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4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加快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研讨会论文征集活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2 18:1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建设武汉副中心城市”论文征集活动启动


关于组织召开“加快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研讨会论文征集活动的通知

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决定》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对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认识,凝聚力量,增强信心,促进孝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宣传部、孝感市社科联、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将联合举办“加快把孝感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理论研讨活动。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九次全会和孝发[2010]9号文件精神,围绕加快推进孝感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生态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以及推进汉孝经济一体化和空间同城化等等问题,积极开展理论研讨和对策研究,努力为加快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提供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持。

二、文稿要求

1、主题突出,观点鲜明,联系实际,针对性强,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论证严密,事例典型,数据详实,说服力强;

3、字数一般在3000字以上;

4、文章后须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等。

三、截稿时间

通知之日至于2010年9月20日止。

四、投稿联系方式

论文用纸质文稿一式三份,并送电子文档或发电子信箱。

联系单位:孝感市社科联;   电子邮箱:xgsk18@126.com

电话:0712——2846093;    联系人:尹作华

五、组织领导

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围绕研讨主题,联系实际,组织力量,积极撰写学术论文或理论文章。各县市区不少于2篇论文,市开发区、市委政研室、市委党校、市“融入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建委、市政府研究室、市商务局、市旅游局、市交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农办、市“两型办”市“临空办”等不少于1篇论文;孝感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不少于5篇论文。

  

中共孝感市委宣传部

孝感市社科联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2010年5月11日  

  

论文选题参考


1、孝感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科学定位与战略意义;

2、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机遇与优势探讨;

3、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基本内涵和奋斗目标阐释;  

4、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5、“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建设研究;   

6、完善城镇功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作法经验;

7、转变发展方式,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

8、孝感融入武汉临空经济的对策与思考;

9、坚持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措施办法;

10、坚持工业强市,加快发展产业集群的思考

11、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开发模式探讨;

12、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体制机制探索;

13、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产业对接思考;

14、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政策环境浅析;

15、汉孝经济一体化的路径探索;

16、加强汉孝运输一体化建设,推进孝感现代物流业大发展;

17、打造多种对接平台 ,深入促进汉孝一体化;

18、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建设中的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19、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建设中的产业协调发展研究;

20、“两型”产业和社会事业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

21、高等教育服务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建设研究;

22、孝感职业教育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研究;

23、孝感打造职教强市与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相关研究;

24、 创新型城市建设与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相关研究;

25、孝感在武汉城市圈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26、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建设中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27、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建设中的人才战略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28、土地资源节约与集约利用研究;

29、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的作法与经验;

30、中华孝文化名城建设与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发展研究。

(以上选题供参考,可围绕主题,结合实际,自行确定题目)   
2#
 楼主| 发表于 2010-9-2 18:23:19 | 只看该作者
   [教师之友网]持续关注地方文化建设.
3#
 楼主| 发表于 2010-9-2 22:32:32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孝感新定位: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2010-05-05  来源: 湖北日报(武汉) 
  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图为:孝感东城区一瞥

  编者按:

  新年伊始,“构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历史新定位,燃起孝感新一轮发展动力。

  建设“副中心”,提出背景是什么?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在哪里?推进举措有哪些?让我们走进孝感,感受“副中心”建设的如火激情……

  “副中心”观察

  “副中心”,怎么建?

  ——孝感构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解读

  建设武汉圈副中心城市,是孝感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按照“一年起好步、三年打基础、十年基本建成”的战略部署,孝感分阶段制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出台了详尽有力的推进举措。

  坚持区域一体化发展

  扎实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全方位融入大武汉。以高速交通网络建设为先导,加快构建中心城区与武汉“半小时通勤圈”,打造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对接平台。以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城区东扩步伐,构筑一体化的空间对接平台。以“六大基地”建设为载体,完善承接转移的机制和政策,构建一体化的产业对接平台。充分利用武汉人才、科技、资本、产业、市场等资源,大力推进汉孝全方位合作,引进更多武汉企业来孝投资,全面加快汉孝一体化进程。

