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之友网》名师推介系列----------吉春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19 13:00: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之友网》名师推介系列----------吉春亚








吉春亚
  吉春亚,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封面人物,中学高级教师,现在北京市北京小学任教。1964年生于美丽的太湖南岸,独特的江浙人文沃土孕育了她的聪慧灵气。她的教学带有浓浓的“语文味”且不乏诗情画意。她有很强的科研能力,主持或参与过“语文思维训练”等6项省级课题,荣获了全国小语会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多项荣誉,出版有17本教学类图书,在国内有影响的报刊上发表文章近百篇。近年来,她应邀赴全国各地做示范课、举办讲座200余场次,深受广大教师喜爱和众多专家好评。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13:01:02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13:02:04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13:02:31 | 只看该作者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13:03:15 | 只看该作者
吉春亚——创新高效 诗意飞扬 [zt]








有人把特级教师吉春亚老师比喻成清新淡雅的玉兰花,是非常贴切的。玉兰宁静、淡泊中却显出坚定的性格;吉老师娇小的身躯却担当起“言语学习”型语文教学的领军人物。作为吉老师的徒弟,我更为能向吉老师学习语文教学感到骄傲和自豪。当我轻轻走进吉老师的课堂,就被她诗一样的语言所感染,被她浓浓的语文味所陶醉,被她精到的讲解、巧妙的设计所折服。当我静静地聆听吉老师的指导与点拨,才慢慢悟出了“创新、高效、诗意”这六个字的深刻含义。
一.轭其要害、开拓创新
吉老师的教育理念新,教学方法新,这个“新”,绝不是那种只重形式不重实效的“新”,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新”,而是在对当前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冷静思考后的“新”。时下,大江南北的小语教学可以说是百花吐艳、异彩纷呈,吉老师却坚信:只有言语,才是语文教学的共轭点,言语能力的培养才是语文教育的核心。于是,她按照自己的思路对语文教学进行大胆改革。
首先,创造性使用教材。人教版教材是按专题来编排的,凸现了浓浓的人文性,吉老师发现它并不完全适合自己所教的班级,于是对现有教材按自己的训练思路重新编组教学,哪些课文用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哪些课文用于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哪些课文重点培养朗读技巧,哪些课文传授背诵方法,各自编为一组。在同一组中,哪些课文重点指导,哪些课文用于学生训练,她都心中有数。例如:在执教《巨人的花园》一课时,吉老师以这一课为例子,教给学生读懂一篇文章的方法,学生在老师不断引导和启发下悟出了阅读方法。在学习《黄山奇石》一课时,吉老师以这一课为例,训练学生快速背诵的能力。背诵的方法也不是生硬地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在一步步体验中习得背诵的诀窍,还带动了另一篇选读课文的学习,立竿见影、效果明显。除了教好本册教材,她还适当补充了苏教版、浙江版教材的一些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加强了教学的横向联系。这样做不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吗?
