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是如何激励学生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2 12:0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是如何激励学生的

(通州市二甲中学班主任工作主题论坛实录)







朱建(主持人):

尊敬的张老师,凌校长和各位班主任,下午好!首先我提议,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张老师从很远的福到上海虹桥机场,就马不停蹄的赶到我们二甲中学,同我们再一次亲密的接触!对张老师我们已经在上次市教科室在这里组织的“名师沙龙”活动中有所了解,之后我们又从凌校长的博客上,读到了关于张老师的介绍和上一次“名师沙龙”对话的内容,并且还在张老师的两本书《教育是慢的艺术》和《中国最佳教育随笔》中对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就借着想对张老师了解得更多的热情,我们今天活动的话题是“我是如何激励学生的”,希望同志们将我们在班主任工作遇到的困惑向我们的张老师请教。

吕斌:

张老师好,上次听了您有关生命化教育的报告,最近在读您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感觉很有收获。回顾我的班级管理工作,我主要是从这三个方面来激励学生的:

一、现实目标激励 。在学习上要求每个同学的学习要做到“人人有对手,天天有计划,月月有目标”,每月我们都会搞一次相关的主题班会,让一些目标达成的或者没有达成的同学来交流自己的经验和感想。我们的班级口号是“每天进步一点点”,不管是成绩好的,还是暂时落后的,只要你有进步,你就是好样的,每次大的考试,我们班都专门设有20%学习优秀奖和30%学习进步奖,这样每次考试都有50%的同学获得掌声和鼓励。开学初我们专门搞了一个“让梦想飞扬——我理想中的大学”主题活动,每一个同把自己理想中的大学都写在后面的黑板报上,让学生有一个目标意识。

二、身边榜样激励。我的班级管理理念主要是以柔性管理为主,鼓励为主,我非常重视营造一种鼓励的氛围,因为我本身从体型上看是一个不大具有威慑力的人,但工作7年来,我当了6年班主任,5年年级组长,感觉学生还是很服帖的。在班级管理中,我喜欢经常表扬一些典型:学习勤奋的典型、劳动积极的典型、纪律管得好的典型、字写得好的典型、助人为乐的典型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老师在平时班级管理中多挑一些闪光点进行表扬,对学生尤其是那些平时表现不大好又迫切希望得到老师关心和重视的“后进生”会有很大的促动作用。

三、全班参与激励。在班级管理上,我们实行值日班干轮换制度,我们把全班分成8个团队,人人都是值日班干,人人都有机会参加班级日常事务的管理,同时团队之间相互竞争,相互监督。我们还组织同学自己制定了高二(3)班班级管理规定和违纪处理办法,全班学生自己制定的,在操作和学生自觉遵守上更具有实效性。另我们班的班训、班级宣言都是同学们自己选出来的。

本周班会课我们专门就俞敏洪在《赢在中国》节目中说过的一段话,在全班开了一个主题班会,全班同学都参与了讨论,反响很强烈,会后班上两名平时最不要学的学生找到我,老师您帮我找一个数学老师,我要补数学,我要做大树,我不要做小草。俞敏洪在《赢在中国》中一段话是这么说的,当时我听到这段话后,心灵有很大的震动: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

  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

  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

  你吸收雨露阳光,

  但是长不大。

  人们可以踩过你,

  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他产生痛苦;

  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

  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

  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

  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

  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

  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

  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

  自己成长起来。

  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

  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

  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

  活着是美丽的风景,

  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

  活着死了都有用。

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关键在于会激励学生。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在学生激励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尤其是在我们平时的管理当中,我们关注得更多的可能是那些前面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和后面成绩比较差,比较调皮的学生,在这里我想请问张老师,我们如何给中间生更多的激励?谢谢!

张文质:

你刚才讲的这种班级文化,这种班级文化的营造,虽然没有展开的谈,但我听过过后,马上就有促动。你在班级管理中还是很讲究方法,很有思想的。因为人本质上是需要鼓舞激励的,上次我来的时候好像也谈到这个话题,《夏山学校》的作者尼尔,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也是誉满全球的夏山学校的创始人。在他的《夏山学校》这本书中提到过,他说我从来没有见到一个不在乎别人对你评价的人,即使你是道行再深的高僧,都需要别人的肯定,因为肯定就是价值所在。有时候肯定就是引领所在。你看上去是对他表扬,对他褒奖,其实这种表扬、褒奖本身就是一种引领。教育理念最难的并不是说你帮他指出“你做错了”,我相信就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都能够知道自己做错了,实际上难的就是你批评的本身、帮助的本身是否具有一种精神价值。这种帮助会引发一种内在的对生命的更高的一种期待,这才是一种更高明的方法。

我前两天刚刚在泉州谈的一个话题,教师这个职业的本分。有时我们说教师职业崇高,说崇高是没错,我认为教师这个职业与别的职业比较而言,本身就是崇高的。我暂且不谈崇高,我谈的是本份。就像农民一样:耕田、锄草、施肥、浇水等等,都是他的一个本份。我也经常在想,什么是教师的本份,教师的本分一定有一个除了知识教学这个本份之外的一种生命自发的本份,就是成人教育。这种本份有时会被忽视,因为我们教育的核心是成才教育,或者说是选拔人才教育,是我们当前教育中比较核心的,而且可以立竿见影的。但是,成人教育不太好立竿见影,恰恰在这个本份上有时侯你可以看出境界的高低。