  扎实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积极探索生态环保、城乡统筹、行政管理以及“两型”产业和社会事业均衡发展等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360平方公里示范区规划体系,加大基础设施、战略性产业、生态环保及民生建设项目实施力度,努力把示范区建设成为环境友好的先导区、两型产业的聚集区、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

  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污染防治和农村面源污染、土壤污染治理,着力保护城乡生态环境。稳步推进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积极开展国家级森林城市创建,广泛开展“万树村”建设,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

  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切实增强产业支撑力

  突出发展主导产业。培育壮大盐磷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三大优势产业,提升改造造纸、塑料包装、金属制品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汽车机械、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精密仪器等新兴产业。坚持集群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发展市开发区光电子信息、汽车机械和服装纺织,孝南纸品,汉川纺织服装、金属制品和食品加工,云梦塑料包装,应城精细化工,安陆粮油机械,大悟精密铸造,孝昌机械电子等重点产业集群。从今年开始,全面实施重点工业产业倍增计划,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到2012年,全市11个重点工业产业主营收入比2009年翻一番,为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奠定基础。

  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和精品名牌。紧紧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从政策引导、要素协调、行政服务入手,大力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到孝感投资兴业。全力支持现有骨干企业通过项目建设、引进战略投资者、外联重组等途径做大做强,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力。大力实施回归创业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市场主体。推动银企、银政合作,鼓励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创投风投等多途径融资,切实解决好融资难问题,促进企业做强做大。深入推进质量兴市和精品名牌战略,着力培育一批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

  提高开发区、园区建设水平。按照“规划科学、定位准确、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体现特色、集成配套”的思路,重点建设八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一批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提高园区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水平,打造好工业经济发展的载体。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多途径拓展开发区、园区的发展空间,完善开发区、园区基础配套设施。

  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

  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

  加快孝感中心城市建设。以东扩为主,适度南进,西联云梦,拓展孝感中心城市发展空间,形成宜居大城市的发展格局。推进城区东扩提速,建成集行政、文化、金融、商务、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城区,继续完善提升老城区功能,配套完善55万人规模的综合功能区。加快临空经济区建设发展,建成以航空、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及高端商住为主的30万人规模的东部新城。积极支持孝南区行政中心南迁,建成15万人规模的孝南新城区。以孝汉大道、城际轨道交通西向延伸线为轴心,加快与云梦对接,实现基础设施同城化,资源配置一体化,建成20万人规模的云梦城区。

  完善城镇体系。完善县市城区和小城镇发展规划,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市域城镇体系。支持县市城区改造扩容,汉川、应城、安陆三市建成中等城市,大悟、孝昌建成中等发达县。加快小城镇发展,着力抓好30个重点镇的开发建设。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规划并启动孝感中心城市与各县市快速通道项目,提高县市城区至小城镇公路等级,超前规划建设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创新完善城镇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城镇功能和承载能力。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培植壮大本土商贸企业,引进和支持国内外大型商贸企业来孝发展,推动建设大型综合性多功能商业服务设施和星级酒店。支持建设专业物流园区和物流信息服务中心,着力建成以孝感城区为中心,对接武汉、辐射全国的物流服务网络。进一步优化金融结构,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完善金融和信用担保体系,加快建设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不断发展壮大金融业。加快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抓好骨干景区提档升级,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孝感战略性支柱产业。

  大力发展公共事业。加大公共文体设施投入力度,突出孝文化特色,大力开展孝文化研究、发掘和推介活动,建设中华敬老园等一批孝文化标志性工程。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成一批文化产业项目,不断提高城市品位。

  坚持以城带乡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落实国家、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引导和鼓励各县(市)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立足孝感农业资源优势和武汉城市圈市场需求,发展大城郊农业。坚持集中连片布局,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突出发展优势水稻(香稻)、水产(淡水特种养殖)、蔬菜板块及其加工业。

