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本科生的“非正常”毕业:不功利的态度更可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6 15:58: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本科生的“非正常”毕业:不功利的态度更可贵



大学英语挂科、四级考试也未通过的邵周成,因为近八万字优秀毕业论文《时空观与物理学》,促使成都理工大学破例,将在公示无异议后即授予其学士学位。

如果没有姚圣国教授在例行的论文抽查中慧眼识珠,并敢于和甘于为一个从未谋面的学生建言争取;如果没有院系老师为其奔走,没有教务处的多次专题讨论研究,或者学位委员会在审查中出于统一标准而不准予其毕业,那邵周成将注定拿不到学位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惜才爱才的教授,开明宽容的大学,同时还看到了制度和程序为“特殊的学生”提供了通道。如果说曾经数学只考了15分的钱钟书能够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是校长“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个人行为,今天的大学能为一个普通学生如此“兴师动众”、层层把关,还得益于“复议程序”和制度建设,得益于社会观念越来越开放、包容,这些都将有利于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机制逐步形成。

当然,但凡“非正常”事件,自然容易引起争议。校方也曾担心正常的教学秩序会受到冲击,或可能助长学生的偏科倾向。姑且不论整个社会对英语如此重视是否合理,即便英语成绩已经可以决定一个人能否获得学位证,也不能阻挡一个人对其所在领域的探索渴望。邵周成的“非正常”并不仅仅是英语四级未通过和英语必修课挂科,还体现在明知毕业无望的情况下,他对毕业论文的认真和重视程度远远超出多数本科生。“为了给自己的大学生活一个交代”,这样不功利的态度更是难能可贵。

尽管有担忧,学校最终还是选择了“不拘一格降人才”。从传统的理解来说,“格”是正常的规范秩序,“不拘”意味着突破,但在今天,也应当意味着另外一种“格”的建立,那就是为特殊的人才提供成长的空间和突围的路径。可以估计,邵周成不是最后一个“非正常毕业”的学生,但这样的学生也并不多。如果媒体善加引导,同时校方能够严格把关,制度的完善和程序的完整公开自然会为公平决策提供保证。

邵周成将要离开校园了,这也让我们想到那些还在接受教育的孩子。我们常常看到,某中学对某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施予特殊照顾。但是,如果这些个案不能推动新制度、新机制的建立,那他们依然只是体制的“漏网之鱼”,更多的“小鱼”也不得不受困于现有体制,渐渐失去灵性。当他们走出校园,也许会发现分数都是“浮云”,人生从没有“标准答案”,当下社会对人的评价方式已经如此多元。因此,无论在人才选拔、培养还是评价方面,理当以制度的革新切实保证人才成长的空间。

是金子总会发光。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会用自己的“特立独行”让追逐“主流”的人汗颜,如在充满“复制粘贴”的本科毕业论文中,邵周成那沉甸甸的与已有文献重复率仅2%的毕业论文一样。

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本科生的“非正常”毕业,无论是对邵周成们,还是对“主流”人群来说,正面效应应该都会大于负面效应。(作者为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5:25 , Processed in 0.09323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