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三类教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20 00:09: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三类教师


作者:薛法根







我的案头,叠着三本书。那是2010年出版的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的作文教学故事》,加之以前看到的《魔法作文营》、《不做教书匠》、《一线教师》,短短的六年时间里,建刚一口气出了六本专著,不由让人感到惭愧,乃至有点小小的妒忌。虽说这是个有点故事就能出本书的年代,但一年出一本专著的速度,是我等常人所无法企及的。我们常常说得多写得少,能坚持写的,则寥寥无几。毕竟写东西不像聊天那么轻松自在,是需要点意志力的。除非像建刚那样,已经把写东西当作一种生活的常态,当作与人聊天、喝茶一样自然而又必需的事。更让人惊讶的是,建刚的书常常成为教育圈子里的热门书,《不做教书匠》甚至一度成为畅销书,一版再版。不像现在很多人写的书,除了作者自己认真读过外,极少有人从头读到尾。建刚的书,不是一般的书,因为他不做一般的教师。

在《不做教书匠》里,建刚说过教师从事教育有三种态度:第一种状态,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第二种状态,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第三种状态,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他还说,精彩的教育人生需要第三种态度,做第三类教师。显然,建刚做成了第三类教师。都说《不做教书匠》是本励志书,或许,建刚励的就是他自己。一个把自己磨砺成第三类教师的人,才有可能写出那么激情而又精辟的话语来。我每次读来,都倍受鼓舞,犹如建刚坐在我面前,一脸的书卷气。我一直以为,优秀的语文教师身上,一定要有点书卷气。





建刚最早在一个名叫屯村的地方当村小老师,我最早读到他的文章是在《吴江日报》的副刊上,文笔很纯净,一如乡村的素朴与天然。第一次听他上的课是《荔枝》,依稀记得那是市里的评优课。建刚话不多,课如同洗过一样,很干净。后来,常常从他们校长嘴里听到这样的赞语:屯村小学有两支笔。一支是毛笔,那是学校的书法特色;一支是文笔,那就是管建刚!从那时起,建刚就成了屯村小学的骄傲。屯村,也因了这样两支笔而让教育圈里的人不再陌生了。

真正与建刚熟悉,是经历了一次磨课。那是建刚第一次参加苏州市作文教学评优课,我和他一起备课、试教。那时,建刚还在屯村,身体不是很好,每次都是乘坐公交车,来回颠簸几个小时,很是疲劳。然而在试教的课堂上,依然精神,依然投入。每次试教结束,我们两人总要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琢磨。建刚对每个环节的处理,都有自己的看法,很有主见,不是那种轻易认同别人观点的人。我知道,那是最为可贵的一种品质——独立而自信!不人云亦云,不仅仅需要教育的勇气,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想。每次见到建刚,听他发言,每次都有一种新鲜感,更有一种紧迫感:再不学习就要落伍了!与其说是帮建刚备课,不如说是从建刚身上获得了新的灵感。磨课如此,做任何事,建刚都是如此,要做出灵气来,做出思想来,做出个性来,做出实效来。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是一种美德;而能坚守自己正确的主见,则是一种智慧。

建刚的课,听得并不多。最近听的一堂课,是2007年他申报特级教师时上的考评课。那段日子,他的作文教学改革已经进入了成熟期,《班级评价周报》实验做得风生水起。他任教的班级,每周出刊一张作文报,几年下来,厚厚的一叠,令人心头一震。我深知,教育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复杂,好的教学方法,只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就一定会产生教育的奇迹!建刚深知其中的教育之道,在“变”与“守”之间,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几年如一日,静心养“教”,终于结出了硕果。在那堂周报讲评课上,师生间那种默契与融洽,令人时时感到一种春风拂面般的舒畅。





对于作文教学,我曾经研究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也提出了“循环日记”等富有创意的一些做法,所执教的公开课亦能屡获好评。然终究未能像建刚一样,始终着力于此,且逐渐架构起具有自己教学主张的作文教学系统,从理论思考,到实践操作,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与实践案例。建刚的三本作文教学专著,是他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体现,尤其是他的十大“作文意识”:真话意识、发表意识、读者意识、作品意识、动力意识、发现意识、个性意识、诗外意识、差异意识、作文价值意识;9个“教学主张”:“兴趣”重于“技能”、“生活”重于“生成”、“发现”重于“观察”、“讲评”重于“指导”、“多改”重于“多写”、“真实”重于“虚构”、“文心”重于“文字”、“课外”重于“课内”、“写作”重于“阅读”;6个作文教学系统:骨构系统、动力系统、助力系统、保障系统、训练系统、理论系统……给作文教学研究吹来了一股清新的凉风,拂去我们浮躁的杂绪,回归到以“文心”的历练为核心的作文教学轨道上来,突破了作文教学中“兴趣”与“意志”这两大障碍,不能不说是一种“革命”。尽管有人不太喜欢用“革命”这样的字眼,但真正能推动作文教学变革的实验,本身就是具有“革命性”的。而唯有“革命性”的,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语文教学,包括作文教学,陷入高耗低效的泥潭日久,不“革命”就难有出路。

我知道,建刚的作文教学研究,还不止于此。刚刚读到他关于作文“敏感力”的训练文章,深感建刚已步入研究的自由王国,他熟稔地将心理学原理运用到了作文训练领域:体察内在活跃的语言;捕捉内在混沌的感觉;有一种内心叫推理;矛盾是最好的心理活动;突如其来的内心体验;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敏化心灵的“心灵物语”;敏感的眼里雨会哭会笑;“以心转物”和“以物转心”……读读文中的这些标题,你是否会和我一样,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蓦然回首”之感?建刚,道出了我们心中所想说,却未能说出来的话;发现了我们隐约感觉到,却始终没能找得到的策略与方法。人与人之间,差的其实就是这一点点。而正是这一点点,就已显出建刚的卓然不群。

我和建刚,虽然同在吴江任教,相距也不过三四十里,半小时的车程,也不能时常见面。即使同在一地讲课,也常常错身而过。然每每看到报刊上的“管见”,依然有面对面的感觉,建刚文字中的那种睿智与淡雅,正扑面而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5 22:19 , Processed in 0.07410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