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的课堂为什么缺少真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5 16:58: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的课堂为什么缺少真诚?
文/艾岚

       和一同事聊天,她说,她被学生气得要死。我惊问,此话从何说起?她眉头紧皱,长长地叹口气,说,教《明天不封阳台》这篇课文,设计了一个自认为很精彩的导语,其中有一问,问学生,有一只受伤的蝴蝶落在你家阳台旁,你准备怎么做?那学生环顾四周,洪亮地说道,五马分尸!说完自顾自大笑了起来,其他学生跟着哄笑。一个精彩的导入弄得全面全非,教师再也没有激情进入角色了。

我很体谅我的同事,其实老师在意的不是学生的答法,真正伤心的是学生的怪笑。接着我的同事又说,有一次上班会课,她想针对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这一现象和学生交流。她记住了专家的话,如果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学生交流的话,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她毫无隐瞒、袒露心迹,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哪知学生听着听着就大笑起来,说,骗人!你吹吧,天上的牛都没有了。我的同事顿时被学生气得浑身发软。

听着同事的叙述,我也想起了我的课堂。学习季羡林的《幽径悲剧》,我用多媒体课件打出季羡林先生的照片,深情地介绍道,季羡林先生用他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感动着中国,现在季羡林先生虽然90多岁了,但是他仍好学不倦,即便躺在病床上也是笔耕不辍。马上有学生怪物似的看着季羡林先生的照片,诡异地叫道,就是那个老不死的啊?我一时气血上涌,真恨不得扇他两个耳光!

后来又听一同事说,他在上《乡愁》这课时,学生一直笑个不停。问学生笑什么呢?学生说余光中朗诵《乡愁》时的表情太搞笑了。同事无语,心里犹如吃了个苍蝇。余光中的《乡愁》感动了多少人啊!而且视频中的余光中声情并茂的朗诵极富感染力,可是学生仅仅因为表情搞笑就笑了一节课。

这个同事说完,另外一个同事又激愤地补充,他说,他有一次指导学生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说到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身体残疾,但却身残志坚,用顽强的毅力坚持写作,最后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哪知学生却说道,真是个白痴,身体残疾了还写作。

类似于这样的课堂很多。还有一些诸如老师说到死,下面就说活该;说到病,下面就有人说艾滋病;说到奉献,下面就有人说精神病等等。

这样的课堂显然缺乏应有的真诚。一个真诚的老师,与一群并不真诚的学生对话,老师往往会惨败而归。为什么我们的课堂缺乏真诚呢?原因在哪里呢?

首先,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现在的电视传媒,有多少娱乐节目充满着真诚呢?还有网络中的恶搞,又在哪里体现过真诚呢?还有整个社会,除了尔虞我诈,又能听到多少真诚呢?孩子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他们的童真早就被污染了。又怎么可能把真诚释放在课堂上呢?

其次,家庭教育的缺失。有人说,中国的家庭教育是世界上最差的。这话不无道理。家庭教育的成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成败。很多家长本身就不真诚,他们怎么可能把真诚传递给孩子呢?而孩子们在缺乏真诚的家长的耳濡目染之下,又怎么可能拥有真诚呢?

第三,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中国的文化虽然源远流长,虽然博大,但并不厚重!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还有近代的列强凌辱,以及文革的荼毒,造成中国的人文精神严重缺失。很多人,并不看重人,眼睛里无人,心里更无人!一个喜欢把人当玩偶的民族,怎么可能积淀出厚重而温暖的人文精神?

第四,学校教育的软弱。中国的教育变了很多花样,越变越显得教育的苍白与无力。现在学生是老师捧在手心里的宝。说不得,骂不得,更是打不得。学生违纪是无知,学生告状是维权,学生不学是教师的课堂没兴趣,学生厌学是教材无味,学生不尊重老师是有个性。总之,一切都是老师的错!因为,学生是未成年人!正是无度的纵容,过度的吹捧,所以现在很多学生根本不敬畏知识,不敬畏老师。一个不懂得敬畏的人,他眼里会有什么?

