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法作品上的款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12 18:0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书法作品上的款识   







    款识,简称“款”,指在书法作品正文之外所题写的文字。
    署款最初是因实用的需要而产生的。什么叫款识呢?原先是指古代刻在钟鼎彝(yí)器上的记载年代等的文字,后来被人们作为考证鉴别的标志之一,并且移用到书画作品上题写姓名、年月等等。特别是自元、明、清以来,书画家们越来越重视署款的作用,越来越重视并刻意追求款识的艺术效果,因而有“妙款一字抵千花”之说。
    事实的确如此,一件完整的书画作品,通常都由正文、款识和印章三者构成,尽管正文是作品的主体,决定着作品的优劣、层次,但其他二者,特别是署款处理得好坏,将明显地影响通篇的艺术效果。款署得好,往往可以使作品正文的行气、章法有所增色或得到补救,并因此而更加神采焕发。在这里,署款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反之,则会损害整个布局,甚至使作品归于失败。
    款有双款和单款之分。双款包括上款和下款,单款只有下款,没有上款。如果所留署款的空白较多,而署款又只有下款廖廖数字的,就叫做穷款。一般说,款识的内容包括正文的作者姓名、篇名、书者必要的记叙、受书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这些是上款的内容,还包括书写时间,书写者的姓名,籍贯及书写地点,这些是下款的内容。
一、题跋(bá)
    题跋,也叫题记。实际上“题”是“题”,“跋”是“跋”,放在正文前面的叫做“题”,放在正文后面的叫做“跋”,正如清代段玉裁所说:“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
    题跋有书家自己题跋和其他人题跋。他人题跋大多是对以前书法作品的真伪、优劣给予评定,也有今人的墨迹为得到他人夸奖而请名家题跋的。
    书家自己题跋的内容主要指书法作品正文的作者姓名、篇名和书家自己或评点正文或记事言情、表露心境的简短文字。其中书家或评点正文或记事抒情的文字很重要,但又常常不被人们所重视。其实,这常常是书家署款美学意蕴的主要所在,廖廖数语,但却耐人寻味,有时就像“诗之眼”,一两个字,其味无穷。
    明、清以来一些著名书家的跋语非常精美,这里略举数例,以供欣赏。
    明代书家文征明行书《游虎丘诗卷》的跋:“夏月酷暑,无以为遣。偶得佳纸,援笔聊仿山谷墨法。”从这个跋语中,可以体会到书家“游于艺”的高雅而闲适的心境。
    明书家董其昌自书《和子由论书》行草卷的跋:“山谷以东坡书为本朝第一,故书此诗。”书家崇敬苏氏兄弟文才的心迹,由此可见。
    清代书家郑板桥行书横披《难得糊涂》的跋(bá):“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不是在政治和生活中饱经风霜的人,是难以体会出其中的辛酸的。
    总之,题跋仅占一块小小天地,但它是书家心灵的印证,是书法艺术创作大展雄才之地,是书家和欣赏者彼此沟通思想和情感,使书法艺术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的重要之地。
二、礼语
    礼语也叫敬语,指款识上常用的一些礼节性的词语,礼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对受书者的尊称,常用的字词有大、尊、令、恩、仁、贤、吾等。比如尊公(指别人的父亲),令堂(别人的母亲),仁兄(自己的兄长),贤弟(自己的弟弟),吾友(我的朋友)。
    第二类是书者的谦称,一种是谦虚地表明自己没有才华,常见的是给自己加上一个“愚”字,如愚父(我的父亲),愚兄(我的兄弟),愚儿(我的儿子)。一种是表明自己的辈份晚,常用的有后生、后学、晚生、末学等。
    第三类是书者向受书者求教的词:常用的有正、教、鉴、雅、惠、属等,如正笔、正字、指正、法正、指教、赐教、大鉴、赏鉴、雅玩、惠存等。
    除求教性的词语外,还有一些一般性的用语,如留念、存念、补壁。
    款识中的礼语还有的在末尾写上“学书”、“拙笔”、“试笔”等字样的。
三、记时
    书法作品署款中的记时有人主张用新历即公元阳历注时,强调的是笔墨书写当随时代,还有人主张沿用旧历即阴历注时,强调保持民族特色和传统习惯,其实这两种方法可以同时并用。如果用新历记时,方法很简单,照日常应用文书写就行了。假如用旧历记时法,那么其中讲究很多,特别是有许许多多的别称需要弄清楚。
    1、记年
    书法作品记年采用的“干支”记年法。“干”是“天干”,“支”是“地支”。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
    十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搭配记年,就成了甲子、乙丑、丙寅……辛酉、壬戌、癸亥,六十年一个循环,俗称“六十年花甲子”,参加下表:
    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9、壬申10、癸酉 11、甲戌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16、己卯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24、丁亥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36、己亥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40、癸卯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44、丁未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 51、甲寅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56、巳末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戊60、癸亥
