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石川:有多少批评其实在恭维
来源: 中国青年报
闹了半年的著名画家范曾状告艺术评论家、收藏家郭庆祥案6月13日一审判决。判决书称:《郭文》对范曾的诗、画、书法、作画方式及人格分别做出了贬损的评价,造成其社会评价的降低及精神痛苦,郭庆祥的行为已构成对范曾名誉的侵害,应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向原告书面道歉,并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7万元。
判决能否为“范郭之争”画上句号,暂且放在一边。值得关注的是,“范郭之争”再次将公众目光引向当前的文艺批评。
被批评的艺术家该如何对待评论家?一骂就跳、一赞就笑,这是不少艺术家的反映,他们脆弱到一听到批评就“精神痛苦”,就认为批评者存心找茬。其实,身为艺术家,应该有接纳批评的从容和雅量,更应该有感谢批评者的雍容心态,翻检历史,有太多的佳话,说的就是被批评者感谢批评者,互相砥砺互相提高。
作家章诒和谈到“范郭之争”时,在微博(http://weibo.com)中说道,“人要经得起批评、敲打和攻击,特别是艺术家。任何审美评价,一半来自审美客观标准,一半来自个人主观感受,即“我认为——”。你觉得自己有才,别人认为你无才,很自然,很正常啊!”其观点不失为一种应对批评的雅量和态度。
批评者该如何批评艺术家?此处的批评当然不只是峻厉的批评、毫不留情的“炮轰”、恨铁不成钢的指责,还包括善意的提醒、温和的建议以及诚恳的交流等等。但是,无论是怒目金刚还是温文尔雅,都应该坚守一个底线,即真实、善意、有真见解、秉承内心的操守。
事实上,放眼现实,敢说真话的批评家太少了,说假话的批评家太多了,“歌德派”批评家触目皆是。前不久,在上海作协举办的“关注艺术批评”研讨会上,批评家毛时安表示,近年来的艺术批评被金钱和利益“绑架”,整体上让人失望。“一些大名鼎鼎的美术评论家,写出来的文章实在是不敢恭维,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其实,听不到评论者真实心态的何止读者?如果动不动就“交口”,或者说不到点子上、隔靴搔痒,这样的批评又有什么意义?
文艺批评界备受诟病,一大原因在于批评家太急功近利,太容易或者不得不受到人情和权力等因素的干扰。著名教授、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谢冕曾疾呼,评论家要排除人情、权势、金钱的干扰,发出独立的批评,主要靠自律和个人良知。而从“范郭之争”看,仅靠自律和良知还不够。如果没有宽松的言语环境,没有公正的法律环境,没有批评的自由,文艺批评的前景就不容乐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