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季超的朋友姚老庚所作:大苗山覃勇文化书法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8 11:1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苗山覃勇文化书法赋
                           •姚老庚
   
吾师覃勇,字沉思。年逾古稀,眉清目秀,与人相交坦诚至真。身材修长玉立,风神淡定,飘然若神,眉宇间显露轩昂气度,谦恭而有容颜。公两袖清风,一生执教,广见博识,著述颇丰,学问淹雅。龙章凤姿,能文善词,诗骨苍秀,词藻瑰丽,不落俗套,庄雅雍容,自然合节,情文相生之妙。探学海书山,先生皓志凌霄,锐不可当。退休后执教县老年大学书法班至今,晚年又归于平淡质朴,以稳惬胜,如陈酿、似鼓瑟,方家苦吟,不过如是也。
其天资聪颖,自幼习墨描红,勤于临贴,持之以恒。月伴星眠,茹苦含辛,任世事浮沉,少有偷闲,一意成执。任风云湍飞,时光蹉跎,寒暑四季未曾懈怠,心存超迈之气,日用临池之功,涉猎诸家,积年不辍,立志日后腕下一展风流。其情悯悯,其意殷殷,其心耿耿,其诚深深。入海数沙,酷嗜纸墨云开,健步文林书苑。天道酬勤,以诗文、书法结集成书,举足轻重的地位名贯融州,书法尊崇米芾,长于行草,专取风韵,集众家之长,吸各派之美,很得香光书之神韵。纵观其章法,布白巧妙,前呼后应,一气呵成,神气贯通。细品一点一画,一撇一捺,变幻多端,如壮士挥剑,似贵妃醉酒,胜佳人起舞。
覃公书有欧体的钢筋骨架,赵体的妩媚廓形。当以老辣雄浑为美,稳以倚求正,浓与枯相间。藏露咸具,玉润行间。善推陈出新者贵,以愚守僵化者为贱。技以八面求变无穷,神完气足为精,通篇酣畅淋漓,审之雅俗共赏力避粗野,鉴之秀绝浑厚力能扛鼎,神龙见首不见尾,羚羊挂角无迹求为美。听其音,逸态横生,品其味,变化无穷,观其形,端庄秀劲。有幸常聚,临教磋笔翰,虽无兰亭之场景,颇感兰亭遗风之熏陶。如置身高山流水之间,其乐无穷也,其书法之造诣,未造极已登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参区内外书法展览、比赛,屡获金、银、铜奖。仰其笔峰,龙须拂拂,气势腾腾。秀丽隽逸,慕其飘逸潇洒,望尘莫及矣。成之于点画,妙之于飞白,美之于风神。闳肆雅健,疏古排岩。帖为其师,笔为其具,写为其法,字为其根。文化乃其本,情感乃其魂。天马行空之意象超脱,造型乖巧取胜,艺术灵动活泼,以悦目怡情也。
    覃公书有体,三指撮管,悬腕疾书,圆厚浑重,璀灿琼林。秦通小篆,汉写八分,古色古香。正楷端庄,起伏跌宕,堂堂正正若泰嵩;行书流畅,八方使转价千金;草书奔放,心线神奇寓情深。字需求其变,求其稳,求其新,求其意,求其性,求其韵,求其神。点画呼应情切切,穿插避就意融融。左缩右伸欹侧美,内收外放绕中心。上紧下松黄金律,千姿百态活生生。若淡若浓,若飞若动,若枯若涩,若坐若行。如雁落平沙,如鹰击长空;如百钧弩发,如万岁枯藤。静若庙堂之气,动若山岳之威。腕携墨风,笔走龙蛇,简古拙朴,别具一格,雄健排珠玉之辉耀,行云流水自成一家,摄人心神也。
    覃公书写尤为拘谨,妙在以己性情融合古人神理,集字而成句,缀辑而成章。计白当黑,虚实相生;体势连绵,井然有序;错落而有致,起伏而相承;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中和为美矣,妙在自然乎。展纸泼墨,笔法秀气,字里金生,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文以载道,书以传文;诗词文赋,满纸经纶。印置篇中红一点,琳琅悦目动人心。书为心画,质朴劲挺。书无定法,布局章法和字的结体上贵在创新。师古人,不为古人所限;学今人,不与今人所随。乱石铺街,浓淡相参,妙在其中。以我性情,我书我写,书我合一,妙然成趣。覃公居之于黉宫清斋,寄情于诗书。以养其性,修其行也。以至听贝江水而知气象之宏远,观剑器舞而知笔势之波澜。
