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与你”系列:穿行在教育悖论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3 17:5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与你”系列:穿行在教育悖论中

——《温州教育》2011年第1期阅读推荐书目及理由

陈开玖



1、刘良华《教育自传》,四川出版集团2006年6月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

穿行在教育悖论中



与这本书相遇在2007年,学校图书馆。那时,生性安静怕麻烦的我,遇到很不高兴的事情,长时间地闷闷不乐。我想知道,别人遇到这类不高兴的事情时,是怎么处理的。惊骇于其间惊人的坦率,直面自己的成长史,干净利落,坚守内心。整本书散发着果敢昂扬的意志力量。或许,我也该听从内心的渴求,走上这条探索的路?此后,自费继续进修和游学,我的路由此而改变。

四年后再读这本书,则读出了许多“悖论”:譬如这样颇擅故事的作者,高考语文只得59分;譬如目前深入致力教育哲学的作者,大学哲学课居然也是不及格59分;譬如1998年若是放弃读博士,很快就可以在中山医科大学当教务副科长。在可能是和实际是之间,在事情和事实之间,简直是黑色幽默。你不由得笑。笑到后来,你会发现,权力欲望的暂时终结与转换,最终指向了自然生活和自然教育。问及《教育自传》再版增删的原因时,他说:

现代教育几乎就是反自然的教育,这是现代教育的危机。越来越开始信奉“自然教育”……而且,希望自己将来能够彻底地亲近自然、返回自然。
乡村生活是童年的源头。我曾好奇地去探访张文质先生(和刘良华先生同为新父母学校主持人)的福州诗人生活圈,探究其如何能够以民间教育的立场身体力行,几乎是在教育体制资源之外持续多年努力,这动力的来源。刘良华先生的自传里,则已经充分隐含了创造的欢乐和源泉,那就是童年,童年遥远的乡村,乡村的自然生态。童年在打架、赌博、吵架、留级中长大。《教育自传》的初版中,长大之前主要做三件事:偷东西,撒谎,打架。这其间已经隐含了教育的悖论:

最初一个顽劣的乡村孩童,何以能够成为当今教育界最活跃的学者之一?

生命中曾经遇到哪些重要他人,以至于终于对教育发生兴趣并倾心尽力其间?

为什么会提倡回到经典与行动研究,形成身体、直觉与自然的学术追求?

再版中,“长大不容易”则概括成:做手工、讲故事和打架。仔细比较《教育自传》四年后增删的内容,你会发现,刘良华先生的文字生命已经开始呈现圆融和光。对(知识)权力世界掌控的热情,渐渐转为智慧世界的深入穿行探寻。

这中间,又穿行和穿越了哪些教育悖论?

凡是曾听过刘良华先生讲学的人,大多能领略到其幽默冷峻的风格。也曾经几次应邀在温州讲学。2009年世界读书日杭州市图书馆我听过一次,那晚小聚,还和闫学、王小庆诸君,一起讨论过闫学翻译的童话故事《彩虹与珍珠》,关于爱。能够感觉到刘良华先生散发的黑珍珠般的气场,如鲁迅《过客》里的黑衣人。文字和言论里,刘良华先生则屡屡提及高师妹,毫不含糊地称之为爱人,且总冠以“我”,显示出骨肉相连的归属感;这种磊落,自然也会省却诸多麻烦。

就我了解的温州乡村城市的教育文化而言,刘良华先生和他的《教育自传》所体现出的生命特质,该是适宜的:活力,勇气,穿行于悖论时的方法和智慧。这样的人,我称之为老师。

阅读刘良华先生的自传,或许,你会被唤醒,或者受到激励,醒悟,并行动。



2、【美】珍妮特·米勒著,王红宇吴梅译《打破沉默之声——女性、自传与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女性、自传、课程,这三个关键词,描述的正是女教师的职业生活和生命史。在学校这样的风景中,女性不断地遭遇这样的情境:学校教育结构与话语,令我们持续与他人、与自我,分离与分化。如何打破沉默之声?如何超越那些控制结构与规范话语,从而创造新的空间与新的声音?自传,通过打破沉默、自我命名、发现隐含的意义和自我出席,开始界定与自己相呼应的现实,肯定我们的存在。这是女性主义教育学与课程理论。本书属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钟启泉、张华主编。

   3、 马丁·布伯《我与你》,三联书店2002年1月北京第1版。

马丁·布伯是现代德国最著名宗教哲学家,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是关系哲学的经典著述,“教育的目的非是告知后人存在什么或必会存在什么,而是晓谕他们如何让精神充盈人生,如何与‘你’相遇”。精神化为语言,精神化为形式。师生之间,是我与你的相遇,如伙伴;而非我与他/她,甚至它,人与外物的遭遇。我在你前,你的生命潜在性与可能性,因了我的懂得与相遇而激发。凡真实的人生皆是相遇。

4、 张爱玲《异乡记》,北京出版集团公司2010年12月第1版:

这是一本与温州有关的自传体散文。异乡,非故乡,非家乡。却与“乡”有关,因为爱,因为抗战胜利后南下逃难往温州的爱人胡兰成。一路相寻,第一次记录乡村生活,此后小说的乡村细节,诸多来自此次旅途经验。“拉尼,你就在不远处么?我是不是离你近了些呢,拉尼?”她写上乡村厕所的尴尬,写借楼下的人搓麻将之机放声大哭,全是都市女子的乡村异乡体验,比《小团圆》更真实。视角忽大忽小,极其灵动,显示出天才作家敏锐观察的充沛灵气。此书,可以视为张爱玲与温州的一路城乡相遇。

      5、 许倬云《我者与他者——中国历史上的内外分际》,三联书店2010年8月北京第1版

本书内容源自在香港中文大学“余英时先生历史讲座”的一次讲演,演讲的主题即讨论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的“中—外”(我——他)关系模式。可以视为“我与你”关系的另一种变形。讨论中国历代皇朝的中外关系,讲中国历史上的“我者”与“他者”的变迁,聚焦“认同”,条理清晰,很有分量,文字雅洁。

      6、 张华《阅读哈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

作者为北京语言大学的张华,是他在哈佛做博士后一年间的见闻思考记录。厚厚一本,图文穿插,相关人事景摄影记录,多处信笺、题图的中英文对照,包括授课者拿自己和太太开涮的笑话。轻松、亲切的阅读,浅显,清新。“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对于未曾亲历哈佛、未曾深入生活哈佛的人,这本书以教育与文化的眼光,带你去游历,满足你种种的好奇心与需求。



(此文应邀而作,算是一个总结和交代,对这几年选择的生活。版面所限,见刊时删了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0:52 , Processed in 0.09525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