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是“十一五”期间重大的民族、历史和文化工程。整个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一组具有现代建筑风格和殷商宫廷风韵的后现代建筑群,包括主题馆、广场、字坊等。主题馆建筑设计理念采用“后现代”理论,造型定位取材于殷商甲骨文、金文所概括的最富有哲理、最经典、最神圣的建筑形象——象形文字的“墉”字。设计方案和造型包含了殷商时期的高级宫殿建筑形象的基本要素,采用殷商时期的饕餮纹、蟠螭纹图案浮雕金顶,引起殷商宫殿“四阿重屋”联想,整体建筑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荣获国家2010年“建筑工程鲁班奖”。

    目前,中国文字博物馆已收藏相关文物14156件,其中包括国家一级文物305件。长期以来,众多有关语言文字的珍贵文物,因为缺少专业博物馆的征集和收藏而散落于民间,或被收藏于其他博物馆,难以形成规模集体亮相。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建立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发展进程中一座辉煌的丰碑。

    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中国文字发展史”以世界文字为背景,以汉字为主干,以少数民族文字为重要组成部分,以翔实的资料、严谨的布局、科学的方法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字、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荟萃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讲解古汉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同时,以古汉字符号为独特视角,反映东方华夏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具有普及性和学术性双重使命。

      “中国文字发展史”陈列共分为三个部分,分为汉字源流绎古今、民族文字大家庭、从印刷术到信息化三大部分五个展厅十四个单元。三个部分相互呼应,以中国文字发生和发展的文化史为主线,以历代出土的文字载体文物为支撑,以文字的传播应用为注脚,以雅俗共赏的表现方式,融文字的历史、今天和未来于一堂,全面翔实地展示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的历史,通过文字的记录和梳理,其发展轨迹变得有章可循。

        第一部分:汉字源流绎古今。字法自然、甲骨纪事两个单元,展示有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龟腹甲刻符、陶坠刻符、商代甲骨、西周甲骨等,借助各类文物及辅助材料,把博物馆观众带入史前时代,真正去体会文字起源阶段的刻画符号。钟鼎千秋、物以载文两个单元,展示有司母辛鼎、子渔尊、伯梁其盨、善夫吉父鬲、鄂君启车节、吴王光鉴、温县盟书、新蔡葛陵楚墓竹简等。各式造型古朴、庄重肃穆的青铜器;长短各异、难以保存的竹简;造型精致小巧的铜印;晶莹剔透、质地温润的玉器,都成为承载文字演变的书写载体,见证着近千年以来的文字演变历程。文字一统、从隶到楷、说字传义三个单元,展示有两诏铜椭量、大官盉、睡虎地秦简、子游碑、正直碑、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表现了中国文字从文体各异的状态向文字一统、成熟完善发展的历程。

         第二部分:民族文字大家庭。包括拾文遗彩、承古传今,创新发展三个单元。展示有佉卢文简牍、龟兹文木简、定慧卖奴契、回鹘文菩萨大唐三藏法师传、西夏文经等,这些文字的文献和文物是记录着我国古代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本部分通过对古代的、传承至今的和新创的民族文字文物的陈列,反映中华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水乳交融、共同发展,不同背景和特征的多元文化共同构筑了不朽的东方文明古国。宣传和弘扬党的抢救、发掘和保护以及帮助发展民族语言的方针政策。

         第三部分:从印刷术到信息化。分为印刷术起源、雕版印刷、活字演变、汉字进入计算机四个单元。展示有清代木雕版、毕昇像、王祯盘、圆盘印刷机、八页印刷机、手动照排字模板等,力求体现中国文字从印刷术到信息时代的全过程。通过对古代文字印刷传播技术和现代数字化手段飞速发展的对比展示,使观众体验到古代劳动人民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使文字的记录传播技术不断向着科学化和现代化推进的历史进程,亲身感受到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和支持下,通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使古老的汉语、汉字在人类迈向信息社会的进程中获得了新的动力。

         基本陈列以史话风格的展览语言,以诗画般的艺术手法,注重历史性、艺术性、科普性、趣味性的统一。从详实丰富的文字学研究资料出发,以时间线索为序,以中国文字的历史遗存为主干,以大量实物(原件、复制、仿制、拓片、摹本、影像等)为依托,在以汉字为代表的中国文明发展线索背景下,将历代与文字发展密切相关的人、事、物作为闪光点;参照世界文字史背景,概览文字史、书法史,突出甲骨文、金文精华;揭示古代造字法原理,讲述中国文字使用、传播方式的发展轨迹,强化文字发展史的点、线、面关系,有主次地展示各时代文字风貌。运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形象地解释文字发生、发展、传播的科学原理和背后故事,丰富知识含量,强化展出效果,带动观众共鸣。


场景直观生动

        “中国文字发展史陈列”在创新陈展手段上充分发挥场景直观生动的特性,丰富了展示效果。如在甲骨纪事单元中,有一组商王问卜的场景,解释商朝时期甲骨的用途——占卜,表现商王问卜的瞬间。背景利用动画剪影的手法,来介绍内容,串联文物陈列。此外,展览按照文字演变的时间顺序,设计制作了原始制陶、青铜铸造、战国盟誓、造纸术、私塾教学、照排技术演示等与文字有关的场景。这些场景的设置,突出了陈展的主题,让观众感受我国古人的生产生活氛围,了解文字诞生及演进的过程。