您刚才说到这个新东方的俞总,我马上就想到,他说的相当好,但是我觉得他说的还不够,我胆大妄为,我的名气肯定没有他大,但我对生命的认识肯定比他深刻。我认为他说得不够的地方就是生命不能做比喻,生命无论是比做树还是比做草都是不恰当的,人的本身就是人,当用其它对人做比喻的时候,就有偏颇在里面。为什么?因为我们必须要看到,有的人天生就是一棵树,还有的人可能就是草,他这个高下之分,有时候是天谴的,与生俱来的。比如一个残疾人,与其说让他长成一棵树,还不如说他就是草,坚忍不拔,他无法高大,但生命力极其顽强,他不可能变成白天鹅,小的时候是小丑鸭。老的时候是老丑鸭。他就是一个生命,你就应该以对待一个生命的方式来对待生命,用对待一个人的方式来对待人。这个时候,对任何一个人而言,他是因为他自己得到尊重,他是因为自己而有一种尊严,他是因为自己而有一个价值所在,我觉得这是一个前提的东西。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说你可以长成树。把他放在两个维度上来看,首先你得肯定不管是怎么样的人,你都有你人的尊严,都有你人的价值。然后就任何人而言,你都可以更好,更卓越,更能得到更多的掌声。当你把他分开来谈的时候,我觉得,我依然会把眼光落到那些比较不幸,比较难以获得掌声的人身上。所以我就想,我们要激励他的时候,用什么方式来激励呢?其实很重要的还是要承认他自身的价值,他自身的天然性、本然性。

您刚才谈的这个话题我在2001年出版的一本书里面我谈到过,那时关注这种中间状态的学者和教师还比较少。我就说当我作为教师,我回过头,我最容易把哪些人容易忘记?优秀的学生你忘不掉,整天给你捣乱的学生你忘不掉,哪些人你容易忘掉呢?我在这里面借用“亚健康状态”这个词,可能你处于亚成长状态的这些学生,就是处在中等状态的学生,比较不引人注目的学生是比较容易被人忘记的。因为这些学生不给你惹麻烦,比较文静,比较乖,比较合群,虽然他不优秀,不引人注目。就人的关注的习惯而言,他就是那种容易被人忽视的那种人。所以我这个时候要说到本份了,你按照你的习惯肯定容易忽视他们,但从你的职业本份而言,你应该关注每一个人。

我前几天写的一个博客,你有勇气去进行这样的尝试吗?凌校长马上有共鸣,我想他的共鸣肯定与他的成长,包括他以前当教师,现在当校长,他所经历的,他所思考的这些教育问题、成长问题有很大的关系。我在博客上说无论班级多大,每节课时目光要与每一个学生交会一次,这是很低的要求呀,但是我们有的学生,我们可能是一个月都对他视而不见。有的时候,一个学生在一节课当中有多次发言的机会,而有的学生可在一个月里面连一次机会也没有。这确实是太正常了,太司空见惯了,我们的教育有的时候确实隐藏着人性的哀痛,也隐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无冲突的悲剧,很平常,很平常。“面色如橘”呀,他是没有面目的,在老师同学心目中是没有面目的,他慢慢会觉得自己是没有面目的,这样的人久而久之,自我认同就有问题,他自我认同有问题,他的那种表现的方式都是那种平平淡淡的,没有剧烈的那种方式。有时我们也很难说是好还是不好,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但我这说的就本份而言,我无非是一种提醒。

我提出的每节课时目光一定要与每一个学生交会一次以上,每周一定要表扬每个学生一次以上等等。这个思路提出来以后,许多老师不约而同的提到,我看到张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呆了!可能是大家没有想到,或者是大家没有想到你会提这么小的问题,但是你仔细想一想,非常难!很可能很长时间我们都没有意识到,包括我们对自己的孩子,这就是被遗忘,被忽视。如果说要找什么改善的办法,不如说回到我们的本份上,经常有一种提醒。一个很小的例子,我一个小姨子的小孩,他妈妈不在家,他就到我家来,他一见到我就说“二姨父,你是不是很疲劳”,他一说我就不好意思了,因为这个孩子不成器,我经常上就是拿着脸色给他看,但他没有感觉到,他就感觉到我是不是很疲劳,或者生病了。我就在想,有时你就忘记你是教师,你老想着你是教育他的人,就应该拿脸色给你看看,从脸上里面悟出教育道理,这很可笑吧!你为什么不用一种和颜悦色的方式与他交流?对他不满,你可以很诚恳、很直率的说出来,但这孩子就是很笨感。这里我要补充一点,有时笨感一点不是坏事,比如老师批评你,你总是嬉皮笑脸,你很生气,他感受不到你生气的那种强烈感受。反而那种敏感的孩子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有人说过,懂事的孩子总是报喜不报忧,往往是坚强而又压抑;娇惯的孩子是报忧不报喜,他和父母都是诉苦的,这样的孩子一个好处就是他能自我宣泄,他难受他就苦,他就大喊大叫,从人性的微妙的角度来说,有时你去分析每一个人,都是很有意思的,都是很值得你去思考的。

有时我就想,其实教育很重要的就是你要回到现场,回到那个具体的现场,你要针对那个具体的人去思考,你应该用怎样一个方式,一个最不坏的方式来对待他。我来的时候在飞机上看到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他在回答记者的提问,他说与其说是回答记者的提问,不如说是自我反省。所以我们有的时候,与其说是教育孩子,不如说是反省我该怎么与他相处,如果以这样一种姿态的话,我相信教师会做出一个更美妙的境界来。所以说与其说我回答了你的问题,不如说去理解你的问题。谢谢!

季勇:

感谢张老师能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我能够倾诉一些自己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困惑、苦恼以及自认为的可取之处。

    记得凌校长来到我们二甲中学的时候,就在博客上和他争论了学校管理制度化和人文性的关系。因为当时,我觉得的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如果我们用物化的语言、量化的考核、扣分的衡量,是把学生当成了物,把老师当成了管理工具。

    康德生动的说过,关于物的科学可以解释整个宇宙,但却不能解释一条小毛毛虫!人和物有不可逾越的差别!