     覃公敲诗索句论道,胸中纳诗书万卷,眼中增天下见闻。心怀一生积蕴。赏月看花听琴,笔走万里风云。盖书乃心画,书如其人。人以性情为本,书以性情为魂。制诗时胸有成竹,顷刻立就。欲探文墨之妙有,当索性灵之至真,辞语明峻洁纯。于是娴熟于心,吮毫含墨,意在笔先,情余笔外,挥洒由心;用志不二,乃凝于神。拟古而不泥于古,学步而不步后尘。志存高远,展方寸之能而千里在掌,挥纤毫之笔而万象由心。幽思入于翰墨,逸气上于星辰。随心所欲,我自发我肺腑,自流我芳馨。
    覃公用笔中锋至上,妙诀全在于心,运笔始转如同出入峨眉、剑南之间。有提有按,有逆有回;有顿有挫,有驻有蹲。如锥画沙,方圆并举,疏密有度,藏露互参。永字八法,运笔之宗:侧如山坠石,勒马究纵擒,弩机直中曲,趯出锥似锋,策马在鞭劲,掠势在舒伸,啄食而凌厉,磔波而缓行。分行章法,如屋漏痕:或轻如蝉翼,或重若崩云。俯仰有仪,侧视有形。挽臂携手,信步闲庭。落笔惊风,徐疾从容。一波三折,起伏相承。苍松而老辣,飘逸而天真。斩截处崚嶒豪迈,换锋处悠然独运,聚神而飘然,灵动而俊逸。飞腾而开张,斯为洒脱,登堂之大雅也。
     覃公笔锋各具姿态,线条舞动生灵。横或如春云舒空,秋波传情;竖或如苍松老干,剑舞长锋;点或如马蹄飞动,坠石忽崩;撇或如夜空星坠,修竹临风;折或如峰回路转,涧水奔腾;捺或如将军赴敌,母臂怀婴。润如锦带,燥若枯藤。筋脉相连,内藏锋棱。抑左扬右,上下均衡。中宫收紧,四延纵横。读帖能味其精微,临摹则传其神韵。汲古帖之精华,而能超越;领时代之风骚,雅不媚俗。小篆婉曲柔美,汉隶波磔飞扬;魏碑遒劲挺秀,唐楷大度堂皇。行书若穿林溪水,草书如惊飚戾天。贤哲之书温醇,俊杰之书阳刚;才子之书秀逸,奇士之书深藏。   
     嗟夫,覃公行书若二王子弟,衣冠飒然,凝重矜庄;若风樯阵马,快剑斫阵,若狮子搏象,力道遒苍,若赤手捕蛇,碧海掣鲸。临书漫随笔,炼句细吟诗。学书、习墨非易事,博如烟海,需要下拙功。阅图书娱老眼,行翰墨遣闲情。庚虽不善作赋文,险韵初成头已白,骚章不老笔常青。吾辈当立其志、继其业,壮其胆、兴其趣,撰其文、悟其法,创其体、固其根,步其尘、守其恒。
     呜呼!字内字外双功齐下方得书艺本真,溯本而求源,严师出高徒。汪洋恣肆,放浪形骸为文林尊者,是群贤雅集之序跋。书法是独体之文、合体之字、跳动之诗、抽象之画;节奏之乐、无声之歌、合弦之曲、有形之象;书法是飞舞之墨、艺术之髓、灵动之线、笔墨之舞;黑白之色、骚风之趣、陶情之性、畅怀之情;书法是阴阳之体、太极之图、中和之气、旋律之韵;圆融之智、艺殿之基、刚柔之力、和谐之美;是精微之巧、幻者之宗、质胜之野、古朴之质;书法是名仕之雅、俊杰之乐、墨客之趣、隐者之逸、道骨之仙、超妙之神;书法是儒家中庸之和谐,是道家无为之淡泊,是佛家顿悟之禅心,是作家养性之修炼;书法是形神兼备之技艺、天人合一之道能、妙造自然之道法、锦上添花之心窍;书法是婉通之秦篆,是纵逸之简牍,是苍劲之金石,是朴茂之帛书;是恢宏之汉隶,是急就之章草,是雄健之魏碑,是端庄之碑拓;是姿容之楷、潇洒之行、恣肆之草、怪味之篆。于是乎:篆娓婉而铜铸,隶横波而玉镶,真刚健而力举,草纵横而跌宕,行收敛于草法,碑隐显于刀光。  
妙哉!伫观覃勇书风,重章法,重细节,重意境,随心所欲,洒脱自适,清远干练,精神骨秀,超尘拔俗,跳出红尘外,如入清凉境,犹得欢喜心。然风格迥异,套路翻腾,尽在尺素之间。顿悟庖丁,落笔超群。学子赞曰:“心仪汉唐诗酒孤胆,襟抱联墨软硬双雄”。美哉覃公书法,“意在寻回失落的文化精神,致力于弘扬正气优雅的经典书风,追求温润的人格内涵、恢宏的意义表达、美妙的诗意呈现与广博的人间关怀,以空灵、高迈、宏大、温馨构筑人类的精神生态”。书法乃中华之瑰宝,万古芬芳。赏之茅塞顿开,宛如醍醐灌顶,令吾如饮甘露,遂以文化之视角创作此文——覃勇文化书法赋。

邮    编:545300       通讯地址:融水县福星路154号
工作单位:广西融水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作    者:姚伟林      笔  名:姚老庚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9 14:43:48 | 只看该作者
