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之友网》恭迎赵秋羽先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18 21:06: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如何做教研活动的引领者
  

——在吉林市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的讲座之一



吉林省特级教师   赵秋羽



    面对新课标所倡导的“研究性学习”的新的学习方式,我们教师必须走在教育科研的前沿,做教研活动的引领者。校本科研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基本途径,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教育实践需要正确的教育理论作指引,所以,转变教师观念是转变角色的关键。教师要确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通过学习,让每一个教师明确自己角色的转变:教师在教育行为中已不是过去一个单一的角色,而是一个多元的角色。



一、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新角色

教师做学生主动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教学行为中,不是单纯地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即培养学生如何迅速、准确地获得未知知识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理解、消化和更新应变的能力。我们要走在教育科研的前沿,就必须站在学生的后面。

教师做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教师把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倡导自主探究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未知的领域。组织者就好比电视节目的“主持人”一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每个环节;不是像过去那样,做维持纪律的“管教”和不断施加压力的“监工”。教练员不一定跑得很快,但必须高效率的组织、指导运动员的训练,这样才能把成绩提高上去。

教师做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者。教师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思维模式,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讲坛走下来,和学生一道去找真理,参与学生们的感情和想法,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教师做学生“问题学习”的帮助者。我们教师把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解的教学方式,变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兴趣的教学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教师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者。教师采用多维指标和多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而不是仅通过名次分数来评价学生的优劣。

教师和学生一样成为终身发展的学习者。终身学习“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钥匙”。教师也要不断充电,继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因为教书育人者比任何人都更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所以教师必须和学生一样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并成为带头人。

教师做教育实践的研究者。我们教师走出传统的藩篱,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向研究者、反思者转换,由教书先生向学者型、科研型教师转换,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教学专家。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应遵循的原则

坚持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的统一的“双主体”原则。实现教师是航灯,学生是舵手的新教学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立、自律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能力,促进其主动发展、主动进取。

教师坚持传授知识与教授方法相统一的原则,即教会学生学习。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看、听、记、写、问、忆、练的训练,达到眼、耳、心、口、手都会劳动的目的。

教师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会学不如乐学,让学生在愉悦地学习中学会知识、学会求知的方法。课内外相结合,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增加内容丰富多彩的、形式生动活泼的、方法灵活多样的课外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发展学生的特殊爱好,培养学生某一个方面的才干,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应采取的方法

教师深刻理解新课改的重要意义,提高参与实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加强新课改教育理论学习、业务学习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一是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更新传统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支撑新课改的实验与研究。二是加强业务学习,以学年组为单位成立协作组,共同研究教材,共同备课,共同研究促进新课改的顺利完成。三是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在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的同时,也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以此来增大课堂容量,丰富知识信息,启迪学生全新的思维方式。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制定详细而周密的实验方案,把总体实验方案要求体现在具体的实验研究中,落到实处。教师注意阶段性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按阶段检验新课改实验研究的效果,及时总结,及时完善,并做好实验的记录和积累,定期召开新课改阶段总结会。

总之,教师的角色必须是立体的、丰满的、多元的。只有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才能走在教育科研的前沿,做教研活动的引领者,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完成深化课程改革的使命,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2#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21:07:22 | 只看该作者
教育是培养人的共同性实践活动
   

——在吉林市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的讲座之二

吉林省特级教师   赵秋羽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院长于伟教授说:“童年是人生的启蒙与根基。诗意的童年是终身挥之不去的精神乐园。教育之初的六年,密切关联未来人生的六十年。” 教师则是培养教育人的活动的实践者。那么,如何培养新时代的合格人才呢?

先从传统教育谈起。

我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社会,我们的教育因循历史重负久远,上千年的应试教育影响沉积厚重,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教法轻学法,这种教育的结果使学生身心疲惫,知识狭窄,道德滑坡,缺乏个性,能力不足,其负面结果是自我生存、社会适应能力差,其全面素质不足以支撑他们面对未来社会的“双向选择”和世界大舞台的激烈竞争。崭新的21世纪,经济发展和信息传播全球一体化,科学技术的迅猛进步和社会活动形式的快速变革,都对教育培养人才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而对机遇与挑战,基础教育的最紧迫的任务是素质教育。为了与素质教育使命相适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对于帮助学生成才,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学生自主能力和特长发挥出来,群体协作的特点发展起来,才能使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做为基础教育的中学阶段,应为每一个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促进其认知能力、身体、道德和精神力量的全面发展,学校应尽可能创造使不同发展水平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在未来社会生活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把教育观牢牢地树立在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的基点上。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共同性实践活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做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目的是学会学习。“不会学习”的人在现代社会无法生存;“不会自主学习”的人在现代社会就不能自主生存。社会变革的迅速,知识更新的加快,把终身教育放到了教育的中心位置,这超越了阶段性教育的传统,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就能够为学生终生自主学习奠定终生受益的坚实基础,实现终身自主教育。对学生沟通协作能力的培养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共同生活。有效地沟通协作,对于学生现实和将来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愉快地生活并取得成功都是非常重要的。现代社会充满竞争,竞争不排斥合作,更需要合作。现代社会是个庞大的、错综复杂的系统结构,绝大多数工作往往需要多数人的协作才可完成。沟通协作能力是一个知识、素质等基础条件的外在综合表现,这无论对个人才智的发展,还是事业的成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学生沟通协作能力,对于学生现实学习和今后成为社会有用人才,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培养人的共同性教育实践活动中,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四项原则:

1.探究性原则

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意识培养,要注重激发学生探究的意识与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的思维与能力。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的问题应是探究性的。要求学生在探究中,形成认真踏实、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学会自主钻研、联系实际、合作探究、追求创新的学习方式。

2.开放性原则

自主学习与协作意识培养的研究,学习目标是明确的,主要着眼于自主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与态度,而不是学习知识本身。就过程与结果而言,更注重于过程。要通过学习实践、自我体验获得研究的意识与能力,打破全封闭式的课程教学模式,实施开放性教学。提供问题背景的教学内容是多角度的;教学要求具有相当的弹性;教学过程具有个体动态变化的特征。就群体来悦,各教学环节的进程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课内外相结合,学习既有规定的时间空间,又不受规定时空限制;学生研究问题的提出与确定、材料搜集与处理、方案设计与实施、成果表述的方式与方法,都是开放性的。教学资源(如网络资源)的利用,是校内外全方位开放性的:学习场所可以是本班的教室,也可以是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甚至是网吧。在教育评价上,既重视结果评价,更重视过程评价;既要有管理性评价,也要有激励性评价;既有共同的评价指标,更要有个性化的灵活弹性评价原则。不同内容,有不同的评价要求;同类内容,也要根据学生各自体验的不同,作出不同的评价,呈现出一定的开放性。

3.实践性原则

自主学习与协作意识培养的实践中,在指导学生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更注重提供学生在自主探索实践中获得直接体验的途径与机会。通过实践,使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提出问题;使学生获得寻找解决问题的欲望与意识;使学生成为获得自我体验过程的主要载体。而实践中的体验过程,是学生获得自主研究、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基础。

4.主体性原则

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行为,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意识培养的教育目标的重要基础,也是实施教学评价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学生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包括从何处去学,向谁学,用什么方式、方法去学等),如何表述自己的学,以及在学习的自我预期目的确定后,进行学习过程的自我设计,学习结果的获得,在过程中的自我控制、判断、检验、调整、完善,都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作为知识的直接传授者,教师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改变学生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的现象,可以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得到体验与提升。

      具体方法如下:

学生加强自主学习,不是像过去那样为了学知识本身而学习,而是为了掌握学知识的方法而学习。学生享有做与不做的选择权。学生不是像过去死记硬背定理、公式,而是要学会运用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来学习。从而形成学科能力。学科能力通常有三个含义:一是学生掌握某学科的特殊能力;二是学生学习某学科的智力活动及其有关的智力能力的成分;三是学生学习某学科的学习能力、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学生更要增强协作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学生个性要多样化,要正确认识自己,有好奇心,有批评精神;要正确认识他人,发现他人,承认他人,在求知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共同享受获取知识的快乐。使每个学生具有与他人一道参加教学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合作的能力。在实验的总体目标下,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达到不同程度的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深刻性等学科能力上有一定差异。学科能力结构又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多形态、多水平、多联系、多序列的整体和系统。所以,我们在实验总体目标下,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程度的要求。让学生认识到自主、合作、探究的目的,就在于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时代需要创新人才,社会需要创新人才。个性是创新的基础,个性就是竞争力(成功的过程中,个性因素占85%,技能只占15%),没有独立自主的个性,没有特殊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也就没有创新。因此,教育必须创新,创新的实践就是自主、合作、探究性质的创造实践。学生学会自我评价。重视课程活动的过程,不一定非求圆满的结果不可。结果不一定是唯一的。评价方法:师评生、生评师、生互评、生自评。让每学生都成为热情的学习者、积极的贡献者、自学的管理者和富有创造力的思想者。要加强教育协作,扩大共享信息,与人沟通交流,完善健全人格,体验成功价值。

总之,教育是培养人的共同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识,最大限度地发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发展的热情,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出一代合格公民,就是最伟大的培养造就人的事业。这样,就会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生,使我们的教师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教师,使我们的学校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校,使我们的社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3#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21:08:23 | 只看该作者
青年教师成长的基本规律
  

——在吉林市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的讲座之三

吉林省特级教师   赵秋羽










作为青年教师,怎样找到自己成长的方向?青年教师成长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呢?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既受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制约,又受自身德、知、才、学、体等诸要素的影响,其发展的基本规律可概括为:

1.青年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成长的动力要素。

良好的教师职业理想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许多青年教师刚进入学校时存在着“高理想”和“低现实”的矛盾,职业理想还有幻想的痕迹。没当教师以前,看教师职业非常神圣,教师的工作充满乐趣。殊不知,任何一件快乐的事情,一旦把它当作职业,都是痛苦的事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的磨练,职业的感情和认识得到了深化,多数教师已能正确处理个人职业理想和社会需要的矛盾,从事教育工作的理想逐渐确定、稳固。但还有些青年教师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职业理想和教育教学行为出现了分化,需经历反复的思想斗争和教育实践锻炼,在工作几年后才能确立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职业理想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因素有:主观因素(理想定位)、环境因素(人际关系)、社会因素(价值观念)。

2.青年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其成长的关键要素。

教师的职业知识和能力,只有在教育理念的统领下,才能充分发挥功效。教师的教育理念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工作本质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学行为,甚至还间接地影响着未来教育的发展。所以,青年教师要尽快接受全新的教育理念,迅速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这一点要比老教师更有优势。不用费力摒弃旧的教育观念的,就像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所以,现在青年教师逐渐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成为教育改革的主力军,教育已经成为年轻人的天下,就不足为奇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位于教师专业结构中的较高层次,对其成长有重大影响。从我们接触到的青年教师的成长情况来看,青年教师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与摒弃旧的教育理念的周期越短,则其成长的速度越快。

3.青年教师的知识水平是其成长的基本要素。

我们把教师知识分为三个方面,即学科知识、实践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

教师的学科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教师必须掌握一定量的学科知识;我们在大学学的学科知识自以为很丰富,可是在实践中一应用才觉得少的可怜,似乎是啥都不会,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所以,边教边学,边学边教,教学相长,才是硬道理。

教师的实践知识是指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师的教学不同于研究人员的科研活动,它具有明显的情境性。在这些情境中,教师所采用的知识来自个人的教学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就像一个老医生,看的病人多了,经验自然就丰富了。

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是指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了解,对新的教学理念的了解,对新教改形势的了解,对相关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它是一个教师取得成功教学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要积极争取到各地学习的机会,学习的时候不要带着挑剔的眼光,不要带着怀疑的态度,要以人之长克己之短。不理解的地方不要轻易下结论,先存疑,后思考,最后大家再研讨。如,研究性学习问题。

4.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是其成长的核心要素。

教师教学实施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核心内容,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思维在其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做周密的计划和安排,青年教师一定要认真备课,认真写教案,避免上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一点不要向老教师学,老教师即使不写教案,因为多年经验的积累,上课也会条理清晰,任务完成很出色。

教师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进行的自我控制。教案写完了,只是我们上课的线索和纲要,不能照本宣科,照抄照搬,不敢越雷池一步。要随时调控课堂上出现的计划外情况,可以随时修改自己的课堂计划。例如,可以及时补充必要的相关知识,可以增减教学环节,随时设计多种多样课堂活动等等。

5.环境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外部要素。

青年教师的成长一方面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机遇。另一方面,青年教师也离不开宽松、舒畅的学校环境,包括规章制度、领导风格、师资整体水平和图书资料、仪器设备,以及领导、教师、学生三者关系等等,尤其是民主、宽松的学校气氛,教研、科研和教师自觉学习的良好氛围,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关系极大。大家很庆幸,遇到了本单位的好领导,给了我们参加培训的机会,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在座有些是学校领导,应该大力为青年教师成长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4#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21:09:32 | 只看该作者
怎样成为教育实践家
  

——在吉林市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的讲座之四

吉林省特级教师   赵秋羽







青年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成为教育实践家,既是青年教师个体成长的内在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青年教师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使青年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实践家呢?

(一)优秀教师应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具备很好的职业敏感性。

教师的职业敏感性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很好的观察力。这主要是针对班主任工作而言的。能够承担班主任工作的青年教师,一般就会被领导和老师视为骨干教师。因为班主任承担的任务重,锻炼的机会多,表现的机会就多,取得成绩的机会就自然多。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善于观察。教师对学生的观察不仅要用“眼”,还要用“心”。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言谈举止的观察来透视其微妙的内心世界。教师对学生的观察还要做到“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处处发现。”一个优秀教师应该首先是一个优秀的观察家。通过对学生敏感、细致地观察来把握好每一个教育时机,把对学生成长不利的现象消除在萌芽状态之中。威严而又亲切,热情而又有距离,尤其新教师迅速完成角色转换,不要跟学生打成一片,站在教师的角度处理问题,实行师道尊严。对学生成长不利的现象和动态予以及时地纠正引导;对学生成长有利的现象和动态予以及时地引导和鼓励,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造良好到空间和氛围。

