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人的城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5 17:5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人的城市
文/王木春


深夜,独自游走穿行于异乡的街头巷尾。每条长街或短街都如一个个别样的人生。简朴的,繁复的,多汁的,平淡的,我为街后活着的或死去的主人经历一遍。

又出差到这古城。刚从一家多年熟悉的书店而归。初春的晚上,湿漉漉。凉意却似深秋。一个人,夹两本新书——凯鲁亚克的《孤独旅者》和丹弗朗克的《Liberted!自由派的作家们》。傍晚刚下过一场雨,街道虑去了匆忙的脚印杂乱的喧嚣滚滚的灰尘,正如我淡淡的心境,清新,安静,在夜里。

不知那个“垮掉一代”的凯鲁亚克,会告诉我他一些旅途上的什么故事呢?是否依然是《在路上》里充满时代青春期的叛逆和狂野不羁作派?而陌生的丹弗朗克先生,他用英国式笔尖细细描画着的海明威、纪德……又是什么神情呢?一串熟悉而遥远的作家,似乎借着冷冷的风挤出书页,行走在我的身旁,让我温暖又安全。

有些书根本无须开卷,只要书名,就足以喂饱我的想象,给我蓄入长久的安慰和快乐。像见到麦地就闻到面包溢出的芳香。有的女人也是。只要她们悠远的名字,只要她们的寥寥几行水做的文字。

在与己无干系的城市街头,一个人,以双臂的桨,漫溯。从头发到脚趾头,纯然像一根空心管,空荡荡的,挂不住任何露珠与风声。没有所谓的孤独、无聊,更没有什么冷落、凄苦,一颗心是那样简简单单、冷暖适中。这份湿润的心境最适合这类书籍的进入,以及书籍散发出的某种情怀的栖息。此时,唯一的渴望是适时地来点飘着的雨丝——最好是古诗里缭绕着韵脚的春雨。可惜没有,正如我缺一件长衫一把纸伞一段漫长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目光蓦然触及一个角落。一个我熟悉的角落——某银行大厦底楼的走廊尽头。大厦装潢得宫殿般辉煌,财富在每块石板墙壁上炫耀着光芒。三年前,父亲来这座城市住院两三个月。我暂住的地方离医院有一段距离。这角落是我必经之处。一天晚上,我从医院迟迟回来,昏昧的灯光下,瞥见走廊的一角,蜷缩着一堆黑糊糊的东西。细看,是棉被,棉被的一端露出个脑袋。凌乱的头发像枯草随风而动。下面铺一张草席。那时正值严冬,我迎着锐利的北风前行,寒冷压缩了我的身躯。悲凉从枯草间嗖嗖嗖朝我袭来。我和父亲、姐弟们来到这里,和这蜷缩在墙角的生命相比,生活境况虽迥异,可生存的欲望应该是一样的。这一晚,这在我眼里原本如尘屑般卑微乃至无痕迹的生命突然间那么熟悉。我轻轻地走过,仿佛穿过自己童年的掌纹,穿过某个古老的村庄。

而今夜,角落的地板空空落落,雪亮的灯光扑打上面,泛动着强烈而冷漠的表情。人呢?这么迟了,该来了吧。这城市,他不可能到别处去的。记得那时弟弟说,别看那些流浪汉,他们睡觉的地盘都是固定的,绝不许别人侵占。莫非他回老家了?但我愿意推测,他该是个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家,只抛锚于他的蓝蓝的梦中。要不,寒冬之夜,他如何能酣睡得那么沉稳?而且一连许多的夜晚都如此。也许,他浪迹到另一座城市,因为,今年这古城的霓虹灯比往年来得加倍的明亮,它几乎刺透了每个角落的黑暗。人们说,这叫城市夜景工程。它照亮了城市,美化了城市。但流浪者呢?他唯一可寄身的“家”融化在光亮里。哎,流浪者,这些被光明驱逐、也不适应光明的物种。

想到最后一句话,我内心苦涩地笑了。我笑自己。我恍惚还听到附近也传来相似的笑声。我四顾,旁无一人。我知道了,是手上两本书发出来的笑声。

阒静的深夜,这笑声温和,自由而深沉。

春天,似乎从笑声里泄露,给我一个充满梦幻的拥抱。



      2008-3写,2008-10-6修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1:04 , Processed in 0.07336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