从三更灯火五更鸡谈起

·姚老庚

休闲之余偶读无题·缪艮联曰∶“妻子望他龙虎日;功名于我马牛风。缪艮(1766--?),字兼山,号莲仙子,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诸生。著有《涂说》、《四书对语书。龙虎日:指会试中选,登上龙虎榜之日。马牛风:典见《左传·僖》四年所记。喻事不相干。此联乃作者落第所题。上联意说:妻子盼望丈夫高中龙虎榜,博得夫贵妻荣;下联意说:科举对我来说是不相干的事。联语构思别致,以“马牛风”对“龙虎日”尤见奇巧,自嘲中亦见调侃谐趣,如见那时应试者无奈的一掬辛酸泪。

《旧唐书·刘子玄传》:“蓬山之下,良直差肩;芸阁之中,麟图缉谥。”云路:指青云之路。比喻作官的路途。文场:科举考试的考场。上联以农事为喻,读书如耕种,精耕细作定有大收获;下联以登高行远为喻,进身之路自当由下而上,由近而远,方能平步青云。联语喻指形象,入情入理,言之有物,胜于说教,寓期望于勉励之中,表达出作者奖掖后进的真挚感情。呜呼!大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寓义也。

见《巧联续录》婺源考棚∶“渍种必苗,艺兰必香,千家茅屋书声,定有几枝大手笔;登高自下,陟遐自迩,万里蓬山云路,先从一邑小文场。婺源考棚:婺源,原属安徽,今属江西。考棚:旧时士子考试的考场。渍种:浸泡种子。艺兰:种植兰花。大手笔:犹言大著作,也称著名作家为大手笔。陟:远行,长途跋涉。《书太甲下》:“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遐:远。迩:近。蓬山:官署名。秘书省的别称。联简意赅,寓意深刻。

见《中华对联大典》汪廷珍·至公堂∶“三年灯火,原期此日飞腾,倘存片念偏私,有如江水;五度秋风,曾记昔时辛苦,仍是一囊琴剑,重到钟山。至公堂:在江苏南京秦淮河畔。为乡试时主考官和监察试场的官员聚会、办事之处。汪在江苏学政任上,照例至金陵试院考录遗才,并撰此联。汪廷珍(17571827),字玉粲,号瑟庵,清江苏山阴(今淮安)人。乾隆进士。官至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卒谥文端。有《实事求是斋诗文集》。灯火:指代读书、学习。飞腾:比喻仕途的升迁。片念:半点动念。偏私:指偏袒和循私。囊:布袋。琴剑:琴和剑。古代文士常用作随身之物。琴为心,剑为胆。钟山:即紫金山。在今江苏南京市东。此代南京。此联立意婉曲,尽道读书苦、应试艰,宦途升迁之辛酸。联语措词委婉,寓意于感慨之中。

又见《中华对联大典》摩云书院联句∶“化雨无私,忆往昔踏雪来过,曾话春风一席;摩云有志,愿诸生凌霄直上,毋忘灯火三更。摩云书院:在四川彭水。化雨:教化人,像时雨沾溉田地一样。后用春风化雨比喻善教。踏雪:意即在雪地行走,亦指赏雪。唐孟郊《寒溪》诗:“晓饮一杯酒,踏雪过青溪。”此含往昔也曾立雪程门之意。“曾话”句:指曾沐浴春风,得到教益。春风,比喻教导温和可亲。灯火三更:指三更时分仍在灯火下学习。说明学习辛劳。上联立意在“化雨无私”,下联立意在“摩云有志”,奖掖后学,勉励读书上进,语重心长。联语现身说法,寄希望于诸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再见《古今名人联话》费丙章·题义塾联文∶“莫谓孤寒,多是读书真种子;欲求富贵,须从伏案下功夫。义塾:在浙江杭州。义塾立法甚善。费丙章,字会宣,号辛桥,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嘉庆进士。官至河南布政使。孤寒:意为身世寒微。伏案:指代埋头读书或写作。功夫:此指成就的程度。上联旨在激励出身寒微而才能杰出的人。下联意谓要想取得成就,就看读书是否真的勤奋下了大力气。联语平白如话,真乃读书破万卷矣,辞意恳切实在