注重人性化和观众的参与性

       “中国文字发展史陈列”在前期设计准备阶段,就对展板高度,展板大小、色彩、灯光等方面做出了严密的论证工作,有效地使用声音、气味、暖通等辅助手段,使陈列形式适应观众的感觉系统特性及观众心理需求,充分考虑参观群众的需求。此外,展览的六大展厅中,都设计有互动项目,从动手识甲骨、金文图形选择、汉字计算机输入等来体会汉字从古到今的发展演变历程。特别是推出互动影像厅,充分开发文字与观众的互动,设立了字谜竞猜、练习毛笔字、文字名片设计、雕版印刷等项目,其中材料工具与书法展区,观众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互动游戏,体验不同书写工具、书写方式对不同书写材料的不同书写效果。这些互动项目的设置使观众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动手动脑,体会文字的魅力与趣味,更好的传播了文字文化的知识。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突出文字个性特点

         如何设计体现“中国文字发展史陈列”的个性特点,营造出奇光异彩的具有自己特色的陈列展览,研究人员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展览立足于本馆的实际展示内容,充分发挥本馆的科技技术优势,运用新颖个性的展示手段,营造个性化的陈列展览。例如“甲骨纪事”展览单元内的甲骨整治声像系统,短短60秒,把甲骨的整治过程阐述清楚,时间短内容强,可谓静态实物展览的有益补充。此外制作了4D影片《甲骨文》,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把原本深奥的甲骨文专业知识展示得栩栩如生,而且伴随着影片场景的变化,观众的坐椅会振动颠簸、场内会“起风”、“下雨”,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

        中国文字博物馆作为国内首座专业展示文字发展历程和影响的国家级博物馆,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展品、多样的表现形式每天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开馆一年来,入馆游客达126万余人次,日均客流量近4000人次。文字作为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之物,在当今的世界文化交流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文字之都安阳将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现中国文字独有的内涵和魅力。中国文字博物馆正努力成为汉字文化科普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成为汉字文化研究中心乃至国际性的文化交流中心。

(2011年3月23日5版)
3#
 楼主| 发表于 2011-6-29 15:41:57 | 只看该作者
我国发展儿童博物馆的重要性

作者:周婧景

--------------------------------------------------------------------------------






        “儿童博物馆”的概念诞生于美国。从它诞生的那一刻,人们就开始询问:“什么是儿童博物馆?”美国博物馆协会定义:一个以服务儿童的需求以及兴趣为使命的机构,机构空间的展览及活动都是以鼓励学习、激励好奇为出发点,那么它便是一个儿童博物馆。儿童博物馆协会解释:儿童博物馆是一个透过各有关展览、节目及活动去引发儿童好奇、探索和学习兴趣,满足儿童成长需要的中心。

         对以上两种定义进行解析,笔者认为对儿童博物馆可以归纳三点共识:第一,以儿童为对象;第二,以满足儿童兴趣和好奇为使命;第三,以儿童主动获取知识为目的。

美国儿童博物馆的发展

        十九世纪末,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思想兴起,儿童教育受到重视。1899年的12月16日,一群对现代公立学校教育不满、怀着教育革新梦想的父母和教师在美国纽约创办了世界第一所儿童博物馆——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它是对传统博物馆的背离,对随后儿童博物馆的兴起影响很大。”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是儿童博物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1913年8月1日,波士顿儿童博物馆作为第二家儿童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如今它已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儿童博物馆。1917年年底,第一家为学校建立的儿童博物馆——底特律公立学校协会儿童博物馆诞生,成为博物馆和学校的校际合作的滥觞,是后来许多儿童博物馆的典范。1925年12月6日,世界上最大的儿童博物馆——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问世了。这个时期,约翰·杜威和玛利亚·蒙特梭利的教育观点受到普遍欢迎,他们强调儿童亲自动手操作,从而获得愉快、喜悦的心情与成就。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儿童博物馆的一个重大变革时期。这个时期,一个最有成就的进步,就是用“互动式”“参与式”概念取代了二十年代所强调的“动手操作”。动手操作只是一个机械化过程,互动是一种脑力劳动,从手到脑,实现了思考。当时推动这个革命性做法的重要人物之一便是波士顿儿童馆馆长史波克。自此,以儿童为中心的互动式展示设计广受推崇。与此同时,瑞士心理学家吉恩·皮亚杰成为这股热潮的积极推动者。

        强调实验,成为儿童博物馆展览设计的转折点,开创了一个新模式。1969年,物理学家欧本·海默馆长引入了新型的科学博物馆——加州探索宫,这种模式关注科学原理,以互动性的科学教育展示为中心。

        受美国波士顿儿童博物馆和加州探索宫的影响,70—80年代成为儿童博物馆快速发展的黄金年代,50多所儿童博物馆陆续建起。21世纪儿童博物馆又考虑如何再次革新,一些儿童博物馆借鉴了娱乐产业的方法,位于巴尔的摩市的港口发现宫是运用该方法最为成功的案例。

        目前全美已经拥有300多座儿童博物馆,其中44%成立于90年代,呈现增长的趋势。1962年,美国成立专门的儿童博物馆协会,该协会在首都华盛顿设立了办公室,并有专职的工作人员,为儿童博物馆提供服务。美国还有大量相关儿童博物馆的书籍,健全的儿童博物馆网站。

        有人形容美国孩子是在“汽车和博物馆里长大的”。纵观其儿童博物馆发展的百年史,儿童教育已经成为儿童博物馆服务的基石。儿童博物馆对于儿童的重视为之带来显而易见的巨变,培养了一代少年儿童的主动探索精神、积极创新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新的教育观念在全社会的普及,而且很多博物馆的慷慨捐赠者就是从小常去儿童博物馆,并对其教育充满感激的人。

