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写作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3 17:5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写作设计



文学短评

陈开玖

2007-2-14

关键词:写作情境 理论点拨 范文引导 自主选择



一、教材分析、学生分析与写作观:

1、写作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最高层次的写作,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有本书题目就是“写作――为了自我实现的人生”。所以,有了那么多人写博客。对功利无所求,只为表达自我,享受言说权。新课程“表达”是关键词,写作是书面表达,在高一期中期末试卷中占50%比例甚至更多。

2、苏教版写作设计淡化系统性,更多的还是重视实践性。本专题处在必修四模块第四专题“笔落惊风雨”,所选都为古典诗文,作文教学要点为:发现与想象;独特的体会。文体及写作形式为:文学短评。此前与之相对应的是必修二模块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要求抓住关键问题发表见解,写作鉴赏评论片段,主要是对散文和小说进行鉴赏和评论。

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发现与创新”的表述是这样的:“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4、本专题的写作指导遇到的最大问题是,“鉴赏主体只有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丰厚的审美心理积淀,才有可能对艺术形象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葛宇虹http://www.pep.com.cn/200406/ca489364.htm),学生的文学积累积淀不足,如何进行文学评论?因而写作指导要努力解决这么几点:情境设置激发学生写的欲望(和整理阅读感悟的欲望联系在一起);定向明确写什么(诗歌的理解与鉴赏);指导怎么写(分为理论点拨和范文引导两块)。以最后一点为最重要。



二、教学设计的原则:

1、课本资源用足。本专题内的诗文复习,写作指导的短文,写作实践的选择,语文读本中文学短评的范文。“君子善借于物也”。编者呕心沥血提供的教科书资源,用足。这并不是课本崇拜,权威崇拜。

2、以小见大。不仅体现在写作鉴赏规则上,还体现在写作话题的利用上。三个层次话题选择:建议都用相同的诗歌。定点小,注意力集中,尤其在写作评点阶段,对学生指导更有效。

3、层次性自主性。多项选择,三个层次都要求想象力,创造力:挑选诗词扩写成散文,重读诗文新的发现,比较评论李白贾岛。其中第三项要求最高,为相似内容的诗歌的比较阅读鉴赏。自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水准和兴趣的写作话题,减少写作难度,同时激励高层次选择,也体现跳起来摘果子的弹性。

三、具体过程:

1、专题复习:回忆古典诗文的精彩段落和名句,回忆相关古典诗文欣赏词语――起伏、才思、语次、意象、点染、叠字、衬托、缘情物、婉转、理趣、典丽等,自由点评。

2、理论学习:

1)短文:P.76《文学短评的写作》,整理要点,抓住几点:阅读细、定题小、评论透;评与感的不同;以小见大,叙议结合。

2)王国维《人间词话》:结合本专题,重点拎出关键词――境(6)、境界(1)、有我之境无我之境(3)、隔与不隔(40)、大家之作(56)、

3)孙绍振:比较与还原理论简略介绍

3、文学短评范文:

1)语文读本必修四P79叶嘉莹:《<青青河畔草>赏析》

2)孙绍振:《猜到的为什么比看到的动人――读李清照<如梦令>》

推荐理由:此二人都是大家;孙绍振此文对诗歌的引领更到位,从关键词语入手,个人独到的见解,文学理论的引用已经化用在其中。建议以孙文为重点。

4、明确要求:

详见P。77“写作实践”,任意选择其一:诗歌扩写、我的发现、比较两首诗。写作建议:

1)          挑战自己的阅读发现与想象能力,以所附诗歌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和贾岛《寻隐者不遇》为主要鉴赏标本。

2)          反复的阅读,读出自己对诗歌的意象意境的独到理解后,方可上网络查找这两首诗歌的相关鉴赏资料。不可人云亦云。字数在500-800之间。

3)          参考评价:

评价指标1(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评价,是阅读与鉴赏评价的重点。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评价指标2(选修):“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作为评价的重点,如能否拓展想像和联想,能否对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情的共鸣,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是否对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理解,是否具有批判质疑的能力等。”

四、推荐与附文:

1)孙绍振《文学性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孙绍振《名作细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孙绍振教育博客:http://blog.cersp.com/81656.aspx





