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拓展性阅读阻遏瓶颈及突破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10 06:56: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拓展性阅读阻遏瓶颈及突破策略

             高 俊 卿

拓展性阅读——在必修教材规定篇目以外进行的阅读,是丰厚人文素养、提高语文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这已成为语文学界的共识。有关部门也为之提供了必要的智力支撑,如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阶段学生必须完成的阅读量,提供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语文读本与语文必修教材同步推出,一些出版社还推出了与读本配套的导读训练。不少具备条件的学校为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提供了时间、空间、财力等多方支撑。比如购置包括文学名著在内的课外读物,开放阅览室,为学生借书提供更多的方便,专设阅览课,语文老师随堂辅导……可谓万事俱备。然而,当代高中学生拓展性阅读的现状却十分让人悲哀。

图书管理人员在新书进库时忙得要死,正式开放却闲得发慌。阅览室天天开放,桌面落了厚厚的一层灰,很少有学生光顾。学生借书一般也就是淘淘教辅资料,文学名著鲜有问津。

一位班主任在班里作了一次图书大搜查,只要是课本及教辅以外的书,一律清除。

一位语文老师描述:“把学生带到阅览室,他们最喜欢翻花花绿绿的杂志,摄影啊,军事啊,球类啊,阅读课成了放羊课,好书好杂志不理,专拣轻松花哨的读。”

学生也很无奈:“我也知道要多读点名著,但作业太多,我们自己能支配的时间太少,只好望名著而兴叹了。况且名著也不见得马上就能用上,有时间我情愿多做点数学题,多背点单词。”

很明显,高考对高中生拓展性阅读的冲击是巨大而必然的。高考以分数论英雄、定成败,功利的考试带来了功利的应试。拓展性阅读似乎不能给考试带来看得见的好处,因此成为包括学生在内的各方基于本能、理性双重排斥的对象。类似的情形是,学校开设的所有科目中,学生只认高考科目的帐。在高考各科中,语文由于受学习基础的影响较大而阶段性差异拉开不太明显(有一种偏激的说法——语文学不学都一样),语文科因此成为学生时间投入最少的科目,在夹缝中求生存。拓展性阅读遭遇学生、家长甚至不少老师的冷落也就绝非偶然了。

现行高考制度诚然对拓展性阅读构成最大的牵制,但有待突破的瓶颈还有不少,试列举数端如下。

瓶颈一:教师观念的保守——满足于课内的一亩三分地

当今不少教师抱有“教材情结”,奉教材为神明,遵教参为权威。把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对课文的精耕细作,每学期把教完书本上的二十来篇当作“政治任务”来完成并满足,很少考虑拓展性阅读的实施。老师的不重视造成了学生的不重视,老师的指导缺失导致了有心“找食吃”的同学无所适从,课内时间的低效高耗和课外阅读的时间紧缺形成鲜明反差。

瓶颈二:课程设置的保守——能否为拓展性阅读专设一节课?

课程设置应该体现办学者的理念,课程设置可以为拓展性阅读的开展提供机制保障,比如规定语文课中应有专门的拓展性阅读课。这样的安排看似一刀切,却有多重好处——可以强化师生双方的意识,可以强制课文阅读实行高效率,可以在时间上让拓展性阅读得到保证。一些学校已经这样做了,但多数学校还是老办法老课表,是变一变的时候了!

瓶颈三:教师的阅读积累——没有火种,何来学生阅读激情的燃烧?

拓展性阅读其实应该是语文老师的职业习惯,然而调查显示的结果并不乐观。许多语文老师的阅读存货还都是大学乃至中小学时代的,工作以后反而没时间读书了。不读书不仅让老师知识没法及时更新,阅读指导如隔靴搔痒,更主要的是,没有了阅读体验的冲动,很难真正带动学生的阅读,激情必须靠激情点燃。必须迅速改变这一现状,语文教师在绿化美化学子精神家园的时候,必须首先让自己的精神家园鸟语花香、生机盎然!