中国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一方面儿童教育存在问题。学校式制的应试教育几乎充当了教育儿童的全部角色。一方面,大学教育还未普及,“高考”仍然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另一方面,基础教育的质量仍然以升学率来体现,因此考试成绩的好坏成为衡量孩子的标准。素质教育的呼声“轰轰烈烈”,应试教育的行为“扎扎实实”。1996年美国著名的政治杂志《华尔街》公布:经心理学家反复研究证明种族智力差异非常稳定,最好的种族是犹太人、中国人。但从获诺贝尔奖结果看,全世界的华人都包括在内只有6个人,而犹太人数是200多人。该事实是对中国教育体制的极大讽刺。

        2010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调查表明:中国儿童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创造力却排名倒数第五。第一和倒数第五真实地反映中国儿童教育的结果,儿童教育最缺少什么?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必须要思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对一个国家和社会而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创造力,而不是考试分数的高低。在21世纪,只有具备创新意识的人才能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走向,无论是新行业的兴起,还是新产品的研发,都依赖人的创造能力。目前儿童教育质量意识和质量标准的偏差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教育产出和社会需求的不适应。

        另一方面,博物馆儿童教育也存在问题。随着社会对儿童教育的重视,教育渠道日趋多元化,除了学校制式教育,还扩及博物馆、图书馆、动物园等非正式教育环境。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实物藏品、有组织、非营利、借展示与教育增加知识修养、提供全民休闲活动的机构,博物馆本该担任重要的角色之一。但事实上,传统博物馆常常忽视儿童观众,关注儿童的教育功能更是无从谈起。博物馆内展览内容、展品的高度和展示手段,主要依照成人标准,不适用于儿童。儿童教育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展品和讲解来代替。中国博物馆中儿童教育还处于萌芽阶段。例如在美国不论大小博物馆都设有教育部门,或被称为教育服务部、公众教育部,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是其教育活动最基本的内容之一。但在中国,只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少数城市的博物馆设有教育部。为儿童量身定做的教育活动虽存在,但不多见。

中国应发展儿童博物馆

        在强调博物馆重视儿童教育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儿童博物馆作为一类专门针对儿童的特殊博物馆,必将在儿童教育功能上发挥更基础的作用。其作用表现如下:

        有助于开发我国儿童潜能,积累博物馆儿童教育经验。儿童阶段是人生模仿性最强、可塑性最高的时期,如果能接收适当的教育,具备发展环境和丰富经验,潜在的天赋就能发挥。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如果接触实物、实际操作,借由观察、分类、预测、描述和推理一系列过程,学习情绪高、持续久、比较有成就感。儿童博物馆的主要作用在于发现并发展儿童的潜能,通过营造孩子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鼓励儿童动手操作、得到接触实物和参与活动的机会,以一种新的方式,将思维、概念与事物联系起来,从而发现和发展自我。1974年,史密森学院在馆内为儿童开设了一百平方米的房间,孩子目光所能触及的都是花鹿、企鹅等动物标本,抽屉里是形状各异的矿物,孩子可以在这个天地里自己去摸、去看、去想、去问。该学院在不断积累儿童教育经验的同时,开创了重视儿童教育的风气。

        有助于支援学校教改,推进儿童全面发展。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说:“博物馆并不能独自达到教育儿童的目的,因为孩子们并非住在博物馆中但如果博物馆和家庭、父母、学校及其他机构协同工作,那么他们就能够真正帮助孩子们去理解周围的世界,而这正是我所认为的教育的目标”。儿童博物馆将通过探索一种校外教育的新模式,让孩子们处于一个容易理解的世界,培养创造力、鉴赏力、独立发展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互补机构,教育机构的组成部分,将与学校、社会共同携手担负起今日教育儿童的责任,还孩子轻松愉快的空间。

        有助于推动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理论研究,丰富我国博物馆学。截止2010年10月31日,中国期刊网中,关键词包括“博物馆”“儿童”“教育”的论文共有14篇,硕士毕业论文中直接与儿童相关的共3篇,均出现在2000年之后。可见,国内对于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研究屈指可数。同时,区别于国外博物馆教育主要涉及方法论“我们该怎么做”上,国内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宏观理论“我们该做什么”上。目前,中国的儿童博物馆数量不多,比如上海儿童博物馆、妇女儿童博物馆儿童馆、上海互动探索宫、北京豆豆科技馆等,造成了方法论研究的极大困难。学术理论的研究需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反映社会需求,否则就失去其生命力。

       有助于推动展览信息的传播,培养未来观众。从横向看,一位儿童少年参观了博物馆,家长随行,信息可能以线性传播或网络传播,甚至裂变传播的方式传递出去,后可能几个人甚至一个班或更多的人知道,家长的朋友、同事也知道,展览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从纵向看,今天培养一位学生观众,即是培养一位明天的成人观众,甚至是又培养了一位新的明天的学生观众。社会影响的累积会产生广泛的综合效益。据统计,我国大中小学,加上各级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合计有两亿人,几乎占全国总人口的1/5,数量不容小觑。

        目前美国3亿多人口,6000多万儿童,每2万多儿童就有一个儿童博物馆,我国有3亿多儿童,却只有寥寥可数的几家儿童博物馆或者博物馆中的儿童馆,这些又仅仅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沿海发达城市。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上的格言:“我听过就忘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究竟什么才是儿童成长真正需要的?究竟什么才是社会必须的投资?一个国家,它当代的儿童教育的高度也将是这个国家未来所能够达到的高度。在这场儿童教育革命的赛跑中,中国已经晚了100多年,难道我们真的要瞠乎其后,输在起跑线上?


