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岸四地资深语文教师课堂之四
真诚机智的导学
唐建新
第四节课由华南师大文学院副教授《语文月刊》主编陈建伟先生执教,导学的对象是培正中学中四的学生,选用的课文是冰心九十高龄后写的《我的家在哪里?》。
上课前非常坦诚地告诉学生及观课的老师,原来充分准备了17页的课件及6个连接,居然被染病毒一下子全没有了,临时重新调整制作课件。
开门见山告诉学生本节课做三件事:情感和理念有新感悟;掌握分步阅读的方法;也学习写梦。一开始要求学生解题,抓题眼:家、哪里。
打出一下各张幻灯:
一读求通识: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看看文章里写了些什么 人;地;事 情;景;理
二读疏篇章:论梦(第 1 自然段)引入 述梦(第2-6自然段)正文 梦回中剪子巷 梦醒的失落与伤感 悟梦(第 7 自然段)结尾 以梦为思路
三读悟真意:作者梦中的中剪子巷,就是她对和谐、温馨的社会生活的眷恋。 这是作者从自己的生命道路中获得的深刻感悟。
四读赏精华:托梦述衷情 对比显其彰 值得借鉴的写作技巧
读写两相宜:作业:重读第 1 自然段,然后向作者学习,写一个自己的梦,表达自己的情思。 没梦的同学也可以“造梦”,连连托梦言志的手法。呵呵!
以上五张幻灯片则构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和导学的最主要的步骤。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出,为何什么地方都不去偏偏要回中剪子巷?想回却没有让她回,体现的是对生命的感叹。
对比中深深感觉到,一切经过的都不是我的家,只有中剪子巷。这其间的深意是需要大家仔细思考的。
课后的演讲中,陈谈到了如下一些观点:语文之道重在守“道”;用方法带阅读;建构学习型的课堂。作文没有教师代替学生写作文的,而阅读则舍不得自己的学养常常去代替学生阅读思考。阅读教学应该注意难度控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援助者。
这是一堂非常典型的课程改革之后的体现课改理念很充分的课,不强求学生且还非常尊重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始终是在紧扣文本进行导学,并将阅读的方法进行了很强烈的渲染,在内容的挖掘上做了不少功夫。略显不足的是学生的阅读显得不够,学生在文本内容的学习理解中如何针对九十岁老人对生命的的感叹的陌生,还指导得不很到位,相对众多的方法而言内容上的收获还显得单薄了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