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厦门会议纪要(1、2、3)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6 07:44: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厦门会议纪要(1、2、3)
文/陈文芳
来源:http://blog.edu11.net/space-726-do-blog-id-387936.html

一、如何使你的教育之路变得更加明晰?
  2010年12月17日,厦门入冬以来最寒冷的一天刚刚过去,在灿烂明媚的午后阳光里,来自全国各地二十多所学校的四十多位校长和老师陆陆续续抵达厦门东渡二小旁边的酒店,准备参加18、19日在东渡二小举办的“全国生命化教育合作学校校长联席会议”。当晚,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张文质与部分校长和老师便在酒店大厅开了个小型茶话会,为第二天的正式会议“非正式”暖场。
  18日上午是教育教学研讨会,先由东渡二小的康英兰老师执教《自己去吧》一课,然后是大家一起评课。康老师在询问孩子们“此时的”感受中渐渐进入课堂,引导孩子对“自己”二字进行学习,然后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有单个朗读,分组朗读,角色扮演朗读,全班齐读,老师导读,全班自由练习等种种方式。在孩子们对课文已经比较熟悉时,康老师又引导学生:“能不能学着课文编一下童话故事”。此时,康老师已经把课文中的故事带进了孩子的生活当中,许多孩子迫不及待的要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故事。课堂的最后阶段,康老师通过投影仪布置了课堂作业——“写下来:(A)谁学会了什么?(B)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学会了什么本领?”在孩子们做作业的时候,康老师下到学生中间,逐个巡查,指点,并纠正孩子的坐姿,随后,她收集了部分已经完成的作业,在投影仪上,当堂评点和批改了三四份作业。
  上午9点半,张文质就康英兰老师的课堂做了延伸性的点评。首先,张老师和大家分享了他这么多年来听课和研究的经验,他认为“小学教育蕴含着教育的所有规律”,且“小学教育中的规律是教育中的普遍规律”,比如孩子“需要一种良好的奖励方式”,“要常用启发式、渐进式等教学方法”。同时,他还认为,“小学教育中的经验不会过时”,因为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学习方法、喜悦感,获得鼓励形成的良好的学习心态,不会过时”。这也是对康英兰老师本堂课的一种肯定。
  随后,张老师提出教育要回到原点,“每一个人的发展是不脱离原点的发展,不脱离原点,就不会脱离人性。”“回到原点就是回到人个体性,回到特殊性。”教育并不回避谈论方法,但“方法是根据人性特点而形成的方法,方法是为了人的发展更良好而创造的一种方法”,方法并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死板的行动模式。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生命化教育一直没有形成一种模本”,张老师坦诚说到,“可能是因为她是无力的,缓慢的,犹豫、缺乏自信心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生命化教育实践本身的消极。倡导“教育是慢的艺术”,是因为生命化教育认识到“高效运行起来的东西,可能被窄化”,这样,在追求效率优先的时候,“很多困难、差异,会被放在第二位去考虑”,教育因此就渐渐远离了“人”。
  生命化教育实践了十来年,她确实“缓慢”,但却不乏“效果”,这么多年来,“从生命化教育中成长起来的老师,可能个性更加突出,个人特别柔韧、顽强、卓越”。这种成长可能要归功于生命化教育从来都是直面现实,不表演,不为了他人的参观而做足面子工程,“就像今天的东渡二小,她呈现的完全就是一个原生态的校园”。生命化教育就是“对能够改善的地方有所改善”,“把教育探索变成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让自己成为自觉意义上的探索者,而不是他律的”,这几乎是张老师走到任何地方都要不断重复的提醒。
  最后,张老师谈到自己内心的期待,“生命化教育的教师要成为野生植物,他们不是被文化约束的,不是被宰制的,他们能够利用最有限的条件,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式”。生命化教育是在寻找一种“共生”模式,不指望谁代替谁,不指望任何教育实践的凯旋,不指望一所“优秀的”学校被所有的人认同,也不指望哪一种教学方式成为最佳的教学方式。生命化教育从一开始就具有一种强烈的实践品格,生命化教育意味着“在现有的情形下,不是去寻找你的对立面,而是寻找改善的空间。”
  张老师说,“凭着自己的心态去参与,量力而行,按着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介入。”“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这不是消极,而是一种耐心、温润。”有了这种意识,意味着生命化教育在任何地方都有了实践的可能。
  评点完康英兰老师的课之后,张老师把话题拉到本次“全国生命化教育合作学校校长联席会议”的主题——“生命化教育的再出发”上来。张老师先是回溯了生命化教育的来路,把1993年到2002年称作“十年的孕育期”,其中标志性的事件是与黄克剑老师的对话,黄克剑老师提出的“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和润泽生命”成了生命化教育实践一直以来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回首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历程时,张老师说,“90年代看教育,更消极,找不到光明,找不到真正改变的地方”。直到他意识到教育不能回避现实,必须从可以改变的地方开始做起,他才明白,“其实是因为当时心太大了。”
  如何从批判者变为了一个建设者?张老师的观点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把自己放进去,遇到任何事情都觉得自己有责任,时刻想着‘我是其中一员,我是当事人,我是具有责任的人’这既是对他人的提醒,也是对自我的一种提醒。”
  最后,张老师又重申了“生态性的植入”这一概念,他认为教育的改革要“寻找最佳的结合,共生共融”,“不是居高临下、俯冲式的、以老师为敌的方式”,“不要轻易的以为,你的观点是先进于他人的。”将来,如何使生命化教育的道路变得更加明晰?如何使自己的教育之路变得更加明晰?这些问题依旧是生命化教育团队乃至整个中国教育都要思考的问题,这或许也是生命化教育再出发必须面对的一个无法预知答案的原点。

