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字表演与书法雅集——以王冬龄、张荣庆先生为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19 13:47: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字表演与书法雅集——以王冬龄、张荣庆先生为例
                                                             傅德锋

      当代书坛有两大特殊现象,那就是“大字表演”和“书法雅集”。大字表演时有所见,书法雅集常有所闻。在书法展览文化时代,书法的实用功能退居二线逐渐消退,欣赏审美功能在进一步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书法作品的创作和展示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古代文人书法在宋元之前,大多都是在尺幅之间表现其精妙笔法,注重的是文人所特有的书卷之气。而今人为了适应越来越高大雄伟的书法展厅之需要,大多将书法作品经营为鸿篇巨制。即使是小幅册页之类的小品,也将其拼装为巨幛大幅,以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从而招来更多眼球的关注。
近年来,一些书家热衷于大字书法作品的创作,而且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还有的尚要在书写现场进行一些专门的场景布置,并且有音乐伴奏。如曾来德先生的《墨乐》,李斌权先生的“音乐书法”。其中最为突出并具有很大社会影响力并引起众人纷议者,当属王冬龄先生。
      王冬龄先生在近年来,以一次又一次的现场大字书法表演活动把自己和书法现场表演现象炒得一片火热。大厅,阔纸,巨笔,素服,人海如潮,观者如山,万头攒动,趋之若鹜。书写内容多为古人名作,如庄子《逍遥游》、老子《道德经》等,场面宏大,惊心动魄,作品高达七八米,长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观赏欲望和猎奇心理。新闻媒体的竞相报道与社会各界尤其是书法圈内的议论纷纷,愈加使这一举动具备了某种轰动效应。王冬龄先生也由此赢得了社会各界特别是书法界的极大关注,其大字书法去表演也随之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有人认为,把书法作品写到如此之大,实在没有必要,一无地方张挂,二又不便收藏。听起来似乎也有一定道理。好的书法作品是要于将来传之后世的,如此之大的作品给展示和收藏都带来了不便,因此认为缺乏实际意义。有人认为,王冬龄大字书法作品触目惊心,撼人心魄,将书法作品的观赏性发挥到了极致,是前所未有的创举,具有划时代的文化意义。由于每个人对此举的认识角度和理解程度不一样,因此对此事的看法也多有不同。
      对此,笔者认为,在展厅文化时代,出现此类现象,实属正常。这是书法从实用转化为“视觉艺术”之后不可避免的。即便王冬龄先生不去做,也会有其他人去做。平心而论,写如此之大的书法作品,缺乏相当的书法功底和精神气概也的确难以胜任。除此之外,还需要有比较强壮的体魄,非此不足以言此。假如让一个弱不禁风手无缚鸡之力者来完成一件高大异常的且篇幅较长的书法巨作,将是多么的不可想象!况功底薄弱,学识浅薄者,纵然作品再怎么高大,场面再怎么状观,终因功力不济,勉为其难。即使膀大腰圆,力能扛鼎,其笔下之迹也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更何谈艺术高度?!所谓的书法现场表演也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作秀,流为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的世俗把戏,为识者所不屑。以王冬龄先生的实际学识修养和书法功力来看,他的大字书法去表演显然不能等同于一般江湖书家的那种炫技较能的哗众取宠之举,他有特殊的文化思考作为思想指导,然后以较丰厚的学养与书法功底作为基础。这种把首先建立在传统基础之上的当代书法无限放大,放到极致以感悟来自不同于书斋的宏大的场面和大幅度的以整个身体和各个部位的协调动作而来往奔腾的激情挥洒所产生的别样快感。让懂或不懂书法的观赏者都能从自始至终的创作过程和最后完成的作品当中感受到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进而对书法和作者产生一种不由自主的敬畏感。
      这种超大幅式作品的创作,更多地是让作者自己体验书写的超常发挥当中的特殊感觉,让观赏者感受书家在即兴创作过程当中所表现和反映出来的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现场表演重在体现创作过程,而超大的作品尽管难以按常规张挂起来展示,但它可以借助现代音像技术,将整个创作过程和最后完成的作品制作成音像资料以供人反复欣赏。因此说,对于现代超大幅式的书法作品的创作,我们不必囿于传统创作习惯、观念和展示欣赏方式的限制,要以当代的眼光来重新加以审视。而不应轻率地对其加以否定。
