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06|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记叙文初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27 14:3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意构建记叙文的六要素
特约撰稿:陈 学

 
  记叙文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要想叙述完整具体,各要素必须交代清楚。比如把年、月、日、时写清楚,说清环境和处所,人物关系交代明确,还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都要交代明白。过程和结果叙述清楚,揭示事情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在联系,才能使读者对整个事件有全面完整的印象,了解事件的意义。是不是任何一篇文章都要对六要素逐一交代呢?这要视文章的具体情况而定。灵活交代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可以避免文章的呆板和平庸。

  互动平台

     对决“八撮毛”               
   【 标题很形象。】
陈思彤

  家里种着两棵香椿树。每到初春,那诱人的椿叶简直就是人间美味。盛夏之夜,围坐在树下,总让人浮想联翩。
  可是这段时间,我们再也吃不上椿叶,也不能在椿树下乘凉了。因为椿树上爬满了小毛虫,而且害的一家人都皮肤过敏。我最严重,胳膊上还出现了红肿。原来都怪树上的“八撮毛”。(加上“做医生的”这个定语,为后文铺垫)哥哥说,这“八撮毛”的绒毛里有一种毒素。【 开头一段交代了香椿惹人喜爱。“这段时间”交代得不够准确。这部分是故事的起因:八撮毛肆虐。 】
  “八撮毛”,就是椿树上的大毛毛虫,周身长着八撮长毛,四处蠕动,特别恶心。
  就冲这讨厌劲,也得发动一场对“八撮毛”的“战争”。爸爸先想了主意,用长杆子使劲把虫子打到地下。但虫子太多了,很不容易打。(增加一句:“看第一招失败”)哥哥心血来潮(这个成语可删去,毕竟是有准备的行为),做起了“植物医生”。他穿上大雨衣,把配好的药液使劲地喷洒。可是树太高了,打来打去,只能打到一小片地方。妈妈一看两个人的方法都失败了,就想了个新主意:把树帽锯了吧!虫子没有树叶吃就会饿死。嗯,这主意听来不错!可是刚锯了没多久,妈妈就不忍下手了:两棵树如果都被伐去了树帽,还能活吗?【事件经过描写得不够细致。应该详细写出“人虫大战”的细节,而不能全是叙述性的语言。这里应是修改的重点。】
  又失败了!怎么办?
  我提了个建议:“我们还是先查查虫子的来历吧!”【 过渡很好,写出了人物的沮丧、苦恼。】
  老爸和哥哥各显神通。老爸拨通了林业局的电话进行询问,哥哥打开电脑进行查询,最后(改为“终于”,强调得来不易)找到了治理方法。我们借来老叔蔬菜大棚里的废干草帘子,在离地面一米高的树干处,用草帘围绑成上松下紧的草把,引诱那些“八撮毛”化蛹。甭说,效果真的不错,这些“八撮毛”几天的时间就都纷纷钻到草把里了。我们把解下的草把集中起来烧掉。
  “八撮毛”越来越少,终于治住了。看来还是科技力量大!【 事半功倍,是因为方法正确。习作层次清楚,语言俏皮,用“人虫之战”的小事说明了“运用科技改造自然”的道理。】
          (作者及评点同学均系河北省徐水县遂城中学学生,旁批、指导教师/何杉杉)

  教师立场

  文章整个的叙述层次比较好,时间地点交代明确,前因后果叙述严谨。本文修改的重点在于情节的“起承转合”——心系香椿树是“起”,虫占香椿树是“承”,三招治毛虫是“转”,科技治虫是“合”。治虫的过程是否合理细致,决定着文章的好坏。

  升格示例

对决“八撮毛”
陈思彤

  我家里种着两棵香椿树。每到初春,那诱人的椿叶就成了我的最爱。香椿摊鸡蛋,嫩嫩的绿叶,黄黄的鸡蛋,一块大饼裹着吃,那叫一个美。盛夏之夜,围坐在树下,又多么令人浮想联翩。
  可是椿树不知什么时候生病了,枝条上爬满了小毛虫。开始我们并没有在意,可是不久我们就被“传染”了,一家人都皮肤过敏。我最厉害,胳膊上还出现了红肿。原来树上的坏蛋是“八撮毛”,周身长着八撮长毛,四处蠕动,特别恶心。做医生的哥哥说这“八撮毛”的绒毛里有一种毒素。
  这还了得,我们决定:大战“八撮毛”!
  爸爸先用杆子打树叶,想把虫子打到地下。可虫子太多了,根本打不过来。第一招失败。
  哥哥把配好的药液使劲喷洒,但是树太高,只能喷到一小片地方。第二招失败。
  妈妈一看,着急了:“我看把树帽锯了吧!虫子没有树叶吃就死了。”这主意听起来不错,可是刚锯了不久,妈妈就不忍下手了。被伐去了树帽,这树还能活吗?第三招失败。
  怎么办?
  我提了个建议:“我们还是先查查虫子的来历吧!射箭得先瞄准靶子呢!”
  老爸一听有理,就进东屋拨通了林业局的电话。“美国白蛾……喜食桑树、椿树等阔叶树……越冬蛹主要藏在树洞下面……”我们从老爸断断续续的复述中明白了个大概。
  哥哥去西屋打开了电脑,输入了“美国白蛾”进行搜索。“八撮毛”的一个蛹,一年经过三代繁殖,就可以产生数以十万计的幼虫……“有办法了!”哥哥说,“去借老叔蔬菜大棚里的废干草帘子。”
  我们借来老叔蔬菜大棚里的废干草帘子,在离地面一米高的树干处,用草帘围绑成上松下紧的草把,引诱那些“八撮毛”化蛹。甭说,效果真的不错,这些“八撮毛”几天的时间就纷纷钻到草把里了。我们把解下的草把集中起来烧掉。“八撮毛”越来越少,树上又长出了嫩叶。