学生可以迟一下到、可以小声的讲几句话、可以把被子拉不直,要知道我们活蹦乱跳的几千个鲜活生命是无法压抑的。我们往往愚蠢的要赞美一所学校所谓的表现上的学生绝对驯服,比如军事化管理。但其背后有多少违背人性的压抑。同样,如果管理班主任,纯粹的以每天点名,班级扣分来衡量,最后以班主任拿钱多少来刺激,班主任工作就会简单化、粗暴化,班主任会不自觉的简单粗暴的把压力转嫁给学生。

在以人文为本的学校文化中,班主任工作不是为了点名,不是为了钱,那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陪伴、关怀、引领,就应引用一些人文的词汇作为基础:对话,智慧,人情,关怀,感化!现在我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的理念越来越不自信了,每次看到每日公布的扣发表上的班级扣分,总是年级最差的,又气又恼,觉得自己不称职。

另一方面,我又感觉自己还是称职的。我的班级从来没有麻烦过政教处一次,从来没有打架,从来没有不要学退学的,学生也颇敬业乐群。下面我举几个例子,想请张老师给我评点评点。

    有一次,(4)班班主任,一个老班主任,现在就坐在下面,对待学生恋爱如同洪水猛兽,告诉我,我们班一女生在与他们班同学谈恋爱,言之凿凿。这女生我了解,是我比较放心的学生。我想找她谈谈,但最后还是没有找,一怕她面子上过不去,二是怕自己处理不好,弄巧成拙,三是谈恋爱对于她们这个年纪很有诱惑力,只是一种纯属游戏性质的,可能明天就不玩了。我想我姑且就信任她到底,她自己能解决的,但我要时刻注意她。在班会课上我有意无意的提出,学校在制止恋爱方面的纪律。幸运的是,上次月考,她考了班级第一名,她找到我说:“我一直奇怪,你为什么不来找我的,其实我也内心知道我是错了,所以后来我就不谈了!”我说,“老师相信你!信赖,往往创造和谐的境界!”

    开学几天,任课老师向我反映,学生上课讲话的比较多。有一回,恰巧被巡视的蔡校长看到了,找我讲了两句。回来后,我没有骂他们,我把我自己前前后后的想法告诉了我的同学。我说我们初二(1)班是一个集体。集体好了,我们每个人脸上都有光,今天,因为个别同学讲话,影响了整个集体,在校长面前我都抬不起头。今天,校长批评了我们班,批评了我,我不怪你们,但我心里很难过。许久一言不发,只是用眼睛看着全班学生。就这样,这心底流出的寥寥数语却震撼了全班学生的心,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无声,往往具有巨大的震撼力。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忠告而善道之”就是说对待朋友,把发自内心的话告诉他并善意地引导他。我经常和我们的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注重心的交流。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年龄差异,有些老教师认为与同学交心很危险,同学会认为老师无能,会变本加厉。我想只有把发自内心的话告诉学生,学生才会把你当作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就会向你诉说。只有真实的、有人情味的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就会将心比心,自我改造。我常常和我们的学生一起思班级形象,问问他们对于班级做了什么?思父母辛劳,自己将来如何回报?思自己将来,和他们谈论理想,和他们憧憬大学生活。三思,激励我们的意志!

张文质:

你提到的三个问题,先抑后扬:先说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班主任,其实还是说明你是个很优秀的班主任,只不过是对自己的工作、对校长、对学校行为文化、对学校管理体制提出了一个挑战,就是:这个管理本身要有新的思维。你那个称职,可能对其他某种衡量标准来说是不称职。我先放开一下,你谈到学生谈恋爱,我很感兴趣,非常感兴趣。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很夸张的说:中国这个严酷的应试教育救了我们学校的管理,什么叫“救了我们学校的管理”?孩子要是没有这种严酷的应试教育,孩子谈恋爱会谈得热火朝天,学校管理会束手无策,因为你原来那样的管理方式,那种防范式的管理,那种惩罚式的管理,就是把谈恋爱想象成人间悲剧的那种管理方式,失灵的。

现在最有效抑制孩子谈恋爱的就是应试教育。这个话,可能是我片面的言词,但是,我告诉你们,我的女儿我从来没有跟她说过你不能谈恋爱。前几天,我跟她通电话,恋爱这件事我也跟她说了一点。我以前也跟她说过,说过什么了?我说在爸爸心中啊,你以后要找对象,两种人千万不要找:一个就是家庭背景是官宦之家,官宦之家有时候在天堂,可能转眼间就在地狱,官宦之家对这个体制,对这个世界,对人性,由于家庭文化的问题,怕认识上出现偏差。这(虽)是我的片面之词,(但)如果他父母是不法商人,你也要小心。我其实是有针对性地跟她谈这样的事,因为她现在到澳大利亚读书去了,她接触的就是这两种人,一种来自官宦之家,一种就是不法商人。我说希望你找一个跟我们家庭比较相似的读书人家庭、学者家庭或者是良民家庭,呵呵!我曾经跟孩子说过,你爸爸不但没有黑色收入,也没有灰色收入,只有劳务收入和工资收入。我说这就是我们家庭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我前几天跟她又说到这个话题,我说,要是你找对象啊,希望你找一个好的,比方说跟这个男孩接触的时候发现他性格很平和,感情很稳定。性格平和、感情稳定的人你即使跟他有矛盾,也不会受伤害。因为我说的这个“好”可能是受教育的结果,但是也跟家庭有关系,比如说这个孩子来自一个健康的家庭,总体上性格平和,情感稳定。因为我孩子已经18岁了,我可以跟她讲这些道理,但是她妈妈可能跟她说得更细致些,会说到女孩子需要防范的一些问题,我们不是说阻止或者说影响她跟男孩子交往,我们其实都很鼓励她和男孩子健康的交往。所以无论她从小学开始,凡是有男孩子打电话来我们都是特别尊重,特别客气,无论什么时间,包括有时候半夜打,很晚打,我们都是很客气,因为我们其实是给孩子一个释放,就是希望他和男生交往是一种健康的,而且我们也是以平常心对待她。