文学短评

陈开玖

2007-2-14

关键词:写作情境 理论点拨 范文引导 自主选择



一、教材分析、学生分析与写作观:

1、写作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最高层次的写作,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有本书题目就是“写作――为了自我实现的人生”。所以,有了那么多人写博客。对功利无所求,只为表达自我,享受言说权。新课程“表达”是关键词,写作是书面表达,在高一期中期末试卷中占50%比例甚至更多。

2、苏教版写作设计淡化系统性,更多的还是重视实践性。本专题处在必修四模块第四专题“笔落惊风雨”,所选都为古典诗文,作文教学要点为:发现与想象;独特的体会。文体及写作形式为:文学短评。此前与之相对应的是必修二模块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要求抓住关键问题发表见解,写作鉴赏评论片段,主要是对散文和小说进行鉴赏和评论。

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发现与创新”的表述是这样的:“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4、本专题的写作指导遇到的最大问题是,“鉴赏主体只有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丰厚的审美心理积淀,才有可能对艺术形象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葛宇虹http://www.pep.com.cn/200406/ca489364.htm),学生的文学积累积淀不足,如何进行文学评论?因而写作指导要努力解决这么几点:情境设置激发学生写的欲望(和整理阅读感悟的欲望联系在一起);定向明确写什么(诗歌的理解与鉴赏);指导怎么写(分为理论点拨和范文引导两块)。以最后一点为最重要。



二、教学设计的原则:

1、课本资源用足。本专题内的诗文复习,写作指导的短文,写作实践的选择,语文读本中文学短评的范文。“君子善借于物也”。编者呕心沥血提供的教科书资源,用足。这并不是课本崇拜,权威崇拜。

2、以小见大。不仅体现在写作鉴赏规则上,还体现在写作话题的利用上。三个层次话题选择:建议都用相同的诗歌。定点小,注意力集中,尤其在写作评点阶段,对学生指导更有效。

3、层次性自主性。多项选择,三个层次都要求想象力,创造力:挑选诗词扩写成散文,重读诗文新的发现,比较评论李白贾岛。其中第三项要求最高,为相似内容的诗歌的比较阅读鉴赏。自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水准和兴趣的写作话题,减少写作难度,同时激励高层次选择,也体现跳起来摘果子的弹性。

三、具体过程:

1、专题复习:回忆古典诗文的精彩段落和名句,回忆相关古典诗文欣赏词语――起伏、才思、语次、意象、点染、叠字、衬托、缘情物、婉转、理趣、典丽等,自由点评。

2、理论学习:

1)短文:P.76《文学短评的写作》,整理要点,抓住几点:阅读细、定题小、评论透;评与感的不同;以小见大,叙议结合。

2)王国维《人间词话》:结合本专题,重点拎出关键词――境(6)、境界(1)、有我之境无我之境(3)、隔与不隔(40)、大家之作(56)、

3)孙绍振:比较与还原理论简略介绍

3、文学短评范文:

1)语文读本必修四P79叶嘉莹:《<青青河畔草>赏析》

2)孙绍振:《猜到的为什么比看到的动人――读李清照<如梦令>》

推荐理由:此二人都是大家;孙绍振此文对诗歌的引领更到位,从关键词语入手,个人独到的见解,文学理论的引用已经化用在其中。建议以孙文为重点。

4、明确要求:

详见P。77“写作实践”,任意选择其一:诗歌扩写、我的发现、比较两首诗。写作建议:

1)          挑战自己的阅读发现与想象能力,以所附诗歌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和贾岛《寻隐者不遇》为主要鉴赏标本。

2)          反复的阅读,读出自己对诗歌的意象意境的独到理解后,方可上网络查找这两首诗歌的相关鉴赏资料。不可人云亦云。字数在500-800之间。

3)          参考评价:

评价指标1(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评价,是阅读与鉴赏评价的重点。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评价指标2(选修):“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作为评价的重点,如能否拓展想像和联想,能否对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情的共鸣,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是否对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理解,是否具有批判质疑的能力等。”

四、推荐与附文:

1)孙绍振《文学性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孙绍振《名作细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孙绍振教育博客:http://blog.cersp.com/81656.asp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30 14:20 , Processed in 0.08311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