(2011年2月23日6版)
4#
 楼主| 发表于 2011-6-29 15:42:44 | 只看该作者
历史可以这样学
旅顺博物馆开展“中学生与博物馆”系列活动的启示
作者:房学惠

--------------------------------------------------------------------------------






        博物馆历来被称为“立体的教科书”“中学生的第二课堂”,也就是说,在对中学生进行课外教育方面,博物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博物馆如何发挥这一教育功能?旅顺博物馆通过开展“中学生与博物馆”系列活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对中学生进行课外教育是旅顺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多年来,旅博以向中学生普及文物知识为目的,开展“中学生一日学”活动,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寒暑假,将中学生请进馆,通过讲解员讲解展览,使中学生了解文物知识,再通过举办“文物知识有奖问答”“家乡历史我知道”等主题活动,将中学生在博物馆一天的学习推向高潮。这一活动已经在旅顺博物馆开展十余年,无数中学生从中受益。

       去年,根据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历史学习的内容,将“中学生一日学”活动进行拓展、创新,将单向的请中学生走进博物馆变成双向的请中学生走进博物馆和讲解员走进校园。这种请进来和走出去的互动模式极大地方便了中学生。于是,我们将活动的名称由“中学生一日学”改为“中学生与博物馆”。

      “中学生与博物馆”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以中学生历史学习为契合点,以讲座的形式讲解文物故事,向中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活动的形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积极引导中学生走进博物馆,了解历史;另一方面,讲解员主动走进校园,给同学们讲故事。这种双向互动的模式不仅丰富了博物馆宣教工作的内涵,也解决了中学生出行的种种不便。

       为配合大连市中学生学习地方历史,我们特别制作了《大连出土文物故事会》讲座电子课件,该课件由8个故事组成,分别是:生产与生活的故事,纺织的故事——新石器时代的大连,兵器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的大连,货币的故事,墓葬的故事——秦汉时期的大连,灵魂的故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连,刻石的故事——隋唐时期的大连,边防的故事——明清时期的大连。讲解员在讲座时,先概括介绍大连地区每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然后以讲故事的方式介绍该时期的典型文物。讲解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非常有利于中学生理解;讲座中穿插的互动环节,更是激起中学生的兴趣。比如,在介绍新石器时代的大连时,同学们从幻灯片中看到了小珠山遗址出土的石斧、石镰、石磨盘、石磨棒,郭家村遗址出土的陶罐、骨针。透过这些文物,了解到当时的人们如何使用简易农具进行生产和生活,又如何使用骨针做衣服。这时,讲解员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看郭家村遗址出土的骨针,制作精细,针孔很小,谁知道当时的人们怎样制作骨针?”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立即冥神思索,纷纷举手回答。这样,整个讲座过程由讲解员讲故事与提问题穿插进行,讲解员与同学们有效互动,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

        大连出土文物故事会以8个故事贯穿大连历史,可谓以点带面,重点突出;形式生动活泼,高潮迭起。该讲座历时50分钟,听众对象为在校中学生,以一个班级为单位。可以说,该讲座的内容、时间及听众规模都非常符合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也保证了中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不少同学在听完讲座后都很有感触,有的同学激动地说:“本来以为历史就是印在书本上的文字,就是枯燥地背下老师所讲的内容,现在看来,历史是活的、有意思的,可以这样学。”

       中学生正处于认知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也是一个思维活跃、接受新知识能力特别强的特殊受教育群体。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恰当的教育,不仅是老师、家长,也是博物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当前,不少博物馆都将中学生作为宣教工作的重点,并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认为,对中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一定不能流于形式,一定要针对中学生的特点,找准契合点,把中学生最需要的知识传授给他们。据笔者调查,当代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并不缺乏文物知识的普及,这些文物都是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典型器,甚至是“标准器”,它们的图片印在历史教科书中,书中只标明这些文物的名称、时代,对其功能和内涵只做简要介绍或者不介绍,而老师在授课时,文物知识往往被忽略。这样就形成一种现象:中学生的历史教材虽然图文并茂,但中学生接受的多是枯燥的文字内容,而生动的文物知识并没有得到普及。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印在中学生历史书中的文物都收藏在国内的各个博物馆中,甚至展示在展柜中,博物馆工作者对于这些文物是再熟悉不过了。如果博物馆教育工作者抓住这一契机,结合中学生的历史教材,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中学生进行文物知识教育,中学生不就会觉得历史学习是生动、鲜活的吗?

