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读书与人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17 23:47: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读书与人生

肖克凡



《三字经》讲的人之初,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之初。“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是孟子的“性善论”。还有荀子的“性恶论”,认为“人之生固小人”。无论强调性善论还是性恶论,我们在后天都是要接受教育的。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认为国民接受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必须。

接受教育就是去上学。我们管上学叫读书和念书,可见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接受教育即是读书。读书成为接受教育的等义语。

虽然我们将上学接受教育说成读书,然而中国人读书的目的毕竟有所不同。古代的教育讲究“以文取仕”,充满人生的功利色彩。所以,我们历史上有很多高官都是非常有学问的。因为他们是通过读书把自己读成了“精英”,从而进入仕途,享有高官厚禄的。

然而,还有一种非功利的读书,这就是“知书达理”。通过读书明晓世理洞悉人性,从而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中国历史上不乏这样的读书人。比如终身不仕的隐士。他们旷达的人生态度与散淡的哲学观念,同样给我们树立了一种非主流的榜样。

中国人的读书传统曾经随着社会进步而变化,令人思考。

进入新中国以来,民间即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说法,这还是体现了读书的功利作用。我们不反对这种价值观,它毕竟引导着人们接受教育,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使自己成为有用于社会的人才。

当下,由于我们处于改革开放的社会转型期,社会需求变化极大。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比如一个大学毕业生刚工作的月薪不如农民工。有人惊呼读书无用了,其实这仍是读书的功利价值观所致。我们在电视里看到一句著名的广告语,就是“知识改变命运”。所谓读书无用论,只反映了一个时期的某种社会现象,而人类追求知识的脚步,从来未曾停止过。就个人而言,读书是一个人汲取知识进步成长的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读书,在我们的人生中起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读书,延伸了我们的生命——我们称赞一个人的知识渊博,总爱说“前五百年,后五百年,他都知道”。其实,一个人的生命不过百年而已。为什么达到五百年的阅历呢?这恰恰来源于读书。一言以蔽之:读书,使我们赢得了超越生命的更多时光。

读书,扩大的了我们的生活半径——我们每个人生命,其生活半径是有限的。很少有人走遍大江南北甚至五湖四海。然而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去到很多地方。读书,使我们的灵魂可以抵达我们肉身所不能抵达的地方。我们通常所说的“精神家园”也往往是通过读书的方式获得的。一言以蔽之:读书,使我们赢得了日常生活的不能获得的三维空间。

读书,使我们获得了精神力量——我们都是凡夫俗子,过着普通的生活,有着各种各样的烦恼。然而,面对这样那样的烦恼,每个人的表现各有不同。尤其面临生活的重大打击,有人从容乐观对待,有人却钻进死胡同出不来。这就是人生修养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往往与读书有关。我们通过读书建立了自己对人生的正确看法,懂得什么叫悲悯,什么叫宽容,什么叫艰忍,什么叫承受,什么叫担当……

读书即人生,换句话说,教育即人生。



(作者系著名作家,现居天津,摘自《教师博览》2011年第二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8 02:28 , Processed in 0.12757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