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汉语小知识:“√”的由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14 11:45: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汉语小知识:“√”的由来

    “√”被称为“对号”,读时称“勾儿”、“对勾”,表示完全正确。是中国教师批阅作业时统一使用的符号之一,与之相对的符号是“×”,叫做“叉”。这个符号并非从国外引进,而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中国特色十分鲜明,在古代乃至现代的社会生活中都应用范围很广。那么在哪些场合会使用这个符号呢?

  一、文告

  最典型的如判决书。古代执行死刑,司法程序规定须由刑部呈请皇帝“勾决”。现代法院在公布死刑公告时,也在犯人的名字上画一个大红勾。

  二、榜示

  如录取名单。张榜公布的名单末尾,最后一名下勾红,表示名单正确无误,并且到此结束。榜上最后一名以前俗称“坐红椅子”。有个成语叫“名落孙山”,说的是过去有个读书人叫孙山,参加科举考试,考中最后一名,便居榜尾,勾红后再无一人。他的一个朋友托他看榜,孙山不忍心直接告诉他结果,就说“榜上最后一名是孙山,您的名字在孙山后面。”名落孙山,就是表示榜上无名,是落榜、没有考上的意思。

  三、账册结算

  过去商号记流水账,除了每日每月结算之外,五月、八月、春节三大节盘账结算,算账的人就在结清之处打“红挑儿”就是红色的√,以示账目已经核查清楚、正确无误。

  由此可见,“√”无论官府、民间,古代、现代都在使用,是一个使用率很高的符号。

  从这个符号的使用形成一个成语“一笔勾销”,据说就是从对死刑犯的处决形式上来的,但是现在这个词表示的意义大多是“过去的债务、恩怨、关系彻底完结,不再追究”。如:“喝了这杯酒,咱们两家过去的误会就一笔勾销了!”

    (摘自中国侨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02:06 , Processed in 0.06677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