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石门颂》书法线条美构成浅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9 21:51: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石门颂》书法线条美构成浅析
      在汉代隶书作品序列中,最让我震撼的就是摩崖刻石《石门颂》,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作品,其险峻的书刻环境下所传递给我的舒展、泰然之势,令人感动。有人说它是“野鹤闲鸥,飘飘欲仙”,亦有人说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确实不为过。纵观《石门颂》全篇,结字疏秀、宽松、圆润的用笔与舒展的态势,与篆籀之法通灵,故其能将浑厚奔放、劲挺秀逸、宽松圆润寓于一体,而给人以高古超逸的审美感受。学习《石门颂》多年,最令我赞叹的不是其结体的宽松,亦不是其章法的超逸,而是其用笔构线所产生的无限美感。
      考察其用笔,我们必须将其用笔与正体汉隶和简书作些相关性比较。对《石门颂》用笔特点的阐释,我认为可以从用笔构线所产生的力量感、厚重感、立体感和趣味性四个方面展开,其中力量感和厚重感是《石门颂》线条美构成的主要因素。
线条的力量感构成,是一种视知觉对审美感官的作用,力量或者说力度在书法这里,并非指物理状态中的以“牛”来计量的力量属性,而是一种诉诸于线条的主观感受。面对《石门颂》,一般的人们完全可以无视这种力感,甚至于可以无视所有的书法力感,因为这种主观感受对有些艺术感觉麻木的人完全产生不了影响,即使像《张迁碑》、《张猛龙被》这样的力量型的作品,对于他们而言可能就是写字而已。但作为有书法艺术素养的专业人士来讲,我们决不会视这个“力量”、“力感”而不顾,相反,我们会对之有极大的兴趣,甚至于会枕玩数日而叹己不能。
       从书法形态学和书法美学上对《石门颂》的线条美构成进行分析,首先即是对力量感的分析,《石门颂》的力感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其大量的回锋、逆锋之笔给人的“逆感”,关于“逆”在书法中的功效,清人笪重光在《书筏》中有专论,此处且不再引出。书法线条的力感跟笔毫与纸张等载体的摩擦力有关,在线条中追求“逆”的效果,实则是追求线条“力感”的手段之一,逆势之线条不仅能在感觉上增强人们对力感的体验,还会加强人们对厚重感的体察。《石门颂》用笔有篆籀之气,这就更能向我们揭示其线条表现的这一审美特征。
     《石门颂》中线条力量感的第二个表现在其收笔上,我们发现,在《石门颂》的点画中,我们很难在范字的末画上找出尖出挥运的痕迹。陈振濂先生在《书法美学》一书中称之为“蓄势”,这是构筑线条力量感的又一重要方面。从线条而论,《石门颂》线条内敛、含蓄、不事张扬,即使是颇有隶书意味的雁尾之笔,《石门颂》无不给人以内蓄之势感,不拖出就意味着蓄而不发。这是一种相对静态的力的昭示,是力量蓄积之交汇处。近人黄宾虹老先生作书画颇喜用此笔法。当然,从理论上讲,其间还有着某种哲学上的归属,此处旨在谈《石门颂》之线条,故不作阐释。
《石门颂》的第三个力感表现即在于行笔之中。《石门颂》行笔不激不励、缓缓而来、徐徐生发,何等从容与自信,力感也就是在这般从容与自信中产生于线条之中,这同样是一种内敛之力,与“蓄势”有着同样的哲学内涵,学人称之为“君子藏器”。
      我们认为,正因为有了这般力量感的线条构成,才会产生出《石门颂》线条的博大、厚重和立体的审美特点。说《石门颂》在线条的表现上的成功,我想其根源主要应该归结为点画线条这样的美学构成。从例字上看,我们随处可观,至于线条的趣味感,则更是满刻皆是,如“为”、“君”、“命”等字。我们欣赏和学习《石门颂》的用笔,就应该首先在力量感上、厚重感、立体感和趣味感上对其进行把握。在线条风格的归属上,《石门颂》不仅有着古隶在用笔上的简捷和随意性,而且还有圆润凝重类于篆籀体势的线条气质。比如在《石门颂》的线条中,我们发现少有雁尾而具掠雁的态势,这便是最好的说明。

      从体势与线条表现的抒情性上看,有人认为《石门颂》是偏于率意之趣的。我想,这正如西周金文,如果我们可以把《散氏盘》称为“金文中的草书”的话,那么,要在隶书中也选择一个“草书”代表,我以为,最合适的就只有《石门颂》了。
                                                                                                                       王    景
                                                                                                                 二零零四年八月二十四日于愫雅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2-25 13:02 , Processed in 0.07635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