又详见中华对联大典《楹联四话》题故居∶“师友肯临容膝地;儿孙莫负等身书。故居:在福建福州文藻山。容膝:立足之地。晋·陶潜《归去来兮辞》诗曰:“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此指故居简陋。等身书:与人身高相等的书。宋朝贾黄中幼时十分聪明领悟,才五岁时,其父贾(pín)每天早晨令他站正,展开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教他诵读《宋史·贾黄中传》此指藏书很丰富。联语平易而深刻,对“师友肯临”感到欣慰,对儿孙的期望恳挚情真,书中自有黄金屋,屋中自有颜如玉,读之给人以无限启迪。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9 14:51:28 | 只看该作者
作者:姚老庚

古代文学渊远流长,有一种文体叫隐括词,所谓隐括词就是把前人的诗文加以增删剪裁,概括改制而成的词。这种汉族语文不是文字游戏,乃千锤百炼而成之文字结晶。《风雅遗音》载:“欧阳公知滁曰,自号醉翁,因以名亭作记。山谷隐括其词,合以声律,做《瑞鹤仙》云:‘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佛觥筹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一记凡数百言,此词备之矣。山谷其善隐括如此,文物古迹,跃然纸上,一气呵成。
而《风雅遗音》的作者宋·林正大,也觉技痒亦欣作:《贺新凉》词隐括《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望西南,蔚然深秀琅琊也。泉水潺潺峰路转,上有醉翁亭也。亭,太守自名之也,试问醉翁何所乐?乐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寓酒也。四时之景无穷也,看林霏日出云归,自朝暮也。交错觥筹酣宴处,肴蔌杂然陈也。知太守游而乐也。太守醉归宾客从,拥苍颜白发颓然也。太守谁?醉翁也” 精妙绝伦,异曲同工,不约而同。
以上两隐括词虽优,却远不及《元人小令集》中庾天锡所作的《折桂令》来得简练:“环滁秀列诸峰,山有名泉,泻出其中。泉上危亭,僧仙好事,缔构成功。四时朝暮不同,宴酣之乐无穷。酒饮千钟,能醉能文,太守欧翁”。惜墨如金,浓缩精巧。琅琊幽谷,山川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馀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然其有声而无其辞,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又依《楚辞》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约,非天成也。后三十馀年,翁既捐馆舍,遵亦没久矣。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东坡居士以醉翁操补之云。“醉翁操琅然,清圜,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拭听徽外三两弦”无独有偶是为妙句,各有千秋。
《奇文怪联趣谈》中还收集有宋·林正大,曾把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隐括为《水调歌头》“欲状巴陵胜,千古岳之阳。洞庭在目,远衔山色俯长江。浩浩浑无涯际,爽气北通巫峡,南去极潇湘。骚人与迁客,货物尤长。锦鳞游,汀兰郁,水鸥翔,波澜万顷碧色,上下一天光。皓月浮金万里,把酒登楼对景,喜极自洋洋。优乐有谁令?宠辱两皆忘”。顺理成章,一目了然。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流传较广,故不附录,读者不妨慢慢品味这些声韵铿锵,摇曳生姿,情文并茂,妙趣横溢的隐括词,将更别有风趣。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10:43:58 | 只看该作者
对联之笔调趣话

•姚老庚