第五,都是评价惹的祸。社会评价老师,不是看老师对教育理念的精熟,也不看教师对孩子的长远教育,而是看这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是否耐考。家长评定老师,只看试卷上的分数,分数的高低决定教师的教学是否有高度。学校评价老师,是看这个老师的表面功夫是否做得到位,至于学生心灵的经营那是看不见的,因此不属考核范围。人都是趋利的动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只能跟着评价走。至于是否歪曲了教育的真义,那是不用管的。

第六,师生关系的疏离。师生关系本是如鱼水一般的和谐关系,师生感情是令人羡慕的圣洁感情。可是,如今,师生之间冷漠疏离已是普遍现象。老师和学生玩的是猫与老鼠的游戏。学生对老师不是信任,不是依恋,而是处处提防,甚至于出言无状。而老师,高高在上,受不得学生半点闲气,因此师生互相交恶。

第七,德育教育的忽视。为了分数,为了讨好学生,多数学校都是重智育轻德育。虽然说教是苍白的,但如果不教育是很可怕的。尤其是涉及到学生的品质问题,学校还站在学生一边,这样无疑是在纵容学生强化他的错误行为。从近期来看,是讨好了学生,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显然是害了学生。

其实还有很多原因,在此不想赘述。

我们的课堂为什么缺乏真诚,很多老师都知道原因,但是,面对这样的课堂却无能为力。为什么呢?一个心灵粗糙的孩子,他怎么可能使用真诚去温暖别人的心灵呢?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我以为把希望寄托于社会或者制度或者家长,那是一个很遥远且模糊的幻影。俗话说“自助者天助也”,与其求人还不如求己。

这样说来,要改变此种现状,还得靠教师自己。

首先,教师一定要学会忍气吞声。忍住学生的不真诚,坚持自己的真诚。相信顽石总会开花。如,有一次,我在课堂上与学生谈论陆游,学生说陆游是白痴。很多老师会气得炸肺。可我偏不,而是忍住,真诚地说,单从爱情这一块来讲,陆游的确像个白痴,但是今天我们讨论的是他的爱国精神而非爱情观。

其次,教师还要学会坚持坚守。始终相信人性有最美好的一面,所以要坚持把最美最真诚的种子播撒到学生心灵之中去,然后像麦田守望者一样真诚地坚守着自己的教育方阵。如,有一次学生问我小时偷过东西没?我很真诚地回答,偷过,并且还被父亲一顿好打。下面马上有学生说,活该。当时我的心里的确有种被针刺的感觉,但我还是面带笑容,真诚地说,是的,活该!谁叫我犯错误呢,犯了错误就要付出代价,这是天理!

再其次,说话、做事要像春风一样吹拂到学生心田,春风化雨般地不着痕迹地呵护着孩子的心灵。如,班上的许宏宇对学习一点兴趣也没有,为了逃避学习,每次上课的时候就拿着扫帚去做清洁。他心里打的什么小算盘,大家心知肚明。我也不点破,而是在学习《论语》时,讲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马上说道,其实许宏宇也是我的老师,我从他身上既学到了坚持,也学到了逃避,不过,我可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哦。

再再其次,主动地制造各种教育契机,经营孩子们的心灵。比如,我在每个小组选拔一位观察员,这些观察员拿着放大镜去寻找组员最真诚最闪光的地方,然后在班会课上进行总结。我在总结的时候再放大这些优点,真诚地给予赞美。

几个月下来,班上不真诚的孩子越来越少了。这说明了孩子们的心灵是需要教师主动去经营的。如果少了呵护,少了经营,孩子们的心灵就会长满老茧,布满尘垢,甚至于锈迹斑斑。想想,这样的孩子,他会有真诚吗?如果我们的课堂里,坐着大多数这样的孩子,试问,老师还能奢望课堂上出现真诚对话吗?

                                                  2008年12月11日星期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4 06:17 , Processed in 0.08169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