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叩问课堂”,我拿什么来应答/叶军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4 16:5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叩问课堂”,我拿什么来应答/叶军明
http://blog.cersp.com/78553/1329979.aspx

  认识周彬老师,得于网络,得益于成长博客。更深的了解周彬老师,还得从他著作的《叩问课堂》开始。
  这本书,我2007年9月开学就火速从学校图书室借到了这本书。慢慢阅读之路,一晃就是半年过去了,也反复阅读了两遍,一路不断地“叩问”自己,“叩问”自己的课堂、自己的教育教学。蓦然回望,我拿什么来应答周彬老师的“叩问”。
  叩问之一:莫把课堂当秀场。曾记得有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是否思考难道只有爱才能催生教育吗?除了爱,我们还有哪些可以激发孩子爱学习,爱学校呢?我们也常常以爱的名义,遮掩了孩子的天空,蒙蔽了教育的真谛。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的秀场,抑或脸面?除了课堂教学,我们这些教师还需要做些什么,课堂教学的病症根源在哪里?我们是否注意到呢?是否有勇气解决,能否解决?孩子回来吧!回到课堂吧!别在流浪,这里才是你所需要的,这些空洞的言语有生命的痕迹吗?我读着,也喘着气,感觉到周遭空气中突然少了氧气。
  “很怕为了课堂教学质量,而把课堂教学当作生命中的一切,虽然这是一种教育理想,但却是一种善意的固执,是一种并不值得称赞的执着。”
  看到此,我的氧气或许又少了些许。教育需要自信,教师有自信,教学才有自信,学生才能自信,“如果教师只是不断地容忍教学实践蚕食自己在学校中获得的‘知识老本’,教师的自信又能够坚持多久呢?”
  叩问之二:让学生学习走出迷失之境。现在的孩子生活太安逸了,条件太优越了,根本不想读书。为什么不想读书?责怪的总是孩子,受伤的总是孩子。教育家高振东讲过:所谓学生,就是学生活的知识,学生存的技能,学生命的意义。我们喜欢好生,讨厌差生,哪知道好生与差生只不过是我们成年人一种观念而已。我们喜欢教“好学生”,很少思考如何“教好每一个学生”,或者花费的精力不足以解决这类问题。课堂是谁的?是学生的,是教师的,还是师生共有的。我们是否用心思考过?课堂到底谁为主角?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过程的设置,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你更多地站在哪方面说话,是固封自守把自己的准则去诱导,还是更多地从孩子的层面因势利导?
   “(学生)学习的问题在不同层级的学校都存在,而且还没有人把它解决得很好。”面对这种现实,你在场内还是场外?面对问题,你是否在坚持不懈地探索?
   “教师对课堂的参与度更大,对课堂的责任感更强,成为课堂主人的意识更浓。当教师以课堂主人的身份‘驾驭’课堂时,学生对课堂的‘欠债’,就成为对教师的背叛,教师的对学生讨债越紧,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就越大,学生的心思和智慧‘漫游’的概率就越大。”老师,这是你的写照吗?
   “课堂就是一个剧场,既然大多数学生既当不上导演,也无法成为主人公,甚至连群众演员也当不上,这就注定了他们要离场,除非他们是制片人!”为了不让学生游离课堂,我们应以什么样的身份切入呢?学生的地位到底如何?
   叩问之三: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进退之道。教学就需要备课,备课就需要备学生。教师你对当前学生到底了解到什么层面,他们的认知水平,心理状态,学习需要等等,你能清楚地知晓吗?我不敢确认自己能行。教材是我们教学的范本,可现在教材成了我们教学材料的唯一。苏霍姆林斯基说,从来就没有被人顶礼膜拜的教材,而只有为他所用的教材。我们也曾提倡用教材教,不能教教材。可我们能够改变什么呢?什么能被我们改变呢?
  我们表扬学生常常使用画五星或贴五星等方法,我们是否思考这些表扬的方式有多少生命的含义?是让学生今生铭记,还是漠然处之,反正我早就知道如此。
  “看着教师疲于奔命地工作,看着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用‘师道尊严’来维持秩序,用‘考试’来要挟学生来听课;想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聊的样子,想着他们被考试折磨而教师又因无助而无奈。这一切又都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资源枯竭了呢,或者是教学资源枯萎了吧?”
  叩问之四:课堂教学何以为师生共享。课堂教学的效果,你与学生是以朋友的身份来分享,还是以教师的地位来猎取豪夺。课堂是师生的利益场,还是师生的家园呢?为了追求更好的成绩,达到更高的目标,我们是否就需要牺牲师生的幸福为代价?难道幸福地学习与好成绩是对立的?追求幸福健康课堂,我们要做些什么呢?
  “要追求健康课堂,不能仅仅对课堂本身进行会诊,而是要对导致病态课堂的原因――教师教学能力的缺陷进行诊治,并为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供方略。可是,要提高一个人的能力,就必须在课堂之外去实现。”
   叩问之五:考试成绩究竟是谁的命根。考试,是当前唯有比较公正、公平的选拔方式。但是人生的出路并不一定要靠考试来决定。有考试,就有考试成绩,考试成绩是谁的命根呢?周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考试分数不仅仅是学生的命根,还是教师的命根,学校的命根与家长的命根。正是考试分数主体多元,考试分数功利化与教育教学眼前化等现象异化了当前教育教学。”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各种公开课纷纷登场。公开课,是谁要公开,公开什么,当前好的课堂形式是以什么来决定?
  为了教师自己切身的利益,在课堂上,在作业上,我们把学生当作了博弈的工具。在应试教育的环境里,我们争夺得天昏地暗。相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争夺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同年级相同学科的教师也要来一场博弈,时间总是有限的,怎么办?各路教师使出杀手锏,不断地争夺学生的休息时间,以牺牲学生的正常休息时间为代价。于心何忍?于理不服呀!
   “学校管理为了让管理简单化,将考试成绩作为师生评价的唯一标准,更是纵容这种博弈的延伸。”
  不问不知道,一问,我无从应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4 11:47 , Processed in 0.31185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