  个性体验

  清楚灵活地交待记叙要素,是我完成这篇习作后的最大心得。比如,交代时间不落俗套。准确交代时间有两种方法:直陈和暗示。修改中我采用暗示的方法,对特定事物精心描绘,将抽象的时间概念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这样既交代了时间,又突出了香椿是我们的挚爱,也点明了“大战”毛毛虫的原因。要着重处理事件本身,将事件的经过进行详细地刻画,真实地还原场景,这对体现中心很有好处。
(陈思彤)

  同窗视点

  原来我没太在意时间、地点等小节的交代,认为点到就可。现在我知道,叙述生动,同样需要六要素交代的巧妙。比如修改“第三计”的时候,点明两个地点和场景:老爸进东屋拨通电话,哥哥去西屋打开了电脑,更能让读者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
(韩红梅)

  赏读美文

一只送上门的獾
路长青

  这是发生在自然灾害时期的故事。
  刚入冬,我家就揭不开锅了。那时我刚刚6岁,却患有严重的胃病。村里的医生说我营养严重不足,又患上了厌食症,得赶紧吃有油水的东西调养,最好是肉,否则我的小命就难保了。妈妈当时就哭了:“家里连一两白面都没有,又到哪里找有油水的东西?”……突然,妈妈有些兴奋地对我说:“青子,你还记得栖霞岭上咱家地里对面那个獾洞吗,明儿一大早妈带你把那只老獾熏出来,煮了给你吃好不好?”母亲心地特别善良,一辈子连只鸡都不敢杀,可眼下,为了我这个独根苗能活下来,竟然想到了捉獾和吃它的肉。
  第二天,母亲用大号篓子背着麦糠和工具,手牵着我来到那个獾洞旁。母亲在獾洞旁笨拙地点燃麦糠,把明火吹灭之后,就用芭蕉扇子不停地往獾洞里扇,呛人的浓烟顺着洞道直往洞里灌。就在这 时,只听“唿”一声,那只老獾猛地从洞口蹿出去 好几米远,母亲手中的袋子 竟没来得及将它罩住。想不到 的是,这只獾并没夹着尾巴 逃窜,而是龇着牙,围着母亲 一边转一边怒吼。这样折腾 了一会儿,它又忽然变招猛地 朝我扑来,紧紧咬住我的裤脚不放,我竟被它拖了个四仰八叉,吓得哇哇大哭。母亲手拿铁锹准备把它制伏,它则边吼边往远处退,毫不畏惧。母亲就这样被它一步步引到距离獾洞十几米远的地方。这时候,只见獾洞里依次探头探脑地走出5只小獾。老獾面对獾洞凄厉悠长地叫了一声,那些小獾立即一路狂奔至一个长满野草的陡坡前,而后一个个抱紧脑袋,像皮球似的滚了下去,如此,谁对它们也奈何不得。“天哪,这只老獾什么时候又生出了一窝小崽子啊?”等到母亲反应过来的时候,那只老獾像完成了此生一大夙愿似的,不紧不慢地钻进酸枣丛。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母亲透过窗户,隐隐约约看到一只活物在院子里转来转去,打开屋门一看,竟是从自己手下逃脱的那只老獾,像在乞求什么。母亲猛地意识到獾怕是饿得走投无路了,才冒死来求助人。“这年月,人都有被饿死的危险,一只老獾带着5个獾崽子生活也不容易啊!”母亲对老獾动了恻隐之心,她把蒸馍笼里仅有的两个玉米面窝头,拿在手里掂了又掂,而后拿起一个,跑到离獾四五米远的地方,一甩手,扔给了它。之后,这只獾便隔三差五地来我家院子里求食。
  一个月后,家中依然粮食短缺,我依然在死亡线上挣扎。一天凌晨,天要亮没亮的时候,突然听到房屋门板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母亲刚出门,险些被脚下一个软乎乎的东西绊倒。低头一看,竟是那只老獾。老獾死了。它的头上和门框上有大片血迹,还没完全凝固。母亲抱起这只足有30斤重的獾说:“难道你是故意撞死在我家门前的?你是把你的肉身当作礼物来报恩的吗?”母亲哭了,无论如何也舍不得把这只獾吃掉。在獾死去的第二天,舅舅悄悄把这只獾剥了皮,取了肉,我和邻居吃得满嘴流油,母亲却始终避着,连一口汤都没喝。
  第二年,我们那一带获得了几十年不遇的大丰收。母亲精选了一堆子粒饱满的麦子,一把一把装进獾皮里。因为装得太满,看上去像是一只待产的獾妈妈。我知道,母亲是要用最好的粮食安慰老獾那饥饿而善良的灵魂。
  【赏读心得】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为了给儿子治病,母亲只好去捉獾,没捉到却发现獾已产崽,反而助獾育子,獾最终以死相报”的故事。时间交代井然有序,“刚入冬”、“第二天”、“几天后的一个晚上”、“一个月后”、“獾死去的第二天”、“第二年”等关键词语勾连起整个文章。地点也只是“家中”和“地里”两个,层次清晰,过渡自然。
  故事也环环相扣。“自然灾害”所以“揭不开锅”,“没有油水”导致“胃病严重”,这正是“想吃獾肉”的由来。母亲“笨手笨脚”导致“捉獾失败”,既能看出老獾的机智,更显母亲的慈悲为怀,她正是发现了老獾有崽,才让老獾逃离,“捉獾”和“放獾”都是爱的表现,情节发展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接下来母亲一个多月“助獾育崽”,最终出现老獾“以身报恩”的结局。母亲的心地善良、与人为善,老獾的以死相报,都说明了文章的主题:付出真诚与爱。