二、各自的朝圣路
  18日下午是生命化教育合作学校的交流会,由张文质主持。
  第一位发言人是厦门湖里实小的陈荣艺校长,陈校长在1997年左右同张文质等人开始接触,并参与到生命化教育的实践当中来,是生命化教育最早的合作者之一。陈校长从自身做生命化教育的经历谈起,主要从教师成长方面历数了十年探索的收获,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生命化教育应该走到哪里?”陈校长在思考这一问题的同时,也在湖里实小践行着自己的思考,他提出教师要养成某些“习惯”,比如备课习惯,这种备课习惯与传统意义上简单的写教案备课的习惯完全不同,它要求教师能真正做到对所教的材料、对学生都有所研究。陈校长表示,他们正在尝试构建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教师去形成备课的习惯,提升课堂的质量。带着“生命化教育应该走到哪里?”这一问题,陈校长很希望自己的学校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第二位发言人是江苏南通二甲中学的凌宗伟校长,他在网络上十分活跃,早已成为大家熟知的“名人”。凌校长向大家介绍了他担任二甲中学校长的两年时间里所做的一些事情,他的两个数据让与会人员近乎震惊,“我们全校一百四、五十位教师人人有博客”,“我让办公室帮我统计了一下,这两年来我一共做了199件事”。凌校长的办事方式同他的嗓门一样,十分高调,但高调有高调的好处,全校教师的写作都会在第一时间呈现于网络,迎接全国各地朋友的“检阅”;每一个路过南通的专家学者,都会被这位拥有“凌扒皮”外号的校长拉进学校讲学;“教育行者”QQ群是二甲中学的办公群,学校里的事务,事无巨细都会在群里发布,同时,凌校长还邀请了全国各地的名师、媒体朋友等进去该群,时刻“扒”大家的智慧。二甲中学的特色是他们的学校行为文化建设,与此同时,教学方面也不放松,凌校长介绍,二甲中学这两年来学生的中高考成绩正在逐步提升。或许,正是因为凌校长的这种高调和勤奋,二甲中学也越来越被各大媒体所关注。
  第三位发言人是来自河南油田教育中心的何可贵所长,这位出生于福州却在河南工作了二十多年的所长长着一副北方人的身板,却依然保有福州人的柔情。何所长把自己集邮的经历与遭遇生命化教育的经历联系在一起,然后与大家分享他所理解的生命化教育核心理念,他认为,要“让每个学生,用高分区升学,用智慧去成才,用快乐去生活,用幸福去成长”,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何所长依凭生命化教育这个民间课题,竟申报到了一个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课题。最后,何所长还分享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并给大家展示了他对生命价值的建模,他认为人生的价值应该是“自然生命(长度)×社会生命(宽度)×精神生命(高度)”。何所长对生命的理解和对生命价值的建模步步都十分严谨,事后我们才知道,何所长对这些问题已经研究了许多年,他每年都要撰写十几二十万的文稿。我们都很期待他能够把这些智慧分享出来。
  第四位发言人李秀琳老师来自闽侯白沙小学,她从一名普通乡村教师的角度谈了六年来对实践生命化教育的认识。李老师呈现的是生命化教育实践不可回避的一种困境,在乡村,在教育投入不足之时,在教师都不愿意阅读和研究的背景下,如何实施生命化教育?李老师提到的建设“班级图书馆”便是一种可行的措施。每个孩子买一本书,这样一个班就可以读到五六十本不同的书,教师可以引导大家开展不同的阅读活动。
  第五位发言人徐幸操老师来自湖南长沙砂子塘小学,这所拥有四个校区和一万多名学生的庞大的小学,他们如何进行生命化教育实践?这应该是不少大型的小学感兴趣的地方。徐老师在介绍完学校的基本情况之后,便开始向大家介绍她们学校的特色——“三种课堂:普通课堂、专业课堂、大讲堂”,普通课堂是我们所熟知的课堂形式,专业课堂和大讲堂则是一般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丰富自己的兴趣和知识。大讲堂的汲取了“百家讲坛”的经验,让一些有特殊兴趣的老师开设他们上得精彩的课程,比如古文字、陶艺、书法等,从徐老师展现的学生评价来看,这样的课程,确实让不少学生印象深刻,且兴致特别高。
  18日下午最后一位发言人是来自常熟市石梅小学的顾泳校长。石梅小学270年的历史底蕴让与会人员连连惊叹,美丽的校园景色呈现和精致的校刊《石梅苑》一下子就让大家对这所学校心有向往起来。顾校长接下来向大家分享了石梅小学“基于生命化教育理念下成长文化的实践”。
  2010年12月19日上午,先是三位校长接着昨天的话题继续发言。
  甘肃榆中一中的陈希良校长从最实际的方面介绍了学校在各个地方改革和建设上所耗费的资金,以及学校在具体的教师管理、学生工作、教师培训、文化引导等方面,如何投放资金。陈希良校长在展现了一些学校活动图片之后,提出,一所学校要注重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共同建设。他说榆中一中不断的在争取外界对学生的资助,在学生考试成绩方面,他们也毫不吝惜物资上的奖励。
  哈尔滨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李军校长计划在一个大区域内推行生命化教育,他的发言是从家长在论坛里发的一封信开始,这封信的主题是“补课要了孩子的命”,李军校长从这个话题着手,提出教育重点要构建生命课堂。李校长说,自2008年开始做生命化教育以来,全区教师的研究氛围渐浓。他们从2010年起,开始做“生命化教育的体系与建构”这个课题,李校长说,希望教师能意识到“生命化教育不是梦想,而是可以实实在在做的东西”,让自己的研究与工作融为一体。最后,李校长还通过幻灯片呈现了许多他正在思考的问题。
  最后一位发言的校长是深圳清林小学的博士校长杨勇,他先是在柔和的音乐中播放了一个学生对清林小学的回忆,轻柔的音乐和漂亮的校园图片,让大家也在想像中进入了清林小学。杨校长提出了“和谐生境教育”的观点,和谐生境的内容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信息环境,虽然和谐生境需要社区、家庭和学校来共同构建,但前两者都是不可控的,因而,杨校长提出“学校是可以改变的”,关键的变量有7个:责任、热爱、校园文化、兴趣爱好、课堂教学、坚守、鼓励。杨校长说,这些是学校可以持续改变的变量,也是影响生境的关键因素。