      旅顺博物馆开展“中学生与博物馆”系列活动已一年有余,数百名中学生因为聆听大连出土文物故事会讲座了解了大连地方历史,也了解了“历史可以这样学”。旅顺博物馆也通过开展此项活动,拓展了宣教工作渠道,锻炼了队伍。目前,不少博物馆提倡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解博物馆,也就是变生硬、枯燥、难懂的讲解词为一个个生动、有趣、易懂的小故事,使观众真正“听懂”博物馆。以讲故事的方式向中学生讲解大连历史,无疑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也是旅顺博物馆多年来探索中学生课外教育所采取的一个简便易行的方式。博物馆对中学生开展课外教育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各个博物馆可以根据自己的性质、特点寻找切实可行的中学生课外教育模式,使博物馆这座“立体的教科书”真正成为“中学生的第二课堂”。

(2011年2月16日4版)
5#
 楼主| 发表于 2011-6-29 15:43:33 | 只看该作者
博物馆资源与中小学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
——以龙华烈士纪念馆为例
作者:贾雪虹

--------------------------------------------------------------------------------






       早在1996年,龙华烈士纪念馆馆就与徐汇区教育局建立了共建共育关系,双方把开发基地作为共同的义务和责任,建立了一个能确保教育顺利、有效实施的运行机制,注重长效建设。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以纪念馆馆教育资源为依托,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的“五大系列”,包括相关学科教学、校班会和团队活动、课外活动、仪式和重大纪念日系列、社会实践等教育系列。随着“二期课改”的实施,“两纲”的颁布,“学科德育”的倡导,我们一直在思考着纪念馆教育功能的转型,从单一的德育基地转向综合性的学生教育教学实践的大课堂,并在纪念馆社会教育资源与中小学课程整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开发项目搭建平台

        在资源建设和完善方面,我们将资源开发分为两类。一类是静态展示类资源。除了各类物化的陈展品、纪念雕塑群、诗文碑苑、纪念地遗址之外,我们还把其中部分资源进行了信息化转换,做成了包含文本、图片和视频的光盘和网站链接。这些资源不需要师生到实践基地,可以供教师和学生在校内或课堂内通过教育信息技术随时利用;另一类是互动性、情境性资源或活动项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转换现有资源的呈现方式,并开发一些有助于和课程联动、与课堂教学互补的,且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实践性互动项目,开发这类资源或项目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纯粹供学生参观的状态,配合学校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的实施,使基地资源的情景和氛围具有一定的互动性和“对话”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索实践、促使学生体验和感悟。如:我们以上海解放55周年为契机,与徐汇区教育局、团区委共同策划组织了区内中小学生“看雕塑,学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的主题巡访活动。该项活动由书法、绘画、摄影、黑板报作品比赛,征文与演讲比赛组成,整个活动历时半年多,参与面达全区90多所中小学校。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活动结束后,我们将学生们的各类获奖作品制作成展览“学习着快乐着成长着”,该展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未成年人为目标观众群的暑期办展。由于获取信息充分,展示的内容和形式贴近学生,受到了学生和家长、老师的热烈欢迎。我们还与徐汇区教育局、团区委共同策划了“队旗飘飘龙陵行”(龙陵即龙华烈士陵园的简称)探究体验型小队活动,吸引了区内2万多名少先队员。这项活动旨在强化孩子们的自主意识,引导他们在小队活动时从出主意、订活动方案,到组织实施并总结的过程体验中,提升个体和整体的综合素质。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也受到团区委和团市委领导的好评。另外,区内多节学科教学课,如语文课《为了忘却的记念》、美术课《素描》等也都利用纪念馆的教育教学资源,取得了学校课堂教学达不到的效果。

        我们进一步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在上海市中小学生“两纲”教育课外体系工作项目中,全市有60家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入编基地版图,我们与徐汇区教育局共同编写的活动方案成为最终入选《上海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活动方案选编》(2007版)的9篇之一。在此基础上,又根据未成年人的不同年龄层次、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分年段参观活动方案,形成了2008、2009、2010版的社会实践基地活动方案。我们认真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认证工作,成为上海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认证的首批试点单位。

        二、联手打造素质教育品牌

        认真贯彻《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我们从基地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考虑,内部挖潜,外部借智,整合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倾力培养和精心打造了“龙华魂”系列活动,使纪念馆特有的资源优势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和发挥。

       该活动自2002年创办每年一度,已连续举办八届,分别以八个鲜明的主题,结合历史的进展和时代的需求,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龙华魂”的真谛和要义。如:2007年以“万朵鲜花绣红旗”的艺术表现形式,千余名观众和500位演员参与互动;2008年以“穿越时空的生日祝福”,给烈士做生日的形式,与烈士进行时空对话,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位观众。2010年活动适逢上海世博会召开前夕,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激发了人们对烈士更加深切的缅怀。主题为“2010的缅怀”的“龙华魂”通过情景朗诵英烈诗文、时空对话英烈遗书、情景小品、童声合唱《血沃龙华》、男女二重唱《相逢在上海》和大型交响曲《千古慰忠魂》等,动情地再现了英烈为了新中国的美好未来不懈奋斗的历程,该项活动曾于2009年获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资助。

        根据未成年人的实际需求和身心特点,我们还以暑期为契机,精心打造了“龙华魂”未成年人暑期活动,深受学生和老师的欢迎。从2006年开始,举办开展了“龙华魂”上海市中小学生征文汇演活动,“龙华魂”上海市中学生讲故事、小品表演大赛活动、“龙华魂”上海市中学生课本剧汇演等暑期活动。这些活动正是把握住当今未成年人身心成长、发展的特点,融入现代元素,通过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学创作、诗歌朗诵、网络和文艺表演等多种载体,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和表现的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在体验、参与中真切体会到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精髓。活动成功地将民族精神教育和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综合素质得到塑造和提高,获得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其中,征文汇演活动,被评为2006年上海市未成年人暑期工作特色项目,同时受到了市文明办、市科教工委、市教委的通报表彰,并于2009年评为上海市首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三、资源共享共建共育