  析读佳作

骑车记
陈 泠

  买!称我心

  小学毕业了,我还是“以步代车”。望着一二年级的学弟学妹们在胡同里“风驰电掣”,心里有几分痒,有几分不甘。于是央求爸爸教我学车。
  爸爸还是那句话:“不满十二周岁,不能骑自行车上公路。过了今年再学吧!”
  没办法,只好去求助老妈。
  老妈默不做声,出去了。我郁闷地在家里看书。“孩子,快出来!”老妈在屋外喊我。我和老爸应声而出。一辆粉色的自行车在妈妈面前稳稳地立着。“妈!我爱死你了!”“孩子利用暑假学车,不上公路总可以了吧!”
  看到妈妈已经“先斩后奏”,爸爸也就默许了。

  学!合我愿

  说练就练!
  傍晚,天凉快了一点,我和妈妈就开始了学车。
  老妈扶着后车座,让我骑上去,然后往前慢慢移动。
  我心里紧张极了,小腿肚子有点转筋。车把似有几十斤重,不听使唤。我左脚蹬,车把就往左歪;我右脚使劲,车子就往右倒。两个来回下来,妈妈已经气喘吁吁,我也满头大汗。
  爸爸也赶来帮忙:“应该先坐上去找平衡,再学骑,我想当年……”“想什么当年!你都初三了还让人家带着上学!”妈妈抢白道。
  老爸嘿嘿一笑,让妈妈休息,替补上场。“蹬……左……稳住……用力……慢一点……”老爸吆喝的比我还紧张。
  几天过去了, 我已经能蹬整圈了, 爸爸妈妈跟在后面一 路小跑。
  第五天的傍晚,我已经能连 续蹬十几圈,手不抖, 车不歪,慢刹也控制得很好了。“妈妈,爸爸!你
们的脚力要跟上呀!”
  咦?后面没人应声。我减速刹车停步,回头一看,俩人在大门口那儿歇着呢!这一趟根本就没人扶我!
  难道我会骑自行车了!天!

    驾!随我意

  胡同里,我得意洋洋。车铃清脆,身影飘飘。
  不料一个不小心,右膝盖顿时有了个红印戳。
  一直用目光帮我的爸妈跑过来,一个嘲弄,一个心疼:“做事要稳当,不急躁。更不可得意忘形!”
  哎,我想快快长大,到十二岁!
  【析读小语】
  学车的经历交代得繁简有致,条理清晰。短短几天,时间非常短暂,和学车无关的事一概不提;小小胡同,地点相对集中,场景的选取和描绘绘声绘色。人物对话不可缺少,因为起到交代前因后果的作用;心理描写简洁到位,更能推动情节向前发展。选材小、角度巧,故事的叙述靠六要素交代得明晰准确;用语简、描写精,生活的真谛在人物交往和故事展开中得以诠释。

