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元概念”的解读不可忽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4 19:11: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元概念”的解读不可忽略
文/子虚

2007-04-25






      “元概念”是不是一个概念呢?成问题。因为,这是我下午评课的时候,从大脑里生发出来的一个新语汇。
      按我的概念,这个概念肯定应该是一个概念。评完课,与小学部综合组的老师们一起去吃饭。吃完聊完,回来,便想查查这个词汇,便想知道它究竟是不是个规范的词汇。《现代汉语词典》等我不必去查,肯定没有。打开“维基百科”,上书――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元概念;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元概念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元概念的朋友们分享。
      进入“百度搜索”,好点,除了铺天盖地的“大家须马上清点‘3到5元概念’的白马品种”以及“一元概念时尚超市”之类的“伪元概念”之外,还真有一条两条的。一个自称“无心快语”的网友写道:“我在想,我们思想和言语的基础都是一个个的概念,但是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究竟对这些概念了解不了解?什么叫专制,什么叫知识,我把类似这样的问题叫做‘元概念’。因为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对现实的认识,首先必须依托在这些概念之上。”接着,又看到一个名叫赵宪章的教授写的一篇文章《形式与道:中西美学的元概念》。
      这样,终于给我的概念正了名。但一想到“维基百科”大约用不着我去填补空白了,显然“崔灏题诗在前头”呀,未免有点略微的失落。

      那是一节小学五年级的思想品德课。今年,小学部综合组的老师们做着一件了不起的事儿,就是使用北大出版社杨东平版的《公民教育读本》对原课程进行整合。由于兴趣的原因,我自荐参与其中。昨天,说有老师要讲公开课,今天上午去听。下午,参加了他们组的评课。
      那节课说的是《怎样打官司》。从公民教育的视角看去,“打官司”一词本身就存在问题。当然,我没在此问题上吹毛求疵。不过,老师讲课中的一些个逻辑和话语,从意识到逻辑,还是存在问题的。比如,对“官司”以及“打官司”这些个概念,本身并没有做解读。我不想使用“解释”这个词,而用“解读”,有一怕。怕就怕会导致那种“从概念到概念的”所谓解释出现。对那种解释,我有一说――本来还明白,教你一说反倒不明白了。我意想中的“解读”,是感性的富含情境的解释。仅此而已。
      还有,说起法律,老师多次强调“法律是公正的”。对此,我也不很放心。一方面,这或许反映了教师对法律的尊重和信心;另一方面,反映出教师对“法律”没进行过“元概念”层面的审视。其实,法律并不一定意味着公正,比如中国自《大秦律》以降的大部分法律,谈何公正?至于对法律的信心,我的感觉,依然不能过于“放心”,尤其在执法层面。即使民主如美国,依然存在贪赃枉法的可能,更别说处于“非法观念与习惯”的枉法。
      接着,一位教师说课,课题是《都江堰与坎儿井》。从教材分析到教学流程,教师的说法基本上流畅。但我发现,其中或许存在一个失误,那就是对“元概念”的忽略。比如都江堰吧,这个概念拿来就用,似乎它本来就是“现成儿的”。我在想,如果我是学生,我首先会对“都江堰何以应该存在”做出质疑。假如嘉陵江水直接引入农田就可以灌溉,那我们便没有修建任何堰的必要。研究水利,其实就是消弭“水害”。按照我的习惯,从“水害”出发,从李冰之前成都平原人民的忧患出发,解读都江堰的出现,好处多多。
      这样进行“元概念”解读的好处在于:其一,真正让学生理解都江堰伟大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价值――终结忧患,利泽千秋;其二,把古代成都人民的忧患交给当代的学生,这就叫做“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才是“真问题”;其三,还原李冰父子所面对的问题和障碍,有利于学生理解“创造过程”,而非成果展览。总之,我觉得,对“元概念”的解读,即使对小学教学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思路。

      一个民族和一个人一样,其思维方面的缺失,会表现在她的所有领域,而非单维度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上上下下都在喊叫着“转变观念”,似乎蔚然成风。但这种不触及思维习惯的“改变”,最终注定了只能是表面的,话语层面的,并不会自然导致民族思维元素、程序和质量的变革。
      就拿“发展是硬道理”一句话来说事吧。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作为一个概念,“发展”本身也是需要解读的。什么才算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以谁的利益为最终皈依才算真正的发展。说起来,“发展”一词算是地地道道的一个中性词,其本身,并不“天然含有”意义、价值与指向。上海的吕型伟老先生,在我认识的老先生之中,算是脑子最清晰的一个。他曾经就素质教育发表过一个非正式讲话。
      他说,“素质?小偷也要有素质的。在最快的时间内,让别人察觉不到,就偷走别人收藏得很警惕的钱包,容易吗?不容易。我们得承认,偷钱包也是一种素质,而且是一种不容易练就的素质。问题是,我们的教育要培养这种素质么?”这些个问题不用回答。这段话也能够证明我的判断,那就是,中国人使用概念的时候,是很大胆的,大胆到很不讲究的地步,比比皆是。从政界、学界到教育界都是如此,那么,其他更为粗放的领域,更加难以想象。
      那年回兰州,一上出租车,司机就问我一句,“怎么样,我们兰州发展得不错吧?”我没正面回答。因为,出租车司机的言说依据无非是我面前开阔豪华的商业区,鳞次栉比的酒店,这些个东西而已。但,当汽车行止终点,到我爸爸供职一辈子的国营大厂的时候,我发现,那里是多么的破败呀!晚上,街上连路灯都没有,一片漆黑。爸爸说,“清朝时左宗棠在西北开办的第一家兵工厂啊,现在,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结束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4 12:24 , Processed in 0.06933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