  完善农村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

  扎实抓好市、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六改五通”工程,完善农村水、电、路、沼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持续推进“清洁乡村”工程,切实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增加农村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逐步缓解城乡公共服务失衡的问题。文/图:蔡朝阳易卫斌陈辉

  “副中心”关键词

  背景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历届地委行署、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孝感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现在的孝感,综合经济实力提档进位,2009年主要经济指标跃入武汉城市圈前列;孝汉大道、孝硚高速、汉孝城际铁路的建设,360平方公里“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的规划和启动,搭起了融入大武汉的新平台;孝感市本级经济特别是市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各县(市)区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更加凸现了孝感中心城市的引领地位和带动作用;湖北省“两圈一带”战略的实施,为孝感调整完善城市空间布局提供了重大契机。在新的征途上,提出“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是把握大势、尊重规律、应对当前、着眼长远的重大战略构想。

  基本内涵

  充分利用孝感地处武汉城市圈核心圈层的地缘优势,围绕推进汉孝经济一体化和空间同城化,积极承接大武汉产业转移,有效承担大都市功能延伸,把孝感打造成为“经济总量大、城市规模大、区域带动力强”鄂东北大城市,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县域经济为支撑的发展格局。中心城市的范畴是:以孝汉快速交通大通道为轴线,东临天河机场、西接云梦县城长50公里,形成以东部新城区、孝感主城区、孝南新城区和云梦城区为核心组团的城市带。按照“一年起好步、三年打基础、十年基本建成”的建设进程,力争全市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生态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走在武汉城市圈城市前列,把中心城市建成市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抢抓发展机遇,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城乡统筹,着力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提升综合实力,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融入大武汉和“两型社会”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努力把孝感建设成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区域性大城市。

  奋斗目标

  ——经济发展实现总量大、结构优、效益好。到2020年,力争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5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0:50:40左右,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3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0000元。



  ——城市建设达到规模大、功能全、品位高。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实现55%以上。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突破1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20万人。中心城市基本形成与大城市相适应的城市承载力,建立健全适应大城市发展的城市管理体制,逐步形成体现孝文化特色的城市人文内涵。

  ——生态优化做到绿色、低碳、宜居。到2020年,中心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突破1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5%,全市森林覆盖率28%,万元GDP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低于武汉城市圈平均水平。

  ——区域影响力辐射鄂东北。通过提升与大城市相配套的要素聚散、科技创新、交通通达、信息交流等综合功能,强化中心城市在全市经济、文化上的龙头地位,确立在鄂东北的大城市定位,成为串联武汉城市圈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节点。 (本文来源:湖北日报 )
4#
 楼主| 发表于 2010-9-2 22:34:44 | 只看该作者
5#
 楼主| 发表于 2010-9-2 22:36:12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孝感新路2010-09-02 来源: 湖北日报(武汉)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图为:投资孝感布局中国

  图为:双峰山云海

  图为:春华秋实

  图为:和谐歌盛世

  图为:银杏掩映古民居

  图为:夕照开发区

  图为:后湖公园

  图为:泛舟荷叶间

  图为:董永和七仙女

  图为:东城区夜色

  图为:天紫湖风光

  核心提示

  生态环境优良的宜居休闲城市

  中华孝文化名城

  全国双拥模范城

  湖北省省级文明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县域经济的孝感路径

  郡县治,天下安。孝感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把发展县域经济牢牢抓在手上,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坚持“一主三化”方针不动摇,不折不扣地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着力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县域经济始终保持了稳步、健康的发展势头。2009年,纳入全省考核的7个县(市)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3.42亿元,同比增长15.1%,占全市总量的比重达90%;县域财政收入达38.5亿元,比上年增长22 %,占全市财政总收入比重为80 %。

  工业化步伐加快——县域经济的产业特色初步形成

  为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出台《孝感市工业企业综合考评和表彰奖励暂行办法》,制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意见》,强化培育市场主体,每年评选“孝感市十强工业企业”、“孝感市十大纳税工业企业”、“孝感市十佳成长进步工业企业”,并进行表彰奖励,促进中小企业的上档升级和争先进位。到今年初,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24%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提前一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000家的目标,达到1004家。