其次,教学内容创新。吉老师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根据学生特点,创编了很多形式新颖的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趣识对联》的教学是把祖国几千年来积淀的对联文化巧妙的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受到浓浓的人文氛围的熏陶。课一开始,吉老师和学生一起用手打着拍子诵读: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高对低,左对右,前沿对后方;高山对流水,花草对树木……那响亮的掌声,整齐的诵读声,很快把学生带进了诗的意境。学生在饶有趣味的诵读和“对对子”游戏中知道了什么是“对仗”和“押韵”,更品尝到了“初试牛刀”(即尝试对对子)后的乐趣。这样的课,学生怎能不喜欢?老师怎能不爱听?还有《名字作诗》,老师先以自己的名字作了一首小诗,引导学生在品诗中渗透了写作的技巧,然后是学生自己根据名字作诗,老师当堂改诗。课上得游刃有余、驾轻就熟,表现了老师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文学素养。也表现了老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
二.舍末求本、凸现高效
我们的语文课本承载着太多的人文积淀,而北京小学每一堂课只有35分钟,怎样使学生在短短的35分钟之内,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语文学习,是吉老师一直思索的一个问题。于是,在他的课堂上,抓住“言语学习”,大胆删去了与语文关系不大内容,省下时间集中精力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文字整合的诀窍,并较为成功的外化为各种“言语作品”,与此同时,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追求语文教学的最大效果。
首先,突出训练意识。这种训练,不是对课文内容的简单模仿,不是在学习过程中应塞入一些诸如扩词、造句、分段、归纳中心等,把阅读教学过程搞得支离破碎,而是深入挖掘教材的训练点,设计巧妙的方法,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既要完善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又要丰富和优化学生的语言系统,还要促使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这三者水乳交融的训练模式。例如,吉老师在执教《猫》一课时,学生已经了解了第一部分内容,吉老师说:“我已经感受到老舍先生在夸耀猫古怪的性格时,在一组古怪性格之间,都用了两个词,就是——”“说它……可是……”学生迫不及待地回答。“你们能用上这个句式,把后面的温柔可亲、胆小等性格说一说吗?” 这种训练设计,是把全文有联系的知识看成一个整体,加强了学生对内容的整体理解,也使学所生对所学内容再思考。在说的过程中,又加入了自己对课文的一些理解,对猫的喜爱之情,生成的语言融入了自己的能力,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可以说是言语和精神同构共生的。             像这样的例子在书中不胜枚举,即使在古诗教学中,她也创设情境、设计练习 “老师指导我们写作文时,夸奖我们的作文真是(                    )!”引导学生运用古诗,可算是独树一帜。
其次,简化了教学形式。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很多教师都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回顾旧知、默读思考、汇报交流、集体感悟、读写结合。无论是写人的、记事的、写景的、抒情的、说明的文章,不管适合不适合,一律采取这种教学模式,形成了语文教学的僵化模式。吉老师的课堂教学简化了教学环节,摒弃了繁琐的提问追问,形式简单、明快流畅。例如,在执教《鸟的天堂》一课时,首先播放了一段大榕树的录像,让学生谈感受,学生说到“这棵榕树镇大啊!”你能从书上找到描写榕树大的句子读一读吗?当学生读得不够到位时,吉老师没有追问,而是说:“从你的朗读中,我觉得榕树还不够大。你能把自己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吗?”这里没有朗读技巧的灌输,没有情感的强加于人,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课堂上,一些细节的处理也同样令人称道,比如学生心中有感受,但是表达不清楚时,教师会用一个词帮他搭一个桥,学生再接着往下说;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时,老师说:“我在这里给你点个逗号,请你继续说下去。”这些处理,都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润物无声、诗情画意
吉老师的任何一节课,都给人一种清新淡雅、亲切舒服之感。仿佛阵阵清风,吹动着我的思绪,犹如涓涓细流,沁入每个听者的心田。而这种感觉,不是稍纵即逝,而是愈回味,愈感味正情浓,真可谓浮华汰尽显本色,诗情画意在其中。