    从人的生命而言,你有时真不好说“早恋”,没有“早恋”只有“早婚”,有的人3岁就开始对异性有感觉,郭沫若先生4岁就开始了,很正常嘛!对不对,凌校长?(凌宗伟:是的。他的《洪波曲》中有这相关的描写。)就像你刚才说,我们可以研究航天飞机,但不能研究毛毛虫,道理就在这儿。我认为凡是人性的才是教育的,教育的就应该是人性的,但是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又要回到现实来,回到中国来,所以,我想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当然,我们不是说要正面鼓励她,也不是从反面抑制她。这个时候我想得更多的是用理性的方式来跟她享受人生的经验,包括提出一些偏见,提出一些限制,提出一些观点。

我觉得班主任工作最核心的就是要多讲故事,少讲道理。因为故事本身就能给人一种判断,给你一种启迪,一种鞭策。而且,故事本身是感人的,它是能去激发人去思考的。如果你有时候讲道理,就显得很生硬,这个道理有时和孩子的思维不是接口的,今天你面临的是90后的孩子,他们理解世界的方式可能与我们有很多的差距,所以,我们多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跟他们分析。这种方式对今天的孩子来说,应该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上次我来这里谈到一种观点“共情”,所谓共情,就是你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注意型的关系,就是你的存在对他是一种注意,是一种帮助,让他感到幸福。因为你,他获得很多智慧,少走很多弯路。教师应该是清澈见底的,坚定明确的人,要让孩子知道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不妨举个例子,常熟一个校长跟我说,当校长的不能乱说话,当校长的说话也不能前后矛盾。其实,当班主任更应该这样,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这个阶段,你不能乱说话,你必须深思熟虑,你必须是理性的,你必须是有一个周密的思考,当你不能做判断时,你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但是你要让孩子知道教师心里想的是什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哪些原则性的问题是不能逾越的,我觉得就是给孩子树立一个尺度。

其实,我回过头来想想,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要是我们很敬重的人给我们树立一个尺度,任何人都是很幸福的。那么我们班主任就应该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向导。一位老师和我说,我也很赞成,他说在基础教育阶段,老师的形象在孩子心目中就是衣食父母,你有时就应该像父母一样给予更为温馨,更为亲切,更为诚恳的指导。你就是一个帮助者,同时又是一个启蒙者。所以我前几天,提出一个观点:教育是母性的。教育需要一种柔软的方式。从管理层面来说,我也发现一些值得反省的问题,从一个学校的管理而言,这么大一个学校,它一定会更容易提出一些大家都应该遵守的规范要求,从大道理上来说,这肯定是需要的,或者说越是大规模的学校,越会提出一些比较刚性的要求,大校有大校的管理模式。这个时候,大校的管理模式跟人的人性,跟人的成长是有冲突的,跟人的个体性,个体化的成长方式也是有冲突的,那教育到底要站在那一边呢?这才是要争论的问题。

孔夫子说过,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就是要折中嘛,就是两极中间的一个最恰当的状态,这是很难的。这个时候我就觉得对一个班主任来说,一方面他自身的教育理念很重要,因为自身的教育理念对他而言,就会形成一个价值判断。另一方面,班主任工作需要经验。我想法是这样的,对一个有经验的老师,经验就会帮助他;如果对一位没有经验的青年教师,他的热情会帮助他;最可怕的就是年青的教师没有热情,中年教师没有智慧,老年教师不慈祥。有时我们不要急着去判断是这样好还是那样好,一方面我们去思考教育当有的立场;另一个我们要根据具体的人来想可不可以做得更好一点。我觉得一位真正有追求的教师,除了睡觉之外,他都会在想学生,都会在琢磨学生,都会在寻找一个更好的与学生交往、更好的帮助学生、更好的激励学生的这种方式。其实你进入这种教育的境界是很美妙的,你会不断的冒出好的注意,好的见解。你及时的把它记录下来,形成你的班主任一百条。现在市场上一本书叫《班主任兵法》很畅销,但是我觉得“兵法”这两个字我不是很赞成的,与其说兵法,还不如说班主任智慧,班主任境界,哪怕说班主任“方法”也比“兵法”好。所以有的时候畅销书,它喜欢危言耸听,我们也不能怪它。好,谢谢!

朱建:

刚听你讲了这么多,我急的不得了。其实我在管班的时候用了很多办法,我把自己额头上贴了个标签,凌校长倡导行为文化建设,我也在搞文化管班,我老早在班上搞了一个班刊,后来代价太大,就建了一个班级博客,我将我们班取名为“将行班”,我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将行天下”,然后给他一个荣誉叫“将行之星”,进步大的,表现好斗给他设立了相应的名目,同时通过刚才你讲的讲故事的方法去激励学生,我还在每一个星期搞一次很有仪式感的班会课或者宣誓。但是我还是遇到一个问题,上次我听你的对话,有一个生动的案例,在一个海岛上经常刮大风,最后在这个岛上生存下来的昆虫有两个很重要的特征,第一个特征就是这种昆虫的翅膀特别发达,还有一种特征就是翅膀特别不发达,只能飞不能爬,中等发达的就被风吹到海里淹死了。那个时候我就想,要给学生多一点关怀,要让他的翅膀变得更发达一点,学会生存。

