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学副刊:是固守还是突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7 19:5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学副刊:是固守还是突围?

郭宝林



  《厦门日报》的《海燕》是一个具有60年历史的文学副刊版面,著名诗人舒婷最初就是从《海燕》走向全国的。随着人们阅读生活的变化,报纸的新闻特性备受关注,而文学副刊的生存空间逐渐被压缩,有些报纸特别是一些都市类报纸甚至干脆取消文学副刊。文学副刊的出路究竟在哪里?经过7次改版的《厦门日报》,对文学副刊《海燕》也多次进行改造,试图突破传统办版理念,拓展新的领域。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一个全新的《海燕》开始展翅飞翔,有些栏目迅速成为全国品牌栏目,如《文学会客厅》,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报纸副刊好栏目一等奖。
  从关注作品到关注作家
  传统的文学副刊,基本上是“老四样”:小说、诗歌、散文、评论,至于作家的内心世界、情感路程、人生态度、创作风格,则较少涉及,文学副刊大都在见物不见人的状态中踱步。2006年,《厦门日报》再一次改版,对文学副刊《海燕》作了重大调整,提出“既要刊发文学作品,更要关注作家本人”的办版思路,推出了《文学会客厅》这一全新栏目,邀请一批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和文学批评家,做客《文学会客厅》,以与人物面对面的形式,将他们的创作历程、人生感悟、文学见解呈现给广大读者。
  2008年1月,74岁的著名杂文家邵燕祥来到厦门,参加“中国作家厦门行”采风活动,这是他在阔别厦门23年后首次回来。在几天的陪伴中,《海燕》编辑深深感到,他不愧是文学界受人尊敬的长者:温和敦厚的秉性让人倍感亲切,锐意求真、外柔内刚的风骨却又令人肃然起敬。在《文学会客厅》,邵燕祥和编辑敞开心扉,侃侃而谈,对自己、对写作、对现实都作了深刻的自省与反思。对待历史真实,“我的方式是把过去的档案原封不动地抖出来”。这样,“才对得起历史,对得起自己经历过的那些痛苦”。关于杂文写作,坚持“与读者一起思考,不当说理的老师”。针对诗歌现象,认为“做一些具体的工作,总比一味地指责要有意义得多”,主张文学批评要宽容。
  《海燕》改版两年多来,先后有蔡其娇、舒婷、张胜友、易中天、钱文忠、安琪、方舟子、陈子善等一大批作家、文学理论家做客《文学会客厅》,在《海燕》搭起的这一平台上,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毫无保留地倾诉,读者因此不再仅仅停顿于阅读作家作品这一层面,而是进一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创作的全貌。
  专题化解读文学热点
  如果说《文学会客厅》是关注某个作家及其创作,那么,《文学沙龙》则是对某一文学现象、文学思潮,邀请几位作家、评论家进行集束式报道和专题化解读。近年来,反腐文学、草根文学、网络文学、打工文学、知青文学、校园文学等层出不穷,作为党报的文学副刊,对这些文学现象与思潮不能视而不见,有责任也有义务加以梳理、剖析,引导读者正确认识这些文学现象与思潮的来龙去脉、发展态势和未来走向。此外,厦门是我国最早创办的4个经济特区之一,地处我国的东南沿海,与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各国有着深厚的文学渊源,也是厦门地方性党报文学副刊的一个观察点。基于上述考量,《厦门日报》文学副刊《海燕》精心策划了一个个选题,开辟《文学沙龙》栏目,邀请作家、评论家进行深入探讨和解析。
  2007年2月,是中国新诗90华诞。中国新诗一路走来,可谓悲喜交织。在中国新诗90年转换交替中,福建新诗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回望源头,梳理历程,我们获得的不只是冷静与辨识。3月21日,适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诗歌日”,《文学沙龙》邀请著名诗歌评论家谢冕、燎原,著名诗人西川、安琪,盘点中国新诗不平凡的历程,剖析福建新诗的风格特征,评说种种当代诗歌现象。《海燕》以《中国新诗90年》为题,对迄今为止的中国诗歌创作,特别是近年来的诗歌现象,作了专题化深度解读,
  不仅如此,《海燕》还利用在厦门举行的各种文学研讨会,对一些文学活动进行专题策划。东南亚华文文学,是中国以外最具特色、最有实力与前景的一支华文文学。厦门文学界首创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成为国内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的重要基地。2008年10月,第七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在厦门举行,来自16个国家的18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海燕》邀请部分顶尖专家做客《文学沙龙》,以《东南亚华文文学:世界华文文学的重镇》为题,专题分析了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历史渊源、创作成就与风格特征,为读者掀开东南亚华文文学精彩的一页。
  文学副刊的理性回归
  报纸文学副刊区别于专业文学杂志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它具有一定的新闻性。长期以来,人们已习惯于新闻板块与副刊板块互不搭界的“两张皮”现象,在一味强化新闻板块的情形下,文学副刊只好一再压缩、退让。文学副刊如何转守为攻、突出重围?一个值得思考的路径,那就是主动与新闻对接,成为新闻主体的延伸和有益的补充。文学副刊的新闻性,使其成为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读者阅读新闻掌握相关信息资讯的同时,通过阅读相应的文学作品获得一定的感悟,进而加深对新闻的认知。近年来,《厦门日报》文学副刊《海燕》在增强版面的新闻性上作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在报纸做大做强新闻主体的趋势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2007年1月,“中国诗坛的常青树”、著名诗人蔡其娇在北京去世。《海燕》编辑立即分头采访了蔡先生的传记作者、诗歌评论家和生前好友,刊发了《天堂,因您的光临而诗意盎然》一文,追忆、评述了诗人的生平事迹、创作历程、文学成就等,表达了对诗人的无限追思、感恩和痛惜。这样的策划不仅使《海燕》与前面的相关新闻报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更是新闻的延伸和拓展。
  2008年11月10日~13日,第三届鼓浪屿诗歌节举行,为配合新闻板块的报道,《海燕》除了以《从此听风听涛以终老》为题,出版了一期诗歌节诗歌作品专页,还邀请与会的朦胧诗代表人物食指、芒克、梁小斌、严力、王小妮等聚首《文学沙龙》,对当年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朦胧诗创作,进行回顾和梳理,从而揭示了朦胧诗在中国新诗中的地位和深远影响。在这次媒体之战中,《海燕》呼应了新闻板块的报道,又调整了阅读节奏,增强了新闻的厚度。
2009-7-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10:06 , Processed in 0.05901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