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香教育[z]
——武汉市中山巷小学墨香核心价值观探索
一、 墨香文化的提出
善琴者通达从容,善棋者筹谋睿智,善书者至情至性,善画者至善至美。风来翰墨香,文化五千年。笔走龙蛇、力透纸背,中国书法的气韵是中国审美的独特风景。
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传统的书写方式逐渐被现代科技手段所替代。书法作为曾经的大众文化,如今“式微”为“小众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书法艺术,它临后继无人的危机。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某些超强国家谋世界文化霸权,企图实现西方文化全球化,我国也面临着文化安全的诸多挑战。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如果失去传统,则将沦为西方文化的附庸,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如果没有特色,在国际政治中也就没有地位。
书法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在少年儿童启蒙、发展阶段进行书法教育是中华文化复兴的需要和必要。 在中小学教育中设置书法课,会使中华民族认同感深深扎根于中国人心中,没有哪一种外来势力可以冲淡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位于汉水之滨延续了近80年历史的中山巷小学,面对着以外来农民工子弟为主要生源且生员萎缩的生存困境,不气馁不松懈,围绕“给每位孩子创造公平的人生起点”的办学理念,毅然将书法教育作为学校科学发展的突破口。学校将书法定位为文化,从为什么写出发,探讨写什么的重大文化意绪,寻求精神生态化的生存之道,提出并实践“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口号,实现了“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学校有品牌”的积极追求,焕发出内涵创新的生命绿色。
书法非小技。著名美学家熊秉明说过:“书法是中国所有文化的核心文化。”书法中有文化大道。儒家书法讲究中正平和,道家书法飘逸超迈,而佛家书法几乎不食人间烟火。书法融合了历代贤哲积极的生命思考,吸纳了民族文化广博的生存智慧。
心与思、志与气、爱与恨,人世诸端,皆能表于这方寸之上。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做人的基本素养。书法教育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增进学识修养,增强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热爱和文化理解。
书法教育是国家教育新时期的新举措。2007年5月,湖北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意见》,《意见》规定,“除在语文、美术课中加强书法课教育外,将书法作为我省中小学地方课程,每周安排一节”。此规定的出台意味着,从当年秋季开始,书法课就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地方必修课,走进了中小学学生的校园生活。
基于这样的认识高度,中山巷小学领导班子党政一心,率先垂范,科学引领,立字立人立校,打造墨香名校。短短两年时间,就成为武汉市写字教学先进学校,湖北省写字教学先进学校,成为省内书法教育墨香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目前,学校正面临着开发少儿书法校本课程,进一步提升墨香文化内涵的大好机遇。抓住机遇,跃升上一个新的历史台阶,让百年老校焕发青春,是中山巷小学的最新选择。
二、墨香文化的理论基础
1.墨香文化是一种核心价值观
道不远人。
书法是精神的。刘熙载说:“写字者,写志也。”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书法具有精神“内在性”,它和人的内在的情感相关。人的情感很多,七情六欲等之类。书法是人的一种正面的情感、向上升华的情感、向上提升的情感、人和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情感。书法自然表现国家、民族和个人的生命指纹、生存特点、心性特征,通过书法教育,可以在新一代中国学生群体中还原我们国家、民族、个体的“文化心电图”。
书法是世界的。中国书法文化传统博大精深,虽历数千年仍传递出历史文化的审美魅力。它超越了艺术,它超越了美术,成为一种真正地对人、社会、国家、民族和整个人类有滋养作用的文化生态空间,一种能够为全世界人们所共同欣赏共同受益的一种文化生态平衡方式。
2.墨香文化是可持续发展思维的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