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乔布斯的最后时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4 02:2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乔布斯的最后时光 来源:南都周刊
      在iPhone 4S发布会结束时,乔布斯微笑了一下,没有说一句话。第二天他离开了人世。“一旦你离去,你就属于整个世界。”在其自传作者沃尔特最后一次拜访时,乔布斯对他说了这么一句话。而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作为父亲和丈夫的乔布斯将时间留给了家人;作为儿子,他仍没有原谅生父。

记者_ 秦旺 摄影_ 孙海
几个星期前,时代周刊前主编,CNN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沃尔特·艾萨克森,来到美国加州帕洛阿尔托市一栋靠路边的大房子里。他要采访房子的主人史蒂夫·乔布斯。此时的乔布斯,已虚弱得不能上下楼梯,但依然痛苦地蜷缩着身子,慢慢从楼上移动至楼下卧室与访者见面。
沃尔特的另一个身份是《史蒂夫·乔布斯》的作者。这一次访谈,他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还拿出一些养父以及自己家庭照片,用于即将出版的自传。他竭尽所能回答所有问题,还不时开一些玩笑,依然透露出尖锐的“乔氏话语”风格。他已隐约感到这样的会晤将所剩无几。
为子女作传记
自今年2月,他登上iPad2发布会的演讲台后,身体日益枯瘦。此后,他悄悄地将自己的病情告诉给了几个老朋友,然后这些人又悄悄告诉别人。先是慰问电话,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来跟乔布斯告别,但是他们大都没有沃尔特这样的运气。
乔布斯的妻子劳伦·鲍威尔婉拒了所有人的拜访,她还告诉其中一个拜访者,乔布斯如今几乎已经无法自行上楼梯了,她的丈夫只决定在临走之前见几个他觉得需要的人。
沃尔特自然是其中之一,这个知名的传记作家,曾为本杰明富兰克林、亨利?基辛格、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等名人撰写过传记。虽与乔布斯认识多年,但两人却并非至交好友。
2004年初夏,史蒂夫给沃尔特打了个电话约其见面聊天。沃尔特没有想到,乔布斯是想让他为自己写一本传记。听到这个请求,以写伟人传记闻名的艾萨克森,觉得乔布斯简直自大骄傲——他是不是把自己当成本杰明·富兰克林,或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继承人了?
“现在还不是时候。再等个十年二十年,等你退休了。”以乔布斯还处在事业波动期为由,这位作者婉言谢绝了请求。当时沃尔特并不知道,这一年,乔布斯已经确诊癌症9个月,他是在接受癌症手术之前,给沃尔特打的电话。
3年后的2007年,乔布斯推出了iPhone,沃尔特的《爱因斯坦传》出版。在帕罗奥图的一个新书活动上,特意赶来的乔布斯,再次把艾萨克森拉到一边闲聊谈自传的事情。“也许将来的某个时刻吧。”沃尔特依然选择了拒绝。
2年后,劳伦·鲍威尔找到艾萨克森,直言不讳地说:“如果你真的打算写一本史蒂夫的书,最好现在就开始。”因为不久前乔布斯刚刚做了肝脏移植手术,医生说他剩下时日已不再有五年、十年了。
这次,艾萨克森决定写这本书了。在接下来的18个月里,两人进行50余次会面,而这一次很可能也是最后一次采访。
沃尔特看着蜷缩在床上,穿着卡其色的短裤和白色套头衫,瘦骨嶙峋的乔布斯,将一直困惑于心的问题和盘托出:“将近两年时间,一个极其注重隐私的人,为何因为一本书而急于向别人打开心扉?”
“我想让我的孩子们了解我。”乔布斯答复道,“我不经常在他们身边,我希望他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并理解我做的事情。”
几周后的10月6日,乔布斯与世长辞。

与生父永相隔

“最后的几周里,乔布斯最牵挂的是那些依靠他的人:苹果的员工、四个孩子以及妻子劳伦。临终时,他语调温柔,饱含歉意。他为即将离我们而去而难过。”知名作家、乔布斯的妹妹莫娜?辛普森说。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这个工作狂人也变成了难得的顾家男人。自年初病危的消息传开后,乔布斯曾被请求出席告别晚宴,接受诸多奖项,都被他一一拒绝。如果身体情况良好,允许其前往苹果办公室,那么下班后,他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回家与家人共进晚餐。
1991年,乔布斯娶了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劳伦·鲍威尔为妻,婚后育有1子2女。此外,乔布斯还与前女友布瑞南生下女儿丽莎,由于乔布斯一度不承认,布瑞南曾短暂靠救济金扶养女儿,但之后乔布斯还是承认了自己与丽莎的父女关系。
如今丽莎同自己的姑姑一样,成为了一名作家,并已顺利从哈佛毕业,定居在欧洲。丽莎同乔布斯其他子女一样,从未在公众场合或者媒体上,发表过对自己父亲的看法。乔布斯希望自己子女能理解自己,而他的生父乔约翰·扬达利也同样希望获得他的理解。
