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语言实验必须恪守语言法则
任 蒙
语言的美感,是散文的重要审美要素。
体现语言的创造性,不仅是散文的追求,整个文学领域都应该努力提升语言自身的功能,增强语言的美感,增强作品的可读性,尽可能使读者能够从作品的表达形式上获得审美享受。回顾新时期以来的散文创作,很多作品不但在情感上更加深沉,更加真实,更具有思想深度,更具有想象力,而且在语言上也更加体现出艺术性,在表现风格上更加体现出多样性。很多作品的语言艺术超越了传统散文,可以说,散文语言的丰沛与升华为散文整体水平的提升和整体面貌的革新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有些作者面对散文创作道路上的马拉松长跑,不是下真功夫磨砺自己的书写艺术,不是努力提升自己的创作实力,而是试图通过走捷径抵达所谓成功的目的地。这种表现形式的创新往往就是错乱散文结构和翻新散文语言,或不顾文章逻辑,故意颠倒叙事顺序,造成结构混乱,或无视语言法则,颠覆语法规律,导致文字晦涩,病句连篇,甚至一本散文的书名就是个没法理解的病句。这样的散文粗看好像有些新意,仔细读下去,越发感到其文法不通,不但不能避免审美疲劳,反而不堪卒读,有的整个段落不知所云,让人想到“意识流”,想到那些不知困惑过多少读者的所谓朦胧诗。
散文语言本来就是最为丰富、最富表现力的文学语言,它可以具有凝练瑰丽的诗性资质,可以具有随笔文字的自由恬淡,还可以运用小说叙事状物的生动描绘,还可以吸收理论语言的抽象与深邃,甚至还可以借用杂文语言的嘲讽与幽默。可以说,散文语言是兼容了各类文学体裁语言优势的文学语言。面对散文语言的广阔天空,散文作家应该追求自己的语言风格,去努力地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散文语言。但是,散文语言无论追求哪一种个性化特质,都必须致力于增强语言的表现活力与文学张力,都必须以扩充散文语言的表现空间、强化散文语言的表意功能,更能够展示出散文的语言之美为终极目标,不断迈向“完美表达”的艺术高度。
诗歌声称是语言的艺术,但决定诗歌成败的终究不是孤立的语言。散文更是如此,决定散文成败的更应该是它的内涵。因此,散文的语言之美与作品的内涵是不可剥离的,如果没有丰厚的文学内蕴,再华美的辞藻都只会是被废弃的空壳,都会被人像对待商品的包装盒一样扔进垃圾箱。所以,不存在孤立于作品内涵之外的优秀散文语言,更不存在缺乏内蕴的所谓语言个性。诗人也许可以去写“把自由还给鸟笼”,但散文不应提倡这种猜谜式的语句。我曾经说过,散文创作如果在表现方式和语言创新上一味刻意求变,尤其是在语言上过度翻新,进行过度的变异处理,很容易滑向“反创作”,是一种与创作规律相悖的狭窄路子。没有思想重量的故作高深,缺乏诗性意境的辞藻堆砌,一向是散文创作必须防止的倾向,而不顾语法修辞的基本规则,将散文语言“革新”到文法不通的地步,以散文外表的怪异掩饰内容的苍白,更是不可取的。
散文语言不在装饰之美,更不在游戏之趣,美在它既清晰准确又生动奇妙,美在其言外之言与音外之音。散文语言要充分体现出时代感,不断注入新的艺术生命力,最终还是要靠作品的时代内涵与文化内蕴,要靠作者的艺术感受力。要主张积极健康的散文语言实验,在恪守文学语言法则的前提下,去努力追求思维的奇崛、情感的丰盈、抒情的俊逸、哲辩的精警,力求其更能表意炼义,更能涵纳作品深厚而丰富的意蕴,更能体现作家独特的表现手法与创作风格,更能展示散文语言的悠远壮阔,以及流畅之美与变化之美。(任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