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0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感市作协近几年活动情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5 23:14: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孝感市作协近几年活动情况
                             刘碧峰[市作协主席]



       近几年来,孝感市文联、孝感市作协立足于以抓活动扩大社会影响,以抓作品打造文学队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文联、作协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文学队伍不断扩大,文学作品从数量到质量均有较大的提高,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学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也为孝感的经济发展、活跃孝感人民的文化生活,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下面,我从抓活动和抓作品两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和各位同仁做个简约汇报:
                                                                              一、抓活动方面
      大力开展各项文学活动,是促进文学事业发展,出人才、出作品的重要环节,以各种文学活动为载体,推动文学工作的全面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近几年来,我们根据孝感市的实际,积极开拓思路,开展了一系列产生了较好影响的文学活动。
      1、围绕挖掘、传承孝文化的精神,开展征文、研讨和出版活动。孝感市是全国唯一以“孝”命名的中等城市,有着丰厚的孝文化底蕴,汉代的二十四孝,孝感就占了董永、黄香、孟宗三位,孝感市委、市政府把孝感定位于创建“中华孝文化名城”,得到了国内权威机构和人士的认同。孝文化同时也是孝感作家创作的重要源泉之一。因此,为了促进孝感作家创作出独具地方人文特色的文学作品,我们围绕孝文化的开掘、传承、出新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先后举办了“孝子故事”征文、“孝文化与和谐社会”全国文艺作品征集评奖、“孝亲敬老、诚实守信”电力杯征文、孝感孝文化研讨会、“孝文化与传统节日研讨会”、孝文化与双峰山研讨会等以孝文化为主题的文学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孝感孝文化的工作,也促使了与孝文化紧密相连的一批作品的产生,如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总计180余万字的孝文化系列文集《孝感文化研究》《孝感孝子》《孝感孝文化》《孝文化研究》《中华孝文化研究》,长篇小说《千古孝子黄香》《孟宗的故事》《舍身崖》《少年黄香传奇》及《孝感米酒的传说》等,这些作品目前已成为孝感人民喜爱的文学作品,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2、坚持文学采风活动。采风是文学作者深入生活、了解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大力开展文学采风,对于促进出人才、出作品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坚持每年组织15名左右的重点作者到有人文传统的地方和市内经济活跃、有独具特色文化背景的地方采风,如陕西延安、山西昔阳、平遥、四川藏区、湖南湘潭、衡山、咸宁官桥八组及赤壁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双峰山民俗区等,采风活动开阔了作家的视野,激发了创作灵感和热情,参与采风的作家采风归来,都要发表一批反映采风内容和体验的作品,双峰山采风后的成果汇集《双峰山的传说》一书,出版后获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好评和群众的欢迎。