乔布斯出生一周便被旧金山附近芒廷维尤市一对夫妇抱养。养父曾是激光公司机械师,养母是一名会计。长大后,乔布斯也希望知晓生身父母的身份。在寻亲过程中,他获知自己还有一个妹妹莫娜·辛普森,由生母在威斯康星州带大。
乔布斯和辛普森一见如故,建立亲密关系,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乔布斯曾说:“我们是一家人,她是我在世界上最好的朋友之一。我每隔几天会给她打电话聊天。”
乔布斯的生父却一直没有得到这样的机会,扬达利直到2005年左右,才得知乔布斯是他的亲生儿子。他不记得自己是如何听说此事的,他只是说这个消息是“一个重大冲击”。
自那之后,扬达利便开始在网上收集乔布斯的信息,观看乔布斯在苹果新品发布会上的演讲。2009年,乔布斯的健康恶化,他尝试着给对方发过几封电子邮件。而过去一年,这样的行为变成了定期的问候,内容都很简短:“生日快乐”或“祝早日康复”。
扬达利说,他收到过两封回信,最后一封是在乔布斯去世前六周收到的,信中只是说“谢谢”。几个月来他常常守候在电话旁,就是想能收到千里之外的一句隔空问候,然铃声始终没有响起,他也始终没能见上乔布斯一面。
扬达利是个苹果迷。他的第一台以及后来的所有电脑一直都是苹果产品,现在他家里有苹果的笔记本和台式机各一台,苹果发布的每一款iPhone他都会尽快购买,还有一台iPad。
如今扬达利已经80岁,拥有威斯康星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的他,在内华达州里诺市的一家赌场担任总经理。
放不下的苹果
在陪伴家人之余,乔布斯也放不开另一个孩子——他亲手创立的苹果公司。“他不会把时间浪费在他认为不重要的事情上。他知道他在世时间有限,他想控制所有可控制的选择。”乔布斯的私人医生迪安·欧尼斯说。
生命最后的时光,他邀请迪安,一起到他最喜欢的餐馆之一帕洛阿尔托的Jin Sho吃寿司。他向长期共事的朋友告别,包括风险投资家约翰·多尔、苹果董事会成员比尔·坎贝尔、迪斯尼CEO罗伯特·艾格。
1997年,乔布斯重回苹果,除高管比尔·坎贝尔和IBM前首席财务官杰瑞·约克外,其他董事均因各种原因离开。两人自1983年就相识,并从此成为朋友,多年来比尔一直是乔布斯的顾问,他需要比尔向他的属下,苹果的一众高管传达自己的建议,帮助他们为即将上市的iPhone 4S发布会做准备。
在身体没有恶化前,乔布斯通常会只身到比尔门前拜访。之前,比尔常常为乔布斯的骚扰而备受煎熬——乔可以持续不断地向他的办公室、住所、手机打电话,直到找到比尔为止。
一名深有同感的员工曾建议他别接电话,“我妻子也这么说过,我也试过,但不接电话史蒂夫会登门拜访,他的住处离我家只有三条街。”显然这招对乔布斯没用。
“闭门不出呢?”“我也试过,但我的狗见到他就狂吠不止。”
显然,10月6日过后,乔布斯的拜访,已经再也不会发生。
直到生命的尽头,乔布斯也没有放开对苹果的所有关注。10月5日,卧在病榻上的乔布斯,依然勉力打起精神,观看iPhone 4S发布会直播,苹果公司为他专门搭建了私人视频直播线路。
自2007年iPhone诞生以来,这还是他第一次没有站在现场做演讲。对于自己的工作,这个苹果的掌舵者一向如醉似狂,有一次准备苹果大会演讲前,他满头大汗地练习了3天,总共300次演习,每次都要修正不满意的细节。
7年前,他被诊断患有胰腺癌,医学界预测他只有三到六个月的寿命,这个顽固的人依然不肯退休,一直到今年七月才正式离开工作岗位。《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乔诺塞拉称他是“现代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伟大的创新者”,实际上,“创新”是人们对乔布斯贴上的最大标签,他本人给苹果所有员工带来的感受是清教徒般苦行僧式的工作狂。
在发布会结束时,乔布斯微笑了一下,但没有说一句话。第二天他离开了人世,原本在网络上饱受批评的 iPhone 4S,却刷新一项新的销售数据,单日预订数已经超过100万部,iPhone 4S的首日预订数超过了公司以前发布的任何新产品。
同样的12小时内,根据亚马逊的统计现实,售价为17.88美元,由沃尔特?艾萨克森所着的《史蒂夫?乔布斯》,预订量已经猛增了41800%。当天,台湾、纽约、上海和法兰克福的苹果专卖店都贴满了苹果迷的手工祝福卡片,去往乔布斯家的小道上都放满了人们送来的花、蜡烛和一个个被小心咬了一口的苹果。
“一旦你离去,你就属于整个世界。”在最后一次拜访时,乔布斯对沃尔特说过这么一句话。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02:31:15 | 只看该作者
周鸿祎: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乔布斯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周鸿祎(奇虎公司董事长)口述
成王败寇的文化没法创新
要论聪明,中国有很多人不会逊色于乔布斯;论市场的规模,中国的互联网和IT市场绝对是全球第一大市场,但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乔布斯?