什么是对联?“对韵求工存国粹;联诗述志谱文明”它由文赋诗词曲等文体综合演化而成,兼有各种文体的优、特点:整体雅观,新奇优美,格调多变,灵活自如,短小精巧,音律和谐,艺术性强,适应性广,融会贯通,纵横渗透。具对称性、民族性、实用性、启蒙性、开放性。正如联云:“对非小技,情殷意切,能贬能褒,媲美诗词歌赋,胜似明珠呈异彩;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殿宇山湖,浑如宝树灿奇葩”。中国楹联报刊头:“对地对天,天地有情皆可对;联今联古,古今无事不能联”。妙哉,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短可仅二三字,长可至百千言。
本文只作墨于对联的丰富笔调。由于其独特性,在各种韵文中不“排斥异己”又有极大的相容性。笔调,说通俗点就是“象什么”。最大限度地吸收、利用既有别于但亦象别的文体,又不失自身特点。
一、笔调如诗:五七言联与诗犹为接近,如诗般的笔调可以成为短联的主调。但也并非五七言联一定具有诗调,没有诗的韵味,诗的情感,诗的风雅。仅堆砌文字的对联,是不会象诗的。如下联便有诗情画意的笔调:情圣李商隐联曰“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他对月长叹,只是因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郑燮联“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联文中的 “放”“梳”“瞒”“润”几个动词,确如诗眼一般,体现了扬州八怪“板桥体”的风骨。徐渭联:“风醒诗梦来蕉叶;风载书声出藕花”。展示旧时文人月斜诗梦瘦,风散墨花香。追求诗的境界及心理历程跃然纸上。于谦那首著名的“石灰诗”:“炼尽阴阳出火狱;留存清白在人间”。就以上诗风进行比较,由于时代背景不同诗调迥然不同。对联也势必受到影响。唐人与清人对联虽都如诗,却所法不同,笔调必不尽同。
二、笔调如词:词在宋代有严格的格律规定,明以后便只按平仄声填长短句子。数百年来,长短句仍然是词的重要特点。也并不都具有词的笔调,只有那些在用词、用字、用韵、对偶、修辞润色都比较讲究的,才具象词的对联。如何澹如题广东佛山赛会联:“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刚直,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如词的笔调洒脱飘逸。白居易有词《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他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何联前三个分句与白词,在韵味上颇为相似。显示出这联言简意富、字浅味深的特点。
笔调如赋:赋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也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是一种讲究文采,晋代文学家陆机《文赋》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诗是用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要写得华丽而细腻;赋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要写得爽朗而通畅。笔调如赋的联善于铺陈,极似赋的气势,而其若干句式,亦类赋体。如四川通江人李善济于清宣统三年(1910)所撰青城山长联云:“溯禹迹奠岷阜以还,南接衡湘,北连秦陇,西通藏卫,东峙夔巫;葱葱郁郁,纵横八百里舆图。试蹑屐登上清绝顶,看云岭光腾,红吞沧海;锦江春涨,绿到瀛州;历井扪参,须臾踏蜗牛两角。争奈路隔蚕丛,何处寻神仙帑库?丈人峰直墙堵耳!回思峨嵋秋月,玉垒浮云,剑门细雨,尚依稀绕襟袖间。况乃夜朝群岳,圣灯先列宿紫天;泉喷六时,灵液疑真君唾地。读书台犹存芳躅,飞赴寺安敢跳梁!