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传播、行动、改变――郭初阳问答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3 19: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传播、行动、改变――郭初阳问答录

http://blog.tianya.cn/blogger/tr ... amp;PostID=13207070

1.郭兄的课堂,我私下认为天下第一。其实我知道,郭兄不仅仅课堂做得好,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得很好。我想知道,真正支持郭兄把教育做得这么杰出的原因是什么?前后有没有什么变化?

天下第一云云,总让我想起李宗盛《和自己赛跑的人》中那句歌词:“许多不切实际的鼓励,大都是来自酒肉朋友,或者远方亲戚。”阿啃与我的关系,以前近乎酒肉朋友,慢慢地仿佛变成了远方亲戚,既然身兼二职,就有了这样的夸赞。
事实上,除了几个课上得略微有些异样之外,教育工作的其他方面,我做得很平庸,也缺乏热情与耐心,同事们和学生们最清楚了。
课堂上的一些探索,动因在于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或者说是对书本本身的兴趣,从这本书到另一本书,从一本书到几本书――书如撬棒,课堂是支点,书越多则撬棒之动力臂越长,那观念之石则可以被抬得越高,也不费力。
我的课堂有变化。早几年多着力于给定教材中的文本分析,后来则着力于选择与营造属于这个小范围学习共同体私有的一些文本。

2.郭兄认为,性教育和死亡教育,是我们当前教育的两大缺失。你觉得这些教育的缺失,对我们个体人格,乃至民族精神,造成的主要损害在哪里,你是如何补救的?

我曾经说过:“现在的中学开始高谈爱的教育,暗行酷的教育,匮乏性的教育,遑论死的教育。答应给予孩童们的秘密知识,总是要拖到较晚的时候才能传授,初中时被告知要等到高中,高中等到大学,历经种种看似更为迫切其实徒然耗费精力的考试折磨,方能进入大学,等到大学毕业走出校门,恍然明白终于一无所获。”
因为我本人经历的就是这样的教育,很多地方,这样的教育状况,依旧在延续着,所以这算不上偏激的批评。
性教育几乎等同于生理教育,稍微重视一点的学校,也就是请个专家,一年来讲座一两次,每次也就这些内容,学生评论道:“讲的都知道,想知道的都不讲。”我佩服周作人,他说人人必经的性的道路,我们却用黑暗去遮掩,以为在暗中跌倒,不被觉察,就仿佛不存在。
各位朋友不妨回忆一下自己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性教育,也不妨写一写,看看是否真正给你提供了观念的帮助与生活的指引。
死亡教育就更别提了。死亡教育的经典文本,托尔斯泰的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黑泽明电影《活下去》(一译《生之欲》),看过并钻研,而且能与孩子们共同研讨过的教育工作者,有几个?
漠视性教育,让人不懂得去爱自己的伴侣,影响的是今后的婚姻;漠视死亡教育,让人不懂得此生为人的珍贵与短暂,造成个体对生活的冷漠和生命的轻视。
我的补救非常有限,因为自身学养与能力的缺乏。

3.其实,并非仅仅缺失性教育和死亡教育,我们都知道中国教育的最大症结何在。那么,以你的所作所为,对这个现状的改变能起到什么作用吗?你如何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你如何确知这种改变是有意义的?若不能改变,你这么做的意义何在?

性教育和死亡教育,乃是人的教育的必要内容,是现代公民教育不可缺少的元素;而一个封闭的社会忌讳谈性,封闭社会也漠视个体的死亡,封闭社会的教育是不开放,不自由的。性与死,只不过是教育内容中的两个细目而已,公民教育是自由的,自由教育所需要的内容,何止这一点点!
我并非性博士,也不是死亡专家,学的专业是中文,但是看看左右,似乎没有人提供这样的课程,于是就勉为其难,搜集了一些台湾版的书籍,开设过几节性的课程,并鼓励学生进行性的自我教育。
死亡教育,我也注意搜集资料,可惜的是,傅伟勋先生提及的库布勒?罗斯的电视节目“生活下去,至死为之”(to live until you die),一直找不到,否则将是极好的教材。
至于个体的努力,我很喜欢《协同学》里的那个意思,“在许多系统中,环境条件的微小变动,(我们称之为“管制”)将引起总结构中的大变化。”(P106)“水温已低于冰点,而水早就该结成冰了。它处于一个所谓亚稳定状态而不结冰。一种自发的波动,或者来自外界的一个微小震荡使水突然结成了冰。”(P112)――个体的努力,就是自发的波动与微小的震荡。
传播就是行动,行动就能改变,改变即成意义。

4.假如有一天,郭兄不教书了,不再做教育这个行业,那么,促使你离开的最深层的动因是什么。

书我会一直教下去,断断续续的,也不会离开教育这个行业,这里有我这么多好朋友。假如有一天,我离开中学了,促使我离开的最深层的动因,是每周一早上的升旗――我无力去改变,至少我可以离开。


5.请用一句话概括你此前十年的教育生涯。

选错并保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3:45 , Processed in 0.06178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