  写作训练1

  人生的成长是一条路,风景无限;个人的成熟是一本书,故事多多;生活的阅历是一幅画,丰富多彩……我们经历了许多事,见过了许多人,这些事能给我们以启迪,这些人能让我们反思自我。这些经历让我们或喜悦、或悲伤、或感慨、或顿悟、或成熟、或自勉……
  请以“那次,我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在横线上添加合适的词语,补充完整题目。事件叙述清楚完整。600字左右。

  作文百宝箱

  【名人名言】
  一件事的成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曾经尝试过! ——佚 名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如愿。反正遇见了什么失望的事情,你也不必灰心丧气。你应当下个决心,想法子争回这口气才对。 ——〔美〕马克·吐温
  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次地站起来。 ——张海迪
  不会从失败中找寻教训的人,他们的成功之路是遥远的。——〔法〕拿破仑
  成功的意义应该是发挥了自己的所长,尽了自己的努力之后,所感到的一种无愧于心的收获之乐,而不是为了虚荣心或金钱。 ——罗 兰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法〕罗曼·罗兰
  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冷静、沉着。——〔英〕狄更斯
  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无法接受放弃。——〔美〕迈克尔·乔丹
  【新闻事件】
  2010年9月25日,河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的田径赛场上,洛阳代表团运动员施丹丽赤脚跑完一万米,并以36分28秒的成绩获得了冠军。
  跑到第二圈时,施丹丽鞋子被后面的队员踩掉了,谁能想到,第7圈时施丹丽的另一只鞋子又掉了。比赛结束,当教练把施丹丽的脚托起来时,大家惊呆了:左脚磨出六个血泡,脚后跟最大的一个血泡如红枣般大小。
  值得一提的是,施丹丽随后又来到比赛场,参加了5000米的比赛,并获第五名。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7 14:40:41 | 只看该作者
清楚具体地记叙校园生活中的人和事
特约撰稿:张有志

  “清楚具体地记叙校园生活中的人和事”是初中生的习作基本功。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事,大家应该很熟悉、有体验、有话说。而这里的关键点就在于如何把这些事情写得清楚具体,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师生形象。“清楚”就是交待得要明白,思路清、层次明。“具体”是写好记叙文的不二法门,要做到具体,须注意以下几点:要有细节,要在细节中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要有波澜,在事件的矛盾推进中表现文章的主旨。要有详略,重点突出才能让人对事件留下深刻印象。

  互动平台

亲切的怀恋
杨雨茜

  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而拥有时却要肆意“浪费”。【“失去”与“拥有”的简洁对举,设置悬念的同时直接切入主要事件。】
  毕业典礼之后,我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再一次环游了整个学校。后操场,400米的标准塑胶跑道,广阔的草坪,整齐的篮球架,这儿曾是我们的游乐园。艺术中心里面有美术教室、音乐教室、陶艺教室、小剧场、琴房……这里曾是每个人艺术梦想的城堡。【点到为止,引起读者联想。】
  不知不觉,我已走到宿舍楼前。【“不知不觉”言简而意丰。】
  上到五楼,走进那个公共浴室。推开门,阳光透过窗户仿佛洒了一点金子。手怜惜地(改为“轻轻地”)拂过喷头,啊,好干净啊!是谁刚擦拭过吗?昔日被我们弄得七扭八歪的放衣服的小板凳整齐地排在了一起。以前,总认为这里没有外面的浴池敞亮。听说新学校没有浴池,那一定少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这样一边想一边走,来到了寝室,一下子躺在床上,往日的故事像放电影一样重现在脑海中。六个同学一桌吃饭时,互相交换爱吃的饭菜,晚上睡不着时一屋子人去别的寝室“做客”……那些日子,我们总习惯往外看看别的班同学在玩什么,心里不免有了羡慕和愠怒之情。【  呈现昔日的景象为下文的情感转变作铺垫。“往日的故事”应选一二处具体写。快乐和“心里不免有了羡慕和愠怒之情”都为下文铺垫。】
  “电影”还没有接近尾声,猛然发现天色变朦胧了。太晚了,得回家啦。
  刚拐出宿舍楼,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我下意识地又回到了墙角后面。那个身影是老师。(可加一段:我为自己的举动感到惊讶。我不是已经毕业了吗?为什么一到了她的面前,还会立刻反省自己?是不是这样了?是不是那样了?哎呀,那种有点忐忑的心情又出现了。我就这样悄悄地望着她。)【  不仅要写清楚言行,还要适时地融入真实的心理描写,下文的情节才会顺理成章。】虽然离得很远,可她眼角的皱纹却清晰可见,脸消瘦了许多。(“很远”、“眼角的皱纹却清晰可见”,这是不合常理的描述。可以改成:等我只能望到她背影的时候,她的面容似乎突然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她眼角的皱纹清晰可见,脸消瘦了许多。在毕业前备考的日子里,在那无数次的问题探讨中,就是这张面容,太熟悉,太亲切了。老师啊,我想多年以后,在人群中,我一定能够认得出您。此刻,望着老师渐渐远去的背影)【 心中的图景也是需要描绘的,在具体描绘中再现昔日的校园生活细节。】好想大声叫住老师,(急于抒情太唐突。可加一句:突然有很多话想跟她说说)我仿佛读懂了那单薄的背影。老师啊,对于我们这样懵懂的小小朋友,您是不是有很多无奈呀?您为我们而喜,为我们而悲。您那么多的“不允许”,就只为了让我们拥有一双更强壮的翅膀……可是我们一定伤过您的心吧?您能原谅吗?(增加一段: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长大的,我只知道以后一定努力不再让老师们伤心。)【 情感的变化水到渠成。】
  一切都会过去,而过去了的,却成为了最亲切的怀恋。【用自己的成长,暗指老师心血换来的成果。结尾可照应首段。】
            (作者及评点同学均系东北育才学校学生,旁批、指导教师/张有志)