为今之计,抱怨解决不了问题,等待也等不来峰回路转,应该在客观面对高考这一基本前提下研究拓展性阅读的策略,运用我们的智慧创造性地寻找拓展性阅读的空间,建构拓展性阅读的机制,实现拓展性阅读的育人和应试功能。

策略一:欲进先退,实效第一

在全面应试、唯分数是瞻的大背景下,学生能够自主安排的时间极其有限,我们不能不切实际地要求学生读遍古今中外名著,其实,即使是把教育部推荐的四十三种名著通读一遍,对大多数学生也是不实际的。怎么办?欲进先退,有所不为有所为。打破唯全贪多的思想,重点阅读数种名著。天下文章读不完,天下文章一大抄。高中生不可能也没必要成为名著的书橱,那么,不妨洒脱一点,忍痛割爱,挑选几种思想内涵、文学价值俱佳的经典作品认真读下去,打下一点精神的底子、文学的底子,让学生一生受用。这样的退却其好处不言而喻,有所不读有所读,当拓展性阅读不成为学生难以承受之重,拓展性阅读也就不再遭受巨大排斥。至于让学生读哪几种,不很重要,关键是读出效果,这一口井一定要打出水来。原则上要求每人要成为阅读的数种名著中一部乃至数部的专家,对所读名著有感情、有见解,为文可以洋洋洒洒,交流能够头头是道。

策略二:唤醒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

有人曾将人活着的境界分为三等:生存、生活、生命。生存境界的人头脑中考虑的就是解决温饱,能够像动物一样活下来。生活境界的人已经摆脱了饥寒的威胁,追求生理满足和物质享受。生命境界的人也许物质很贫乏,但他们并不沮丧,他们关心更多的是情感的丰富、精神的充实、心灵的自由、人格的完善。由于觉悟的高低差异,同一件事对于不同境界的人可能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对于把高考当作生命的全部意义的人来说,拓展性阅读是奢侈,是负担,唯恐避之不及。而一旦学子意识到高考只是生命中的一段经历,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的时候,他们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就开始觉醒,而拓展性阅读也就成了内饰生命的必需。这种生命意识的唤醒特别重要,特定意识外显的态度远比方法更重要!当然,这种唤醒不是只有布道式的垂直传输,可以是读书报告会上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可以是读书沙龙同伴赞许的目光,可以是在师长引导下进入作家再造的世界对别一种人生的体悟,可以是在改编名家名作时创造的喜悦……从此,拓展性阅读成为生命的有机部分,就如吃饭睡眠一样成为人的基本需要,这时候,又有什么力量能够对它加以剥夺呢?

策略三:与高考适度对接

拓展性阅读如果既能促进人的精神成长,又能在应试中助学子一臂之力,则谁还会反对阻遏?而事实上,拓展性阅读对学生应试水平的提升是肯定的,只是很多时候,人们没有意识到罢了。我们的语文老师要做的是将这种促进显著化——显者,看得见也;著者,相当大也。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一些奇珍异宝的自然生长的情况下,需要几十年甚至数百年上千年才能成形管用,一旦有了先进技术,其生长周期可以大大缩短,短到人们觉得值得为之投入,为之等待。语文老师就是要帮助学子将拓展性阅读对应试水平促进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有效性转变为显效性。上述有所不读有所读,其实也是为学生在此过程中既得趣又得分创造条件。此外,要强化学生培育优势资源、学以致用的意识,鼓励、指导学生对阅读的名著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开发利用,如对名著中的某个人物进行评论、与名著中的某个人物进行对话、借名著中的人事联系现实进行发挥、名著新编等等,这些工作实际上就是有品位的有个性的作文应试准备,学生尝到甜头,自会欲罢不能,形成拓展性阅读的良性循环。

当然,对高一新生来说,高考在三年后才会遭遇,远水解不了近渴。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以为在平时的考试中要拿出一定比例的分数块检测拓展性阅读的效果,让那些扎扎实实读下来的同学有成就感。

