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是否可以为孩子预设未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7 10:56: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是否可以为孩子预设未来


文|王建军






课堂上的预设,基本上限制在知识传授的范畴之内,虽然按照课标的规定,也有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但在现实的情况下,谁又能为之稍费一点心思呢?

在教师划定的框架之内,我们孩子其实每时每刻都在被知识目标牵引着,这种情况下,还能否允许异端的产生?我们的课堂,如果不从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上进行改革,断然不会培养出独一无二的个体来,制造的只能是整齐划一的标准化产品。

在许多领域,我们习惯于制定一个发展目标,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一节课有目标,学校的发展有目标、教师的成绩也有目标。目标,有时真成了一种套子,教师和学生都被套牢了,我们学生的大脑就是一个瓶子,在教师有序的指挥下,学生把知识分门别类的装进这个瓶子里面。我们的课堂,每天都在重复进行的就是这种搬运式的训练。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总想提高的课堂效率是什么呢?就是提高在单位时间内搬运物品的数量。

有了这个标准,不管是专家还是名师,都在把课堂效率当成了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重要因素:教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精心预设,每一句语言都精雕细琢,紧张跳动的节奏使得每一个孩子偶一分神便再也跟不上。在如此匆忙、有限的四十分钟里,如何缓慢的等待孩子自己去发现?当一个民族所有的孩子的知识获取都来自老师预设的知识结构、来自于教师匆忙的灌输之后,我们是否还能预设这些孩子的未来竞争力?

有时,我胡思乱想,人的发展怎么能用目标来进行标杆?孩子的成长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后人的思想、意识又怎能被前人所框缚?

有人说,教育是慢的艺术,也有人主张,教育就是唤醒。如果这是对的,我们的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是不是一个最应叫停的谬误,那我们当头棒喝似的教育是不是应该彻底从课堂上消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6 13:49 , Processed in 0.06788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