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谢其章:《电影杂志》:中国电影之“断代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5 22:55: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谢其章:《电影杂志》:中国电影之“断代史”
时间:2011年5月16日 作者:谢其章 来源:中华读书报




每当一位名人去世,我几乎都能从旧的出版物中找寻到他(她)的“过去”。最近的一个例子便是美国影星伊丽莎白·泰勒,她被称为“最后一位伟大的女演员”。我从63年前出版的《电影杂志》上找到了当时人们对她的赞誉“划时代的美人”,那时泰勒才十六岁。

十年前,我与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做过一期电视收藏节目。我是收藏者,展示藏品并讲述故事;他是嘉宾,他对每位收藏者的藏品进行点评。收藏者带的藏品五花八门,他确实了不得,每件藏品他都能点评的头头是道。评到我带的《人民画报》创刊号(1950年7月),他说,这本画报很难得,收藏杂志的难点是能够收集到全套,真是一语中的。收藏家多通晓自己专藏的一门,对于行外的东西却知之不多,马未都是全才。期刊杂志收藏,难点诸多,最大之难点,全份无缺是也。求全之心,人皆有之。掌故作家郑逸梅曾说“旧时所出杂志,全份无缺者,往往得善价而沽,盖近年颇有人以重金征求也”。

集全一套电影刊物,即使是当代的电影出版物,亦非一件手到擒来的容易事,更何况是半个世纪前的旧货色。寒舍所藏,多为断章残篇,七零八落,缺头少尾,惟因如此,能够收齐全份38期的《电影杂志》,大不易也。1997年嘉德拍卖公司上拍全套《电影杂志》,以7200元成交。《电影杂志》1947年10月1日在上海创刊,创刊号封面影星是秦怡,正是她风姿绰约的年代。今天各式电影活动位居前排的经常有秦怡。1949年4月16日《电影杂志》停刊,此时,解放大军已逼近大上海,一个多月后上海解放。  

我们的期刊缺乏详尽的统计数据,数据中最缺乏的是杂志目录的汇编,以文学期刊为例,迄今只有一种《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汇编》(1915-1948年),三千多页的大书,也仅仅是收录了276种期刊(另有附录4种),相对于那个时期所产生过的几千种文学期刊而言,确实太少了。这本汇编出版20年了,再无一本汇编继往开来,有专家说现在的出版形势已无力再出这样销路很窄耗时耗力效益几无的书。集体的编目没指望,只有自己搞,自己搞有个问题,自己的收藏编出来给谁用呢。我给自藏的一本叫《杂志》的期刊编过目,三十多期,约三万多字,编这个目时还有一个副产品——练习了电脑打字,那时我才学会拼音输入法。

《电影杂志》可看作中国电影史之“断代史”, 那段时期诞生了不少优秀的影片,出现了不少优秀的演员,华语电影史上为数不多的几部名片即产生在1947-1949这几年,如《小城之春》《一江春水向东流》。《电影杂志》完整地记录了这三年的影坛影事影人,是一份宝贵的影史资料。我做过一个小统计,将38期的封面人物开列下来,从中可以感觉一下当年的风云影星的受欢迎程度,不会有哪一家电影刊物会浪费宝贵的封面去登一位过气的明星,看封面可以看到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有一代的审美取向,由于彼时的上海,好莱坞明星夺了风头,《电影杂志》的一多半封面是好莱坞女星,所以我统计的只是咱们国产的影星名单:  
    秦怡(创刊号)、卢碧(第4期)、周璇(第6期)、李丽华(第9期“春节特大号”)、白杨(第13期)、欧阳莎菲(第16期)、陈娟娟(第20期“游泳专号”)、白光(第27期)、白杨(第30期)、周曼华(第33期)、束荑(第36期)、傅惠珍(第38期)。  

咱们的明星只占13期(白杨占了2期),仅及38期的三分之一,由此亦可看到好莱坞电影势力之大市场份额之大。只有一点是共同的,占封面的好莱坞明星也是清一色的女性。电影刊物的封面,女子占绝对的压倒优势,这一情形,自有电影期刊以来,一直如此。  

不单是封面,里面的内容亦是中外对半,通常的情形是左半面是报道中国的右半面是好莱坞的,更有甚者,是中外掺和在一起,你眼睛正视着白杨和陶金,余光也就瞄到了泰隆鲍华和琼克劳馥;蒋君超正为丧妻(白璐)而悲,旁边的图片却是“结婚八十二天就离婚的——琼海佛和吉密席杜”。也许,正是通过这样的视觉交错,我们才能感受到上海确实是座接受外来文化最迅速的大都市,它接受美国电影的速度绝对超过今天,不仅是快,品种之繁多今亦远不及也。  

我最满意的是《电影杂志》里面的“影人采访”栏目,一期采访一位或几位,图文并茂,有对影星的问话,也有对影星起居饮食的描述,照片现场感很棒,一篇采访甚至多达八九幅的图片,且多为家居照片,不是我们现在那种很正式很做作的“访谈”。这些采访记真实地再现了明星生活较真实的一面,使后来的读者捕捉住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几小时。采访者的问话也颇有趣——“我想起来了,你(周璇)有什么绰号吗?”——“你看,问得多有趣!告诉你(记者)也没关系,以前人家叫我‘小老头子’呢!” 采访的对象有时是单身的影星,有时是新婚不久的夫妻明星,对昔日影人家庭内幕感兴趣者,完全可以感到满足。影星也是普通人,他们的沧桑人生历程,使得一本薄薄的影刊顿时凝重起来。由于民国刊物多已进入“报废”期(仅就纸质而言),翻查与借阅的难度势必日甚一日,从这个角度看来,今后我们若想亲近这些老骨董,唯一行得通的方法就是阅读这些“下真迹一等”的影印本了。

我统计了一下《电影杂志》中的采访记,计有:周璇、张瑞芳、欧阳莎菲、秦怡、白虹、黄宗英、李丽华、白光、王丹凤、顾也鲁、蓝马……昨夜星辰昨夜风,曾经的繁星满天,到如今,月落星稀,他们中的许多位已经去到另一个世界,与我们同在的也都是霜满天的老奶奶老爷爷了。《电影杂志》犹如一本老相册,繁华已去,收拾不来,添酒回灯处,都有历史的丽影浮动。往昔越走越远,却永远走不出我们的视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2-17 13:57 , Processed in 0.06440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