首先,挖掘情感因素。吉老师认为,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课的突出特点就是诗意,训练不是机械操作,应是在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环境中进行,情感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在学生的心灵感动中进行……例如,在执教《詹天佑》一课时,吉老师设计以感动作为教学主线。上课伊始,吉老师饱含深情地说:“2003年、2004年,中央电视台有一个节目叫感动中国。任何一个时期,都有感动中国的人。有一个人,虽然离我们很远了,我们不应该忘记,他就是詹天佑!”这样的开场白,一下子调动了学生情绪,把学生带到一百年前京张铁路的建设工地上。在学习课文中,老师又深入挖掘文本,设置情境,引导学生继续感动。“1905年的一天,在京张铁路的开工典礼上,詹天佑慷慨激昂地演讲,可是却招来外国人的一阵阵嘲笑。如果你在詹天佑身边,会对他说什么?”“詹天佑你鼓起勇气,一定会成功的!”“詹天佑,你真是好样的!”“詹天佑,你大胆去做吧,我们支持你!”听到学生发自内心的鼓励,相信学生已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深深感染,融入到课文角色中,同詹天佑同呼吸、共命运。吉老师通过深入挖掘课文情感因素,调动学生情感,学生在这种情感体验中的语文学习,记忆是深刻的,效果是明显的。
其次,润物无声渗人文。吉老师重视语言文字训练,但并不忽视情感的熏陶感染。请看《鸟的天堂》教学片断:学生为鸟儿和树的功劳争论不休时,老师说:“鸟和榕树是形影不离的,树和鸟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没有鸟,树很快就会衰老;如果没有大榕树,鸟儿也唱不出动听的歌;可以说树是因为鸟而年轻,鸟因为树而快乐互相欣赏才是一种美!让我们站在欣赏对方的角度再一次表白心声。”“感谢你,大榕树。你能让我们鸟儿筑窝栖息;你能为我们鸟儿挡风遮雨。你是我们小鸟美好的家。”“鸟儿非常活泼可爱,歌声也那么清脆动听。有了鸟儿,我们大树才会更有生气,更有情趣。”“感谢小鸟,歌,感谢小鸟每天飞来飞去,给我们带来生命的活力。” 从学生的话语里感受到鸟与树是那样和谐相处在一起,“互相欣赏才是一种美!和谐才是一种美!”这些话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这才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品格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人文渗透。
再次,诗意语言促诗情。凡是听过吉老师讲课的人都会有一种感受,那就是吉老师的语言像诗一样美。例如:“虽然是静悄悄地,但是我们的思维在涌动。” “让琅琅的书声在教室里飘起来。”“诗人的智慧和哲人的思考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诗一般的语言,火一样的热情。”“你美好的语言,让老师深深感动。”“吉老师陶醉在你语言的敏感性中!”“刚才是一枝独秀,现在是满园春色了!”……当这诗一样的语言在教室里回荡时,学生和老师怎能不被这种浓浓的诗意所感染呢?
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吉老师的成功,得益于父母的教诲,得益于名师的指点,更得益于她艰辛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愿这朵玉兰花越开越美,为语文教育界带来一股清新淡雅的香气。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13:04:40 | 只看该作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13:05:34 | 只看该作者
吉春亚老师的课带给我的思考
王小菊


特级教师”这个称号我想可以这样去解读它,那就是“有特殊级别的教师”。“特殊”在我看来就体现在它的与众不同。吉老师是北京市特级教师,以前,我只是在杂志上经常阅读她的教学理念和有关文稿。有幸目睹她课堂教学的风采,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她与众不同的教学魅力,真可谓名不虚传。她的课是一种享受,值得我回味的同时也带给我许多思考。
1.老师的课激情洋溢。
吉老师连续上了两堂课,而这两堂课分别是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
材,然而在这两堂课中,吉老师的热情没有丝毫的减少,自始至终感情充沛,精神饱满,嗓音清亮。不仅如此,两堂课下来还能激情洋溢地为在场所有老师高歌两曲,值得佩服。
2.老师的课节奏感强。
用评课专家的话说“吉老师上课是一路小跑。”这种评价毫不夸张。
吉老师干脆的语言,精练的评价,到位的手势无不透露着快节奏高效率的教学风格。
3.吉老师的课吸引力大。
如果说课堂是磁场,那么磁性的大小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我觉
得吉老师的课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紧紧地吸引着学生,吸引着听课老师,还吸引了在现场拍摄的摄影师。在上《趣识对联》时,一位场上的摄影师居然不由自主地对接起吉老师的对联。整堂课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在场的所有人。课的精彩,效果的好坏也就不言而喻了。
