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命化教育应有怎样的课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2 14:3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命化教育应有怎样的课堂?


               ——再评孙明霞老师的课







                      许锡良



   生命化教育研讨会在江苏南通通州区结束之后,反馈回来的一些信息表明,一些人对生命化教育还是存在着不少误区。比如说生命化教育容易空泛,不如以前的那些教育名家讲得清楚明白,有可操作性等等。这些意见也有不少是比较集中反映在对明霞老师这次的公开课的评价上。最直接的评价就是说,这是一个失败的课,说明生命化教育没有可践行性。并说这堂课是倒栽的树,因为整个课堂,老师说话太多,学生反应比较消极,比较被动,没有反映出课堂应有的生机活力,没有悬念迭出,高潮起伏,总之,是比较平淡无奇的一类。对此,明霞老师在会后总结说,“只有成长没有成功”。我以为这个反思是很有力的。

   我作为明霞老师这堂课的点评者,虽然有一些自认为比较独到的看法,但是,因为时间关系,有许多理念还是没有能够得到较好的展开,那天的发挥也不是特别到位,有些观点,准备好了,但是,没有能够讲出来,因为时间压缩,需要临时调整分析的思路。

   对生命化的课堂探索,常常要涉及到怎样理解生命化教育,或者说怎样理解真正的教育。其实,真正有效的教育,无不是生命化教育。但是,中国在这个问题上长期以来是弄颠倒了的。就这个问题而言,中国的教育教学生知识的多,用知识教学生的少。就科举制度而言,教育学生的知识,大多还是伪知识,用陶行知的话说,那些知识不是胡乱滥发的通货膨胀的钞票,就干脆就是伪钞,也就是一点圣人之言,用圣人之言错当成知识,甚至真理,这是很要命的。教育学生知识与用知识教育学生,这二者之间究竟有什么不同呢?前者的目标是知识,后者的目标是学生。一个课堂最容易失去生动性怀趣味性的重要原因,就是在知识与学生的问题上弄颠倒了。学生产生厌学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从来没有真正体会到学习知识的乐趣,更没有应用知识的乐趣。那些大量的精确的知识要求就那样消极地储存在学生的大脑里,只为考试的时候展示出来。知识是客观的,人的生命是鲜活的,要让客观的知识在人鲜活的生命里也变得鲜活起来,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日常生活与生命体验密切地联系起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深切地体会到知识的趣味与世界的奇妙。就这一点而言,明霞老师的课是一直在努力这样做的。他这堂课给学生讲神经元的形状、构造与功能,都是结合学生的经验来的。照说应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事实上学生表现得不够有趣。这里的原因,我估计无非是这几个方面,一是激趣设计缺乏适合学生这个年龄特征的语言,一堂生命科学课,自然运用科学术语是应该的,但是解释科学术语,应该可以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或者用生动有趣的日常生活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客观来说,在这样的场合,一个乡镇中学的初中学生要在主席台上面向数百人的会场展示自己,恐怕还是有些心理障碍;三是教师所讲知识可以是低端的,但是教师的视野却必须是高端的,教师所具备的知识与视野,远不是一杯水与一桶水之间的关系,甚至也不是长流水的关系,而是要有清新自然优质的流水。教师给学生的水,就是要能够饮用的,而且是饮后思源的。因此,教师的视野要开阔,思路要通畅,同时具备发散性思维,随时准备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以不同的方式灵活地引导学生,牢牢地吸引学生。在这个问题上,我以为,明霞老师相应来说缺乏了一点灵活性。她自己说,她是用生命知识教学生的老师,而不是教学生生物知识的老师,这个话说得非常经典,但是,在这堂课上因为特别的场合的原因,并不是明显。原因之一就是,明霞老师把这堂原本只是45分钟的课,一直上到了70分钟,远远超出了正常规定的时间,这说明,她当时特别关注的是她原来设计好的课进度,而没有看到学生的反应。如果是用知识教学生,那么,关注点自然是在学生,而不是自己设计的课程进度。上这堂时,过度依赖于PPT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恐怕也是一个原因。生命化的课堂,最重要的是学生,师生对话,要随时随地地观察学生的变化,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用图片与电影资料展示给学生,要认识到无论多么好的PPT,都不能够代替教师富有生命力的讲解与展示,不能够代替“用生命润泽生命”,不能够代替师生之间“心与心的约会”。这正是明霞老师最近出的两本书的书名,理念是非常好的。也许真正生命化的课堂,本来就不应该在这样的场合展示。因此,我在点评课的时候,就将这堂课定性为不是真正明霞老师原生态的课,而是手术室解剖的尸体,已经没有了生命的灵性。她真正原生态的课,应该是在她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学校、课堂甚至野外所上的现场课。那样的课才是自然的。但是,就解剖尸体而言,也是有分析研究价值的。无论好坏,明霞老师总结说生命化教学,没有成功,只有成长,这是很有道理的。即使是解剖尸体,也会有利于研究。更何况生命化教学的真谛,不是要展示一个成功的案例,而是要提供一个研究的范本。这里重要的是研究的过程,而不是汇报演出与成功典范。