但是我遇到一个问题,一个小孩老早就跟我说,老师会考结束了,我就不上,作为班主任呢,我真的希望他不来。他要么自己看书,看杂书,自己看还搂着别人一起看。从班主任的角度我真不要他来,但是从老师的角度呢,感觉他还蛮坦诚的,和我私人关系蛮好的,就这样丢了他吧,有点舍不得,会考成绩要28号出来,他和我说,“朱老师,成绩出来了给我电话,过了,我就过来。不过就不来了。”但是我还是打电话给他妈妈,希望他继续来上学。他回校第一句话就是:“朱老师,您很给我面子,您给我打电话,我就来了。”今天他又走了,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有省电视台来,要求学生都穿校服。他说:“老师,我没有校服,我回家拿。”对这样的学生我真的是已经没有办法。我和他讲故事,你是你们这个家族的链条,你的爸爸很优秀,在你这一代断了,你的下一代又重新变得很优秀,那你要吃比别人更多的苦,第二个我就跟他讲,春节两个小孩在人家吃饭,一个小孩家里很有钱,人家就说,你看那个小孩,平时在家里有好吃,所以专门挑好吃的;对还有一个小孩的评价,你看到底家里没好吃的,一副穷酸样,专挑好吃的吃。其实那两个小孩都一样,四五岁,都被贴上标签,我把这些故事都讲给他听,可我现在要是丢弃他吧,从老师的良心上又舍不得,要留他吧,从班主任的角度我实在是宁可他走。但今天真的走了,我心里又真的觉得晦气,晚上还要给他妈妈打电话,呵呵,你安慰安慰我。

张文质:

因为怎么呢?你让他走是人性的痛苦,让他留下来是职务的痛苦。人性和职务是有矛盾的,所以我有一次,我在讲课的时候,讲了个张氏格言,我在广东的时候,一位老师把我整理出来,然后那个《江西教育博览》转载了,转载后,许多老师觉得特别好。其实有一点我说我们现在评出来的好教师,那个标准时与教师的人性,教师的天性是有矛盾的。你说好教师就是要心肠比较硬的才能成为好教师,你心肠软一点,你就成不了好教师。很难过的!我就希望我们凌校长能软一点,他就能经常看到软的也是好教师。你看,你把他赶走了,不挽留他,你日子好过多了,整个班级的地位都提升了,可是你知道这提升的背后是什么?是少了一个人。教育又回到刚才的问题,你说这种教育的管理呀!但另一个方面来说,真的很难平衡,对教师而言,他是需要有平衡力的。

有时候我们命中注定是要受煎熬的,你这样做也受煎熬,那样做也受煎熬。但我这里还想说的,跳出这个职务来看,其实有时候,你真的很难说你做的没有效果,你对待这个孩子这么好!我有一次在一所学校讲了一个杨绛的例子,钱钟书写了个《写在人生边上》,杨绛写了个《走到人生边上》,说明他现在已经很老了,时日不多了,但他经常想起小时候的事情,人老了都这样,当我们开始想小时候事情的时候,我们也老了。他里面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小时候,他家有一个老朋友叫劳神父,劳神父有一次送一包东西给他,一再交待,你这个东西一定要到车上才能打开,他就不明白什么,现在八十多岁了,他现在突然悟出来了为什么要到车上才能拆开,你看,他想了七十几年才想明白。他说其实劳神父是送巧克力给他,巧克力也不多,他怕他一早拆开,就分给他同行的人一起吃,他其实是希望他带回去和他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劳神父又不能把话说明白,说明白了脸上挂不住,他包了一层又一层,他现在又明白了,为什么他包了一层又一层,就是怕你经不住诱惑,你打开,里面还有一层,又再考验你一次。我看了这个故事我联想到教育的事情,你看教育对一个孩子的影响,你可以善待他,对他的生命成长一定有好处。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个孩子如果没有遇到一个好老师,他很可能就是一个潜在的罪犯,他如果能遇到一个好老师,他坏也坏不到哪里去。一个孩子做坏事的时候,心理想到没什么,我爸爸比我坏多了,他就做坏事。比如说抽烟也是这样,我小时候也尝试着抽烟,我就想我老爸都没有抽烟,我怎么能抽。他今后与别人处理关系的时候,他就会想到我老师是怎么教导我的,他就会有个尺度在里面。所以这个教育工作,凌校长评价不了你,谁都评价不了你。但是那个孩子能评价你。所以教育不能急于做评价,好像是没道理,但是你坚持做的这个事情对这个孩子是另外会有效果的,因为人性在根本的地方是没有区别的,所以像这样的一种情况都是对我们的一种提醒,我们尽可能的多尽一点对孩子的责任,尽管评价评不出来,至少你的良心会有一种比较好的回馈。

许多人都有这个感觉,比如一个学生,变成一个很糟糕很糟糕的人,有的时候你自己反省都会觉得当时如果我耐心一点,说不定这个孩子就不会这么坏。所以我才说教育本身是崇高的,它是一种人性的,如果你都用量化来评判,就会有偏差。我现在有一种感觉,如果家庭教育出问题了,学校教育往往帮不上忙,小学教育出问题了,初中老师要想改变他,可能要花多倍的努力,初中教育出问题了,可能高中教就会特别的辛苦。其实对教育而言,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我们所做的工作最要紧。其二就是起始处,如你接这个班开始,如果你能够给孩子规范,也会比较有效的。一个家庭如果一个链条断掉了,最起码要三代才能转过来,所以,我们凌校长上次要我和各位老师讲讲家庭教育。

周林聪:

我是一位年轻的班主任,工作到今年是第四年。但是我带了五个班,应该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带的班级是最多的,面对的学生也是最多的。每换一下一次总感觉到很累,所以上学期我不想做班主任,但是做就做下来了,要做就要做好。

一般来说我带班,首先考虑的是对自己的定位。我的定位呢,和刚才张老师说的有点相似的地方,我感到很高兴能得到张老师的认同。我把自己定位为“慈母”、“严父”,“良师”、“益友”这四种类型,就是在平时的工作当中不停的转换较色。同时我每带一个班就把自己带班的最基本的原则告诉大家。首先,做人第一、学习第二;团队为先、个人为后;独惟远志以志人,要有志向。

谈到这个“激励”这个问题,我想了想我在平时的激励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以情感激励。第一,以家族情感激励学生,比如说张老师您姓张,我姓周,这就是不同的家族。你作为家族的一位成员,你应该为你的家族做出贡献;第二,以父母情感来激励学生。我经常说,父母培养你的目的就是为了你有个更好的前程。同时我也经常谈到“孝敬”这个含义。“孝敬”学生都是比较了解的——说以后等父母年纪大了,我给他们吃好的住好的。但我经常说这其实不是真正的孝敬,真正的孝敬是你父母年纪大了,不管吃好的吃差的都能以你这个子女感到骄傲。我也经常谈到“十块钱理论”。现在的学生家境不管好还是不好,都不是很清楚这“十块钱”的价值。我跟他们说我以前做过小工,一天二十块钱,那一天我就要搬几千块砖头。我说,你现在一下子搬五十块砖头相当于一下子做五十个俯卧撑。你回去做五十个俯卧撑的感受下。就像这样让学生来体验父母的情感来带动学生;第三,以班集体情感去激励学生。当然我们班级不是太优秀,但是我对我们班的同学都说,“我们是优秀的班级,那你也应该要优秀。你不优秀,就是我们班上的罪人”。所以一般来说学生犯了错误,他都很有内疚感。因为我们在班上分为八个团队,每一个团队都有自己的名号、形象,以及对外的战略、方针,学习上的战略,同学间一带一的这种互相帮助。我们会对每个团队进行考察,最后一个是以学生的自我情感来激励同学。

第二种形式是以学生的需求来激励学生。学生现在在学校里,第一个呢,是需要对学习成果的认可。对于高中或者初中来讲,对学习的认可就是最后的一个结果。但平时学生看不到最后的认可,因为时间比较长。所以,在我们平时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认可。我对每个阶段的学习过程都会搞一个学习竞赛。这个学习竞赛不仅仅是针对优秀的学生。比如说:先锋奖就是设给优秀的,冲锋奖就是设给进步的。还有学科方面的首席代表,团队方面的优秀团队干部,对于选修课设专业奖,选修进步了就是跳级奖。在各个方面来鼓舞学生带动学习。第二个学生的需求是对自己在班级地位的认可。我班上班干部达到75人次,但我班上总共68人,也就是说班上百分之七十的人都是班干部。也许会有人认为太多了,其实我把班干部细分为纪律、学习、卫生、文体、宣传五大方面。第三个需求呢,我觉的现在学生很苦,他们最期望的一个需求其实是活动文娱的需求。所以,不管与学习结合还是和其他事件结合,或者是犯了错误也好,我都会用活动文娱来激励。比如说这次期中考试结束后,到时候还要请凌校长支持,我们要搞三个“亲密接触”,第一与大学亲密接触一次、第二与大海亲密接触一次、第三与大地亲密接触一次。今天又想,明天希望有机会让他们和大师亲密接触一次。

    还有一方面呢和张老师说的也有相似的地方,我都把我自己的做人方面经验教训告诉学生,让他们感觉到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情感比较直接,我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我和所有同学都说“诚信为本”(呵呵),不要跟我说谎。昨天一个同学课上在写个纸条,下课后我就问她在写什么东西,她狡辩了好几次。我就不和她说的了,我明确的说:“我不想跟你说了,你回到教室去”。这个学生走出门外,后来又回来了,哭着跟我说:我刚才写了纸条,干嘛干嘛的。我想,有这样的情感在这里面,学生会以心换心体会到你。

    这么长时间,带了五个班,现在我面对一种学生呢,我好像感觉到很难处理。就是有一种学生家境比较贫困,但是学习上很后进,这种后进也就是说对于我们高中的目标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然而父母呢又是殷切希望学生能考上大学。对于这种学生,你说我在班上培养他的目的我就搞不懂了,到底培养他干嘛呢?他本来就是上不了大学,家庭又贫困,他来上这个学干嘛?所以在工作中,我不知道施与他什么样的情感?谢谢张老师!



凌宗伟:

不瞒您说,张老师,我还要检讨呢!我来这里后,一直认为我们的班主任不会做班主任。刚才三位班主任一讲,我觉得我们的班主任真的很厉害!坐在这儿我就想啊,我们可以编一本班主任工作的书来,我们就是具体操作层面,没有理论就是我们怎么做的。

张文质:

其实教育怎么做,本身就是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它背后蕴藏着教育的价值,很丰富的教育智慧跟这个时代的教育精神。比如你刚才讲的,我深有触动,我觉得你真的做得很好!这几个方面,对学生激励的方式,包括对学生满足情感的需求的这种方式,这些思考进去,而且能够面对今天教育的问题,(进行)思考,自我定位,包括班主任的精神形象。其实我们都是需要自己的精神形象,那么你刚才也说到了,比较迷惑的地方,其实这种迷惑某种意义上也是我们教育的迷惑,或者说我们这个时代的迷惑。我始终是这么认为的,尤其是到了高中阶段,孩子的学业是要分类的,确实是需要分类的,因为基础教育阶段,一个人呐,他的智力,包括他的情感,包括他的发展的需求,它没有充分的展开,这个时候它是属于蓄势而发的,所以你不宜过早的对学生进行分类,因为你还看不清它的面目,但是到了高中这个阶段,它其实是自我发展的,一种包括对学科,包括对今后的发展,基于自己的一个角色,他这个时候实际上已经产生了形象,自我形象。            