       3、积极举办文学作品研讨会。文学研讨会是提高作者创作水平和思想素质的有效形式,基于此点认识,我们近几年在抓文学研讨的活动上花了较大的功夫,举办了多次有影响、有规模的文学研讨活动,如《槐荫文学》创刊百期研讨会、《孝感晚报》文学作品研讨会、长篇小说《舍身崖》、《我们一路走过》、《陶铸在鄂中》、《左倾45°》四个研讨会、残疾诗人田子君作品研讨会、《刘细托文集》研讨会、《孝感孝文化》研讨会、《补碗》研讨会等,为了使我市作者能从研讨会中获得最大的收获,我们争取名家的支持,邀请著名作家编辑如刘富道、刘益善、刘醒龙、牛维佳、王新民、王浩洪等前来指导,通过这些研讨活动,我市作家的创作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
      4、举办创作培训班。创作培训班是推进文学作者成长最直接的手段。过去,我们曾举办过多次各种类型的文学创作培训班,对本地文学作者的培养起过重要作用,由于经费等因素的制约,一段时间以来,没有办过这样的培训班,对我市文学后备力量的成长有明显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去年8月,我们从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拿出资金,举办了一期40名作者参加的为期4天的文学创作培训班,邀请著名作家刘富道、赵金禾,剧作家李华清、胡大立,孝感学院文学院教授周涛等名家授课,这次培训活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会后一批文学新人已崭露头角。
      5、举办文学演讲和戏剧小品展演活动。我市文学演讲、诗歌朗诵和戏剧小品展演有着良好的基础。近几年来,我们抓住这个传统不动摇,坚持每年举办两次以上文学讲演、诗歌朗诵和戏剧小品展演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凝聚队伍,推出新人。如“迎七一”、“迎国庆散文演讲比赛”、“青春飞扬”校园诗歌朗诵会、“福星杯”戏剧展演、广场“廉政小品”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在我市已逐步形成品牌,为繁荣群众文化活动,推出文艺新人创造了较好的氛围。
                                                                        二、抓文学作品方面
      出作品出精品,始终是我们文联、作协的基本工作目标,近几年来,为了多出成果,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前述的研讨会、组织会诊、上门跟踪辅导、向上级推荐、联系出版专集等,使我市作家作品逐步走出孝感,形成了一支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作者队伍,涌现出一批有一定影响的作品,如连续两届的省作协签约作家曹军庆,曾有一段时间找不准创作方向,显得惶惑,为了解决他的问题,我们请我市理论界权威和他一起探讨,找出问题所在,使他很快走出困境,取得突破,目前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汉川作家张驰鹏在创作长篇小说《罪石》时,因种种原因几欲放弃,我们多次上门看望,鼓劲打气,使他重振精神,高质量地完成了这部作品,今年第二期《长篇小说•海外版》已予刊载。应城市残疾女青年田子君因严重疾病,不能站立,我们得知她爱好写作后,多次上门送书慰问和辅导,为其专门召开诗歌研讨会,组织专家撰写评论,并帮其出版诗集《轮椅上的诗行》,目前,田子君身残志不残,克服困难坚持创作的事迹,已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中央电视台及国内多家媒体均予以长篇报道,被央视、民政部推选为“春暖人心”四大典范之一,并荣获“湖北青年五四奖章”。经过我们的努力和全市作者的辛勤创作,
我市近几年文学创作形势欣欣向荣,在国内出版社出版文学专著100多部,一批作者常年在《人民文学》《上海文学》《作家》《十月》《长江文艺》等主流期刊上发表作品,精品的出现已可预期。
2#
 楼主| 发表于 2009-3-6 16:44:14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好事,当然同意哦。
3#
 楼主| 发表于 2009-3-7 21:32:36 | 只看该作者
好的,在某次会上说说。
4#
发表于 2011-11-21 11:13:52 | 只看该作者
乐做催花及时雨——第四次文代会文学新人阵容漫议