    干支次序表
    2、记季
    旧历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即旧历正、二、三月为春季,四、五、六月为夏季,七、八、九月为秋季,十、十一、十二月为冬季。古时兄弟姐妹的排行,有孟、仲、季的次序,(孟为老大,仲为老二,季为三)孟为长,仲为次,季为三,根据这个,正、二、三月分别为孟春、仲春、季春,四、五、六月分别为孟夏、仲夏、季夏,七、八、九月分别为孟秋、仲秋、季秋;十、十一、十二月分别为孟冬、仲冬、季冬之称。季节还有一些别称,如春的别称有阳春、芳春、青阳、艳阳、阳中、三春、九春等。夏的别称有朱夏、朱明、昊天、长嬴(yíng)、三夏、九夏等。秋的别称有素秋、金秋、商秋、商节、素商、素节,金天,高商、三秋,九秋等,冬的别称有寒冬、安宁、玄英、三冬、九冬等。
    3、记月
    旧历月的别称尤为复杂,而且有种种不同的来历。归纳起来,每个月的别称大略如下:
    一月:正月、端月、初月、征月、早月、太月、扬月、陬(zōu)月、十三月、春阳、初阳、首阳、孟阳、孟陬、肇(zhào)春、端春、初春、早春、上春、新正、月正、开岁、发岁、肇岁、三之日、孟春、太簇、寅(yǐn)月等。
    二月:如月、杏月、丽月、令月、仲阳、四之日,仲钟、大壮、酣春、仲春、夹钟、卯(mǎo)月等。
    三月:蚕月、桃月、桃浪、花月、嘉月、夬(jué)月、禊(xì)月、桐月、三春、暮春、晚春、杪(miǎo)春、末春、雩(yú)风、季春、姑洗、辰(chén)月等。
    四月:乏月、槐月、仲月、麦月、清和月、阴月、余月、槐夏、首夏、初夏、维夏、正阳、纯阳、麦候、孟夏、中吕、巳月等。
    五月:蒲月、榴月、皋(gāo)月、恶月、郁蒸、小刑、鸣蜩(tiáo)、仲夏、午月等。
    六月:且月、荷月、季月、暑月、伏月、焦月、三夏、暮夏、晚夏、杪夏、极暑、溽暑、溽月、精阳、季夏、林钟、未月等。
    七月:巧月、瓜月、霜月、相月、凉月、初商、肇秋、初秋、首秋、早秋、新秋、上秋、孟秋、夷则、申月等。
    八月:壮月、桂月、获月、正秋、桂秋、仲商、仲秋、南吕、酉月等。
    九月:玄月、菊月、咏月、朽月、暮秋、晚秋、杪秋、穷秋、凉秋、三秋、暮商、季商、杪商、霜序、季白、季秋、无射、戌月等。
    十月:良月、吉月、阴月、露月、正阳月、坤月、小春月、小阳春、开冬、上冬、初冬、孟冬、应钟、亥月等。
    十一月:辜月、葭(jiā)月、寒月、雪月、龙潜月、一之日、中冬、仲冬、黄钟、子月等。
    十二月:冰月、腊月、嘉平月、严月、涂月、暮节、星回节、穷节、穷纪、暮岁、暮冬、穷冬、杪冬、严冬、残冬、末冬,二之日,腊冬、季冬、大吕、丑月等。
    4、记日
    旧历记日的别称比较复杂,大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掌握。
     (1)三浣(huàn)记日
    所谓“三浣”,即上、中、下三浣。每个月的上旬,即一日至十日为上浣;中旬,即十一日至二十日为中浣;下旬,即二十一日至三十日为下浣。如正月初四日,便可记作“正月上浣之四日”;二月十五日,便可记作“二月中浣之五日”;三月二十六日,便可记作“三月下浣之六日”,其余都可类推。
    (2)月相记日
    所谓“月相记日”就是根据月亮盈亏的变化记日。每月初叫作“朔”、“旦”、“朔月”,初三叫做“月出(fěi)”,十五叫做“望”,十六叫做“既望”“望后”,每月的最末一日叫作“晦”(huì)。
    (3)特殊记日
    习俗上对一些特殊的日子给以别称,如:
正月初一:元日、元旦、元正、元朔、元春、元辰、正朝、三元、改旦、履端等。
正月初二到初十:分别称为履端二日、履端三日……履端十日。
正月初七:人日。
正月初八:谷日、谷诞。
正月十五:元宵、元夜、元夕、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二月初二:龙抬头。
二月十二:花朝、百花生日。
二月十五:中春。
三月初三:重三、三巳、上巳、上除、禊日、修禊日。
四月初三:展上巳。
四月初八:浴佛日。
四月十九: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阳、端午、重五、重午、午日、菖(chāng)节、蒲节、夏节、天中节、五月节。
六月初六:重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七巧节、星节。
七月十五:中元。
八月初五:天长节。
八月十五:中秋、秋节。
八月十八:潮头生日。
九月初九:重阳、重九、菊花节、登高节、老人节。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二十四:交年、小年、媚灶日。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
四、款识的处理
    1、款识的位置根据书法作品的品式,款识的位置安排也有所不同,条幅、屏条、手卷、扇面等上下款一般放在正文之后;中堂横批和镜片上下款可以都放在正文之后,也可以分开放在正文的前面和后面。
    款识的章法安排要考虑到整幅作品的布局,在书写正文的时候,就应该把款识的位置和章法考虑好,防止正文把款识的位置挤掉,或给款识留下过空的地方。
    2、款识的字体根据书法作品正文字体的不同,款识的字体也要有所不同,如果正文是行书或草书,款识可以采用与正文相近或相同的字体;如果正文是篆书、隶书或楷书,那么款识一般采用比较活泼流畅的字体,如行楷、行草等。一般说来,款识的字要比正文写的更为轻松一些,洒脱一些。
    3、款识的字号款识的字号一般要比正文的字号小一些,但每件作品的情况有所不同,款字究竟小多少,也没有固定的方法。
    款识的字体虽然比正文小,但因为它是承接正文的,除榜书和对联外,一般不要再换小笔署款,以免影响整篇作品的气韵。