(二)优秀教师应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

教师的业务能力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作为教师基本功的教学能力。它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能力;教材驾驭能力等。二是教师专业知识的储备和应用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包括有声语言表达能力和形体语言表达能力。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其有声语言表达不仅要思想明确、口齿清晰、发音准确,更重要的是他能够通过语音、语调、语速的变化来吸引学生、突出重点,最终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优秀的教师讲课,不仅让学生有效地获得知识,还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一种意境美和情感美,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情感,让学生感觉到上课是一种享受。作为一个优秀教师,还必须会有效利用其眼神、手势等形体语言来增强教学效果。错误的姿势:抱膀、乱走、坐讲、静止、斜视、望天、盯人。特别是眼神的利用最有学问。它既可以用来传递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又可以与教学内容所表达的情感统一起来,还可以给个别开小差的同学一个暗示,提醒他把小动作停下来等等。

2.组织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仅在于教师的学问高低,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组织教学的能力大小。在教育实践中,有一部分教师个人学术水平很高,仅仅由于某个“课堂意外事件”没处理好而失去学生对他的信服,此后,学生在课堂上就慢慢地开始不“听话”,教学效果必然是难以保障。

3.教材驾驭能力

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是指教师分析教材、使用教材的能力。教师对教材的分析要做到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主要的知识框架。第一轮教课的教师不要把课文分为重点非重点。每一篇都极其认真对待。即使不为学生,也要为自己把课文吃透教好。没教过的文章,印象总是浅的。教师对教材的使用要深刻、灵活。“深刻”是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教材的精神,充分挖掘与其相关的教育资源;比较升华教材的思想。

“灵活”是要求教师用教材但不被教材束缚住。教材只是课堂内涵的组成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被一些人批评的“过分注重时代背景”的做法我至今不后悔。坚决不能“照本宣科”,那样课堂会少很多“灵性”。没有“灵性”的课堂就是没有灵魂的课堂。教师要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准确地把教材的主要内容“传递”给学生。偶遇教材有编写错误要在进行认真考证后予以大胆纠正。告诉学生做学问要严谨、科学,而不能迷信权威。要有自己的思想。

4.专业知识的储备和应用能力

作为教师,其专业知识的储备和应用能力将直接决定其课堂教学的成败。如果专业知识捉襟见肘,想把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是不可能的。我讲《再别康桥》时,讲了徐志摩与张幼仪、陆小曼的故事,既生动有趣,又有人生启迪。感情处理不当,会影响事业甚至生命。试想一下:一个把丰富的知识讲得干干巴巴的老师怎能把学生教好,又怎能让学生敬佩他呢?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科学、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时代接轨,就是与学生的心灵接轨。学生关注的话题,我们也要适当介入。这一点新教师胜于老教师。例如,我讲课时偶尔涉及一点点时髦新词语,郭敬明、mp5、人肉搜索、姚明等,学生顿时眼前一亮,表情立刻发生变化,美滋滋的听课。

(三)优秀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

如果说“无才当不好教师”,那么,“无德则不能当教师”。因为教师不仅是用自己的知识而且还要用心灵来教育学生、塑造学生,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高尚人格的学生。可以说,教师的人格素质并不只是教师个人的人格修养问题,而且是教育因素、教育手段和教育力量。教师高尚的人格对学生不是一种暂时性的教育因素,这颗种子一旦撒播在学生的心田,必将绽放出灿烂的花朵,对学生的一生都可能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表率影响和感化学生,用教师自身个体和群体的人格力量为青少年一代筑起防微杜渐的万里长城,照亮青少年一代蓬勃向上的人生道路。

在教育实践中,有很多教师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面对孩子们的种种问题而失去教育的信心和耐性。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原因其实很简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教育理念问题。他们不能接受学生的差异;不能包容学生的“不完美”;他们不舍得给学生成长的空间和机会;他们不能理解“今天”的学生出现的问题不单单是孩子自己的过错,家庭的、社会的、时代的因素都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其实,每个孩子都非常想让自己优秀起来,但多数孩子优秀不起来。所以,需要我们教师的辛勤努力,把不优秀的孩子变得优秀起来。例如,对没有优点的学生,努力寻找并欣赏学生成长的美丽,赏识教育可能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对待离婚家庭的孩子,要给予父母般的关怀与温暖;大款家的孩子,要对他进行艰苦教育;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要对他进行美好前程的激励教育。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教育智慧来应对“今天”的孩子们,那么,不但伤害着学生,也“痛苦”着自己。  

作为一个青年教师,积极筹备以上条件的过程就是成长为优秀教师的过程。要想成长为教育教学实践家,请先从确立科学而先进的教育理念开始。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让每个教师都成为教育教学实践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03:14 , Processed in 0.06703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