文【余行玉】

      刚刚结束的第四次文代会,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个强大的文学新人阵容。陈圣芳、付勇军、张黎明、范红玲、蒋红平、周芳、万雁、张杨、张建国、王瑛、李俊勇等等。近年来,他们都活跃在报刊杂志和文学网络,是孝感文学创作新人的代表。他们的参会,标志着孝感文学创作已经开创出了一个新人辈出的崭新时代,昭示了孝感文坛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明天。
      当今孝感文坛,出现两极齐头并进的格局。一方面,是以报刊和杂志等传统传媒为主体的文学创作方兴未艾,数年间,出版了数百部小说、散文、随笔和个人文集;另一方面,是以槐荫论坛为主要阵地的网络文学异军突起,呈现出百花争奇斗妍的繁盛景象。在这个格局中,不断涌现的文学新人不但是一支重要的生力军,而且大有冲击老一代文学创作主力,并进而取而代之之势。近几年在文坛崭露头角的陈圣芳,其系列散文随笔《澴河纪事》,继在《孝感晚报》连载后,又被国内十数家大型文学网站转载,现已与中国最大的文学网站红袖添香就全球网络传播权签约;被誉为“军旅小说三剑客”之一的付勇军,已出版《高度戒备》、《高度戒备Ⅱ》、《武装哨兵》等多部长篇小说,其作品深受读者喜爱,曾几度登上城市畅销书十强;应城作者李俊勇的长篇小说《南来北往》已被列入“湖北农民作家扶持计划”选题;槐荫论坛文学版主张黎明创作的三集风情电视连续剧《情迷双峰山》已通过审查,正在筹拍中;网络写手大道中行的长篇小说《装修时代》已入围省网络小说大赛。此外,周芳、万雁、胡英军等一大批文学新秀,创作之丰,见报率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文代会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同志指出,文联组织“要把繁荣创作抓住不放,要培养更多新的作者,出作品、出精品、出作家、出大家。”本次文代会有这样一个可观的文学新人代表阵容参会,是过去几年孝感市文联、市作家协会以及市文艺理论家协会重视文学事业后备军的发现、培养的结果。
      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是市文联及其市作家协会、文艺理论家协会的根本宗旨。近几年来,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及时发现具有创作潜力和创作激情的文学新人,对他们的创作活动给予及时的引导和支持。通过个人作品研讨会,推介和提携他们。去年以来,市作家协会和文艺理论家协会先后举办了“胡英军作品研讨会”、“周芳作品研讨会”、“万雁作品研讨会”和张黎明的“《情迷双峰山》剧本研讨会”。二是给这些文学新人提供一个能够展示自己的活动平台,更进一步地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周芳、万雁、张扬、张建国等先后被文艺理论家协会吸收为理事。他们的加入,也使得协会气象为之一新。
      近年来,网络文学的发展如火如荼,进入文联和作协视野是其必然。在年初召开的“全市农村题材文学创作研讨会”上,市作家协会邀请了在网络文学中打拼多年的文学作者参会,请其讲述了网络文学的发展现状。由此,联络网络文学作家群,成为作家协会的工作重点之一。市作协领导先后加入到了槐荫论坛文学网络活动中去,网友们为之雀跃,发贴说:“槐荫论坛越来越热闹了,先是刘主席来了,现在我们的余主席也来了,终于来了!”10月中旬,槐荫文学第二届“七夕笔会”笔友茶话会举行,市文联、市作协的部分领导以网友身份出席,让笔友群情振奋。另外,市文联、作协两次在网络上公开征文,一批优秀网络写手的文章经过专家审阅,被编入到《我们歌唱》、《散文孝感》两部书中。这些举措,在社会和网络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本次文代会虽然有这样一个可观的文学新人阵容,但对于一个十分庞大的文学新人队伍来说,还相对太少。正如一位网友说的:“令人遗憾,仍有许多槐荫论坛的精英游离在文代会之外。槐荫论坛的写手是孝感文坛的脊梁,也是孝感文坛未来的中流砥柱。”毕竟,文代会是整个文学艺术界的会议,涉及到文学艺术的方方面面,不可能把每个文学作者都囊括进来。人数虽少,但他们的背后,却是“孝感文坛未来的中流砥柱”的强大群体,是孝感文坛未来的希望。


      (本文为《槐荫文学》杂志约稿,因涉及网络作家作品,恐有疏漏之处,望文友不吝赐教,以便修正。)
5#
发表于 2011-11-21 17:25:20 | 只看该作者
有爱,就有欢乐——相约白鸽与《像鸽子那样飞》新书发布



文【董晓芳】

生活再难,有爱就有欢乐。
像鸽子那样飞,即使飞不高,也要昂首。
一路飞翔,经风历雨,不放弃,终有了自己一片小小蓝天。
这个初冬,白鸽携她的新书《像鸽子那样飞》,带给我们冬日的温暖,也圆满了自己的梦。
2011年11月26日,下午两点,似水年华乾坤店((乾坤大道乾坤阳光105号茶艺坊)。我们相约白鸽,轻启《像鸽子那样飞》扉页,沉浸书香。

白鸽简介:真名张丽。陆续在国内二十多家刊物发表散文、诗词及小说作品200余篇,部分作品获奖。2010年开始写小小说,得到小小说界多位老师指点,进步很快。有小说被《微型小说选刊》等转载,并有作品入选《2010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2010年中国时文精选》、《中外微型小说经典大系》、《玻璃雨》蚂蚁之星卷、《中国蚂蚁小说一人一篇成名作》等选本。获2010年中国蚂蚁之星小说大赛最佳新人奖。     