且逍遥陟檐匐岗,渡芙蓉岛,都露出庐山面目,难遽追攀。楼观互玲珑,今幸青崖径达。问当初华堵姚墟,铜铸明皇应宛在;自轩坛拜宁封而后,汉标李意,晋著范贤,唐隐薛昌,宋征张愈;烈烈轰轰,上下四千年文物。漫借瓻考前代遗徽,记宫临内品,墨敕亲颁,曲和甘州,霓裳同咏,鸾章翠辇,不过留鸿爪一痕。可怜林深杜宇,几番唤望帝归魂?高士传岂欺予哉!莫道赵昱斩蛟,佐卿化鹤,平仲驰骡,悉缥缈莫遐荒事。兼之花蕊宫词,巾帼共谯岩竞秀;貂蝉画像,侍中与太古齐名。携孤琴御史曾游,吹长笛放翁再往。休提说王柯丹鼎,潭峭趿鞋,那堪他沫水洪波,无端淘尽。英雄多寄寓,我亦碧落暂栖。待异日龙吟虎啸,铁船贾郁定重来”。以四字句为长联中还有云南大观楼联一气呵成,都有汉魏六朝赋的深重的影子。
笔调如唱词:戏曲中的唱词,多为“三三四”句式,一些对联也是如此,《解缙及其传说》联;“孔夫子,关夫子,两位夫子;写春秋,演春秋,一部春秋”又如唐·李世民题衡阳王船山故居联:“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朗朗上口。再如《评释古今巧对》朱元璋联云:“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足以荡气回肠,气吞山河。《古今楹联拾趣》云:“东楼三,西楼四,更鼓朦胧,朦胧更鼓;南斗六,北斗七,诸星灿烂,灿烂诸星”。 联语重言“楼”字与“斗”字,又将“更鼓”与“朦胧”“诸星” 与“灿烂”换位,以形成连珠与回文(以词不以字),于是见巧。
笔调如政论:以议论入诗词,古已有之,对联之议论,多出于政界笔下,用于题赠、哀挽等如:张学良曾撰联“两字让人呼不肖;一生误我是聪明”大敌当前有感而发。不按正常语序,将“不肖” 与“聪明”倒装。如:“联堪入画方称妙;官到能贫乃是清”又有鲁迅先生挽瞿秋白联:“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该联出自大文豪不愧为大家手笔,瞿秋白的光辉一生及英勇就义的感人形象便跃然眼前。
笔调如白话文:1919年五四运动兴起的白话文,给予对联以深刻的影响,使一些对联运用口语,简明扼要,明白如话,却意远蕴深,让人过目不忘。如陶行知自题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真乃联如其人,不可多得。又如:“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毛泽东为刘胡兰写的挽联,仅仅八个字便概括了刘胡兰英雄的一生,对她为革命牺牲给予高度赞扬,这是白话文挽联的典范。
笔调如俗语:用群众约定俗成的固定语言纳入联文,更便于在民间流传,如《佳联趣话》云:民国年间,浙江沿海某镇准备中秋节搭台唱戏,但戏台的位置,前街主在南,后街主在北。镇上一长者见两街争吵不让,遂题一联云:“同住一镇两街,彼此何分南北;再要七嘴八舌,那就不是东西”?又《坚瓠集》言,有才士偶成一上联曰:“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 久无对句。后占卦得对云:“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 春秋传乃《春秋左氏传》之省称。北西厢,即用北诸宫调所唱之《西厢记》联语的手法为叠嵌。
笔调如谚语:谚语是流传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富于意义的语句,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它反映人民生活和劳动经验,常富有哲理性,对为人处世有“座右铭”警示的作用。它常以对偶形式出现,很容易融入联文。如:“双桥易走;独木难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言多失信;饭饱伤身”。“笋

因脱壳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 太极两仪生四相;春宵一刻值千金”。真可谓“片纸能缩天下意:一联可藏古今情”也。

