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体生命的重要生存、生活方式—浅议张中行先生的作文本质观
【关键词:】 摘要:
对作文本质的认识直接影响到作文教育的方方面面,统摄着作文教育的整个过程。张中行先生从本体论的高度将作文的本质拓展提升到人类个体生命的生存、生活方式来看待,对作文教学具有巨大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作文 本质 生存、生活方式
张中行先生不但是一位国学大师、著名散文家,还是位了不起的语文教育家,尤其是在作文教育方面,他有着许多高屋建瓴精辟深警的见解。早在八十年代前期,他就撰写过一本颇受欢迎的小书《作文杂谈》,集中阐释了自己的作文教育思想,其中关于作文本质的看法颇为发人深省。
作文的本质涉及作文“是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十分复杂,要说清楚并不容易。更为重要的是,对作文本质的认识直接影响到作文教育的方方面面,它是一个灵魂性的东西,统摄着作文教育的整个过程。所以要正确认识作文的本质,必须要“去蔽”,要剔除叠床架屋地强加于其上的种种翳障,用哲学大师胡塞尔的话就是“回到事物本身去”,将作文的本来面呈现出来。长期以来,由于受工具理性和唯科学主义的影响,我国的作文教育一直将作文看作是一种单纯的表达工具和技能,作文甚至沦为阅读教学的附庸:“有作文而无作文教学。‘作文’只是阅读教学的附庸,只是单元练习中的一个语文作业。没有教材,没有教学,作文教学中出现种种问题,就是自然而然的了。”①甚至在数量极少的作文课上,教学方式也只是*引进西方的语法学、修辞学、文体学知识来搞“文体中心”式的机械训练,走向了作文教学的误区,忽视了学生的作文基本能力和自由写作及创新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我国中小学生作文能力长期得不到有效提高的重要原因。
张中行先生对作文的本质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谈到作文的本质,“必须打破框框”,“必须解放思想”,不能拘囿于以往的肤浅认识,仅将作文看作一门工具课、技能课。他提到以往作文教学在学生心头造成的两个“影子”:影子之一是疲于应付考试的功利心态;影子之二是各种作文套路、法度的束缚。这两个影子的出现正是我们对作文的本质认识不清的表现。所以中行先生说:“这条路走得并不对,即使不全错,也总是胶柱鼓瑟。”②
中行先生由以上论述进而指出,作文的确首先是一门课,包括课堂上教师出题,学生围绕题目思索、组织、分段编写,至时交卷,教师批改等一系列活动,但这只是一个较低的层次。范围还应当尽量放宽才好,“编写成文的活动,范围确是比课堂作文大的多。”“在日常生活中,拿笔写点什么的机会是时时都有。这写点什么,内容很繁,小至便条,大至长篇著作,中间如书信、日记,既然执笔为文,就都是作文。总之,所谓作文,可以在课堂之内,而多半在课堂之外。”③也就是说,作文在这里已经不仅仅是一门课,而是与个体的生存和日常生活紧紧联系了起来,成了我们无法割舍的一种生命活动。这实际上已经将作文的本质从工具、技能的工具理性取向提升到了本体论和解放理性的高度。中行先生告诫我们,作文不仅是一门课,不仅是我们的一种表达工具、技能,它更是个体生命重要的生存、生活方式。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曾将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这些大哲都强调了语言对于人类的本体论意义。而执笔为文是人类运用语言的重要方式,是在纸笔之下鲜活地展现出来的人类精神的流射、心灵的律动和情感的宣露。一篇优美的文章,一种别致的语言形式,往往就表征着一个独特的个体生命正透过文字在向我们倾诉自己的故事。
对作文本质的这种本体论的观点具有极大的开放性与解放性,它有利于扭转我们长期以来的工具化作文本质观,使我们认识到作文对于人类所具有的重大意义,进而在作文课程的设置、作文教学方式、作文的写作与评价等诸方面产生一些列颠覆性的影响。在这种作文本质观的观照下,学生再也没有必要“谈文色变”了,他们不必再有以前写作文时那种“正襟危坐”、战战兢兢、绞尽脑汁、左支右绌的感觉了。不论是内容还是表达都可以“少约束,敢放笔,多有机会驰骋”“凡有所写都可以成文”,只要是“把经过自己构思、自己组织的话写成书面形式的一种活动”,都可以是作文。“这种活动无时而不有,无地而不有,就是说,远远超过课堂之内。”④中行先生总结说这样认识作文的本质的好处有二:一是将死板机械的课堂教学变为随时随地学,可以收效快,收效大;二是抛弃各种胶柱鼓瑟的信条、套路,能使学生做到思路灵活,文笔奔放。学生的思想解放了,没有了对作文的神圣之感,能够“化敬畏为亲近,易教易学,把作文由“象牙塔”拉到“十字街头”⑤,实现了作文的教与学的双重解放。
注释:①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2页。
②,③,④,⑤张中行《张中行作品集第二卷:作文杂谈诗词读写丛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92页,第393页,第393-394页,第395页。
http://www.d3kt.cn/news/200510/show44203.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