新书介绍:该书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是小小说与散文合集,由《微型小说选刊》杂志社社长、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得者、作家陈永林主编,作家、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得者魏永贵作序。 收入了她的76篇文章,全书分《花桥旧梦》、《来自澳大利亚的问候》、《赤裸的爱》、《大厅不是乘凉的地方》、《蚂蚁小说》、《生如夏花》六个部分。小小说前辈们认为,张丽的文字清丽,惯于以温暖的目光来注视小人物的命运,也很会编故事,善于从琐碎的生活中找到感动人的细节,用诗意的笔墨,将情节设置得优美动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6#
发表于 2011-11-21 17:26: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
发表于 2011-11-22 17:02:03 | 只看该作者
像鸽子那样飞
魏永贵


写这篇文字时我还不认识张丽。但我感觉认识她很久了。通过文学,或者说文字。
2011年岁首,作为2011年小小说作家网第一期网络研讨会推荐作家,我的作品被小小说作者们在网上“评头论足”。笔名白鸽张丽写了一篇题为《月色流淌的美》的文论贴在网上,对我小说《春天有月亮的晚上》展开评论。后来,这篇评论获奖位列第三名。著名作家蔡楠给其评奖的理由是:“难能可贵的是评论如散文诗一样的,小说的文字也像散文诗。评论者很显然明白一个道理,评论不应是干巴巴的条条框框,或者言不及义的空洞说辞,而应是一篇优美的文字。这让我们看到了评论的另一种写法。”
自此我“认识”了张丽。我还知道她写小说,写散文,写诗词,写随笔,让二百余篇文字在国内几十家报刊“旅游”,二十多篇小小说入选精品读本,有的文字还获奖,不仅获得2010年中国蚂蚁小说最佳新人奖,把大红的证书请回了家,还因为获得“海尔”杯文学大赛一等奖,把沉甸甸的洗衣机赢回了家。我还知道她是我的湖北孝感老乡,在故乡那片山水滋润且沉重的土地写着润泽且沉重的文字。
我说她的文字润泽是说她的文字有着老家草木的馨香与露珠般的闪亮。
我说她的文字沉重是说她用文字述说着乡村或小城生活的酸甜苦辣,一些善良的人性,无奈的人生。
年轻丧夫的聂婆婆(《聂婆婆》)60多岁摔断了腿,本来独居的她和留守的儿媳妇小翠一起生活,睡在小翠临时搭起的木板床上,以至于让“忙着的小翠常常忘了家里有个不能动弹的老母”,聂婆婆只能用叫唤和呻吟表达她无奈的需求。“人们先是习惯了聂婆婆叫唤,接着也习惯了她的呻吟。”两个“习惯”,叫人心生悲凉。“麻将桌上的嬉闹掩盖了聂婆婆的呻吟,没人注意那个生了褥疮的老人” 。当老人扯起嗓门哭喊:“翠,我痛啊,给我买药,给我治病”的时候,麻将场上有人抱怨“吵死了”。老人的哭喊与小翠、村人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来,“聂婆婆死了,一双空洞的眼睛瞪得老大”。
张丽的小说就是通过这样沉重的笔墨,用一个农村老人的孤独,反映当下某一种有些残酷却十分真实的现实。