  各县市区利用资源、区位交通和劳力优势,初步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产业优势。孝南区利用市区一体的区位和闲置资产优势,大力发展纸制品、家具建材、食品医药工业;汉川市利用离武汉市近、劳动力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金属制品、纺织服装、食品医药工业;应城市利用石膏岩盐资源,大力发展石膏建材、盐化工和精细化工业;云梦县利用岩盐资源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盐化工和纺织和塑料包装工业;安陆市充分利用老国有企业的技术优势和银杏资源,大力发展粮油机械、纺织服装和医药工业;大悟县立足自然资源和老区的政策优势,着力培育和发展现代铸造、新能源和农林加工业;孝昌县立足招商引进,培育和发展微特机电工业。2009年,县域工业高速增长,对全市工业经济拉动作用更加明显。7个县(市)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9.1 亿元,同比增长28 %。在县域工业的带动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21.4 亿元,同比增长26.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5亿元,同比增长26.9%;实现利润32.4亿元,同比增长38.81%。

  招商引资和技改扩能力度加大——县域经济发展后劲增强

  县域经济就是招商经济,孝感始终把招商引资和技改扩能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采用了小分队跟踪招商、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招商、与武汉城市圈对接招商、企业重组招商、以商引商、抓回归工程招商等多种形式,引进了一大批有实力、对地方经济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项目。在县域经济的促进下,孝感2009年共实现国内引资122.6亿元,增长12.4%;引进回乡创业项目481个,到资49.3亿元,增长70.4%;累计在建项目156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4个,分别增加601个和48个。年初确定的66个重大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产业投资继续扩大。实施产业项目1047个,完成投资209.8亿元,增长43.5%。桑夏太阳能、新都扩能、爱仕达家电等项目建成,应城热电联产、汉川电厂三期等重大前期项目取得进展。

  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寻求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的设立,使孝感首次进入国家宏观决策层面。面对历史性机遇,孝感科学审视、准确定位,明确孝感主城区、东部新城区、孝南发展区、临空经济区、生态旅游区、现代农业区等六大功能区,着力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重点示范区。“构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历史新定位,燃起孝感新一轮发展激情。

  去年,“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项目获得省里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列入省重大启动项目清单的38个项目和明确孝感为责任主体的20个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以产业对接为重点,孝感加快汉孝一体化进程。汉孝临空经济、高新技术产业、汽车、化工等10个方面的项目合作进展顺利。交通、金融、信息等服务功能与武汉同城化对接进程加快,孝感设立的金融分支机构纳入武汉同城管理。随着汉孝城际铁路、硚孝高速、汉孝大道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汉孝“半小时通勤圈”呼之欲出。

  目前,孝感9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与武汉高校共建了研发机构,农产品供给数量占武汉市场的18%。2009年承接武汉产业转移项目504个,总投资255亿元,项目数量、资金额度均为历史之最。再过10年,一个中心城区面积1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0万人,生产总值突破2500亿元的鄂北明珠,将愈发灿烂夺目。

  城镇化步伐加快——增添县域经济新气象

  预计今年全市的城镇化率可达到41.5%,五年累计提高7.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8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乡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市域城镇体系基本形成。

  孝感中心城市建设提速。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人口40万人。2009年,孝感城区新建、续建项目58个,完成投资10.1亿元,今年的投资又将超过10个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批干道改造工程竣工,基本解决破损路、泥巴路、断头路问题,人民广场二期、后湖公园改造等市政工程项目有序推进,城区三水厂建成投入使用。开展“三城同创”活动,两年一届的省级文明卫生城市创建通过验收,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称号。

  各县级城区的建设得到加强。各县市区都加大了县级城区建设,完善城区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实施了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使县级城区的规模迅速扩大,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