4.吉老师的语文积淀厚实。
如果说以上都是外在需要学习的东西,那内在的语文功底则是我今
后主要学习的方向。大容量的课堂在吉老师的课上却并不觉得烦累,其中《和时间赛跑》一课中出示有关时间的名言不少于20条,吉老师还能启发学生自己写名言。《趣识对联》一课,前后对联不下30条。这种大容量的课堂学生非但不觉得累,反而越学越有劲,这源于吉老师厚实的语文积淀,是她用诗般丰富的语言营造了整个课堂。
5.做吉老师的学生学生真幸福。
吉老师上课前的问候语是“同学们语文课快乐”。试想:能快乐地
学语文该是一种多么的幸福呀!不仅如此,吉老师在课上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多元,暖人心的。教学《和时间赛跑》一课时,吉老师丰富的评价话语让我应接不暇,我记录了这么几条:“机会属于你”、“巾帼不让须眉”、“你灿烂了,还照亮了大家”、“让思维的网线连接你我他”、“沉浸在内心,洋溢在脸蛋的朗读,真好!”、“这位爸爸语重心长”、“这位爸爸给我们传递的是淡淡的哀伤”、“这位爸爸丝丝的严肃……”、“你传递的情感比刚才慈爱多了”、“说不出的滋味从你的眼神里传递出来”、“少年好记性”、“领异标新二月花,个性化的语言像水,像土”、“因为你们读得好,老师想再欣赏一遍”、“你的长进就在反复的朗读中”……由于本人记录水平有限,错过了许多精彩部分深感遗憾。总而言之,让我深深感受到做吉老师的学生真幸福。
她的课也带给我许多的启示:特级教师就是特级教师,她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滋长的。我们应该从特级教师身上学些什么,绝不是一招一式,因为那些一招一式只是表面的模仿,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那种内在的底蕴只有在自己不断的学习中才能积攒的。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9 13:06:28 | 只看该作者
与名师共舞:“吉春亚”篇
在吉老师说课的时候,有几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爱读书,丰富自己的文化视野;不断地探求语文学科的本质规律;培养自己灵活巧妙的教学设计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简短的几句话,倒出了语文老师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吉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她的课堂上,充满了睿智。这睿智就来自于她对自己严格的要求。
吉老师为我们上的是《詹天佑》这篇课文。刚拿到这篇课文时,我就在想,这是一篇比较难上的课文,如果让我来上的话,根本就无从下手。而吉老师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切入点。她让学生读詹天佑的就职宣言,读出了詹天佑的决心;通过读詹天佑给养母的信,又读出了詹天佑的信心。接着,让学生自由读第一段,说说又读出詹天佑的什么心。这样,一个“心”字,就打开了学生进入文本的通道。学生有了许多独特的感悟,一个个不同的“心”字,表达了学生对詹天佑的了解,对詹天佑的敬佩。
对于文中的重点语句,老师总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朗读。詹天佑对工人说的一句话,老师创设了大约五六个情景让学生反复地读,以体会詹天佑的“精心”。这一做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想起了王崧舟老师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时,也用了同样的方法,结果调动了所有学生的情绪。创设情境朗读课文,这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其中的一个说话练习也让我印象深刻。要求是这样的:我是杰出的工程师,画一幅精彩的示意图,并解说;我是细心的读者,从这些语句读出詹天佑的杰出智慧。学生从中任选其一。这道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入文本,用不同的身份对文本进行解读。这样,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促使学生对文本进行创造性地处理。
最后的小练笔也设计得恰到好处。让学生通过表达对詹天佑的心声,进一步增加学生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让学生“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这节课中,还有一点小小的遗憾,就是学生好象游离于文本之外,写的和说的都没有依据课文内容,大都是空洞地表达对人物的赞美之情。这可能与学生本身的水平有关,也可能是学生准备不充分,对人物不了解的缘故吧。
我最大的收获是:我们要善于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朗读,以加深感悟。
庞海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04:50 , Processed in 0.10787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