  教师立场  

  这篇习作升格的关键点在于凸显细节。本篇习作写师生之间的故事,但主体部分并没有“我”和老师的直接交流。因此,细节只能在“我”的心理上加以体现了。前面对自己宿舍生活的回忆可看作是一种铺垫,正是有了这些铺垫,才让作者对于与老师朝夕相处的日子感到留恋。从表达详略上看,这些内容还可以做一些简略处理,以便更好地突出中心。从更好切题和立意的角度来看,文章主体部分应当加入一些师生交往的细节。因为“具体”不能仅体现在作者的心理刻画上。

  升格示例

亲切的怀恋
杨雨茜

  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而拥有时却要肆意“浪费”。
  毕业典礼之后,我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再一次环游了整个学校。后操场,400米的标准塑胶跑道,广阔的草坪,整齐的篮球架,这儿曾是我们的游乐园。艺术中心里面有美术教室、音乐教室、陶艺教室、小剧场、琴房……这里曾是每个人艺术梦想的城堡。
  不知不觉,我走到教学楼前。
  又想起我们的老师,总是在其他同学活动时让我们在教室里补写前一天想蒙混过关的作业。那些日子,我们总习惯往外看看别的班同学在玩什么,心里不免有了羡慕和郁闷。
  脑中的“电影”还没有接近尾声,猛然发现天色变朦胧了。太晚了,得回家啦。
  刚拐出教学楼,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我下意识地又回到了墙角后面。是老师!我为自己的举动感到惊讶。我不是已经毕业了吗?为什么一到了她的面前,我就会立刻审视自己?哎呀,那种有点忐忑的心情又出现了。我就这样悄悄地望着她,她的面容似乎突然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她眼角的皱纹清晰可见,脸消瘦了许多。在那毕业前备考的日子里,在那无数次的问题探讨中,就是这张面容,太熟悉,太亲切了。老师啊,多年以后,在人群中,我一定能够认得出您!此刻,望着老师渐渐远去的背影,好想大声叫住她,突然有很多话想跟她说说。我仿佛读懂了那单薄的背影。
  您为我们而喜,为我们而悲。您那么多的“不允许”,就只为了让我们拥有一双更强壮的翅膀,飞翔在蓝天。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长大的,我只知道以后一定努力不再让老师们伤心。
  一切都会过去,而过去了的,却成为了最亲切的怀恋。

  个性体验

  写这篇文章是想记录自己对小学往事的一些感受。在同学和老师的指点下,我发现感受应该有一个合适的依托,应该真实感人,并且做到具体。修改前,我的作文没有一个重点,没有将笔墨放在最典型的事件上,也就是没有凸显“一件事”。老师和同学们的修改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做了纠正。现在我意识到,只有鲜活具体的事件才可以给人长久的记忆,才能达到我的写作目的。 (杨雨茜)

  同窗视点

  阅读完全篇后,我们认为这篇作文很感人,能唤起我们的共鸣。对小学校园一物、一事、一人的怀念都充满感情。但正像老师平时说的那样,要写好一件事情,把一件事写具体了,才能让人和物有活力,让情感有寄托。(孙旭菲)
  我们在修改的时候,首先是从主旨出发,决定后面的描写应该是重点。所以,我们加入了很多表达内心情感的语句。但我们觉得生活细节还应该多加入一些,这需要作者自己去完成了。(刘欣源)
  赏读美文  

我的老师
魏 巍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多么有益的影响!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退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但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啰!”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赏读心得】
  《我的老师》是《教师报》创刊时向作家魏巍的一篇约稿。魏巍曾经动情地说:说老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是因为孩子的心像一张白纸,是圣洁的,纯洁的,所以这时候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刻。文章具体呈现了师生交往中几件印象深刻的往事,在鲜活的细节中表现一个老师对孩子的爱护。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千多字的文章中,作者选取了几件小事,而详写的恰恰是自己如何思念老师,这更突出了老师在一个儿童心目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读来感人至深。