三、生命化教育与1+1教育网的再出发
  19日上午最后的一项讨论再次回到“生命化教育的再出发”。
  首先是1+1教育网的投资人关海先生给大家介绍1+1教育网的来龙去脉。从过去大家熟知的“新思考网”到如今的“1+1教育网”,关海先生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关注教育,每年无私资助一二十万打造、维护和更新这个主要面向一线教师的网站。但是,目前纯粹的博客式学习还不能完全满足一线教师对教育教学改良的渴望,未来的1+1教育网将在博客式交流的基础上,继续开发网络学院的项目。关海先生谈到两个主要的发展方向,一是让1+1教育网能够“具体深入到教学资源的分享”,让全国各地的教师都能够在网络上分享一堂好课整个生成的流程,而不仅仅是呈现作为结果的一堂好课。关海先生提到的第二个发展方向,是对学校的宣传,“学校网络的影响如何扩大?”关海先生计划和他的团队打造一个集中展示学校风采的平台,这样既能让学校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走的更远,也能让学校的师生获得更充足的自信,且在问题暴露的方面,也能迅速获得关注和解决。
  关海先生介绍完1+1教育网的未来发展规划之后,张文质接着他的话题又继续强调了在网络时代学校发展的新模式,“任何成果,要看它有没有推广力,没有推广力,就没有影响力。”接着是与会人员与关海先生交流关于1+1教育网未来发展的一些问题。
  最后,张文质又用简短的语言再次回首了生命化教育的十年孕育和十年缓慢的推行,“2002年,生命化教育开始走进乡村学校,走进课堂”,可以说,生命化教育是“在教室里听课的小凳子上形成的个人的教育理解力”。许多接触了生命化教育的校长和老师都说,2010年是他们重要的一年,他们都在这一年里获得了某种教育的“顿悟”,但这种“顿悟”并不意味着教育的行动就此停止,“顿悟”是让人有了一个新的起点。
  在接下来的数年里,生命化教育将在每个人形成自己独特教育理解力的基础上,朝着一种更多样化,更细致化,更有吸引力的方向前行,生命化教育的研究也将形成更具体、更细致的研究方式。
  当中午的暖阳透过窗户打进圆桌会议厅时,“全国生命化教育合作学校校长联席会议”也接近了尾声。在会议的最后阶段,作为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张文质通过PPT发布了2010年度“生命化教育课题组”以及“1+1教育网”的各种获奖名单(名单见下方),并当场把名单贴上博客。本次会议也就此正式结束。
  (有朋友说,这些奖项是否有证书,是否有奖金,是否可以用来评职称,答案都是否定的。在网络上发布,是获奖者唯一的“奖状”。)

