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尊重生命”是公民教育的起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1 10:10: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尊重生命”是公民教育的起点2011年10月27日  作者:桂杰 艾瑞红  来源:中国青年报
  人物档案 
  檀传宝,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对话背景
  日前,佛山2岁幼童小悦悦的离世引发社会对公民道德滑坡的大讨论以及对于公民教育的全面反思,十几位路人对倒在血泊中的小悦悦无动于衷,让人心寒,也给社会敲响了警钟。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公民教育该何去何从?就相关话题,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了檀传宝教授。
  中国青年报:有学者发表文章将小悦悦的不幸去世归结为公民教育的缺失,认为在当下中国,责任教育、个人德性的培养、人际沟通的教育等都是不够的。对此您怎样看?
  檀传宝: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对个体人的尊重是社会精神“缺德”的重要表征。小悦悦悲剧全归咎于公民教育问题有失公平,但的确与道德教育缺失和公民教育空白相关。
  中国青年报:我们谈论公民教育的时候,很容易把它和公共道德教育混淆,比如在公共场合能保持秩序、遵守公共道德等,公共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是什么关系?
  檀传宝:遵守公共道德只是公民教育的一部分内容。现在一谈公民教育,大家都想到的是国民责任教育。在任何一个社会里,国民都会有国民责任,问题是公民对国家的认同和臣民是不一样的,公民是一个国家的主人,拥有作为国家主人的权利,同时要对这个国家负责——而臣民则只有单方面的责任。
  我国封建社会时间较长,对公民社会生活的权利意识呵护不够。所以,我们的公民教育至少要谈权利和责任的平衡,而不能仅谈责任。如果只有责任和义务,没有起码的权利,肯定不是现代公民,现代公民一定是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的主体。
  中国青年报:2008年奥运会之前,公民教育曾一度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许多专家学者也呼吁利用奥运会契机提高公民素养。但此后,这种公民教育的呼声却渐渐弱了下去。你能大致评价一下我国公民教育的现状吗?
  檀传宝:我国公民教育的现状是名与实不符。比如,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已写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里面了,但在具体教育政策实施上,一些部门和个别执行层面的领导干部,对公民教育还没有清醒和全面的认识,在真正落实相关理念上没有紧迫性、积极性,没有政策和配套措施的支持,就很难落到实处。  
  可喜的是,民间和草根意义上的公民教育正在慢慢兴起。一种是与官方体制衔接较好的群众公民教育,比如奥运会、世博会的志愿者,还有江苏、上海、云南等地的公民教育活动,逐渐引起了广泛重视,获得了更多人的积极相应和参与。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10:11:0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青年报:在我国,公民教育的必要性有哪些具体体现?   檀传宝:我国社会现在提出的每一个口号都与公民教育有关,如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等,都是针对需要建立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社会领域和突出问题。尤其是针对群众上访、群体性事件等,各级政府维稳成本非常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贯彻新的发展思路。
  我国基本建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律文本很全,但要想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还必须有严格意义上的执法者、用法者。同样,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如果公民素养不能同步提升,没有辅以合适的公民教育的话,那么改革的道路是充满风险的。公民教育的必要性,可以从观察公民生活的现状得出答案,比如在老百姓中,有的人的生活态度就是两个极端:平时很沉默,就算是一些问题影响到自己都不声张,认为是“公家的事”,与己无关,只做“顺民”。而一旦出现某些契机,愤怒、不满和不安情绪就立即暴露出来,犹如火山喷发,这时,曾经的“顺民”很可能演化成“暴民”,以伤害自己、伤害社会的方式进行某些所谓的权利诉求,而缺少现代公民的理性思维、维权智慧和程序正义的起码意识。这些现象就是公民教育不够的产物和直接后果,值得深思。  
  中国青年报:有媒体报道,一个老太太多次参加听证会,已经成为听证专业户,凡事都投赞成票,被怀疑是政府请的“托儿”。听证会上公民意识的缺乏,是不是也和公民教育的缺失有关?
  檀传宝:老太太主动参与公共生活是值得肯定的,但她在参与过程中没有批判性,没有行使必要的公民权利和表达质疑精神,在维护公众参与权、知情权方面没有自己的贡献,令人遗憾。
  真正的权利意识不是鼓吹一个人只有权利没有义务,或者只强调自身权利而忽略他人权利,实际上,张扬权利意识,必然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同时,在民主和法治的社会框架下合理维护每个人的权利,才是题中应有之义。
  健康的权利意识意味着对绝对权力的否定和对政府决策的民主监督。但是,仅仅有社会管理形式上的监督还不够,要对公民意识、法治意识、理性思维、监督能力等基本素养进行培育,头脑简单、形式主义的“举手派”也是公民教育缺失的体现。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10:11:3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青年报:目前,微博已成为反映各种诉求的热门渠道,您怎样看待微博与公民教育的关系?
  檀传宝:现在,在微博上,社会生活中的“小辫子”常常被揪出来,如果揭露的是真的,某些错误因此得以矫正的话,那么微博就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积极力量。
  发微博的人也要有公民素养,既捍卫自己的权利,同时又要勇于承认接纳别人。一个民主的社会一定是宽容的社会,有不同声音存在才是一个良好的舆论生态,我们不需要以对方不存在的方式证明自己胜利。
  网络生活好像是虚拟的,但却更真实地表现了实际生活。在网络上议论政治话题的时候,对政治生活没有起码的经验和了解,同样也会犯错误。  
  中国青年报:您认为,公民教育应该怎样开展?
  檀传宝:从一个公民教育研究者的角度来讲,我们当然希望在公民素养培育上尽快予以改进。从教育的战略上讲,我们不希望老被现实追着屁股跑,我们的教育政策应该有适度的前瞻性,我们真诚呼吁在现实中实事求是地承认公民教育的必要性,并广泛开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教育。
  为此,我建议,积极主动地确立公民教育国家政策,学校的公民教育和社会上的公民教育应予以配合,互相支持。学校的公民教育除了直接开课外,还要在学校生活里全面体现。让校园生活中有一个呵护权利、鼓励协商、充满民主氛围的环境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公民人格。在某种意义上说,对校园生活的改造甚至比专门开课更重要。(本报记者 桂杰 实习生 艾瑞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6:34 , Processed in 0.07384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