博主链接(一)
书法与款识之比较


    写意画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为何?关键在于题款字。有人说题款有什么难的?不就是写上自己的名字?我看不然。要想题好款还是有相当难度的。很多大书法家绘画家题款字也不怎么说得过去。比如说于右任给何香凝题的画就相当地不好接受。可是于右任的字写得也好,何香凝的画画得也好,然而同在一张画面上,焉然是两张皮,大不协调。于右任题画尚且如此,何况那些一点字都没有练过的人了。
    可有的画家在字上还是下过一番功夫的,单看字写得也不错,就是别在画上题,一题再好的画也是毁了。很多人弄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其实弄明白还是有迹可寻的。题款的字和书法的字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大致有五方面区别:一、字距、行距,二、单字间的结构,三、运笔走势,四、大小的错落,五、墨色。下面我分别加以分析。
    先说行距、字距。书法要求字成行成距,两行间大约一字到一字半的距离,如董其昌等的书法行距便更大了。
    上下两字的距离一般有半个多字的距离。这样给人一种放射状的感觉,以增加作品的张力。而题画则不然,画上的字既要和画融在一起,又要能独立存在,让人一看便知哪里是字,哪里是画。通过题字或给画造势,或给画增加意境,这才是最好的效果。要想达到这些效果,字应当行距、字距都密一点,其相互依靠,形成一片字的感觉,细心观察徐春藤的墨葡萄和扬州八怪的题款便可明了。即便是倪云林画的雅逸山水,字也是很密的,像董其昌、陈洪绶等人的字便太稀了,给人柔弱之感。   
  仔细观察书家字和画家字,会发现书家字不论本人想要多狂放,还是紧紧地被法度所缠绕,总的来说还是很平正的。而画家的字,更多天机,左歪右斜,似正非正,有的字很长,有的字很扁,更具装饰味道。有的字左部大右部小,有的字右部大左部小,有的上大下小,有的下大上小。给人新奇之感,总之是多出常人想象。
  在运笔走势上差别不是很大,但一些画家有时会加上一些隶书或篆书用笔。即便平常画家的字,在起笔、藏锋处也会加强装饰,或方、或圆,不太按正规书法来。在笔势上更会造势,如齐白石、虚谷等人的字便是造势而成的,不是一笔很长便是一笔很短,行笔中似有扭动,又有变化,非常有特色。
  画家字大小一般差别很大,大的很大,小的很小,或上几个字很大下几个字很小,或字大而笔画粗,或字大而笔画细,或密不透风,或疏可走马。
    在用墨上,书家字多用一种墨色,显得庄重。而画家字的墨色可以变化很大,或浓,或淡,没必要非是一种墨色。
    总之书家字和画家字还是有区别的,要想题好款字,还是要下一定功夫的。