傻儿《八斤宝》的确是个傻儿,傻到“十几岁了还流涕拖涎的,咿咿呀呀傻笑,整天瞎乱转,今天捏死这家的鸡仔,明天追打那家的娃娃,人见人厌”的地步,但善良的娘却不嫌弃他,仍然把他当作“八斤宝”,仍然给“流口水,擦鼻涕,踩牛粪”的傻儿千针万线做一流的衣服鞋子,不惜被村人讥讽为“糟蹋”了。傻儿穿着新鞋去踩爆竹,炮竹钻进裤腿,引燃了棉裤,吓得他乱蹦乱跳,娘“跑出来顾不得烫,伸手抓出炮竹,捏熄了棉裤里曼延的火星,手变黑起泡”,还慢慢地哄劝受了惊吓的“八斤宝”。傻儿却捡起石块打娘,还骂娘,娘也不恼。娘为了儿子忍辱负重,全凭着爱。后来傻儿不见了。“傻儿爹娘一个湾一个湾寻找,逢人便打听,见水泥杆贴寻人启事,甚至乘火车去找仍然找不到”,绝望的娘过后一连几天都没有出门,“再出现的时候傻儿娘红肿着眼,瘦得像个麻杆”。结尾的一个比喻,催人泪下。儿子永远是娘的心头肉,伟大的母爱在张丽的笔下呼之欲出。
我读过许多写母爱的文章,唯有这一篇,让我心灵震撼。它是通过朴实的文字和朴素的细节刻画达到这种震撼心灵效果的。“聪明”的作者一般不会去写这样的素材的,只有怀有疼爱之心的人才会去感触一个母亲最深沉无私的爱。
张丽独具慧眼,擅于在生活中发现被一般人忽视的东西,用一颗心去触摸她理解的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用小说的形式反映生活。在她的小说《爱我,你就亲亲我》、《生如夏花》、《大厅不是乘凉的地方》等诸篇中同样可以体现这些。
留守儿童的题材很多人写过,但大多直面他们“苦难”的生活。但是《爱我,你就亲亲我》里甜甜身上看不到苦难,她一直在笑,一直在唱歌,简直就是一个诗意的精灵,但文字背后却隐藏着一种深沉的情感,她对爱的渴望。作者在用一种诗意来讲述苦难,像是从一道伤口上涌出来的笑声,还有结尾用那种含蓄而不确定的细节,可以从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来解读,充满了张力。
历尽苦难的云(《生如夏花》)面对命运(婚姻)选择了隐忍顺从,其实在她的内心一直有着一种抗争,不甘于平庸的她终于在“日子平静舒适地过着,无欲无求”的而立之年,停薪留职,面对“一家家医院,一次次面试,一次次拒绝”的境况从不绝望,终于走向了成功。当她休假在老家科室里的女孩像妈妈一样在电话里叫她的时候,我们也为她得到认可获得尊重而欣慰。
在小说《大厅不是乘凉的地方》中,老父亲为了得到地震救援儿子的消息,天天去看银行大厅悬在墙上的大屏幕电视,因为那里每天会播报午间新闻。面对保安的呵斥,老人解释了他来这里的原因,却没有人相信,“老人被保安推出了门外,走进阳光里的老人,身影很小”。对银行而言,“这空调都是要钱的,是为顾客服务的,不是让你乘凉的”。后来,人们真的在新闻中看到了老人的儿子,和战友冒着生命危险救起了一个被困的老人,当无比激动的记者问这个额头被划伤的年轻战士“冒着生命危险营救老人的动力是什么”,“战士稚气的脸红了……嘿嘿笑着:说真的,我可没想那么多,也没有时间去想,只是看到这个老人,我脑子里闪过我父亲的影子,所以当时就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救出他……一定!”一边是儿子救起了被困的老人,另一边,这位英雄的父亲却“一直顶着烈日趴在玻璃门上看电视的老人晕倒在门边”。在张丽的笔下,社会的炎凉、人情的冷暖,描画得如此鲜明、深刻。
读张丽的文字,更多的是感动。这一点,更体现在她的散文作品里。
小时候和外婆相依为命(《外婆》),几年的寒窗苦读,作者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学校,要到外地求学的那天清早,“外婆赶来了,她拉着我的手哽咽着:‘你这一去,没有人送你,我担心你拿不动行李,担心你找不到座位,担心你在外受别人的气。春天你哮喘发作谁照顾你,夏天谁为你摇扇驱蚊,秋天你的牛皮藓发了怎么办(是外婆一直采草药治我腿上的顽疾),冬天谁为你盖被,你满是冻疮的手谁为你洗衣……”外婆的担心,那是爱的牵挂。等作者上班以后,因为生活的种种很少去看外婆。当听到外婆去世的噩耗,“我知道此生我的内心不会平静,我在人世也会更加孤伶”。痛惜追悔之情,溢于言表。
