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篆在上古文字学和秦代书法发展中的双重意义
秦始皇的统一,是历史上的壮举,因为它具有真正的开创意义,他第一次称帝,第一次建立了一个大一统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制王朝,其很多制度都为后世所借鉴、流传。秦朝的威武与强大是我们能通过各种资料证明的,然而秦朝从公元前221年建立到公元前206年覆灭,只有短短的15年时间,历史上对秦皇嬴政的评价可谓褒贬参半。有趣的是,其个人的矛盾性格和扭曲心理,也带给了他的整个时代。秦朝的短暂,正是这种矛盾和扭曲的体现。“书同文,车同轨”的文字删定,和“焚书坑儒”的“壮举”几乎同时出现,我们认为,从历史而论,这并不算是什么改革的创举,而正是秦王朝军事力量和政治强权在文化上的专制性表现。
书法发展到秦代,可以说来了一个大转变。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文字,尤其是金文,战国金文从书法风格和文字归属上看,是非常多样的。那种丰富多变、灵活有致的美可以说在彼时俯拾皆是。文字和书法原本会按照自身发展的规律向美化文字和装饰文字发展,然而秦始皇的一声号令,一切都结束了,书法美发展的幻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那形制统一而规范,笔画粗细一律的冰冷书体,人们称之为小篆,是秦系文字的终结,其文字主要是以秦国籀文为基础,参考六国文字,删繁就省,由李斯等人删定而成。
平心而论,秦小篆确实包含着许多形式美因素,比如对称、穿插、分布等,但其展现的是绝对秩序化、规范化的 。我们几乎无法对小篆进行修改,因为它的结构、线条无懈可击,非常具有法度。从历史史实中我们看到这种字体从始至终都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的接受,即使是官方,也因其书写太慢、太浪费时间而采取了一些权宜之策,如草篆的出现、秦隶的出现,均是很好的说明。但仔细的想想,我们的书法史一路走来,在各种书体与风格的流变中,还须臾离不开这种字体。于是,对其价值的分析就有了理论上的必要。
虽然小篆的出现把文字的发展逼上了绝路,它把自己引向了一个文字的极端。我们说,物极必反,尽管我们对小篆从自然流变上阻碍了书法的发展感到遗憾。但是根据物极必反的原则,有失就有得。的确,小篆的出现对后世隶书的出现与演变起到了相当大的推进作用。
我认为小篆的意义是双重的,即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上古文字学的意义。文字的发展到了战国出现多样丰富的局面,这对于书法艺术的风格流变是大好的事,但于文字学来讲,却非常麻烦。因为人们没有一个公共的或者说规范统一的文字标准,所以六国入秦以后,政府极需要对文字进行统一。基于这一点,我们肯定小篆产生的意义。在上古文字学上,它第一次使汉字走向了便于识别的道路,可以说这为以后文字的规范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比如汉代大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就直接得益于小篆。
而另一方面,尽管规范统一的文字,从自然流变的角度阻碍了文字向书法和美化装饰文字的发展,但它至少给了我们一个可供学习和参考的文字范型,尤其是作为篆书文字的
最后一站。其次,小篆的出现,因其具有很强的约束性,使得书法不得不重新思考发展之路,这样一条绝径让书法的发展得到了转机,可以说小篆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书法的前进,让它置于死地而后生。其三,由于小篆的无法普及和应用,使得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较为权宜的书写形式和文字表达方式,让书法史在秦朝就开始出现复线形态,即秦篆与秦隶并存、正体篆书和草体篆书并存,石刻载体与竹帛载体并存,这些创造性的书法内容,在以后的书法流变中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小篆的出现带来的意外收获。
这即是我对小篆在上古文字学和秦代书法发展中意义的认识。原本令人沮丧的小篆和令人惋惜的秦代,居然给了我们一种另外的认识。对小篆的考察其实也可以从材料写上加以阐释,从而为书法史添加一种材料资源。但是,我们这种对小篆意义的考察似乎更加具有理论价值。所以说,现在再让我回头看小篆,我会少几分遗憾,多几分缅怀!
王 景
二零零四年八月四日于愫雅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