        作为上海市青年志愿者服务示范基地,我们始终把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作为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使学生们在服务社会的同时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升。基于此种共识,1997年我们同徐汇区教育局合作建立了第一支学生志愿者讲解员队伍,到目前,已有2000名志愿者服务于园馆,他们为近20万观众提供了讲解服务。每年徐汇区三好学生均整体加入到我馆的志愿者队伍中来。我们与徐汇区多所中学和高校共建共育,建立了稳定的志愿者招募网络,通过培训、服务、考核、评优、表彰、夏令营等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实践舞台。多年来,我们一直安排专人负责志愿者工作,不断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学习和交流,形成了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志愿者培训、志愿者队伍主体区域化社区化、志愿者上岗服务讲评会管理制度、常规长效的运行管理机制等志愿者工作特色。

       从志愿者感言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从事志愿者的经历对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做志愿者讲解员激发了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加了我的爱国情感。我从心里升起一股激昂的斗志,要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更产生了一种坚定的信念,要为中国的明天而奋斗”!“从小到大,上台发言的紧张一直是我难以克服的难关,但自从在龙华烈士纪念馆经历坦然自若的讲解后,我便克服了这个心理问题,一次次自信的发言让我在学生会主席竞选会上收获了成功,这一切都离不开龙华烈士纪念馆志愿者的经历”。正如一位志愿者所说的:“我与龙华烈士纪念馆结下的是一段不能解开的缘分。或许以后很难再回到这里,但这个神圣的殿堂给我们每个人心灵的震撼将成为我们一生的财富。”

        博物馆社会教育资源与学校课程的整合,将会激发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为博物馆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提供不竭的源泉,值得继续深入的研究和大力的实践。令人欣慰的是宣传、教育、文物等相关主管部门联合,制定将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政策制度已为期不远了。(下)

(2011年2月9日7版)
6#
 楼主| 发表于 2011-6-29 15:44:25 | 只看该作者
台湾博物馆一瞥

作者:秦素银

--------------------------------------------------------------------------------





         笔者最近有幸赴宝岛台湾参观博物馆,发现台湾博物馆在某些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一、展览贴近生活,服务人性化

        台湾地区博物馆的展览无论是从展览主题的选择、展览展示方式的运用、展览说明的撰写都考虑到观众的需要,服务人性化。在“国立台湾博物馆”(台湾第一个自然史博物馆,原称台湾省立博物馆),我们看到了“呷好稻香报——台湾新好米特展”,以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大米为主题,探寻米的秘密,倡导民众尊敬土地,重视土地的休养生息。展览的展示手法生动活泼,对展区的利用也非常到位。展区一部分要经过一段楼道,比较狭窄,不适合摆放展品,设计人员就把此处设计成一个窗台,“窗户”外面贴上稻田的照片,墙上挂着平板电视,台子上随意地放着靠垫,引导观众在此处坐下来。你可以在这里看看关于大米的视频,也可以望望“窗外”的“稻田”,想像农民劳作时休息的情景,感觉非常贴心。通过如此设计,把展区中的一块不好用的“畸零地”变成很受观众欢迎的地方。

         在古雅的台北故宫博物院,说明牌会用到非常口语化的形容词。我们赴台期间故宫正在展出“子子孙孙永宝用——清代皇室的文物典藏”展览,讲解员告诉我们,这个展览有个更通俗的名字,就是“皇帝的玩具箱”,展览就从古代走到了现代,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虽然观众很多(我们去的当天并不是周末,观众也多到摩肩接踵的地步),但是整个展馆非常安静,绝无嘈杂之音。原因是故宫制作了特定的语音导览系统,讲解员(台湾叫到导览员)佩带母机,观众戴着耳机,讲解员调好音频,实现了讲解员到被讲解观众的单向传话,讲解员只要轻声细语地讲解,观众就可以听的很清楚,团队与团队之间完全不受干扰。即使如此,为最大限度地保持场馆安静,工作人员还会举着一块写着“保持安静,请勿喧哗”的牌子慢慢走动,告诫人们不要大声喧哗。

        二、“有文化的经营”

        博物馆经营是目前国内免费开放环境下各博物馆都要考虑的问题,尤其要注意在商业与文化之间找到平衡点,台湾有些博物馆就做到了“有文化的经营”。

       2009年,台北故宫纪念品的销售额已经冲破了5.5亿元新台币(约1.19亿元人民币),2010年将可能超过六亿元新台币。台北故宫的礼品部里总是人潮涌动,明明是在商店,可并没有让人感觉到商业化味道很浓,一样的安静有序,服务员只在你找不到想要的东西时出现,让人觉得在这里消费是有文化、有品味的事情。据了解,台北故宫博物院经过层层选拔,遴选出16家台湾本土和国际知名厂家来设计、生产故宫相关文化创意商品。台北故宫的文创商品大致分为三类,一种是精致优美的复制书画、仿制器物;二是出版品及数码出版品;三是用故宫元素制作的各种小物件,包括挂饰、文具、生活用品等,物美价廉,是最受欢迎的。这些小物件完全打破了“老古董”可望不可及的刻板印象,走可爱、优雅,甚至夸张路线。例如胖胖的清朝官员玩偶造型的盐罐,画有《清明上河图》的餐垫,印有《兰亭序》的iPhone手机外壳,以明代宣德窑瓷器上的青花转枝番莲纹为主题设计的柔软的羊毛鞋等等。以故宫里最受欢迎的翠玉白菜为例,它的相关文创商品多达几十种,有我们比较容易想到的手机吊坠,筷架、磁贴、耳挖勺等,还有你想不到的翠玉白菜造型的U盘、可爱的“白菜头”铅笔……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在台北故宫礼品部,确实有没有消费的顾客,但真的非常少。