张丽用素净的文字感受生命的缺憾和生命的感动,令人深思、共鸣。
同样,在《父亲•艾蒿》里,一辈子勤劳的父亲从来不知道偷懒、休闲,“打电话让父亲来玩玩,他说没时间,田不种可惜”;作者找了“帮我带孩子”的借口让父亲过来,善良的父亲却拒绝了,说“我的病传染”;当以种种借口不到城里来、怕打扰儿女生活的父亲得知城里的孙女因为蚊子咬了几个红包破溃出血满身疹子需要艾蒿煎水洗的时候,“在端午节的清晨,在淅沥的雨里,我的父亲用镰刀在一个个山坡,砍了一捆捆艾蒿,然后佝偻着背挑到木楼上阴干”,最后,只“呆了一夜父亲坚持回老家”。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作者父亲佝偻着背的身影,我的眼睛忍不住潮湿起来。我相信,作者写这些文字的时候,也是饱含着热泪的。这样的细节,可以与朱自清的《背影》相媲美。作者写到:“艾蒿,家乡的艾蒿,漫山遍野毫不起眼的艾蒿,如此神奇的野生植物,难怪乡亲们视为珍宝。”其实,父亲,那些不起眼的乡民,不也是如艾蒿一样,同样有珍宝一样光彩的灵魂!
张丽的文字不仅仅是沉重的,也有优美的,行云流水的,富有哲思的。
她写栀子花树(《五月的清晨》):“你看,五月的栀子花树多么繁茂!那层层叠叠的绿叶,高高低低的枝桠,牵牵绊绊的枝条,深植大地的根系,显示了多么旺盛的生命力!”作者用一系列的排比,描写了栀子花树的繁茂与坚定。她写栀子花,笔触细腻生动:“它的叶片饱含甘露青翠欲滴,在风里低语浅笑,摇曳生姿。枝头上待放的花苞鹅黄粉嫩,如酣睡的婴儿紧嘟着小嘴,煞是可爱。要不了几天,这些花苞会在大朵大朵的梦里展开,白得让人心醉,香得让人沉迷。到那时沉醉其间,脚步怕是移不开了”。作者笔锋一转,直抒胸臆:“我喜爱栀子花,因为她素雅清灵、端庄娴丽;因为她的花语是等待永恒的爱,是一生的守候和喜悦。喜欢此花的人一定有一颗感恩慈悲之心,有一腔赤子之诚,不懂人心险恶,以真诚待人,为挚爱痴心守候,为真情付出无欲无求,无怨无悔。”作者以花拟人,进而表达自己高贵的哲思:“人们大多羡慕栀子花娇丽的容颜,浓郁持久的芳香,殊不知它也经历过漫长的寒冬,受过风霜的摧残,但她春天可播种,夏天可扦插、压条,由一粒种子,一根枝桠繁衍生殖,生生不息。”——栀子花美丽,更在于她高贵的精神!
读到这里,我不禁由作者笔下的栀子花联想到了作者本人。据我所知,张丽是一个见证过生命苦难的人。但她从来没有抱怨生活,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微笑着面对未来,像洁白的栀子花,静静地开放。如她在写栀子花之后的所说的,其实生活一直都这样,平平静静、简简单单、周而复始,重要的是感知,是心情。我想,她在工作和生活之余潜心写作,一定会收获更多的喜悦。
文学是寂寞者的事业,对张丽而言,文学的路还是漫长的。张丽在《纠结》中写到:喜欢做一只白鸽,有飞翔的翅膀,有蓝天的梦想。我祝愿白鸽张丽,张开翅膀,在美丽的文学天空尽情飞翔。


(作者系著名小小说作家,出版有小小说集《空地的鲜花》、《雪墙》、《雪上的舞蹈》、《爱的毒药》、《先生》五部,曾获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
8#
发表于 2011-11-29 16:05:23 | 只看该作者



===从【欲穷千里目】拍的200张里只选一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5:45 , Processed in 0.07403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