  析读佳作  

偷 师
侯运达

  我们学校很大,人也很多,可差不多就只有两种。一种人就是每天忙忙碌碌,从早到晚“悬梁刺股”的我们,另一种人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一心只读圣贤书”,为的不就是学一点,再学一点。而诲人不倦的老师们,为的也只是教一点,再教一点。可有个邹老师,我注意他很久了,他有点不大一样。
  说他不大一样,大概没有人会不认同。自打上初中到现在,就连他的办公室,我也不清楚在哪里。可如果你有事找他,他一点儿也不难找,总是及时出现。邹老师现在并不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课,可他似乎又总是很忙,好像片刻也闲不下来——下课出来休息,你会看到他在拾掇花草;大课间,如果你在教室等着,就会看到他来送报;中午如果你要请假,远远的就会看到他在大门口,你把假条递给他,问声好,他会笑一笑,若是没看到有家长来接你,就会叮嘱你路上注意安全;等到晚上,偶尔,你也会看到他架着梯子,和几个人一起正修着不亮的路灯。
  刚上初中的时候,觉得一天到晚总会和这人碰见。那时不知他是做什么的,只看他穿的衣服很普通,甚至有些破旧。他给人更普遍的印象就是这样的“老技工”形象。有一次,我们发现厕所水龙头漏水,想找人修,不知怎的,一下子就想起这个“老技工”了。后来终于知道,他是退休的老师,心里莫名就有些惭愧。自那时起,见到他我总要微微欠身,说声“老师好”。也是自那时起,我就开始“偷师”了。而他给我上的第一堂课就让我真切明白了一句话──在内心生活得严肃的人,也会在外表上生活得更朴素。
  还有一次,我忘了带东西,让妈妈送过来。我远远看到妈妈来了,正在和邹老师聊着什么,就赶紧跑了过去。邹老师笑着对我说:“这么大了,还让妈妈操心。”真说得我有点儿不好意思了。
  邹老师不曾走进教室给我讲一节课,可我偏偏认定了这个老师。想着他平时零零碎碎做的那些小事,我真的“偷着”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想,在这个学校里,“偷师”的同学也不会少吧!
  【析读小语】
  这篇习作是学校“爱与责任”征文比赛中的一等奖作文。取材校园生活,视角独特,选择容易被人忽略的一个老师做了深刻的描摹。无论是看到的事、听到的事,还是经历过的事都写得真实、生动,细节毕现。在行文中,作者做到了点面结合,让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以“偷师”为题,更是其匠心所在。既表现了邹老师润物无声的人格魅力,又巧妙地凸现了校园中一种朴素的师爱的传承。
  全文生活气息浓厚,语言质朴无华。而一句“在内心生活得严肃的人,也会在外表上生活得更朴素”的恰当引入,正是“我”情感深入的关节点,可谓水到渠成。就全篇来说,又有了一种理性的深度。

  写作训练2
  以“校园里的风景”为题,选取校园里打动人心的一两件事,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作文百宝箱

  【佳作片段】
  相信每个人都会天真地渴望在存在过且喜欢过的地方留下点什么,虽然日积月累再深刻的印象都会被岁月磨灭,但我们仍天真地期望着。突然想到了曾经在周练时不断鸣响的汽笛和不停飘香的肉串,那时年少的我们正一个个低着头奋笔疾书。那段时光如今都已成为回忆,现在的一切也会有那么一天被冠上类似“幼稚”的形容词,在漫长的人生中,变得不值一提起来。
                (选自《毕业季》一文,作者:孙媛媛)
  【名著缩微】
  贾里是个不起眼的初一学生,又瘦又小,还戴着一副眼镜。可他却想争当最佳男生。妹妹参加了校艺术团,贾里答应老师帮助妹妹,结果却出了个馊主意,使妹妹在校庆演出时大出洋相,他挨了爸爸一顿骂,妈妈和老师帮助他承认了错误。他帮助好朋友鲁智胜戒烟,用的方法却差点儿吓掉朋友的魂。他做了好事,却又给女生洪裳起外号。老师批评他,他不服,偷拿了老师的教案。没想到老师没有教案仍把课讲得很精彩。贾里佩服得五体投地,向老师检讨,老师不但没生气,还谢谢他,使他大为感动……
    (选自《男生贾里》一书,作者:秦文君)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7 14:41:22 | 只看该作者
具体、条理地记叙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
特约撰稿:张敦礼