我觉得乔布斯的核心首先是创新,这是中国文化很难接受的。创新意味着失败的概率比较高,而中国人的文化里非常害怕失败。我们崇拜成功,鄙视失败,害怕失败。结果就是大家都去抄袭别人,让别人先走,然后再跟上,这样最保险。大家都愿意随大流,一块去做事,一块去做团购。但创新就要做别人想不到的事情,一定是少数派,要忍受寂寞和别人的嘲笑。
我认为,乔布斯今天能够得到很多中国人认可,还是因为苹果市值最高。这就跟政府只以GDP为标准一样。不改变这种文化,不可能追求创新。我们很多企业家只想着挣钱,挣很多钱,没有像乔布斯一样,想着去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东西,去改变世界。乔布斯的出发点和我们非常不同的。
中国企业本身没什么创新,更多的是通过抄袭、垄断,然后打压新生的力量,所以我一点都不怀疑以后中国互联网里出现一些市政、高速公路公司。
即使苹果市值没有今天这么高,我依然认为苹果是伟大的。像乔布斯这么创新的一个人,有所长必有所短,性格中有这方面的优点,一定就有那方面的缺点,问题是我们只看着乔布斯优点那一面。我们的文化里面能容忍有这种明显缺点的人吗?能容忍他这种直来直去的说话方式?
中国企业家发展起来以后,就把自己的棱角藏起来,把自己包装起来。但乔布斯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并不掩饰自己,他并不为别人活着,不是刻意去怎么样。他跟癌症较劲,跟自己原来的成功较劲,也跟原来的失败较劲。他就是直来直去,所以很多人受不了,但我认为这是一个真实的人,虽然他有时候脾气不好、独裁、像个暴君。这是一个缺点,也可以说是一个特点。如果他不计较,把什么都放得很松,可能对产品就不会这么精益求精,但要做出世界上最棒的产品,就得鸡蛋里挑骨头。
你能特立独行吗?
我们的文化还反对特立独行,反对与众不同,觉得创新的人是二百五,因为你不是在做大家一窝蜂去做的事。我们太在意别人的提议,我们每个人都活在别人的评价之中。但创新意味着你要比别人看得远,洞察力比别人强,大多数人理解不了,这时候评价可能是完全负面的,或者说完全不理解你的意思,这时候你能承受这种压力吗?你能特立独行吗?一般人做不到。
中国目前价值观是一种实用主义的价值观,或者叫一元化的价值观,就是管你坑蒙拐骗,只要销售高、收入好,就像很多地方政府只要GDP发展了就什么都好。
一个国家跟一个公司是一样的,不能搞一元化的标准。污染环境、浪费能源、破坏不可再生资源,这种GDP没有意义。一个公司如果只用数字衡量,那所有人都会去抄袭,因为抄袭、山寨、拷贝最省事。
对于那些创新但不成功的企业,应该一样承认他们的价值。美国非常崇拜这种白手起家的英雄。我们这个价值观不改不行。今天一个企业做得很大,我们往往会对他锦上添花,但其实创新往往来源于小企业。
我们总是不喜欢挑战和颠覆,实际上,创新在美国就是意味着小公司去颠覆大公司。苹果始终扮演挑战者的角色,但是挑战在我们的文化里往往显得咄咄逼人,显得没事找事。搅局者和破坏者,在我们的文化里全是贬义。
如果中国不花点时间重新去改变这个文化,那我们教育出来的人,大部分都会没有创新能力,不是没有这个智力,是没有颠覆的胆量,也没有这个环境。少数漏网之鱼可能也在成长过程中被扼杀掉了。中国缺乏创业环境和创业文化,如果有了这种文化,再加上中国这么大的市场,这么多的聪明人,我相信一定会出现乔布斯。
制度上该如何保证创新
中国人办创新型高科技公司,基本上都是从美国拿的钱。创业者团队规模很小,只有一帮人,在国内物化的环境里就不被重视。在硅谷,想法创意很多,只要被认可就有人愿意投资。
我们企业上市时,实际上盈利状况并不是很好,但到美国上市,人家需要的是未来的成长。中国上市是审批制,不是市场来决定你的好坏,是由少数人来决定。美国上市很容易,只要能找到承销商愿意帮你卖股票,投资基金愿意买,财务经过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就行。这对创新是鼓励的。
在美国上市,还有一个好处是与国际接轨,获得一个世界级资本市场的认可,有助于国际化业务拓展,包括在国际上的竞争和合作。虽然说我们创业板弄了很多公司包装上市,但并没有真正解决这些创业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更喜欢干的是锦上添花,而创业者需要的是雪中送炭。
美国的银行也不会贷款给创新企业,因为没有任何可抵押的东西,所以这种企业发展一定是靠风投来支持。美国的风投已经非常成熟,他们对创业团队认可和尊重,比如投了很多钱只愿意当一个小股东。中国今天很多有钱的老板听说投资很热,拿点钱来投,投了就觉得这个企业是他的了,要控制这个企业。这种事情很多,背后实际就是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的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2-20 10:43 , Processed in 0.15604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