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辅书质量堪忧 家长盲从消费推波助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30 12:0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辅书质量堪忧 家长盲从消费推波助澜
2011-07-28

柴葳 张东 来源:中国教育报


    暑期来临,教辅读物市场像往年一样火爆。连日来,记者在北京一些大型书店、图书批发市场采访时发现,中小学教辅读物呈持续热销态势。一些教辅读物经销商和学生家长告诉记者,教辅读物几乎没有淡季,销量和利润都位列各类图书前列。



    与市场红火相对的,是教辅读物的质量危机。从编辑、出版、发行到购买、使用、评价的诸多环节,对教辅市场混乱的诟病不时见诸媒体,但这似乎丝毫未影响教辅市场的红火。



    利润“挤压”下的质量

   

    “秋天的反义词是什么?”答案是“夏天”。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试题及答案在教辅读物中并不鲜见。



    江西省鹰潭市某高中学生小汪刚刚参加完高考,高中三年,他和同学们几乎都靠教辅读物来练习或巩固知识。“典型的题目在不同教辅书中都会出现,看上去都差不多。”小汪说也经常遇到错误的答案和解析,“如果错误太多,老师就会再帮我们另选一本。”不少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反映,目前教辅读物选题严重同质化,大部分彼此抄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原创精品少之又少。有的打着新课标的旗号,换汤不换药,内容陈旧不堪,很多知识点也是在“炒冷饭”,更别说那些东拼西凑的教辅读物了。



    近几年,每年1万种以上的教辅读物出版量,蕴含着巨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各路人马处心积虑挤进教辅市场的后果之一,就是因利润牺牲或部分牺牲质量。



    “从图书发行渠道看,给新华书店一般是5折至5.5折,书城、图书批发市场的二渠道一般是3.5折至4折,书商的成本控制在定价的两折以下才有钱赚,于是就在印刷质量、稿费等方面尽量节约成本。”在北京从事出版编辑的程女士,每年经手运作的教辅图书总有七八本。



    “按出版社三校三审、约两个月的正常出版周期,肯定算高产,但和那些以‘合作出书’名义变相卖书号的相比差距相当大,人家一年就能做几十本甚至上百本教辅图书!”程女士透露,教辅读物发行量大、成本低、利润高的现实,让不少中小出版社为了生存,以合作出书的名义与书商合作运作教辅读物,超范围出书比较普遍,对质量自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编辑部都有创收压力,遇到质量实在太差的,一般也会让对方凑合去改,这样运作出来的教辅读物肯定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存在堆砌、雷同。”程女士说。



    “渠道为王”的低门槛运作



    “我们这里都是针对海淀区的学校用书,一般都是学校拿,个人能拿多少啊?”在北京市海淀图书城,一个二级批发商对记者的个人购买意愿并不在意,表示学校集体购买才是他们的主要销售渠道。“一所幼儿园刚订了书,7月初送货。”记者在这家书店看到,一本名为《黄冈小状元》的试卷集,仅有36页,标价近10元。



    在小汪的记忆里,每学期学校都会硬性配发各科的教辅读物,每本价格从十七八元到三四十元不等。“每学期报名时学校都会额外收1000多元书费,其中就包含教辅书的费用,说是多退少补,但一般不退。”小汪说。



    “一般的图书发行模式,是由出版社通过新华书店等渠道寻找购买者,而教辅读物正好相反,是先有了购买需求,再找出版社做书,等于书还没出来就卖出去了。”程女士坦言,市场上不少教辅读物,从与出版社协商出书事宜到图书出版面市,通常只需要一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



    “教辅图书的书商一般都有很成熟的发行渠道,和学校关系很好,发行根本不依靠出版社,出版社只负责申请书号,让图书的印刷出版合法化,有些甚至不尽编辑责任。”程女士说,现实中,教辅市场的门槛很低。她曾经接触过一个书商,以前专门做教辅读物发行,看到教辅读物利润实在高,就找到出版社,提出要合作出版教辅读物。没有作者团队,就找一些所谓的组稿公司、写手,好一点的能组织到一线教师封闭写作,付一次性稿费后,就等着出版发行上市了。“一般书商都会在时间上催,要在最短时间内出书,恨不得第二天就拿到书号。”程女士说。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民营书业发展研究中心的鲍红介绍说,目前书店零售的教辅品牌,绝大部分是民营公司的产品。一些民营出版机构的研发队伍中,有很多有经验的一线教师,产品质量有保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出版机构或产品,自身缺少研发力量,就将市场上的产品拿来剪贴拼凑,以不法的商业手段诱导销售,编校质量都未必能保证。”鲍红坦言。



    家长的盲从消费推波助澜



    家住北京门头沟的出租车司机老宋,没时间顾及9岁儿子的学习,但教辅读物可没少买。“我一个朋友对这方面特上心,每次他给孩子买多少本教辅书,我都让他照样给我带一份。”老宋说。



    教辅的泛滥带来了教辅市场的乱象丛生,消费群体的盲从也从一个侧面推动了这出乱剧。正是这种盲从的消费“供养”着庞大的教辅读物出版发行市场。据统计,全国580余家出版社,绝大多数都出版教辅;全国有近千家民营图书公司,也以教辅为生;许多省份的新华发行集团,都有自己的教辅读物编辑部。



    虽然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2001年印发的《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教辅材料的出版实行总量控制,教辅材料出版单位每年须向新闻出版总署提出选题计划,经批准后方可出版。除出书范围含教辅材料的出版单位外,其他出版单位一律不得出版教辅材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编印、出版、发行供学生有偿使用的教辅材料。但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发现,超范围出版教辅读物、以合作出版的形式变相买卖书号出版教辅的现象并不鲜见。



    河南某高考生小杨所在的学校,每学期都会硬性配发教辅读物,但最后几乎成为废纸,不是和教材不配套,就是难易程度达不到要求。小杨说,虽然觉得有些教辅书用处并不大,但看见别的同学买了,自己也会跟着购买,“好像少了本教辅书就少学了不少知识点似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08:57 , Processed in 0.08586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