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教育出版印象点滴 2003年笔者在英国开放大学工作了十个月。期间共走访了五个英国的教育出版社,它们是:皮尔森教育出版(Pearson Education)、剑桥大学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麦克米伦教育出版(Macmillan Education)、牛津大学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强瑟瑞尔国际出版(Chancerel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下面将看到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和自己的零星体会与感受作一汇总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
在英国,大部分教育出版业社是商业化的。各个出版社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独立地制定出版计划;根据出版业务功能的需要设置内部机构。出版方针政策的制定、出版活动的开展一般不受政府部门的制约。英国教育出版社一般设有编辑部、出版部、财务部、市场销售部、版权部和人力资源部等等。从名称上看似乎与国内出版社并无大异,但在观念、职能和机制等方面有不少与我们不同且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1.经营市场化
以市场为中心,一切工作以满足市场的需要为准绳展开。每个英国出版社都很重视市场调查。他们注重对读者构成和需求的调查,将读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构成、经济条件、收入水平、阅读习惯、心理需求等情况分析,作为选题策划和优化的依据。
市场调查工作不局限在选题策划期对读者和市场情况的进行调查,还表现在出书后对市场的培育活动。例如,皮尔森教育出版的市场部人员,要经常带着根据他们已出版的教材而制作的培训课程,免费给他们的用户提供培训服务。通过教授用户如何使用他们出版的教材,一方面培育自己的图书市场,另一方面进一步了解了用户的新需求。
总之,在整个出书过程中,从教材的内容框架到外包装设计,出版社内每项工作的标准都要参考市场的需要来决定。以市场信息为依据做决定。市场信息的调查研究与分析运用贯穿整个出书过程。几乎是各社经营的法则。
2.出版全球化
这里的“全球化”是指跨国出版。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技术在出版业的应用,加速了出版业的全球化进程。我访问的这几家英国教育出版社几乎都是跨国出版的。比如: 麦克米伦教育出版公司,设有加勒比海、非洲、中东、东亚、西班牙、东欧、西欧和波兰等九个分支出版社。其图书销往40个国家; 牛津大学出版社在世界范围内有雇员3700名。每年出版新书4500种,销往世界50多个国家; 剑桥大学出版社的图书已销往200多个国家。它拥有24000个作者分布在108个国家。每年出版新书2000 种,杂志150种。在纽约、斯坦福、墨尔本、开普顿、马德里和新加坡设有编辑出版分支机构。
全球化不但使版权贸易持续大幅度上升,还使生产成本降低。不少出版社将教材的文字加工、版式设计及装帧设计工作在本土完成,然后将书稿传送到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廉价市场完成印制装订,或传到教材的销售地就地印刷。
3.管理扁平化
出版社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必须参考市场的需要来决定工作的标准。社会需求是多样、多变、多层次的,不可能用一套僵硬的管理机制去应付。于是传统的多层级、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和决策模式,逐渐被‘自下而上’的、伙伴式团队文化取代。团队工作方式实行权利分享,教材编辑制作所涉及的重要环节相关人员都可以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参与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图书选题策划时,除强调准确的市场定位和请专家对图书内容质量进行评价外,还非常注意社内相关人员对项目整体策划方案的讨论。
具体做法是以选题为单位,由策划编辑总负责,根据选题图书的制作需要,挑选相关的领社内编辑或社外临时编辑(自由职业者)、版式设计、校对等相关人员,形成项目小组(team),指导并带领项目组完成书稿的编辑及出版全过程。这样既减少了许多管理层级,又使得质量要求直接落实在具体制作人员的工作上。
4.人员社会化、专业化
在英国教育出版社的编辑部中,一般设有项目经理、高级编辑和助理编辑。项目经理只负责组织管理工作,不负责具体的选题策划工作,高级编辑负责整体的策划选题工作,联系自由职业者,并负责联系作者和文字加工编辑等工作。助理编辑主要负责协助高级编辑的工作。如开展调研、收集市场信息及出版物的反馈信息。文字加工编辑和校对工作大都使用社会上的自由职业者(freelance)。英国社会上有专门从事培训编辑的专业机构,提供不同层次的编辑培训课程。此外,有专门的网站介绍和推荐临时编辑和设计人员。出版社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选题工作量的需要聘用临时编辑设计人员。
图书的质量保证不是靠规章制度所能实现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事工作的人,是否能达到工作所要求的专业水平,以及他们对工作的认识与理解。这是英国教育出版社的共识。目前在牛津和剑桥两大学出版社工作的编辑人员百分百的从事过教师职业。他们认为没有教学经验的教材编辑是不健全的,不能胜任教材出版工作。剑桥和牛津大学出版社除了要求编辑有教学经验外,编辑还要参加社内的培训课程。在剑桥大学出版社新编辑必须完成一个长达18个月的培训实践课程,才有资格独立编辑稿件。在牛津大学出版社编辑必须参加与编辑工作相关的计算机及网络等技术知识的培训。高质量的专业人员队伍是出版社打拼教材市场的本钱。所以各社对人员的聘用把关都非常严格。
5.质量“理想化”
访问中给我留下印象很深的是,英国教材出版对质量的高度重视,近乎达到追求理想化的境界。在牛津大学出版社有一条规矩:“可以在任何阶段‘推倒重来’。”也就是说,如果你有足够的理由说明做某种改动能使教材质量有所提高,那么不论教材的制作已进行到哪个阶段,都可以重做。在牛津大学出版社装帧部主任的书桌上,我看到一本书发行量很大的教材样书,英文名称叫Head Way,是牛津大学出版社的拳头产品。上面印着‘临时样本’、‘免费’等字样。原猜想是做广告用的。经介绍才知道,原来是在这本书的制作后期,书中有一个单元内容找到了更好的插图和表现方案,于是便推倒重新做。但为了不耽误用户使用,出版社便先按原有方案将稿件印制装订成书,按时免费交给读者。同时加紧按新方案赶制,而后再寄给读者。我不敢想象这种做法在中国可行,但这个例子使我强烈地感受到牛津大学出版人的质量至上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