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确主体 丰富内容 说写并重 激励成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6 15:53: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明确主体 丰富内容 说写并重 激励成功

——四年级习作《好吃的水果》课例

黄陂区教研室  刘玉珍



   [理想描述]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下直接影响其语文素养的高低。怎样开展习作课堂教学指导才是有效的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阶段目标之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中指出中年级的习作教学要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信心”,并“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由此观之,中年级的习作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关注习作内容,一方面要关注习作主体。具体而言,我觉得一节好的习作课应表现出如下几点:一是习作教学理念为学生是学习作文的主体;二是习作教学内容当融表达能力、生活知识、兴趣爱好、想像思维等于一体;三是习作教学形式则为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相结合;四是习作教学评改着眼于和学生的感情交流,做到师生共评。



[课例呈现]略



[个人反思]

一、习作教学理念为学生是学习作文的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之“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那么习作教学中学生自然是学习作文的主体。而谈“作文”色变,在小学中高年段大有人在。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学生将作文看得太神秘,以为作文训练便是如文学大家一般的创作,当然这与老师的导向不无关系。其实《语文课程标准》之学段目标中的用语是值得广大教师思量的:其中第二、三学段称之为“习作”,第四学段才称为“写作”。教师要切实以学生为中心,把小学生习作的目标降低,降到孩子们该有的认知水平上,同时帮助孩子们认识到作文是生活的需要,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是把看到的、听到的东西在心里想一想,把心里所想的说出来,再把说出来的东西写下来的过程。《好吃的水果》一课的指导中教师不把习作要求标高,让学生成为习作教学中的主体,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特点及生活经验循序渐进。教师让学生自带水果进课堂,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自己纷说、自己练写、相互点评、自己补充、自己整理成文,这一切活动都是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着。这样一来,学生才有可能不将作文看得神秘;学生只有消除了对作文的神秘感,才会在认识上亲近习作,从而对于学习作文才有了更为持久的兴趣和动力。

二、习作教学内容当融表达能力、生活知识、兴趣爱好、想像思维等于一体。

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产生独特感受和思考的体现。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而对于作文之外的能力不太关注,即轻生活知识、社会经验、习作兴趣、个人爱好等,这正是导致孩子们不爱写作文的原因之一。孩子都不爱写作文了,又何谈作文教学指导的有效性呢?

欲有效地指导学生习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好吃的水果》一课中,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指导其仔细观察,重视方法的引导,思维的启迪。表现在从四个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即看形状、触感觉、闻气味、尝味道。水果是孩子们自己带来的,又是生活中极常见的,观察起来自然亲切,课堂上调动着学生的感官;丰富着学生的感受,孩子们思维活跃。在说、写水果不同的吃法这一环节中,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尽显,在得到老师、同伴的肯定后这一个个孩子不禁又生多少自信!而在课结束时老师说道:“这些水果有可爱的外形,好吃的果肉,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既可以健身又可以美容,有的水果还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呢。不信,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或上网查查资料,你一定还会有新的收获。”这不经意的话语实则是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习惯和能力。课堂上,学生说也好、写也罢,从个人爱好中来,从生活经验中来,到培养作文能力中去,到养成学习习惯中去,一个个兴致盎然。这不正是我们在习作课堂中想看到的吗?

三、习作教学形式则为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相结合。

当今社会正朝着和谐社会的方向发展,其基础便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和谐的人际交往中,“会说”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生要“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于是,作文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写”,而且先要让学生学会“怎样说”。因此,作文教学中,有些作文先让学生口头作文,再进行书面作文。把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相得益彰的作法,应该是可取的。

小学生乐于表达自我,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重视口头作文,认识到书面表达是建立在口头表达的基础之上的,要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首先应该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好吃的水果》课例中,老师注重了听、说、读、写的训练,将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结合,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课堂上,学生由观察到了什么到心里能想些什么,再由想到的些什么到嘴里能说些什么,接着由说些什么到笔下能写些什么,中间穿插师生的点评,思维碰撞,程序井然。

四、习作教学评改着眼于和学生的感情交流,做到师生共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据调研了解:在作文评改时,很多老师把注意力放在了评价学生作文中的思想倾向、写作技巧上了,却很少能在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上作考虑。教师没有去体验学生的情感,揣摩学生的心理,产生情感的共鸣,而学生对于老师的作文评改也是被动接受或消极接受,不能从老师的评改中获取写作的愉悦,这样老师的作文评改只为应付教学检查之用,而于学生则“吃力不讨好”。

《好吃的水果》一课中教师的当堂评价、师生共评给了我们一些思考。课堂上教师一方面积极地与学生进行着情感的交流,乐于激励学生、善于激励学生;一方面营造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的氛围。如评价语“不过,如果吃芒果过敏的话,就一定不能贪吃呀。”这是友善的提醒,是情感的交流。再如“你观察得很仔细,还展开了丰富的想像,把香蕉介绍得那么可爱,特别是它还能站到我身边来,真美妙!”这里既有对学生态度的肯定又有对学生方法的指导,还有对内容的赞许。又如评价语“削皮的苹果和刚才的苹果不一样了,先是淡淡的清香,现在是醉人的芳香,你不仅在认真地观察,还在用心地体会,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了。”这不仅是在对发言学生的评价,也是对其他学生习作的引导。还有“你在介绍葡萄吃法的时候,用上了先、再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说起来很有条理。老师把你后面的“很酸、很甜”改为“酸酸的、甜甜的”,你再说一次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好吗?”这里商讨的语气中是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指导。学生自评、生生互评见于每个片段练写之后。教师可谓用心良苦,当然,这也是教学智慧的体现。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的作文也会是夸出来的。激励小学生习作,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激励学生“表现”的心理,一方面激励学生成功的心理。心理学认为,激励是运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种过程。学生能够在写作上有所“表现”,就是他们克服畏惧思想的飞跃,而要使学生在写作上敢于“表现”,进而乐于“表现”,就必须激励他们成功的心理。激励“表现”,激励成功,不仅要激励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指出自己的“败笔”,而且要善于从成绩较差的同学的作文里发现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较有创意的文题,或是一个较有新意的比喻句,都可全班宣读,让其他同学分享,让他们也能体验到点滴成功,于无数个点滴成功中汇聚更大的成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5:43 , Processed in 0.15292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