   一些人之所以会对这些课表示失望,是因为他们所依据的参照系出了问题。像明霞这样的公开课,如果要让人耳目一新,激动人心,甚至心潮澎湃,我以为,就不能够以平淡之心上一堂原生态的课。这个过程,就要师生见面,事先交代要点,提供学生课堂要提的问题,安排好回答问题的学生与替补学生,甚至像一台戏那样反复操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高潮迭起,悬念迭出,令人惊叹。但是,这样一来就不是真正的教育,更不是什么慢的艺术的教育,那只能够是设计好的精妙绝伦的一台戏,而不是可能是生成的课堂。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生命化教育的课堂,那肯定是失败的,无趣无味的。但是,真正的教育,只能够是生成的,生成是相对设计而言的。如果只是让观念欣赏节目,而不是让学生学会思考,激发好奇,我以为,一定要把一堂课当成一台戏看待。在这里,教师是导演也是主要演员,学生是道具与群众演员,听课者就是观众。中国的课堂教学,长期以来,就习惯了这样的模式。因此,一旦遇到非模式化的生成课堂,就感觉不能够忍受,就判定为失败的。其实,模式化就是相对知识结构而言的,而生命化课堂是不可能模式化的。因为,生命形态无法模式,思想智慧无法模式,但是客观知识的展示可以有模式。学生应用知识的过程无法模式,应该是千人千面的,但是,学生背诵与练习的知识,却常常可以模式化。一堂课,必须讲几分钟,必须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这完全是荒唐的,是非人性的。但是,为什么就容易推广实施呢?那是因为,后面有一个标准化与模式化的考试作为检验标准。生命的灵动性是难以用什么模式套住的。因此,当你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的时候,自然也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生命化课堂是不能够提出“一二三”之类的操作程序的。事实上真正的教育大家,如杜威、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也只针对课堂提出一般性原则与规律性的东西,而不会提出一个固定的模式,特别是不会提出类似操作程序性的东西,因为,只有把人化为机器看待的时候,这样的操作程序才会出现,而面对活生生的人的时候,就必须尊重并且培养人的感悟能力与发现能力。因此,这样的教育,它只提出一般性的原则与原理,提出价值理念与预期目标,但是,对实施过程,恰恰是要放手给主导课堂的老师,根据学生的现状去动脑筋探索。但是,在中国,这样的方式被许多来自一线的教师完全否决了,他们不习惯于自己动脑筋,自己主动探索,不习惯于课堂生成,而习惯于被权威人士安排。那些来自权威人士的“一二三”操作程序,其实将教师的生命降格为机器,或者将学生的生命降格为机器,而教师沦落为机器操作员。这是一种极端的偷懒行为,因为,这样的教学看似热闹而有序,教学也颇为艰辛,但是,累的是身心,是毫无创造与发现乐趣的简单重复所带来的枯燥乏味,所带来的心理负担。这样的模式化与程序化要求,提升的是权威人士的声望,却增加了普通教师对他们的崇拜,却严重削弱了教师与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所天然具备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也扼杀了他们探索的乐趣。康德曾经说过,一个人最恐惧的事情莫过于自己的思想行为要符合他人的意志。在课堂上,思想智慧是身心自由的产物,知识技能是纪律的产物。当一个课堂只关注学生背诵了多少知识,学会了多少技能的时候,我们就会特别强调课堂纪律,而当我们关注学生生命的思想个性与智慧的时候,我们就会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当教师的生命状态在权威指令之下,变成必须如此,非如此不可的时候,教师与学生开始应付各种检查,开始应付各种考试,为了分数而教,为了分数而学的时候,教师的身心就开始疲惫了,学生就开始厌学了,教师的职业就开始倦怠了。因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从来没有真正在身心自由的状态,真正体验过生命、思想、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自由碰撞与自由想像所带来的乐趣。教育的对象是人的生命,人的生命复杂程序是任何精妙绝伦的机器都无法望其项背的,教育在面对人的生命的复杂性时,除了敬畏与遵循生命的内在逻辑之外,并没有其他办法。

   在错误的教育背景下,由于人的无知,粗暴地损毁造物主赐予给人的完美生命,要比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要来得更为普遍。因此,生命化的课堂就是要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与生命质量,用知识教学生,同时也用教学生的过程,提升教师自己的生命质量。



                                       2010年7月21日星期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1:24 , Processed in 0.07085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