  建制镇建设力度加大,功能有新的提升。以产业为依托,形成了一批局地小城市。如汉川的沉湖镇、马口镇,应城的长江埠、东马坊、汤池镇等。

  特色园区和产业集群——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平台

  按照产业兴区、特色立园、错位发展的思路,加大园区产业聚集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初步形成了孝南生活用纸工业园、汉川福星科技工业园和马口纺织工业园、应城盐化产业园和长江赛孚精细化工园、云梦县制膜及包装工业园、安陆市粮机工业园、孝昌县通讯电子产业园和大悟水晶工艺园等专业工业园,目前已成为全市产业聚集发展的重要载体。

  各地发挥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依托园区和中小企业,延伸产业链,构建产业群,初步形成孝感电子信息、孝南区纸品、汉川市纺织服装、应城市化工、云梦县塑料包装、安陆市粮油机械、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开发区高档纺织服装、汉川市金属制品、汉川市医药食品、云梦县盐化工、云梦县食品加工等十二个规模达十亿元的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思路举措

  孝感将进一步加大县域经济发展力度,继续推动县域经济在全省争先进位。主要措施是: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按照“一主三化”的要求,坚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武汉城市经济圈为依托,以企业和园区为载体,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保障,搞好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发展一批特色和支柱产业,保持县域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

  所辖各县(市、区)将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坚持突破性发展县域经济不动摇,紧盯在全省争先进位的目标不放松,以新型工业化为取向,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以实施重点产业倍增计划为重点,优化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以招商引进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培植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增强县域经济特别是乡镇经济活力,力争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发展关键词倍增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制定了《孝感市重点产业倍增计划(2010-2012)》。16个重点产业中,有11个是工业产业,明确了工业主导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重点,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型工业产业体系构筑、工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2009年,全市完成全口径工业增加值250.7亿元,同比增长2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4家,完成增加值221.4亿元,同比增长26.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5.0亿元,同比增长26.9%;实现利润32.4亿元,同比增长38.8%;实现利税57.8亿元,同比增长30.1%。

  目前,孝感已形成门类较全的工业体系,涉及32个行业大类。重点有汽车机械、电子信息、盐磷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金属制品、纸制品、医药制品、塑料制品、能源产业、建筑材料等十一个产业。

  发展关键词项目

  坚持项目兴业,增强发展后劲。编制和发布《全市技术改造导向计划》,建立和完善项目库,策划包装和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锁定11个重点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和全国排名前十名的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活动;重点跟踪监测11个重点产业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特别是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并搞好协调服务,促进一批项目尽快投产达产,确保工业技改项目投资年增长30%的目标。

  发展关键词创新

  创新技术品牌,提高产业竞争力。在重点产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组织11个重点产业的骨干企业参加产学研合作暨创业投资项目洽谈会,力争引进一批新的适用技术与合作伙伴;对骨干企业、主导产品的商标进行重点培育,继续实行精品名牌表彰奖励政策;搞好节能减排工作,强化绿色增长理念,推广应用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模式和消费模式,严禁污染项目,控制高能耗项目,避免重复建设。

  产业集群耀孝感

  孝南纸品产业集群。主要生产各类生活用纸及包装品用纸,集群共有企业18家,生活用纸占全国高档生活用纸总产量近十分之一。全国生活用纸“四大天王”金红叶、维达、恒安和中顺全部在此落户。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17.9亿元。

  汉川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现有纺织服装企业311家,吸纳社会劳动力4万多人。2009年营业收入72.7亿元。

  汉川金属制品产业集群。以福星科技、永和安门业、黎明钢构、童霸童车为骨干,网络企业36家,产品主要分为钢丝钢帘线、金属门业、金属钢构、童车童具四大系列,品种350多个,是我省最大的金属制品生产基地。2009年营业收入61.8亿元。

  应城化工产业集群。集群内现有规模以上企业56家,年产原盐400万吨、纯碱130万吨、氯化铵140万吨、复合肥80万吨,是湖北重要的盐化工基地。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90.3亿元。

  孝感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现有规模以上企业3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9家。产业集群中,航空航天、光电子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气体放电管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首位,高精度光学测量仪器占国内市场70%,是国内主要光学镜头生产基地。2009年营业收入29.6亿元。