策略四:方法指导与情意培养同步

阅读方法的指导无疑是重要的,不少有心人在这方面作了探究并颇有心得,我要指出的是,方法指导与情意培养必须同步,在某种程度上,情意的培养更为重要。这好比沙漠上长不出庄稼,情感的沙漠也很难产出精神的花果。一些人觉得经典名著没看头,而对于搞笑影视、日本漫画看得津津有味。有人带着猎奇心理,看名著只拣刺激的描写(战斗、色情等),而对于人物的生命状态毫不关心。这些都是由于审美情趣不高,必须加强情意品质的培养,让爱心、怜悯、责任、正义感始终伴随阅读。

策略五:师生共读、生生共读形成场效应

阅读中的寂寞有时候正如旅途中的独行一样难耐。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同样的一段路程,一个人走时分外漫长而无聊,好友伴行则不知不觉已“春风十里”情趣盎然。在拓展性阅读开展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同学们多一些读书伙伴。师生共读、生生共读都是办法。老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进来,可以向同学们推荐自己心中的佳作,也可以从学生那里了解新面市的图书佳作,可以解答同学的疑难,可以袒露自己的感受,可以传授读书心得,还可以说明自己的困惑,鼓励同学探究个中奥秘。生生共读可以从阅读同一本经典开始,但不能止步于此。要提供机会让同学们随时交流、沟通、争鸣。读书报告会或读书征文是较好的交流形式。这样做可以形成所谓的场效应,参与者可以借此互动、共振、多赢。

策略六:影视版名著的引进利用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旦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原来“养在深闺”少人问津的文学名著,一个晚上走进千家万户,街谈巷议,形成热点。“三国热”“水浒热”“红楼梦热”“保尔热”莫不如是。从接受学的角度看,这是因为直观生动的艺术形象,总是比单调的文字符号更能唤起人的注意,更快产生审美愉悦,激起思维浪花。在欣赏艺术形象时,观众会产生一些疑问,于是反诸文本,字斟句酌,思前想后,力求释疑解惑。于是有了文学名著的“二度青春”。据我所知,当代不少人正是在看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后,才耐心读完这部名著的文本全篇,甚而至于去翻阅《三国志》的。《三国演义》文本中众多英雄斗智斗勇的情节应该说是精彩纷呈扣人心弦的,但能耐心读完全书的为数恐不多,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文字符号单调。至于《三国志》,除了研究专家,恐怕很少有人想到读它,太枯燥了 !电视剧的播出,让暗淡的刀光剑影重现光彩,让远去的鼓角铮鸣再次回响,让英雄的音容笑貌在眼前飞扬,激荡心魂之余,人们可能产生诸多的疑问,如电视剧塑造的人物是否和小说中描写的人物有出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史书中的记载究竟有多大差异,怀着探索的兴趣再读文本,其效果必然远胜于一开始就苦读文本。

不必顾虑学生迷影视而弃文本,文字的品味揣摩的趣味是画面永远代替不了的。影视版名著的引进,可以调节文字阅读中的单调,也可以激趣质疑,让学生从文字阅读中获得更深层次的体会甚至是意外的发现。鲁迅名作《祝福》曾改编为电影,电影中增加了祥林嫂“捐门槛”之后仍然被人歧视愤而刀砍寺庙门槛的情节,可以在观看电影后指出,这一多出来的情节是否合理可信,进而让学生从小说原作中寻找答案。拓展性阅读中可以经常作类似的引导,使影视作品成为经典深处的一架快乐之桥。

……  ……

阅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修养,阅读可以完善一个民族的气质。尽管当前拓展性阅读的开展困难重重,但我们没有理由悲观,更没有理由放弃。当然,教育上的许多问题并不能由教育界内部解决,需要社会各界给以关注,加以支持。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当今教育名家朱永新先生关于营造书香校园的倡议、关于设立国家阅读节的提议,朱先生的想法我完全赞成。同时,我还想到,应该举办名著阅读奥林匹克竞赛、教师阅读大赛,目的只有一个,让包括莘莘学子在内的全社会亲善人类文明的精华!(作者通联地址:215006  苏州大学附属中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23:34 , Processed in 0.13807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