但是,有一些孩子,说实在的,他真的,你如果从考大学这个角度,尤其是按照我们现在的这种考试方式来考大学,这里面就有反差很大。老师很清楚他是谁,他自己心理大体上也明白他是谁,但是父母不明白。也许这样的孩子到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很可能会成为优秀的人才,但是在此,在我们二甲,他可能非常痛苦。也就是说,这个学业是这样的,从学业角度来看,最可悲的是什么?从学业自身而言,他没办法得到很好的发展,同时这种没办法很好的发展又影响了他个人生命的发展。这是最可悲的!所以,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这个孩子如果辍学比较早,或者是比较早离开学校,他只有遗憾,只有学业的遗憾,没有人生的失败。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他很早就失学了,但是你看这个人后来长得很阳光,而且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从事某个职业。看上去很阳光,很明朗。倒是那些一直跟着读,一直苦读而无望的人,他精神越来越迷钝,双眼越来越迷茫,人生的志趣越来越萎顿,这才是最可悲的事情。包括他的精神健康也不断的下坠。但是我们怎么跟他的父母说呢?你看家境又是这样,父母好像改变他家族的命运就寄在孩子升大学的上面,所以我觉得教育有时候变得很惨白,因为这是教育无法承担的责任。

教育不应该,也很难改变一个家族的命运。很难的!那你又不能跟父母直言,你告诉他:“你的孩子从考大学这个角度,或者说从学业发展角度…”把真相告诉他,有时候我们不忍啊!不忍,不愿意说出真相,其实,也在痛苦之中,孩子也在痛苦之中,他的父母也在痛苦之中!这个是很难过的事情。所以,有时候我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这个想法比较消极:在我们这个时代,好像我们承担这种命运,这就是我们命中注定的。我们只能承担这样的命运。没办法,很可怜,过三五十年,那个时代的人也许不需要承担这样的命运。那我们就在这,一点办法就没有。这样想一想,人就会很沮丧。有时候有些老师不理解我,总把我看成:你讲生命化教育,你总是带给人希望,有时侯看你写的那个博客的文章怎么那么消极,他就问我:“张老师,好像这个形象不是你的形象。”其实他就不能理解人性它本身就是丰富的,它本身就是很多维的。有时候,你看到这种无法改变的现实你心里很痛苦,非常痛苦,非常沮丧,但一点办法都没有!

你看,在我老家的中学,闽侯六中,前天,两个孩子,一个女孩,一个14岁,一个16岁,在去学校考试的路上被一辆翻斗车当场给轧死。你就觉得这种悲剧本来就不应该发生,因为那种翻斗车都是拼装车,那种道路都不能承载的。你就会想:怎么没有管理部门啊?我们这个国家不出灾难的时候,管理部门不会出来的(笑);等着出来灾难了,它出来收拾,而且使用最糟糕的方式来收拾。你没办法生气的,你没办法生气的!转过来换成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你对已经变成社会问题的问题我们都很难改变它。我们还能改变的可能是在学校里面,当我们还能影响孩子的时候,能不能更积极,更正面的去影响孩子?也许这个就是我要说的,可能也是你要做的:就是对这些孩子,一方面需要有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可能谈一些更好的提醒。这个提醒不是说:“你高考考不上,你就没希望了。”而是:“我相信,你只要保持这种健康的生活态度,你总是能找到一条可能更合适你的路。”当然,很多时候我们没办法给他指出这一条路,但是我们要鼓励孩子,相信他还是有这条路的!这个时候可能他本身就像一种出家人求道的方式。有时候你真的不知道“道”在哪里,但是你在求道的过程,你会发现“道”。也就是你在鼓励孩子的过程中,你在帮助孩子的过程中,可能你的鼓励、你的帮助会让孩子找到自己的“道”。

从“道”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能会说:“对老师提的要求过高。我们没办法承担!”但是另外转个角度你去看看,我们先不把这当成一个追求,说:“你应该这么去追求。” 哪次即使校长说,你应该这样做,也是不对的。没有“应该”,这个时候没有“应该”,而是我们从心底里面所产生的对这个人的同情,甚至于悲悯、恻隐之心。说实在的,我只能说,你能够帮助他的,你能够安慰他的,你能够鼓舞他的,对他而言都是无价之宝。所以教育啊,刚才说到一丝一缕啊,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更能理解。就像你刚才也说的,有时候严父,有时候慈母,有时候良师,有时候益友,不管哪个角色,其实跟学生在一起我们就是帮助他、就是影响他,有时候也是安慰他。当然,一个人如果都没有这个情怀,你这么说,他说你站着说话不腰疼。我经常确实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曹乐旻:

我在班级管理中最常提到的就是班级荣誉论:别人看我们这个班好不好,不是看我们中某一个人,我们要把自己做到最好,这样整个班级就会强大。而别人看我们这个班差不差,却是看有没有谁犯错误,只要一两个,就足以毁掉整个班级的名誉。我一直尝试通过这种方式来给学生压力,试图让他们有一定的自我约束力。在和孩子进行沟通时,我通常都是放大优点,让孩子去通过优点找缺点,进一步完善自我。我认为价值来自标新立异,所以我鼓励孩子们做各式各样的梦。但是我发现实际上出现了很多问题。总体来看就是学校宣讲的和社会宣讲的有很多是相悖的。比如,社会舆论现在有很多偏向娱乐和八卦,有很多青春偶像剧宣讲在学校谈恋爱,还有近期很流行的恶搞,包括对历史的恶搞,名人的恶搞。除此之外,穿衣打扮也与学校要求的大不相同,哈韩哈日风盛行,奇装异服,非主流形象随处可见。但是,我也觉得现在的校服不像国外学生的校服,校服就是运动服,而国外学生的校服像制服,看起来很精神。张老师,您对这个现象怎么看?你认为我们应该站在什么角度去引导学生?