笔调如歇后语:这类对联也像歇后语一样诙谐,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是比喻或隐语,后面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如:毛泽东先生曾引用过的一副妙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办黄埔军校,并为该校题了一副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对类》有联云:“六尺丝绦,三尺系腰三尺剩;一床锦被,半床遮体半床闲”。笔削褒贬,笔下生花。
搜索枯肠,还可以举出其它笔调的例子,如笔调如歌谣,笔调如格言,笔调如座右铭,笔调如曲章,笔调如成语等。但以上已足能说明问题了,如今随着韵文的蓬勃发展,对联的笔调也会更加丰富多彩起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10:45:54 | 只看该作者
旧时文人书斋联拾趣雅谈
·姚老庚
增广贤文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试问文人学士读书何用?他们或把对人生的理解寓于平淡字句之中,或把自己的性情寄托于对联的言外之音,读来富于生活气息又充满哲理。有求官、述职的,有救国、爱民的,有创业、谋事的,也有消遣、消愁的。从他们所撰写自警自励的书斋联语中大致能看出其旨意,略举数副以资谈趣。  
南宋楼大防,孝宗隆兴进士,官至枢密院参知政事,其书斋联是:“门前莫约频来客;座上同观未见书”。他政务繁忙,惜时如金,不愿频来招惹那些俗气的客 海阔天空,聊天扯淡。但若有奇书异卷,必定要邀请同仁友好共赏。由此可见书斋主人对待客人的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体现出楼大防读书求友的一片良苦用心。  
比他稍晚的大诗人陆游的书斋联语是:“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史载:陆游自幼好学不倦,他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问他读书何为,回答十分干脆:一身报国有万死!有“读书有味身忘老”的境界。晚年罢官家居,七八十岁了,还研读《资治通鉴》,蝇头小字,日课二万言,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为鬼雄他一生坚持读书写作,至老不改,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真是一位读书到老不疲、爱国至死不渝的英雄豪杰。与陆游的读书救国观所见略同的明朝末年崇祯进士金声,字正希,在未达时,极端贫困,自题书斋联曰:“穷已彻骨,尚有一分生涯,饿死不如读死;学未惬心,正须百般磨练,文通即是运通”。联律亢奋,掷地有声,写得刻骨铭心,悲愤至极。清兵入关,金声侠肝义胆组织义师抗清,血染战袍,兵败被俘,坚贞不屈,慷慨就义。可惜他书生正气,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虽文通而未能运通。  
古人以“读书做官论者”更多。朝廷科举取士,读书人若能金榜题名,官运亨通,春风得意,则是梦寐以求的快事。有些书斋联文采飞扬,启人心智。清代陈元龙的书斋联为:“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清代文学家纪晓岚曾为阅微草堂题写一联:“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联中的“书似青山”,“灯如红豆”,虽较平淡,却趣味盎然,引人思索。
