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写在记忆深处的/武凤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4 17:3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在记忆深处的/武凤霞

http://blog.cersp.com/784855/1435152.aspx

  很喜欢蔡智敏老师的一段话:
  你或许感受过许多幸福,
  有一种幸福却未必记起,
  这幸福不是别的,
  就是被别人悄悄地回忆。
  在很多情况下,回忆者不会告诉你,他昨天想起过你,或者他今天正在想你,你无从在此时此刻知道,但你却真实地呈现在别人的心里。
  《河南教育》就是一本经常真实地呈现在我心中的杂志!对她,我心中永远怀有一份深深的感恩。
  与《河南教育》结缘是在1992年,当时我工作刚刚五年,在这“年少不识愁滋味”的时候,我体会到的是成长拔节的痛;在这工作学习“爱上层楼”的时候,我不停行走却找不到出路,努力工作却不出色。看着周围的同学同事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快,我感到了自己的无力和无助。不允许自己被淹没!心中无数次呐喊,却不知突破口在何处。就在这时候,市教育局魏胜先老师(当时是《河南教育》住濮阳记者站的记者)的一个电话把我引上了《河南教育》这一方平台。清楚地记得魏老师电话问我,《河南教育》杂志“班队会选萃”栏目要约一个班会实录,愿不愿意写。这对我真是意外的惊喜,能在《河南教育》发表文章是从没有想过的事情,于是,马上满口应承。为了写好这篇文章,我认真了解班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切入点,然后召开主题班会,整理班会实录。文章写完以后,一遍遍审读,一字字修改。终于,这篇《做真正的男子汉》的班会实录在1992年第五期全文刊发!捧着这本薄薄的杂志我犹如捧着一个初生的婴儿,唯恐不小心弄疼了她,看着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想想自己是学校成立以后第一个在省级杂志发表文章的老师,心中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拿着杂志去向校长报喜,我感觉天蓝地广,云淡风轻。
  其实,现在想想,班队会实录对于写作者来说,只需要完整清晰地呈现活动的全过程,没有多少写作技巧,更没有什么思想含量,算不得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对当时的我来说,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那种喜悦和幸福直到今天我依然能清晰的品味。甚至,在十五年后的今天,在我已经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了上百篇文章的时候,这一篇依然深深烙在了我的记忆里。
  工作的低谷期,《河南教育》就这样托起了我的成长。从1992年到1999年,七年间,《河南教育》几乎是我唯一的一块写作阵地,十几篇文章发表在这里。虽然那几年的积累还不及我现在一年的发稿数量,但是,在当时,我已经成了高产的人,在领导老师们的眼睛中,我由默默无闻变成了一个学校小有名气的“才女”,一个让老师们羡慕的人。
  走进《河南教育》,我不仅得到了一个表达思想、展示工作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编辑老师们细心的呵护。翻看这些十几年前的文章,文字是那样的稚嫩。但是,我清楚地记得,和我联系最多的张舸老师曾不止一次的表扬我文字干静,条理性强,说喜欢编我的文章,几乎不用修改。现在想来,也许这是对一个初次涉足教育写作的年轻老师的鼓励,但当时我真的信以为真,以至于在以后连续不断为《河南教育》写稿的时候,都严格要求自己的文字要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尽力达到张老师说的层次,让他们喜欢。看来,很多时候表扬是一种约束,鼓励是一种提醒。也就是在这样美丽温馨的提醒和约束中,我拥有了由写班会实录到写教育论文再到写教学论文的行走经历。
  1998年8月,《河南教育》创刊20年,我作为豫北的骨干作者代表走进了编辑部,我看到了想也没想到的现象:每一张桌子上都有着山一样的来稿,不是一座,是几座。桌子上摊开的稿件被勾划得密密麻麻,每一个字都在诉说着批画人的辛苦。我的心被震撼了,原来,拿在我们手中的那一本本杂志的背后有这么多辛苦的付出。我在一张张桌子前停留,双手在这一座座山一样的文稿上游走,心中盛满了虔敬――对杂志,更对这里坐着的每一位老师!辛苦的工作,阳光的心情,文化在他们身上沉淀后,变成亲切平和与真诚。虽然我们是普通的作者,但是从主编到编辑对我们都是那么尊重,仿佛我们真的就是上帝,而他们是上帝面前的服务生。这谦卑的姿态让我对他们怀有一份深深的敬畏,直到今天!
  今天,已经是我离开《河南教育》十年以后的日子了,由于教育教学的专向,近十年来我着力行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虽然走进《河南教育》的次数少了,但十年来,她一直是我心中最美好的所在,已经深深写在了我记忆的深处,无法磨灭,也无法替代。十多年来,我又走进了许多报刊杂志,但是,《河南教育》是我的初恋,对她的深深眷恋是任何一本杂志都不能企及的。所以,在很多次的成长报告中,我向老师们讲述着我在《河南教育》的舞台上成长的经历,这是一个我成长过程中绕不开的存在,或者她已经不是一本杂志,而是我心中的一个美好的情节,是我内心深处深深的感恩和眷恋。我一直期盼着能在走过了十年的风风雨雨以后,再次走进《河南教育》,走进我曾经的家。
  在去年的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上,我带着一种赴久别情人约会的激动来到这里。电梯中碰到了王新荣老师,十年后再见,我们依然一眼认出了对方。昔日的朋友大多已离开,迎接我的是陌生又年轻的面孔,但我真实地感受到,依然不变的是老师们的真诚。在主席台旁边的休息室,我和史主编交谈了十几分钟,兄长的宽容,学者的智慧,朋友的真诚让我仿佛坐在故交旧友面前,那一刻,我便知道了,我会带着收获再一次走进记忆的深处的这方舞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1:17 , Processed in 0.07816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