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夷哥其人/林高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4 17:57: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夷哥其人/林高明http://blog.cersp.com/53707/1537063.aspx

  下得车来,冬夜的武夷山,寒风凛凛。我有点猝不及防,浑身哆嗦。出了车站,行人们纷纷将风衣的衣帽扣好,然后如风一般来去。和张老师提着行旅有点焦急地往外赶。火车晚点了,都九点多。不知他们在哪儿?在车站广场上戴着眼镜吃力地左顾右盼。不远外有两个人举臂挥舞:他们迎了上来,其中一个穿着暗红夹黑的棉袍,团着双手的老师很兴奋地喊着,张老师!张老师!
  手紧紧地握住。这位就是黄瑞夷老师?
  黯黄色的脸刻着皱纹,如树木的年轮那般触目,额上的头发也呈水土流失植被破坏之势――是秃发无情侵老境?可张老师在车上时明明介绍他才三十多岁!问好过后,他也就默不作声地带我们到招待所歇息。等我们安排停当,十一点多了,他独自回去。缩着身子,手抄在背后,弓着腰在寒风呼呼中走着,偶尔路旁的大叶杨枯叶被风刮落,直打他的肩,他的头,他的脸,他并没有用手挡住……我愣了一会儿,好熟悉的背影!回到宿舍,我想了好一阵子才明白,那是我身边所有在土地上耕作的父老乡亲的身影――朴实的近乎卑微,真切的近于粗糙。张老师在临睡前还半是喟感半是感慨道,这么有才华,对教育这么执着的人竟被磨得快成个小老头!我的心也莫名其妙地微微一颤。
  第二天参加实小研讨活动,黄瑞夷老兄坐在台上第一个发言,他呈得有些拘谨、羞怯~完全不像一位老练的教研员。张老师又是思如泉涌,隽语连珠,让在座的老师为之绝倒。相形之下,我有些疑惑不解:黄老兄怎么啦?晚上教育局和学校举办联欢会热情款待我们。给我们敬过酒,许多老师斟满武夷留香(黄酒)恭恭敬敬地端着酒杯恭恭敬敬称,黄老师,我敬你,你以茶代酒!黄老兄很谦恭地站起来,可每次都是抿了一小口茶。咦,这显然是没有久经考验未历大场合大世面的家伙!正想着,他慎重其事地将啤酒倒满一小汤匙然后毕恭毕敬给张老师敬酒。一小滴的酒如染色素一般染红了他的整张脸。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真的不会喝酒。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很多老师不自主地要将话题引到黄老兄身上,且谈论他时,总是语气轻柔而自豪。用实小校长徐彩珍的话说是,黄老师在我们武夷山是三项全能――能说、能上、能写。作讲座、上课、写论文都样样在行!黄老兄又是脸上红霞飞,我打趣道,我看黄老师是三项全不能,唱歌不行;跳舞不会;喝酒也不能!又是一阵善意的哄笑。
  回福州的路上,我的眼前会时不时地浮现着他沉默寡语、朴实而有点木讷的形象。这位就是张老师苦苦寻觅,千挑万选的门徒?
  几乎是一种特殊的机缘,说同病相怜也行,说臭味相投也可以。我们俩有幸在我们尊敬的教育学者张文质老师门下共事。随着交往时深,黄老师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夷哥。
  夷哥一到福州便买了许多书,什么《老子》《论语》《唐诗鉴赏》《外国小说选》《周国平散文集》……堆满了床头,在深夜,月光泄漏入窗,还真有半床明月半床书的韵味!此外办公室的桌面和抽屉多让书所占领,他总是说,自己在文学类及人文思想类书籍涉猎太少,要好好补课!我自诩是个读书勤奋的人,可与夷哥相处的日子,才知道自己远远不比夷哥好学。每天早上不是“水龙吟”便是绝句,晚上临睡总要将“道可道也,非恒道”“讷于言而敏于行”之类的沉思默想揣味一番,读稿、审稿、校稿、写稿之余又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又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韩愈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和夷哥一起如同又回到了学生生涯,日子充实而忙碌。生命在榕荫的街上漂流,每天在宿舍与办公室间穿梭。我最怀念的是那近于散步的行走,以及自己逸兴遄飞,还有夷哥的奇思妙想闪闪灵光。因为所学的专业不一样,我是学中文专业而夷哥是学教育专业的,我会时常蹦出一些孔子或老子的片断,夷哥在一旁将耳朵竖起。如信号接收台一字不落一丝不苟地倾听着。此时往往是我的开心一刻。而夷哥依然是听着、读着、写着。他睡眠浅,夜里常开着床头小灯孜孜苦读。有时连熟睡中说梦话喃喃自语也是一番“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之类的。我想朱熹所说的涵咏体察也莫过于此。有时是我借古文词来开开玩笑,不料夷哥如此痴迷,令我很是惊异。更令我感佩的是一个月之后,夷哥对《论语》竟是比我还熟,而且分析起来前招后引,左牵右连,可谓是条条是道,持之有故。最记得是一次,夷哥在与我论孔子与生命化教育时,他提出了颜回的英年早逝从某种意义上看孔子也要负有一定责任。我当时一惊一乍,夷哥是不是说得走火走魔了?你看颜回可以算是贫困生,箪食瓢饮,居陋巷,可以说是吃不饱,住不好。而孔子自己则对衣食住行那么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还挑三捡四提出什么“九不食”。孔子就没有一点师生之情侧隐之心想办法周济颜回,竟然还说什么“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鼓励颜回饿肚皮。还高谈阔论什么“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矣!”结果颜回便不堪生活的重负,不幸短命死。你说孔子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放在这儿来解释多可怕!他几乎是毫不停顿地说着,双手也随之抑扬起伏。我惊骇不已,说不定再过几年夷哥会成为世界孔子学院的特聘教授了,这才是真正的读书。再看看自己的有口无心搬运古文岂不愧煞!