清朝乾隆进士彭元瑞写的书斋联最有代表性:“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原来各省乡试在八月,正是桂花飘香时节。礼部会试在二月,正是杏花开时。学而优则仕,靠废寝忘食,悬梁刺股,挑灯夜读而能中举,升官发财,是旧中国知识分子的正道。一帆风顺的彭元瑞一举得中,后步步高升,官至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果真如愿以偿,圆了书斋联语之梦。他可算得上是幸运者。无独有偶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读书时,于1913年写过一副自勉书斋联:“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其联对仗工整严谨,寓意更为深刻,回味无穷。  
抒发情感,或戏弄人生,或针砭时事,或表达雅兴。从这些对联中可以探讨出历代学者名人的心情和嗜好,是中国读书人的一种具体的文化表现。也有读书消遣论者。晚清徐照,浙江桐乡人,其书斋联饶有风趣:“志不求荣,满架图书成小隐;身虽近俗,一庭风月伴孤吟”。躲进书房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可能是流年不利,仕途不顺而难免流露出来的文化人士孤芳自赏的高傲神气。一庭风月与世无争。还有,与李鸿章同乡同学的道光秀才朱景昭也写过一副书斋联:平生一片心,不因人热;文章千古事,聊以自娱。所谓不因人热,委婉含蓄,即不愿攀援权贵,宁可躲在僻静的书斋读书自娱消遣。据说他后来还是做了两江总督李鸿章的幕僚,因人而起来了。
有一书斋联很富韵味:“认天地为家休嫌室小;与圣贤共语便见朋来”。廖廖数语便向人们展示了一片博大的空间,吞天地气,交天下友,读圣贤书,联意与室小乾坤大,寸心天地宽有异曲同工之妙。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自题书斋联为:咬住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此联一个咬”字,又联“百尺高梧,
撑得起一轮明月;数椽矮屋,锁不住五更书声把刻苦钻研书本的情态和对事业的追求表达得酣畅淋漓。“家小楼台天地起;案余灯火有无知”。幼年家贫的林则徐的这副书斋联表现了他身处逆境而自强不息、矢志苦读的可贵精神,难怪他最后成为文武兼备的爱国名将。
题书斋联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武能叱咤风云,持剑啸天。文则花鸟怡性,嗜书晓理。非左光斗不能为之。
邓子龙自题书房联:月斜诗梦瘦风散墨花香。此联以意境取胜,上联通过视觉描绘梦境,下联以嗅觉传达书香。充满诗情画意的书房,乃主人的理想世界。
构思巧妙,独具匠心,用以表达胸中的抱负。清代邓石如题的碧山书屋联:“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上联点出九处胜景,下联笔涉古今文艺精华,诗赋安画,经史笺贴,异彩纷呈。上联集瀑布等自然景观,描就了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万里长卷;下联以离骚等艺术品类汇成中华文化的洋洋大观,气派非常,内蕴丰厚,可称传世书斋佳作。
包世臣自题书斋联很有自己的风格:幸有两眼明,多交益友;苦无十年暇,熟读奇书。语言朴实,说理性强,作者意在道破人生求知的艰辛。确属一副难得的佳联。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晚年在杭州湘西草堂书斋联云: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清代著名学者程祖洛自撰的书斋联为:醴泉无源,芝草无根,人贵自主;流水不腐,户区不蠹,民生在勤。清道观年间,秀才朱景昭写过一副书斋联:平生一片心,不因人熟;文章千古事,聊以自娱 真聊以自娱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9 15:53 , Processed in 0.23782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