       位于台北阳明山腰的林语堂故居,在开放之初就将其经营理念定义为使故居成为结合展示参观、艺文讲座、餐饮休憩的多元化空间,除有书房、卧房、客厅展示外,故居将原厨房与客房改为史料特藏室暨阅读研讨室,将原餐厅与客厅改为对外开放的餐厅。阅读研讨室陈列展示林语堂的各种中外著作,包括小说、传记等八十余种,并配置了书桌、座椅,可容纳26人在此活动。这里会定期举办免费的讲座,并于每周六定期举办“读原著学英语”系列课程,由林语堂故居聘请专业英文老师,通过阅读林语堂名著《京华烟云》来学习英文,每堂课收费250元新台币(约50元人民币)。阅读研讨室也公开对外招租,外界可提出申请租用阅读研讨室,但要符合文化、艺术、人文、教育等宗旨,不得以营利为目的,3小时1000元新台币(约200多元人民币)。故居的餐厅名为“有不为斋”,提供套餐、茶点。林语堂好美食,据说所有餐饮都是配合林语堂生活饮食故事设计出来的,让观众通过食物走近林语堂。故居在此定期举办“有不为斋书院讲座”,2002年就举办讲座29次。林语堂故居建筑中西合璧,别致典雅,一派地中海式风情,有不少新人会选择来此拍摄婚纱照,每次要付1000元新台币的场地费。林语堂故居在财源紧张的情况下,开展了一些经营活动,但总体上不悖故居为一文化场所的初衷。

       三、巧用DM

        台湾博物馆善于运用DM为观众提供博物馆信息,宣传自己。DM是英文Directmail的缩写,意为快讯商品广告,是超市常用的一种促销方式,在博物馆特指观众可以直接拿到的宣传单。台湾博物馆DM的种类丰富,有报纸(如《台博快报》)、海报、折页、明信片等等,既有介绍现在展览内容的,也有下次展览预告,一个展览可能会针对不同观众,有好几样DM,都是免费提供的。台湾各个博物馆的DM是相互交换的,参观某个博物馆,不但可以拿到这个博物馆的DM,也可以拿到其他博物馆的DM,可以方便地了解其他博物馆的讯息。

        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文导览图大概有八开纸大小,内容丰富,措词非常亲切。它会站在观众的角度告知你故宫的相关资讯:比如“您需要知道哪些参观资讯?”,包括:“门票是多少钱?”“有婴幼儿的特别服务设施吗?”等等,还告诉你“有哪些资源可以使用?”“哪里可以用餐?”“哪里可以购买纪念品?”。故宫DM的摆放位置也很讲究。翠玉白菜、毛公鼎等是游客,特别是大陆游客参观台北故宫的必看之物,导览员也会重点介绍,介绍《巧雕玉石展》、《汉字源流展》的DM就挂置在翠玉白菜、毛公鼎旁边,观众听完导览员介绍后如想进一步了解这个展览,可以随时取用。故宫为满足游客收藏的需要,还在过道上放置了许多故宫博物院的纪念印戳,游客可以给DM加盖印戳,留作纪念。

        中国国民党文化传播委员会党史馆的《山河之怒吼——抗战七十周年纪念文物特展》DM也做的很有特色。这本仅有31页、大概32开大小的小册子,内容包括130件展品的图片及文字介绍,它不追求图片的质量,只为让你知道有何展品,在参观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观赏。小册子内容还包括展场设计理念介绍,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展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历史文物陈列馆DM上的“贴心小建议”果然贴心,告知观众“馆内温度为20度,请来宾自行斟酌添加衣物”;“本馆一楼考古空间1004大墓与1550大墓之间有一区展示数具殉葬人头骨,请观众自行衡量是否参观此区”。

         四、让知识走入公众领域

        目前不少大学或研究机构的标本室、陈列室收藏丰富,却没有对外开放,无疑是全民的损失,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历史文物陈列馆(以下简称文物馆)在这方面做了可喜的尝试。文物馆认为,在全球化的21世纪﹐知识已经不再是典藏在象牙塔里的精品,必须要走入各个社会阶级的公众领域。自文物馆2002年重新开放后,以常设展览为主,每年配合小型的特展与相关的教育推广活动,致力于将史语所的研究成果与社会大众分享。为此,文物馆在陈列、教育推广等方面做了许多努力。

       文物馆位于一幢外表看起普普通通的大楼内,但走进展厅,却让人觉得别有洞天。展区共有两层,二楼为“历史空间”,展出居延汉简、珍藏图书、内阁大库档案、中国西南民族、丰碑拓片、台湾考古等文物,各展区先由引介区说明其入藏的经过及研究成果,再藉由“桥”引导到各个不同的文物展区。一楼为“考古空间”,主要展示史语所早期考古发掘的成果。观众可以在二楼透过玻璃俯视一楼,就像俯看考古现场,想像“古墓”的前世今生。

       在教育推广活动方面,文物馆会定期举办通俗讲演,如今年为配合《雷电以风—甲骨文天气预测特展》推出《气象报告准不准?请看甲骨文怎么说!》讲演。文物馆也会不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教师研习营,以中、小学教师为对象,制定以参观博物馆和在博物馆听讲座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提高教师素质,并藉由教师向社会传布利用博物馆学习的方法。文物馆还根据陈列馆各展区文物特色,设计了学习单,如《历史文物陈列馆学习单》、《甲骨文学习单》等,期望可以让观众进一步认识展品。

