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东深山“拐杖老师”28年坚守
2011年11月02日 来源:楚天都市报 本报记者王功尚 特约记者正恩 通讯员杨顺丕
巴东县清太坪镇姜家湾村,海拔1400多米,在茫茫武陵山里小如微尘。村里的教学点正点缀在山腰上。
近30年来,这里和附近小山村的课堂里,一直挺立着代课教师谭定才的身影。
拄着双拐的谭定才,现在是姜家湾教学点的唯一教师。每天陪伴他的,是18个一二年级的孩子,以及满眼的金色银杏叶和久久回荡在山间的上下课铃声。
坚守
从1983年起,受邀到村里代课的谭定才似乎已确定了一辈子的路。他说:除非退休,或者身体垮了,否则不会离开课堂
11月1日清晨8点不到,在姜家湾教学点的办公室里,48岁的谭学安老师掏去炉子里的灰烬,放进引火柴,点着一张废纸,燃起了炉子,然后架起水壶,为孩子们烧开水。这是个狭小的房间,火一燃,顿时烟雾弥漫。
过去,每个教学日的早上,都是48岁的谭定才在这儿被烟熏火燎。7天前,谭定才入院接受治疗,舍不下18个孩子的他请了谭学安老师来代课。
从20岁到现在,谭定才一直当着代课教师。1982年,谭定才高中毕业,家境贫困的他回家种地。没多久,村支书找到他,说村里小学缺老师,娃娃们以后不能成文盲,你去教书吧。
从此,谭定才开始了代课教师的生涯,一过就是28年。现在,谭定才独自坚守在这个教学点,照顾着18个孩子,负责他们的所有课程,包括语文、数学、思想品德、体育和音乐。行动不便的他,还要看护几个学前班的孩子。
谭定才先后在四五所深山小学任教。2005年,意外摔伤双腿瘫痪的他暂时告别讲台,但是在学生家长的强烈要求下,谭定才又四度回到姜家湾,继续当一名“编外老师”。
每天早上8点整,他拄着拐杖,捡起一个扳手,敲响办公室的钟。孩子们奔入教室,开始一天的学习。教学楼很破旧,室内昏暗,没有电灯,教室窗户上糊着的报纸都烂掉了,屋外的天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孩子们书本上的字就清晰了。
下午,家长们接走孩子,喧嚣的校园突然静谧无声。谭定才开始备课,或者批改作业和试卷。
傍晚,妻子兰友翠来到学校,为他做晚饭,换止痛药,然后急忙赶回家去做家务、招呼牲口。
村民们记得,过去28年来,谭定才一直以代课教师的身份,在讲台前挺立坚守;过去6年来,他拄着拐杖,依然在坚守。
拐杖
一场意外的悲剧,他不能再正常站立,但后来那拄着拐杖的坚毅身影,带给孩子们信心和感动
教学楼的2楼,第一间房子的墙上有一个张贴栏,上面有24名老师的名字。他们都曾在这里工作过。现在,24个名字却只剩下一张照片,就是他。
谭定才说,其他老师都下山去了别的学校,离开时留下了名字。
他不愿再回忆2005年的一幕,6年来的一切苦痛,都来自那个悲剧。2005年9月的一天,谭定才在修房时,不慎从楼上摔下。由于无力负担高昂的医疗费用,加上着急班上孩子们的课程,他没等康复就回到家里,加上后来治疗停止、营养跟不上等原因,最终患上了骨髓炎、胃炎、胰腺炎等多种顽疾,病情迅速恶化,导致了现在的半身瘫痪,他不得不靠双拐支撑行走。
除了生活不便、失去劳动能力外,拄着拐杖的他,给孩子们上课也要克服难以忍受的剧痛。学生赵泰琼印象很深:每到上课,谭定才总是拄着双拐,一只顶在胳膊下支撑身体,另一只手握着拐杖,手里还要拿一本书,身体在黑板与讲台跟前来回移动。因为腿部和臀部伤口发炎,一不小心就有血水顺着腿流下来,甚至滴到地上。
亏欠
妻子每天起早贪黑忙家务和农活,上高三的女儿和13岁的儿子好长时间见不到一面,房子10多年没能装修一下。谭定才说,他亏欠了这个家
姜家湾小学的老师来了一茬又走了一茬,只有谭定才一直守在这里。当年的小伙子,现在熬成了两个孩子的父亲。鬓发染霜的他,依然是一名代课老师。
一位熟悉谭定才的老师透露,因为不是民办教师,谭定才一直没有资格参加“民办教师转公办”,错失了几次机会。
20多年间,谭定才的工资从最初的39元涨到120元,现在每月才500元。这些年里,他微薄的工资不足以支撑一家人的开销,要妻子兰友翠在收拾家务、忙农活之外养猪、养羊、种魔芋,每年挣四五千元钱来维持生计。
现在,兰友翠每天早上6点多就起床,煮饭、喂猪、扫地,服侍丈夫起床、敷药,然后再去地里干活,中午赶回家做饭、喂牲口,下午为丈夫煮饭、换药,晚上还要烧水服侍丈夫洗漱、就寝。等兰友翠每天拖着疲惫的身子睡觉时,已是深夜。
女儿谭艳坤正在上高三,学习紧张,一个学期完了才能回家见到父母一次,一年费用要上万元。正在上初中的儿子谭华,夫妻俩无力照看,大多数时候就由亲戚家照应着。
谈话中,谭定才反复念叨说,他欠这个家太多。
村民们则一直对谭定才抱有深深的敬意。接孩子的时候,学生家长黄再耀给谭定才送来了几个青辣椒,他推托了几次,才勉强收下。看到学校水缸里水没有了,学生家长黄再林不声不响挑起水桶,挑来一担水。
山里人朴实,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谭定才的敬意和支持。
希望
有人问谭定才,每天忍着苦忍着痛那样坚持,你到底为什么?他不回答。孩子们多认得一个字,走出大山,他都觉得欣慰
谭老师的付出,让孩子们更有机会走出山沟沟,到外面去找到更好的人生。
从教以来,他带的学生中出了好多大学生,还有谭立红、谭伟等好几个硕士和博士。说这话时,谭定才的语气含着掩饰不住的自豪。
随着情况的变化,教学点会有走到完成历史使命的那天。“只要在这里一天,我都想多教给孩子们一点知识。”谭定才信心不变。
深秋已至,夜色阑珊。谭定才在一只25瓦的灯泡下看书、备课。灯光穿过窗户,闪耀在大山的暗夜中,好温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