  在听他侃侃而谈的间歇,我突然见到夷哥的额头晶亮发光,饱满泽亮,全无皱纹。看来不是人因读书老,而是人因读书灵!
  如同树林适合生长于大自然,夷哥是天生适合生长于课堂。一进入课堂黄老师额头放光,两眼放光,其神采其姿势其言辞像是被仙人的点金指所化――流光溢彩然又柔而不耀!凡稍有教学经历的人便会不由自主地认定他就是一位好老师。曾经在某个学校参加教研活动,黄老师在一无准备之下,被校方盛情邀去上现场课。说邀请这也是一种客气的说法,因为面对其貌不扬的我们,许多教师心存疑虑,从他们闪闪烁烁的目光及刚刚柔柔的言辞的背后,我深深地读懂了。夷哥从来不是一个激流勇退者,他总是难而上。进得教室是第三节课,孩子们显得无精打采,蔫不啦,多媒体教室后面挤挤挨挨地坐满了老师。沉寂、郁闷而紧张。我隐隐地为夷哥担心。夷哥依然满脸堆笑,只是学生们无动于衷。他不紧不慢的做着采访孩子的游戏,好久也没绕到今天的课题。夷哥怎么啦?唉,马有失蹄时。听课的老师有些则是幸灾乐祸,有些则窃窃私语,什么不过尔尔的,有的充满失望,有的则为之着急……哗!一阵大笑,原来夷哥在与孩子逗着玩“师生角色对换”的乐子。你看他熬有介事,毕恭毕敬地对前排的小女孩问好“陈老师好!听说……”凄然似秋转而化为暖然似春。课堂景观是为之一变,听课的老师也为之一震。可是,上了十几分钟都不着边际,这是五年级作文课又不是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上课的主题是什么,峰回路转不见君啊!老师们满腹狐疑,而夷哥也在课堂中“玩”了二十多分钟。猛然一转,豁然开朗,原来夷哥引导孩子就地取材,来描写这节课。孩子们思如泉涌,妙语四出。老师们一乍一惊一疑一喜。待上课结束,听课老师一赞三叹,学生们更是一见如故。尤值一提的是,这节课还将在这学校修整校园的位工程师也深深地吸引。他满怀真诚地说,如果他早年能遇到这样的老师,他也不至于对作文怕得一塌糊途。夷哥,善哉!
 文似看山喜不平。课似看山喜不平。夷哥的课深得其中真味,起承转合、迭荡起伏。他善于平中出奇,用张老师的话称是“夷哥陷阱”。其实,夷哥的课时有神来之笔是他十年磨一剑的结晶。为了某个主题,他时常推敲琢磨彻夜不眠碾转反侧。要知道举重若轻的背后是千锤百炼。张老师时常批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显得闭目塞听,显得孤陋寡闻,要多去看电影,去品碟,去逛街,去登山,去交游。通过生活来改善课堂教学。我总是一笑置之,认为自己是彻头彻尾的乡下人,哪能过得惯这种生活,面对他的善意和玩笑,我还是沿着自己的轨道缓缓行驶。夷哥深以为然且身体力行开始付诸实施。一天夜里看了四部光碟,且两眼通红,眉飞色舞地大谈特谈影片的内容及观后感。并学会留意各种各样的社会新闻,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娱乐等等等等。夷哥是一位善于学习,善于改造自己的人。其实,夷哥的上课、为人、为文都可用这样的一句话形容,那就是:奇外无奇更出奇。
  夷哥在成为夷哥之前便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过四十多篇论文,主编过三部作文指导书,为各级各类研讨活动上过许多次观摩课。而与我共事的短短一年内,夷哥开的课入选中央电教馆新课改优秀课例,夷哥的作文教学凸见影响,夷哥的教育写作广受赞赏,夷哥的……
  一个人只要认定目标,并且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挺进,那么整个世界都将为你让路!从夷哥身上我读出了爱默生这句话的真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22:58 , Processed in 0.10975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