(2010年12月29日第7版)
7#
 楼主| 发表于 2011-6-29 15:45:08 | 只看该作者
博物馆学研究的必备工具
《中国博物馆学研究论著目录》评介
作者:史吉祥

--------------------------------------------------------------------------------






       博物馆学的研究和所有的学术研究一样,研究者在呈现自己研究成果的时候应该对前人所做的研究进行回顾,即文献综述。那么如何收集到相关文献呢?不外乎两种方法,一个是下笨功夫自己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去检索,再一个就是利用已经出版的专题目录,这样可以省去许多时间。目录的意义清代史学家王鸣成在《十七史商榷》卷一中说得好:“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

       任何学科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都要有自己的目录之学。在西方,博物馆学的专题目录、索引很多,有时这类目录以著作的附录形式呈现,页码甚至占到了全书三分之一!我国关于博物馆学的专题目录一直短缺,已经出版的博物馆学专著中,很少用附录形式登载文中的参考文献,注释也不太规范,这是博物馆学研究的硬伤。据我所知,在博物馆学目录中,以往专门对博物馆文献目录做编辑的有4部:1、《博物馆学参考书目及论文索引》,中国历史博物馆通史图书资料室1977年编印;2、《博物馆学书刊资料目录索引》,南开大学梁吉生1980年编著;3、《馆藏博物馆学、博物馆事业论文目录》,中国历史博物馆1989年编印;4、《博物馆学研究论著要目:1949—1993》,孟剑明编著,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这区区4部目录中有3部是内部读物,仅有1部是公开出版的,而且还是十多年前出版的图书!

       博物馆学要想登堂入室,就必须要有一部全面收集博物馆学研究成果的目录学著述,做这事需要有一种为他人作嫁衣的勇气和毅力,我曾经想利用在高校的便利条件收集期刊网上的博物馆学论文做个篇目索引,无奈力有未逮,迟迟没有实施。近日参加第22届国际博协上海大会,得到大会惠赐的一部图书,翻看之余大喜过望,这部书真是应广大博物馆学研究者的迫切需要编辑出版的啊!

       这部书就是由段勇主编,侯春燕、陈为、赵冠群编辑的《中国博物馆学研究论著目录》。新华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16开本,3260千字,分上下两册,上册是中文,下册是英文,内容一致。主编段勇先生现在是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的司长、北大考古学博士,在调任司长前担任故宫博物院的副院长。2008年组建中国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的时候段勇是以副院长身份被推举为委员会主任,我忝列副主任之一,理事们开会的时候段勇发言说学会要做点实事,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要在博物馆学术研究上做点贡献。我揣测这部书就是他所说的实事之一了。从后记文字内容来看,这部书得到故宫博物院的专项出版经费资助,做实事是要有经济实力做保障的。

        这部书收录篇目从张謇1905年的“上南皮相国请京师建设帝国博览馆议”开始,到2009年吉林大学留学生阿里克(斯里兰卡)写的博士论文“博物馆学理论和原则的研究”为止,是迄今为止收录时间跨度最大的中国大陆博物馆学研究论著(含译著)目录。这是这本目录第一个特点,这样时间跨度的博物馆目录学著作是目前唯一的。第二个特点是范围广,侯春燕等三个编辑用了一年多时间摸爬滚打费劲心血,从1400多种期刊中搜罗了大量博物馆学方面的论文,以前人们认为发表博物馆学论文的地方仅限于《中国博物馆》、《博物馆研究》等少数几个刊物,但这部工具书告诉我们,博物馆学研究的论文发表园地除了文博界办的刊物外,还有大量综合性刊物和大学学报,博物馆学正由业内向业外扩张。第三个特点是对大量的博物馆学著述进行了分类探索。分类看似简单,但真要对众多的论著主旨进行梳理和排出一个合理的体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编者先分专著译著、论文和附录三大类别,接着又对论文类进行细分,分为十二个子类,依次为:基础理论、博物馆史、藏品征集与保管、陈列展示、宣教与服务、博物馆文物(遗产)保护、博物馆数字化、发展与管理、博物馆建筑与设备、规章制度、国外博物馆、博物馆学译介、研究生学位论文,各类论文中以时间为先后顺序排列。这样,读者根据自己研究选题的内容需要可以在这部书相关部分快速检索到自己需要的文献目录。当然,编者这样的论文分类是否科学可以进一步商讨,既然分类的标准是根据内容进行的,就不应该把研究生学位论文单独作为一类,因为研究生是作者的身份。还有,在现有的分类框架下,可以进一步细分小类,例如“宣教与服务”类中,可以分出“讲解”“媒介”“设施”“观众”“社区”“义工”等等,这样更便于读者检索文献。

        中国有3000余所各类博物馆,其中1000余所是有一定规模和历史的博物馆,我觉得这1000余所博物馆应购置这部目录,为本馆的人员进行博物馆学研究提供方便条件。至于开展博物馆学专业教学的40余所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更应该购置这部工具书。

        网络时代开启了人类获取信息的新纪元。建议编者在这部工具书纸本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网络版中国博物馆学论著目录索引数据库,挂到中国博物馆协会网站上,可以建立按作者姓名查询、按主题查询、按时间查询、按关键词查询、按任意词查询等等灵活多变的检索方式,方便研究者。再进一步建立中国博物馆学全文检索系统,一网打尽所有博物馆文献,造福有志于博物馆学研究的人们。
期待这个建议能够被采纳。

(2010年12月29日第6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04:35 , Processed in 0.09153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