博主链接(二)
书法作品的款识处理

    款是款识的简称,指在书法作品正文之外所提写的文字。款分双款和单款,双款有上款和下款,单款只有下款。上款写受书单位或个人的姓名和称呼。下款写时间、作者姓名、书写地点等等。只写作者姓名的又称穷款。
一、款的位置安排
    由于书法作品所采用的书写品式不同,署款的位置安排也有所不同。条幅、屏条和手卷、扇面等品式,其上下款一般都放在正文之后;中堂、横披和镜片,其上下款则可以都放在正文之后,也可以分开放在正文的前面和后面。
    当然,有跋语的必须将跋语放在正文的后面。横披的跋语也有放在正文下边的。对联的上下款,一般都应分开放在上联的右侧和下联的左侧,也可以分别放在上下联的两个下端候款相当的位置上。对联的跋语,根据字数多少应该相对均衡地分放在上联的两侧和下联的两侧。
    款识的章法安排,要考虑通篇布局的要求。书者在书写正文时就应当把款识的位置和章法考虑好,防止正文挤掉款的位置,或给款识留下过于宽绰的地万。完成正文以后,还须对候款空白如何具体使用,如正文出处要不要写,是否加跋,跋长跋短,是否写作书的时间、地点,全款分几行写为宜,诸项内容次序怎样安排为妥等等,作精心思考。
二、款识的字体
    由于书法作品正文字体不同,款识的字体也须有所不同。如果正文是行书或草书,则款识一般采用比较活泼流畅的字体,如行楷、行草等。有的书者在处理正文时过于平整,到署款时又不能处理好笔毫着纸的轻重变化,使笔画稍有粗细之分,整幅作品显得过于平稳、呆板。一般说来,款字要比正文写得更为重要轻松一些,潇洒一些。
三、款识的字号
    款识的字号一般都要比正文的字号小一些;但每件作品的情况有所不同,款字究竟应该小多少,也没有固定的比例,款字的大小与作品所采用的品式、正文的体裁和篇幅以及书家的艺术风格有关系。有时书家风格新异,艺术个性不同,款识字号也有突破常规的,如款字号超过正文,是不妥的。
    款识的字号虽然小于正文,但因它是承接正文而下的,除榜书和对联外,一般不宜另换小笔来署款,以免影响通篇气韵。
















博主链接(三)
中国书画的品种及名称

    书画家把写的字或画的画,经过装荣后,可分为手卷、册页、堂幅、条幅、屏条、横披,对联、扇面等。
   1、手卷:就是把书画装裱成卷子,即书画横幅之长者,不适合悬挂,只可舒卷。卷子有大有小,手卷不仅便于案头展阅和临摹,而且适于保管、延长书画的寿命。
   2、册页:就是把书画分成页数裝裱成册子,称为“册页”。册页一般分为八开、十二开、十六开最多为二十四开,都是双数。发现有单数者即为残缺,俗称失群册页册页有大有小,最小的册页称为袖珍册页。
   3、堂幅:俗称“中堂”因画幅较宽大,适宜悬挂在堂屋中间,故称为“中堂”。
   4、条幅:窄于堂幅之直幅谓之“条幅”,特别是窄长的条幅,形如琴者又名“琴条”。
   5、屏条:即书画成堂的屏条,常见的有四条、六条、八条、十二条最多为十六条。不能单挂多有四季景或临摹名家的绘画等。
   6、横披:即横幅的字或画。
   7、对联:俗称对子。两条的字数一样多,上下文辞相呼应。故称“对子”。另外,有“龙门对”,因字多不能直书一行,则写为两行,上条由右而左,头行字多末行字少下条,由左而右,亦头行字多,末行字少,相对挂起,字如“门“字,故称之为“龙门对”。上条和下条均由右面左的一样写法的称之为“顺龙门”。
   8、扇面:就是书画家,在扇面上写的手或画的画,故称之为“扇面”。
    9、小品所谓小品,就是指体积较细的字画。可横可直,装裱之后,适宜悬挂较细墙壁或房间,十分精致。
  10、镜框 将字画用木框或金属装框,上压玻璃或胶片,就成为压镜。现代胶片有不反光及体轻的优点。至于不反光的玻璃,不会影响人对画面的欣赏,所以很受欢迎。
  11、卷轴 卷轴是中国画的特色,将字画装裱成条幅,下加圆木作轴,把字画卷在轴外,以便收藏。
  12、长卷 将画裱成长轴一卷,成为长卷,多是横看。而画面连续不断,较册页逐张出现不同。
  13、斗方 将小品装裱成一方尺左右的字画,成为斗方。可压镜,可平裱。

