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拈笔伸纸,一吐为快――写作的冲动感
作者:于漪
一.拈笔伸纸,一吐为快--写作的冲动感
学习写作的人在认识上常常会进入这样的误区:只要掌握写的技能技巧,作文一定高质量高水平。其实不然。学习写作,技能技巧固然重要,但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写作的热情,写作的冲动感。没有想写、要写的强烈愿望,没有非写不可、非写好不可的迫切性、责任感,再好的技能技巧也难以掌握,更不必说下笔千言,感人肺腑了。
文心絮语
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的情感,它影响乃至决定人的思想言行,胸中写作热情似火烧,就会产生一吐为快的冲动感。写作冲动感一经形成,就会思绪纷呈,妙语连珠,写作进入最佳状态。写作热情、写作冲动不是白天而降,凭空产生的,而是写作的人频繁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对自然界的山水景物、花草鸟兽,对社会上纷繁的人和事认识、理解、感受的结果。
中学生都读过作家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也都为之而感动过。这篇3000字的通讯在50年代初期曾经使亿万热血青年产生思想上的碰撞,曾经使亿万读者激动得热泪盈眶,一时间,热爱祖国、热爱最可爱的人的浓烈感情弥漫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植根于千千万万的人民心中。为什么这篇文章有如此动人的魅力呢?作者一番倾吐心潮的话语能给我们以极好的回答。他是这样说的: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我能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基本的原因,是我们的战士的英雄气魄、英雄事迹,是这样的伟大,这样的感人;而这一切把我完全感动了。"
"在现实生活中的深入感受,对写作的人是多么重要!你感受得深了,写出来,也就必然有那么一股子劲,人家读了,也就感受得深;你感受得浅,人家从你这儿受到的,也就浅;你根本还没感觉呢,那就用不着说了......你跟他们交上知心朋友,你对他们了解得深,他们的气质、思想、感情,就会感染你,使你也沉入到他们的情绪中。也就是说,才能使你感受得更深些。"
从这三段话中,我们至少可领悟到以下一些写文章的道理。一、作者思想感情的潮水放纵奔流,急于要说,急于要写,急于要告诉别人,正是这种写作冲动,正是这种难以控制的奔腾的写作热情,造就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写作冲动是写作的内驱力,是使思维活跃、生活素材在脑中涌现的内部动力,写作的人如果蕴藏的思想感情不汹涌澎湃,如果没有一吐为喜悦、为愉快、为欢乐的表达情绪,下笔绝不会一泻千里,气势感人。二、写作的热情与冲动来之于对现实生活的接触与理解。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保家卫国的火热的斗争中,和志愿军--指导员、战斗英雄、一般战士、干部、新参军的学生和过去曾经是落后的人交朋友,了解他们,沉入到他们的情绪中,理解,感受,深深地感受,因而有倾吐为快的热情。学习写作的人要能激情满怀地表达自己的爱憎,歌颂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鞭挞丑陋的人和事,必须认真地生活在社会生活之中,用眼观看,用耳倾听,用心细思,事事留意,处处积累,培养写的热情。如果对生活冷冷淡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无论如何也出现不了写作冲动的动人境界。三、写作的热情与冲动还来之于崇高的责任感。作者长期生活在部队里,战士伟大的英雄气魄,感人的英雄事迹不断撞击作者的心灵,震撼作者的肺腑,出于崇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要把战士的纯洁的品质、刚强的意志、淳朴的气质、宽广的胸怀和英雄的业绩告诉给祖国的朋友们,让人们为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为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学习写作的学生尽管与作家写通讯报道的目的不完全相同,但同样应该有一种责任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写出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的文章,是学习的需要,日后工作的需要,是步入社会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需要。学习写作的目的意义越明确,肩上越有责任感,越能激发旺盛的写作热情,越容易孕育写作冲动。
写作冲动绝不是装腔作势,无病呻吟,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作者的耳目与心灵,激起作者内心的不平静,涌出要诉说、要呐喊、要歌颂、要鞭挞等等强烈情感。伟大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千古传诵的佳作,就是心声的吐露,特别是末尾处: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经过安史之乱的颠沛流离,杜甫在成都营造了一座并不十分坚固的草堂,好不容易有了个安身处所。谁知有一天突然暴风雨发作,江翻石走,草堂旁据说已经生长了二百年的高大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