张文质:

你看到的校服是电影的校服,我在国外看到的校服也让我很惊讶,这怎么跟我福州的校服一样?有的校服很漂亮。在学校,有时候孩子要不要剪头发也是个问题。

说实在的,其实孩子的成长我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当我们应该给孩子作为一个社会基本的价值基本的规范,需要给孩子约束的时候,我们经常对孩子是很放任的。但有时候需要,有时候不需要给他约束的时候,或者说他已经18岁或16岁了,应该给他更主要的是自己的表达方式的时候,我们又可能给孩子较低的要求。所以有时候社会给他——从我们今天从整个的意识包括文化来看——往往都有个问题就是“儿童成人化,成人儿童化”。我们对成年人的管理是用很儿童化的方式,对有些孩子该需要很儿童化的地方又用一个很成人化的方式,包括你刚才谈到的到底怎么样给孩子一个导向,也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比如我举一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多年来,有人提出一定要给电影分级。世界所有的国家,除了若干个类似我们这样的国家外,其他国家都对电影分级了。分级的好处在哪里呢?比如说成年人,你要看什么是你的事情,其他人没办法干涉,比如哪怕你看色情电影,那是你的自由,只要你不向儿童传播。你有个自我约束。其实,这就是成人该用成年人的方式来生活。他完全有权利的。

但是不分级,麻烦就来了。儿童经常看很暴力的东西,儿童跟成年人一起看。比如说我们看电影,哪怕就是像《泰坦尼克号》那样的电影。其实它不适合儿童看,但很可能儿童一起去看,麻烦!就是他不订规矩,就会变成规矩很随意了。比如我们现在去查20个网站,20个网站的前提你要分清楚了:是18岁之前的还是18岁之后的。分清楚了,那可能有些网站不仅不是恶俗的问题可能是犯罪了,已经触犯了某些刑法某些管理规则了。而有些就是为成年人提供的,不存在什么恶俗不恶俗。我愿意啊,我愿意恶俗,你有什么办法呢?所以这个东西,这种社会的这种管理模式一定会影响到学校。学校很难给学生立规矩,或者说当学校的某些规矩和社会有矛盾时,学校很被动,学校很无力。所以,有时候你会很感概。

比如上次我去澳大利亚。我看到一些细节,我就觉得在中国完全不可能的。比如学校大树底下的椅子,高中学生才能坐,初中学生是不能坐的。你像你们这个学校初高中合校的,绝对不可能,做不到!那么他们为什么能做到?因为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分清楚了。你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分的很清楚。公交车上绝对不允许吃任何的食物,包括喝水都不行。他就是这么规定的。公交车上不允许大声喧哗,如果有小孩子大声喧哗,司机就会提醒,乘客也会提醒。乘公交车都有规则,乘车规则。我还把它带回来了,非常惊讶!我们中国任何地方乘公交车乘火车,怎么就没有一个规则?一个专门写给学生的规则?没听说过,它就有。有些东西它就很明确。那么家庭教育,就从这里开始,就是要遵守社会的规范。自由的地方,充分的自由。比如说沙滩上都是裸体的人,只有我们中国人出去,感到很羞愧,又想看又很羞愧的。好像是我们自己裸体一样,很不安。我们为什么不安呢?我们被禁锢的太厉害了。一看到裸体,我们自己就有一种犯罪感!可它们该规矩的地方很规矩,比如说到成人店,里面卖的都是所谓的情色用品,我们一看,哇!赤裸裸的!他里面的管理人员一点没感觉,他忙他的事情。但他绝对不允许18岁以下的年轻人进入,一旦进入就要判刑。所以他把这个东西分的非常清楚以后,包括我们学校教育就有方向了。你分不清楚,学校教育就没有方向。比如学校坚持的东西,社会上一塌糊涂,你怎么坚持?有时候我坐在这里就想这个问题我们教师为难也就为难在这里。我们有时候是跟社会的趣味相对抗的,有时候我们又没办法去遵从社会的规则,所以就很矛盾。所以在矛盾中,我会这样想问题:有的地方我们需要有所妥协,有的地方我们应该有所坚持;但同时呢,我们需要辨别力——什么时候该妥协,什么时候该坚持。同时还需要有智慧,坚持的地方能够坚持的恰到好处,放弃的地方能够放弃的从容不迫。挺难的!所以当班主任真的挺难的!我刚才看着你就觉得你就特别年轻,有时候真的需要有智慧,需要有热情。但更需要有智慧,而智慧呢就会跟经验有关系,所以你也不要着急。你再做四年,就会跟这位帅哥一样变的有智慧了,像其他的老师一样。不着急,当然也需要多多的借鉴一下别人的智慧。借鉴一下,慢慢的你也会变的更有智慧了。

朱建:

各位老师,今天时间已经不早了,明天张老师还会和我们有一个座谈会,今天就暂到段落。我们感谢张老师,也感谢每一位到场的班主任。每一天我们都在面对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只有每一天去思考去践行,去认真的对待他们,才是教师生涯最大的负责。最后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张老师!



                                              整理:吕斌、邱磊、张叶、曹乐旻

                                              校对:凌宗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9 04:33 , Processed in 0.19295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