中国书画各部位名称
    一件装袖完整的书画,各部位有一定的名称。鉴定书画时,必须对书画每个部位的名称术语,有全面的了解。
   1、命纸:就是画心的托纸,无论画心是纸的还是绢的都有一层托纸。如果把画心的托纸揭掉,画心则减色无神了,即无生命,故名“命纸”。
   2、二层:揭下的托纸,有时稍加匀填,即能谓其真画者,叫“二层”,又叫“魂于”,因其是画心二层,是命纸画的灵魂。也叫“混子”,是以假乱真的意思。在收购书画时,有可能通到这种情况,应特别注意。
   3、让局:就是画心四边和裱边之间留有一分宽的空隙。谓之“让局”。
   4、覆背:就是画幅背后整个的裱纸。
   5、隔界:就是在条幅的上下或者手卷的前后,裱工加上一条不同颜色的绫或绢叫“隔界”成叫“隔水”。
   6、诗堂:就是直幅画心上端,挂上一块纸方叫“诗堂”。一因器心短,经过衬托后比较得体;二是为了题诗赞画,所以叫“诗堂”,有人亦称“玉池”。
   7、画杆:就是卷画用的圆木杆,画上端较细的叫“天杆”,下端较粗的叫“地杆”,
    8、轴头:就是在地杆两端按的轴头,轴头多数是用红木、紫檀、牛角、象牙制品,轴头不仅增加画轴的美观,而且展卷灵活。
   9、绊:在画幅背后地杆两边有两条绫或绢,如葫芦或云头样式的厢边叫“绊”。是为了保护画杆不致下落而设的。
    10、包首:就是在画上首袖裱纸背后加架裱一段绢或缅绫。卷好后能包住画轴之首,故叫“包首”。
    11、画签:在包首上端天杆粘有一段纸条叫“画签”。它是题写作者姓名和画的内容以及收藏者的姓名、年、月。
    12、曲圈:就是画的天杆上灯的铜鼻,用它拴丝A,以便悬挂。
    13、扎带:就是丝A中间抢的绢带,用来捆札画轴的。
    14、燕带:就是画幅裱工的上端,粘有两条对称的直带叫“燕带”。

中国书画材料
  中国的字画可写在纸、绢、帛、扇、陶瓷、碗碟,镜屏等物之上,常见的有下列几种,壁画不入其列。
  绢本 将字画绘制在绢、绫或者丝织物上,称为绢本。古画卷本虽多,但易被虫蛀,亦被折损,反而纸本更易保存。绢本看起来比较名贵,但底色不及纸本洁白。由于绢本绘画前准备功夫较多,故不及纸通行。
  纸本 中国字画用纸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容易受水的是生宣,生宣加了矾水就不易受水,是熟宣。
  壁画 古人在墓穴、洞穴、寺壁、宫廷等绘制大幅壁画,不少的壁画遗留至今,成为国宝。
  折扇 古人扇画多较细小,以便携带。但现代人多用巨型扇画做室内装饰物,所以较古人更为实用
  圆扇 圆扇多呈圆形或椭圆形,面积不大。但也有绢本、纸本之分。古代宫廷用的大扇或者掌扇,大至高于人齐,现在很少见。陶瓷花瓶、杯、碟、镜屏等器皿,亦有字画制作,所用颜料及制法不同,但字画原理及欣赏不变。器皿除瓷器外,如日历、灯罩、鼻烟壶甚至现代领带及衣物等,亦有以字画作装饰,而且十分流行,别具一格。西方盛行的圣诞卡等,用中国字画作图案者甚为普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7:06 , Processed in 0.06582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