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的教材缺失了什么——与台湾教材对比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4 21:54: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的教材缺失了什么——与台湾教材对比有感  2011年11月28日  作者:马晓奕  
  有幸在一次活动中得到一份台湾教材——《那默默的一群》,这是七年级上册的一篇写人的散文。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与人教版教材比对一番,对于我们的教学应该有一定的帮助。
  一、学习重点的细腻与否
  台湾教材的学习重点:了解周遭小人物对社会的贡献;培养描述日常生活见闻的能力;体会劳动者敦厚朴实的精神。
  人教版的学习重点:学习这个单元,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还要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同样有学习重点,台湾教材是针对《那默默的一群》这一篇课文的,而人教版是针对《紫藤萝瀑布》所在的这一个单元的,细腻与粗糙已然初显。前者要求“了解周遭小人物对社会的贡献”,这一重点的突破需要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基础,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拓展到学生对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了解,既有由点到面的辐射,又指向学生的精神世界,细腻得立体而深刻。而后者仅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再从能力维度来看,前者要求“培养学生描述日常生活见闻的能力”,从文中引出,又再一次地将书面表达能力培养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文本、生活三位一体,同样细腻得立体而深刻。而后者仅要求“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只指向学生和文本。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21:55:01 | 只看该作者
二、课文导读与作者简介引人与否  台湾教材中的课文导读在内容上涉及课文的出处、课文内容、语言特色,是人教版课文导读与注释①的组合,在表达上,人教版运用疑问句的形式,更能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这种形式在第一单元的课文提示中被广泛运用。关于作者简介,台湾教材比较具体,人教版的要么没有,要么比较简略。拿《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宗璞来说,她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再者,她的作品《西湖的绿》也曾编入教科书之中,值得简介,但是编者没有安排。人教版的往往选择少许,放在教科书的前几页,不太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
  三、文下注释具体与否
  台湾教材《那默默的一群》相当浅显,尽管如此,编者还是对“疆土” “防区”“容貌”“一丝不苟”“文雅”“不厌其烦” “泥泞” “敦厚” “风范” “人物”十个词语进行了解释。而人教版《紫藤萝瀑布》只对“忍俊不禁”作了解释,其他的诸如“迸溅”“伫立”“伶仃”“蜂围蝶阵”“盘虬卧龙”等都不曾作解释。对于词义的把握,教材体现的要求低于课程标准的要求,以致于测试时考查的词语很多是注释中不曾有的词语,学生学得糊涂,教师教得糊涂。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21:55:31 | 只看该作者
四、课后练习指向如何  台湾教材的问题与讨论:
  1.为什么作者说清道妇
  是“默默的一群”?又为什么说她们是有资格被称为“人物”的一群?
  2.请你说说看,哪些文句是把清扫道路的工作比喻成兵士的护卫疆土?
  3.在你生活的周遭,还有哪些默默付出的“人物”,请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你的观察心得。
  4.什么样的工作态度才是“一丝不苟,绝不捡便宜”?请说说你自己的经验。
  人教版的研讨与练习:
  1.朗读全文。试用你的经历或见闻印证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
  2.揣摩下列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具体的四个句子略)
  3.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试搜集几种说法(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搜集一些吟咏花木的诗句),与同学交流一下。
  台湾教材的问题1是指向文本内容的,问题2是指向文本形式的,问题3是联系生活,要求学生观察生活的;问题4是联系学生自身,要求学生关照自我的。人教版的练习1是指向文本内容的,通过关照自我或观察生活来印证文本内容;练习2是指向文本形式的;练习3是指向知识的,通过其他文本解读花木的象征意义。虽说都涉及文本内容、形式、生活、自我,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台湾教材中的四个问题引领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别人走向自己,从封闭走向开放,最终实现了对学生灵魂的触及。而人教版是从生活或自我到文本,或是从文本走向知识,从开放走向封闭,与学生的灵魂绝缘。如果说人教版的开放体现在每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之中,则又显得与文本不够密合。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21:56:02 | 只看该作者
五、其他内容必要与否  与人教版相比,台湾教材在文后明显多了三块内容——课文赏析、语文部落格、应用练习。课文赏析部分能让学生大体了解文章的内容,是对学生初读的提升,以便于学生的阅读得到印证,使课堂学习更为深入,侧面反映出台湾教学的民主与开放。语文部落格显现的是人物描写的方法,内容非常细致:首先让学生做准备工作,必须先观察人物的外貌、表情和动作,透过观察和感觉去思考他的个性、为人,以及对我们或其他人的影响。其次指导学生如何描写,要抓住重点,把握人物的特色,选择最具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材料,以及适合其年龄、身份的谈吐与动作,将其所作所为,具体而细致地呈现在眼前。不只叙述人物做什么,更要描写出他是怎么做的,以充分表达人物的内心与性格。最后,说说人物的优点、贡献和地位,对我们的启发与教导,如此可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生动,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还以课文为例进行说明。这种细致的写前的准备有助于促成写作的真实,这种细致的写作指导更是我们教材中不曾出现的,有助于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理性认识来提升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
  人教版语文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但与台湾教材比较之后,笔者深感我们的语文教材缺失理念的细线条落实,加重了普通教师的教学负担,且不利于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台湾教材在理念的落实方面至少有以下两点值得我们借鉴。
  一、学习重点的提出、问题的设计、书面表达的指导、阅读链接的安排,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以上几点均以课文为单位,且注重文本、书本、生活、学生之间的联接,最终指向学生的灵魂,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使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生命共舞,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二、作者简介和注释的编写、课文赏析的加入、插图的编排,为学生的自主、独立阅读铺设台阶。
  以上几点均围绕课文,注重引导的层次性。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中心是学生个体,所以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独立性,让学生在自主、独立的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构建。因此,教材的编写应该为学生的自主、独立阅读铺设台阶。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记得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顾泠沅教授曾以倒洗澡水时不要倒掉澡盆里的孩子为喻,强调改革不能矫枉过正,因而,革新的同时我们决不能忽略了对传统教学的经典传承。(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云龙中学 马晓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3 22:11 , Processed in 0.06968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