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是一种救赎
管家琪
不管是两岸三地的语文老师,还是东南亚的华文老师,为了提升孩子们的作文能力,都很喜欢规定孩子们每天写一篇日记;对於这样的作法,我一直是非常非常反对的。
日记的读者应该只有一个人,就是你自己。如果在写日记的时候就知道写完以後是要交上去给老师批改的,孩子们怎麽可能放开了写?怎麽可能真心实意的写?而真心实意不是应该是一篇好文章的必要条件吗?事实上所有所谓的写作技巧,都应该是为了真情实感而服务的啊;如果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写,这基本上就违背了作文的精神,也不容易培养孩子们对於作文的兴趣。
如果真的有小朋友放开了写,老师要如何批改也是一个问题。记得曾经发生过这样的社会新闻,有一位母亲状告学校和老师,说她的孩子在日记上写了一些消极的想法,甚至还流露了轻生的念头,结果老师竟然打了很高的分数,这位母亲很气愤,质问老师难道是要鼓励孩子去跳楼?老师的解释是,因为这篇日记整体读下来非常流畅,也没有错字,所以才给了很好的成绩。是啊,这个名叫「日记」的作业,到底要如何批改呢?是希望孩子们跟老师谈心吗?如果是这样,词能达意就好,思路零乱一点应该也无妨,我们在写日记的时候本来就是这样的啊,可是如果你要把它当成是正式意义的作文,在文字表达上就不能太过马虎;所以,要用什麽样的角度和立场来批改日记,实在让人满困扰的。
我觉得,我们当然应该鼓励孩子们写日记,但实在不必把日记当成是一项作业。让孩子们练习文字表达的方式很多,就把日记这个本该属於孩子们的专属空间还给他们吧。事实上,我认为把写日记的意义仅仅只定位成「对练习作文有帮助」,是窄化了写日记的意义。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分析当年「随身听」为什麽能在日本那麽流行,就是因为这个把两项看起来很普通的既有产品----收音机和耳机----结合起来以後,无意中竟创造出崭新的意义,刚好满足了消费者普遍的心理需求,那就是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属於自己的空间。特别是在拥挤的地铁中,只要你戴上耳机,听着收音机,不管你是在听流行歌曲,或是在听英语教学,都可以让自己立刻从人群中抽身出来,遁入一个自己喜欢的世界;也就是说,即使你明明是身不由己地困在人群之中,但是在精神上你又可以保持独处。
而在居住环境方面,虽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有条件提供每个成员一个属於自己的空间,但是,只要你有写日记的习惯,日记就是我们最好的私人空间。在这个应该是完全属於你自己的空间里,你可以尽情的抒发种种感受,记录下许多难以复制的心路历程。藉着写日记,你还可以抚平很多冲动,并学着安慰自己,陪伴自己,还要经常给自己打气。等到有一天,翻阅以前的日记,看看上面所记载的事,由於已经时过境迁,自然会比较客观,比较清楚,进而很可能会有一番新的看法,然後你就会突然发觉,自己长大了。
真的,如果能够有写日记的习惯,对一个孩子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等他将来长大,他不一定要当作家,但是写作会成为他的救赎,帮助他保持生活的平衡。
我还特别想呼于一下家长,千万不要去偷看小孩的日记!我曾经听一个妈妈说,她非常鼓励女儿写日记,而且是不用交给老师批改的日记;说到这里,我还来不及表示赞许呢,没想到她竟然接着说,这样每天女儿上学以後她就可以偷看!因为她想从中了解自己的女儿。哎,我听了真的很为她担心,因为万一哪一天女儿发现妈妈居然天天偷看自己的日记,不气死才怪,而且以後恐怕再也不会写了。再说,做妈妈的偷看女儿的日记很可能也会自寻烦恼,因为在记录心情故事的时候,一旦形诸文字,总是容易夸张一点,更何况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是在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阶段呢,有的时候,孩子可能自己写一写、发泄发泄就好了,就没事了,可是大人如果看到了,很可能会小题大作,甚至如果看到孩子写了一些抱怨父母的话,还会满心的不痛快,这真的是何必呢!
我一直很鼓励两个孩子涂涂写写,他们的日记本可以就放在床头,我保证不会去看。一方面我不敢看,我猜孩子多半都会抱怨家长的,我不想庸人自扰,就让他们保有自己的想法吧,就算孩子们有一点不愿意告诉家长的秘密,只要不是作奸犯科,也是可以理解的,做家长的实在犯不着想全盘掌控你的孩子;其次,我自己以前整天藏日记实在很累,所以我希望能够让他们自由,而我既然保证了不会去看,我就必须做到。家长要做出承诺的时候都应该很严肃,特别是在这种侵犯隐私的重大问题上,如果你失信,孩子就不会再信任你。他可能表面上还是很尊重你,但以後是绝不会再愿意跟你推心置腹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