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教室,我的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15 16:0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教室,我的家
文 / 丁 瑶

华师大教育管理系胡丽娟博士在《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对中国课程改革的启示》讲座中,一段为阐述美国学校教育的特点而播放的视频深深吸引了我:

欢乐草原小学,美好可爱的一天又开始了。

孩子们背着大大的书包,高高兴兴地来了。宽敞的教室,物品齐全,墙上贴着菜谱表,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当天的午餐。数张桌子陈放中央,靠背椅看上去很舒服,每两张桌子拼接在一块儿,想必这就是一个四人学习小组了。最有趣的是教室一边摆放着一张宽大的沙发,温柔的皮质,散发着家的味道,沙发下是一块大大的地毯。地毯前有一本竖立的巨大“本子”和一个高高直立的圆筒形插板,插满了长条纸写的英文句。(后来才知“本子”是黑板,大圆筒上插的是当天学习的课文句子。)

广播传来好听的纯正英语:“亲爱的孩子们,欢迎回到学校。”

胖胖的金发老师邀请孩子们坐到沙发前。孩子们欢跳着过来,有的斜靠在柔软的沙发上,有的坐在厚厚的地毯上,就这样轻轻松松,以自己最舒适的姿态开始了语文课的学习。



看到这里,很是感慨,无论这是怎样的一节语文课,最起码它是以这样宽松的方式开始的;无论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这样的学习环境是令人感觉到亲切的、无压的。

广播里温柔的话语——“亲爱的孩子,欢迎回到学校”。这样的语气、这样的说话方式,能让每个孩子有“回”的感受。如何是“回”?“回”代表你从一个可能陌生或遥远的地方来到了一个你熟悉的、喜欢的、有期待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你的学校。

当我们站在校门口迎接上学的孩子,你会说“来到学校”还是“回到学校”?毋庸置疑,说“回到学校”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回”的结果代表的是“家”,它是我们心中最温暖最放松最不用掩饰自己的地方,如果能够让学校成为孩子的家,那该是怎样温暖的教育啊!



欢乐草原学校的教室,就是一个大大的家。胡博士告诉我们,美国老师按照自己的喜好布置教室,他们没有单独的办公室,教室就是他们的办公室,也就是说,一整天他们都是和孩子们“黏”在一起的。贴满孩子绘画作品的墙壁,散散安放的沙发,舒适的桌椅,身后的书柜……这些都传递着一个信息——这是一个可爱的家,孩子和老师共同学习、生活、成长的家。



我们的教室是家吗?整齐排列的四组桌椅,规规矩矩,没有一丝凌乱;坐在位子上,一抬头便是类似于“严谨求实、团结活泼”的横幅标牌;绿色的磁性黑板像一个巨大的容器,写满了各科老师的作业和习题,看得人眼睛发酸;黑板边的小广播常常传来用标准普通话播送的一则又一则关于开会的通知,广播就是广播,没有任何生命气息,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四周的墙壁虽是学生作品,有画,有字,有文,但都被裹居在固定的框内,再美的画再漂亮的字再生动的文,都仿佛是被关在里面似的,不够随性,不够洒脱,不够灵动。



美国的小班化教学决定了他们可以这样打扮自己的教室,十五或二十个学生,一位老师包班,一个助教巡视帮助小组学习中有困难的孩子。中国的小班化,却也超过了三十五人,何况更多的教室装的是60到70的学生。这是一个严重超载的车辆,又如一个挤得人满为患的超市,人多得让置身其中的你连喘气似乎都没有空间。



即使不能小班化,我们也可以让教室成为“家”——学生的家,老师的家。摘掉那些个自以为是的警示名言,换上孩子们自己设计的“我爱我家”的温馨话语;允许学生下课后在黑板上写字,画画,让黑板不再只是老师讲授知识的园地,让它更多地成为孩子们的乐园,享受各种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涂涂画画的美妙时刻;关掉小广播,你可以温柔的深情的朗诵《沙与沫》,你的声音就是最美丽最动听的广播;撕掉墙壁上的条条框框,让孩子们的书画、习字、作文自由呼吸,按孩子自己喜欢的方式张贴,再贴上最得意的照片,一抬头就能看见那一个个阳光烂漫的孩子冲着你咧开嘴笑;上课时不再说“起立,坐下”,而是愉快的相互问好,轻松一点,再轻松一点,开始这一天的语文学习的美好旅途……

即使没有沙发和地毯,即使没有可以翻阅的巨大“本子”;哪怕这里的桌椅摆得挨挨挤挤;哪怕我们无力改变这些硬件,但我们仍然可以改变,改变我们的想法、态度和语气,改变周围的环境,改变孩子的心态,让教室成为我们大家的“家”。

不坐沙发,不坐地毯,我们的语文学习依然很快乐,只要我们松松弛弛、轻轻柔柔地和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可爱的家中,用他们最喜欢的方式开始语文的学习……是的,我们的教室,就是我们的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8:45 , Processed in 0.06503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