  社会中的人个性千差万别,我们要注意观察、把握。写社会中的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一是要选择自己见得多、比较熟悉的人,如交通警察、医生、护士、修车人、卖报人、商店售货员、公交车上的司机和售票员等,总之,要写的是街头巷尾、车站码头、村里或社区以及其他场所见到的凡人凡事;二是应以生活细节或片段作为选材范围;三是要注重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来描写,表现这些陌生人的性格和品质;四是构思要精巧,应多采用对比法、误会法、欲扬先抑法、出人意料法等方法,使短小的故事具有耐人咀嚼的韵味;五是要努力表现人性之美,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体谅、宽容、关怀、帮助等,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启迪。
  写作时,要做到有条理,如: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件;以地点的转换来叙述事件;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事件;恰当安排好记叙的顺序,或顺叙,或倒叙,或插叙;注意文章的过渡和照应,如上下文衔接处用明显的语言标志,首尾照应等。
  互动平台

“小”超市 “大”商店
程聪颖

  那天(时间应更具体),家里来了客人,父亲叫我赶紧到楼下去买些吃食。我匆匆来到附近一家超市。这家超市装饰华丽,明净的橱窗里商品琳琅满目,悠扬婉转的音乐让人陶醉。【环境描写,为下文写人作铺垫。

  走进超市一看,哟,真热闹!两张麻将桌挤满了人,根本没人注意有没有顾客买东西。我挑选好一瓶饮料,来到麻将桌前问:“哪位是老板,请问这瓶饮料多少钱?”我一连问了三遍,只有尖叫声和打牌声,根本没人搭理我。我大为不快,于是提高了分贝喊道:“有没有人告诉我,这饮料多少钱?”这一喊,几双白眼齐刷刷地盯住了我。这时,一个满脸横肉的人站起来,铁青着脸冲我吼道:“瞎嚷什么,不就一瓶饮料吗?吵啥呀?”(人物的神态和语言要写细致,要有特点)【人物的神态、语言要有特点,才能反映人物性格。】我一听,差点气晕过去。怎么可以这样对待顾客!我越想越气,越想越恼。我才不稀罕买你的东西呢。哼!我气恼地将饮料放回原处。(补上“扭头走出了超市”,与段首呼应)【“我”的心理描写是很好的反衬。】
  走着走着,又来到一家商店(地点要明确),浅眼一瞧,这商店外观朴素,无过多装饰。看到顾客光临,一个正在织毛衣的中年女子连忙起身。(应写出具有人物个性的典型细节,为后文铺垫)【强调细节,才能写活人物的性格,写好人物的精神风貌。】还没等我开口,她就笑盈盈地问道:“姑娘,买点什么?”中年女子的一笑一问,让我有些愣住了:“阿姨,我要买一瓶饮料。”中年女子指着样品问:“你要哪一种?”我说:“就要中间那一瓶。”中年女子听后,利索地拿来饮料,并用干净的抹布小心地擦拭着包装盒上的灰尘,然后用袋子将它装好,递到我手上说:“欢迎你下次再来哦!”(人物的语言既要符合人物身份,符合场景,又要更具特点,最好还能与前面形成对比)不知怎的,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是人物心灵的外在表现,也可从中看到社会文明的程度。】
  (补上行踪,呼应开头,使文章完整条理。增加心理活动描写,深化文章主旨。)【结尾的补充有必要。】
    (作者及评点同学均系湖北省黄冈市英山石镇中学学生,旁批、指导教师/张敦礼)

  教师立场

  这篇作文根据要求,选择了自己比较熟悉的社会中的人——商店售货员来写。写的是自己的一次经历,运用对比的方法,写了两个人物,反映了两个人物截然不同的服务态度,主旨明确。虽然写得通顺,但是在对人物的描写上,还是粗线条的,人物的性格特点不够鲜明。参与评改的同学意见很中肯,既指出了修改的理由和方向,又没有越俎代庖,而是让作者自己去体会,进行再思考、再表达。这样的评改方式对于提高作者的写作水平大有裨益,值得提倡。