生命化教育课题组
  年度贡献奖:凌宗伟  孙明霞
  年度指导老师:田农(黄建初)
  年度教育作品:梁卫星《成人之美兮》
  年度教育刊物:石梅小学《石梅苑》
  年度新人:严中慧
  年度编辑:水谷龙生  青流  范玲玲
  年度创意:优培计划

1+1教育网
  年度十大影响力博客:
  刘铁芳http://blog.edu11.net/78   柏克http://blog.edu11.net/2841
  子虚http://blog.edu11.net/16    海之韵http://blog.edu11.net/197
  江湖一刀http://blog.edu11.net/1271 凌宗伟http://blog.edu11.net/3649
  王木春http://blog.edu11.net/1013  赵赵http://blog.edu11.net/17
  明霞http://blog.edu11.net/7     沈丽新http://blog.edu11.net/46  

  年度最佳微博:
  仿反克微博http://blog.edu11.net/6156  苏菲亚http://blog.edu11.net/13604  

  年度十大优秀作品:
  艾岚“教育西游记系列” http://blog.edu11.net/311
  彭荣辉“孩子与学生系列” http://blog.edu11.net/48
  里下河“学生作坊系列” http://blog.edu11.net/1033
  散步的水“最真的期待系列” http://blog.edu11.net/32
  深蓝“心灵随笔系列” http://blog.edu11.net/43
  清扬婉兮“书屋拾慧系列” http://blog.edu11.net/2967
  水谷龙生“梅地夜书系列” http://blog.edu11.net/50
  陈大伟“观课议课系列” http://blog.edu11.net/2204
  志存心诚“学校管理系列” http://blog.edu11.net/250
  边走边唱“乡村校长系列” http://blog.edu11.net/390

旺旺的博客:
生命化教育合作学校校长联席会议活动剪影

(1)http://blog.edu11.net/space-53-do-blog-id-387169.html

(2)http://blog.edu11.net/space-53-do-blog-id-387292.html

(3)http://blog.edu11.net/space-53-do-blog-id-38748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3 19:42 , Processed in 0.10624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