  云梦塑料包装产业集群。核心企业富思特集团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制膜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包装行业龙头企业,2009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2亿元。市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以三江瓦力特、万山特种车辆、江河橡塑为龙头,网络企业13家。2009年营业收入13.2亿元。

  汉川食品医药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有达利、福源、分水药玻等,网络企业28家,2009年营业收入35.6亿元。

  安陆粮油机械产业集群。以永祥粮机、碧山粮机、天星粮机为龙头,网络企业38家,中小型粮机销售额占全国同行业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油机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8%。2009年主营收入15.1亿元。

  安陆医药食品产业集群。以神丹食品、午时药业、禾丰米业、湖北小家伙食品等企业为骨干,网络企业50家。2009年营业收入18.5亿元。 (本文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 )
6#
 楼主| 发表于 2010-9-2 22:37:24 | 只看该作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0-9-2 22:38:39 | 只看该作者
国务院8日正式批复 武汉新定位中部中心(图)
http://hb.QQ.com  2010年03月12日
楚天金报3月12日报道 今后10年,武汉城市建设蓝图绘就。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武汉未来怎么发展?如何体现滨江滨湖的城市特点?居住环境如何改善?昨日,负责武汉此次总体规划修编的武汉城市规划院专家,一一进行了解读。




【城市定位】
去掉“重要”实为更重要
国务院明确武汉的城市性质为:“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专家解读:
对照上一轮的国务院批复,此轮总体规划将城市性质由“我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调整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对比国务院一前一后两种表述,虽然只是两字之差,但“含金量”很高,突出了武汉全国重要中心城市的定位,进一步明确了武汉作为中部地区龙头城市的地位,反映了中部崛起“龙头”之争中国家的区域政策选择和导向。
这一定位与国务院对于批复的天津“北方经济中心”,重庆“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相对应,武汉的城市定位再次上升到国家高度。
【城市规模】
未来城市面积增两倍
《总体规划》确定的8494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专家解读:
上轮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区面积为3086平方公里,本轮总体规划首次将市域全境8494平方公里作为城市规划区范围。
主城区依托“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自然格局,逐步完善汉口、武昌、汉阳的功能,促进一体化发展;按照“多中心组团”式布局,依托“双快一轨”复合型交通走廊,由主城区向外布局六大新城组群,形成“主城+六大新城组群”的开放式空间结构。


【人口规模】
城区人口控制在502万
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20年,主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502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50平方公里以内。城市空间布局积极引导人口合理分布,避免主城区人口过度集聚。
专家解读:
本轮总体规划遵循集约节约发展的原则,按照人口超千万的世界级城市的目标进行规划,确定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规模为11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90万人。目前武汉中央活动区人口密度较高,部分地区甚至高达10万人/平方公里,超过东京、纽约等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
【交通优势】
“九省通衢”优势辐射全国
发挥武汉区位优势,建设国家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专家解读:
“大交通”明确了天河机场三期扩建,构建“十”字形的京广、沪汉蓉快速铁路系统,建设联系区域中心城市的4条城际铁路,建设武汉城市圈“三纵五横”的公路主通道,形成1小时通勤圈等规划设想。
重点解决过江交通,使跨长江、汉江通道各达到11个。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强轨道交通建设,到2020年将建9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282公里。预计到2020年武汉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将大于3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宜居城市】
六台“生态电扇”构建“低碳城市”
国务院批复中特别强调,武汉城市发展要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集约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专家解读:
《总体规划》在市域构建了“两环六楔”、“两网交融”的生态框架——给城市划出风道和生态走廊,“绿楔+城市风道”构成了武汉的六台“生态电扇”,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武汉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对“低碳城市”理念的率先尝试,赢得了“全球杰出贡献奖”。
城市规划提出的“500米见绿、1000米见园,2000米见水”目标,将让武汉更生态、更宜居。
此外,武汉将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荆楚网-楚天金报 朱安璋)
8#
发表于 2011-7-24 13:15:14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8:57 , Processed in 0.08800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