      对于综合素养好,书法功力精深的书家,作品尺幅无论大小,他都可以举重若轻,应付裕如。反之,那些修养一般,功力差强人意着者,平常的幅式尚且不能从容应对,至于超大幅式的作品不过是勉为其难,自我陶醉罢了。作品无论大小,都要看它是否有相应的传承,是否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是否有好的格调和意境等等。如果失去了这些最根本的东西,那作品或大或小都是无足称道的。作品形式的变化要以最大限度地能够承载艺术蕴含为旨归,无论是书斋当中独自书写还是大庭广众之下当众表演,均须以这样的要求来衡量,任何为形式而形式,为表演而表演,都会成为无稽之谈最终会成为失败的形式,庸俗的炫耀。是浪费资源歪曲书法混淆视听以误导他人之举,不会得到人们的真正认可。
      除去大字书法表演之外,书法雅集也成了当下的一个热点话题。书法家们或共同结社以定期推出其雅集活动,或临时由发起人召集,不定期举行雅集。雅集的最大特点和意义在于交流书艺,探讨学术,是艺术家以民间形式聚会切磋的重要方式。当年的“兰亭雅集”,茂林修竹,曲水流觞,吟诗作书,传诵至今。时人亦仿效古人,承古贤之精神,延风雅之余续。可惜的是,当代的一些书人雅集活动,有宏大的场面而无实际的内容,有华丽的形式而无较好的品位。大多都是选取一历史名胜之地,众人聚合,饱餐一顿,醉眼迷离,或胡诌几句歪诗,或胡涂乱抹几笔应付了事,然后一哄而散……这样的所谓雅集,虽名曰“雅集”,实则是很庸俗的酒肉聚会。无甚实际意义,不宜提倡。
      京华张荣庆先生,书名远播,艺兼众长。近年来,由他发起主持的一系列书法雅集活动,以具备实质的内容和较高的学术品位以及有条不紊有始有终的组织能力等特点,而颇为招人眼目。书法雅集必然要以讨论学术和切磋艺术作为主要目的,而不仅仅是旅游观光吃喝玩乐。如果仅仅是穿着宽袍大袖的晋人服装,走走过场作作秀,与其说是书法雅集,还不如说是一场现代时装秀而已!书法雅集之时,为了渲染和营造气氛,将参加者进行适当的服装统一,也有必要。但我觉得与其去穿着那种宽袍大袖的晋人服装,搞得像演戏一样,反倒不如穿上传统的中式服装,既不嫌累赘,又精神焕发。张荣庆先生最近在曲阳召集的上巳雅集,把现场创作和学术研讨以及各自的自由交流结合起来,且雅集的参加者可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老中青书家互相搭配组合,也有助于三代人之间的思想观念之交流。可以起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特殊功效。这样的雅集活动还是值得我们称赞的。
      现场表演和书法雅集往往是互相结合的。每一次书法现场表演一般都会伴有“雅集”性质的书人聚会。而每次雅集,则必然会有书家的现场创作活动,当众书写,一齐上阵,其实就是一种地地道道不折不扣的书法表演。有人反对书法现场表演,认为现场的当众书写都是不严谨的。我认为这不宜一概而论。书法并非不可现场表演,而在于一个表演者是否真正具备一个书法家的必要的艺术功底和应对能力。功力不过关且应变能力差者,即使一个人在书斋当中自由书写,也未必能够写出什么耐人寻味的精品。而功力深厚,应变能力以及临场发挥能力强者,即使观者如山,也会从容自然,下笔惊人。王羲之在兰亭集会上即兴创作的《兰亭序》,书文并佳,千古传诵,当为明证。
      因此说,不管是书法现场表演也好,书法雅集也罢,好坏不在于这种形式是否合理,而在于书写者和召集者以及应邀参加者的真实水准和能力究竟如何?作为书法现场表演,功力精深者,不仅可以让整个创作过程牵动人心,撼人心魄,也会使最终的那件作品引人注目,耐人寻味。令大众为之激动,使专家为之动容。作为书法雅集活动,发起人的综合素质如何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好的发起人具有广泛的社会号召力和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有什么品位的发起召集者就会有什么品位的参与者,参与者素质的高低和表现的好坏,也决定着这个雅集活动是否具有学术品位。
      故笔者认为,有意进行书法现场表演和书法雅集活动的人士,一定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当你在打算举办这样的活动之时,一定要慎重考虑,自己或是你的应邀者的实际水准到底如何?如果勉强为之,则不仅达不到自己的初衷,反而会招致他人的讥讽和反感,到头来,不过是多此一举,得不偿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13:08 , Processed in 0.07494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