  升格示例

“小”超市 “大”商店
程聪颖

  那天上午,家里来了客人,父亲叫我赶紧到楼下去买些吃食。
  我匆匆来到附近一家超市。这家超市装饰华丽,明净的橱窗里商品琳琅满目,悠扬婉转的音乐让人陶醉。
  走进超市一看,哟,真热闹!两张麻将桌挤满了人,根本没人注意有没有顾客买东西。我挑选好一瓶饮料,来到麻将桌前问:“哪位是老板,请问这瓶饮料多少钱?”我一连问了三遍,只有尖叫声和打牌声,根本没人搭理我。于是我提高分贝喊道:“有没有人告诉我,这饮料多少钱?”这一喊,几双白眼齐刷刷地盯住了我。这时,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极为不悦地站起来,铁青着脸,手里还握着一块麻将牌,张开他那两片帆船般的嘴唇,唾沫横飞地冲我吼道:“小丫头片子,没看见我正忙吗?瞎嚷什么!买饮料是吧,三十块钱!”说完,又坐下去继续他的“工作”。我一听,差点气晕过去。怎么可以这样对待顾客!我越想越气,越想越恼。我才不稀罕买你的东西呢。哼!我气恼地将饮料放回原处,扭头走出了超市。
  我来到了巷尾,一间装潢朴素的小店映入我的眼帘。我走了进去,里面干净而明亮,商品似乎没有那个超市丰富。一位中年妇女正踮着脚、手握鸡毛掸子小心地掸着货物上的灰尘,看到顾客光临,立即停下手里的活儿,迎了过来。还没等我开口,她就笑盈盈地问道:“姑娘,买点什么?”中年女子的一笑一问,让我有些愣住了:“阿姨,我要买一瓶饮料。”她指着样品问:“你要哪一种?”我说:“就要中间那一瓶。”她听后,利索地拿来饮料,并用干净的抹布小心地擦拭着包装盒上的灰尘,然后用袋子装好,递到我手上:“姑娘,这饮料别的店里都卖三十块,你给二十五块吧!”不知怎的,一股暖流立刻涌上心头。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禁不住想:大人们常说,货比三家,其实,比的还有服务质量啊。商店虽小,但在我心中却远胜过那个大超市!

  个性体验

  通过这次修改活动,收获还真不小呢。譬如写第一个售货员,肖瑜同学认为写得很简单,既缺乏典型性,又无法与第二位形成对比,表达效果大打折扣。在修改稿中,对其神态、语言都作了细致的描写。张潇同学就构思的方法和细节描写提出了修改建议。通过这次修改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写好作文,还真的要反复修改,要敢于请教同学,让别人当面提出意见。这样,会提高很快的。 (程聪颖)

  同窗视点

  原稿在对人物的描写上,仍存在一些欠缺。如写第一个售货员,对他的神态、语言、动作等,都显得轻描淡写,特点很不明显,没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应该从让人“反感”这一角度去刻画,笔墨不需要很多,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狠话”就可以了。对第二个人物的描写也是如此,应抓住人物特点、结合人物品质来写。(肖 瑜)
  原稿运用对比的方法写了两个人物,对比中显示出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仍然存在瑕疵。小角度蕴涵着大主题,选材、立意、构思,都值得肯定。但是,在对人物的描写上,还缺乏典型细节,描写的角度还比较单一。修改稿选择最能表现人物心灵美的细节来刻画,构思上运用出人意料之法,文章显得更生动、更有韵味。 (张 潇)
  赏读美文

最美的善举
佚 名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那个陪床的男人。
  男人姓苏,四十岁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上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在油锅里浸过一般。
  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
  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极少说话,总是安安静静的。
  1号床的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小学。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和养些鸡鸭挣生活。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也是推来让去的。有时男人会从街上买点儿卤肉来,女人就埋怨男人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络腮胡子”,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来。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元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自己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络腮胡子”如获至宝,点过数,非要给对方27块钱不可。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
  1号床的男人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挖到二三十个,“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
  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晚上,再加上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络腮胡子”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挖,他按两角钱一个的价钱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再卖给“络腮胡子”。
  我惊讶于男孩的聪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
  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奶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都留给1号床。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后来的一天,我去医院办理医保退款手续,从停车场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络腮胡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子,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
  等到走近,我才发现,他从塑料袋里倒出的,竟是一堆儿蝉蛹!
  “苏大哥,这……”
  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
  “那你还买它干嘛?”我疑惑地瞅着他。
  “嘿嘿……”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性格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1号床的病友。
  【赏读心得】
  这篇文章写得短小精悍,意蕴深厚,是值得借鉴的佳作。首先,作者选取自己在医院的亲身经历作为素材,真实感人;其次,描写人物充分表现了其个性特点,如对“络腮胡子”外貌的描写,吃相的描写,准确地展示出了人物粗俗的特点;再次,构思精巧,开始写“络腮胡子”的“好吃”,吃蝉蛹上瘾,读者误入对人物“鄙视”、“厌恶”的“歧途”,结尾揭出谜底,人物形象骤然高大,给人以震撼,让读者领悟到人性的善良,文章的思想高度获得了大大提升。

  析读佳作

10块钱的故事
黄 佳

  这也许是一个不值一提的故事,但它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那天下午,我沐浴着暖暖的阳光,去街头买肥皂。我走进了一家小店,店主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
  我正准备掏钱买肥皂,忽然闯进来一个染着黄头发、戴着耳钻的少年,给了老人5块钱,说是要买4块钱的烟。老人摸了摸钱后,微笑着递给“黄头发”一元钱和一包烟。嗨,他还真有本事呢,竟一点也不错!
  “找错了,我给的是10块钱,还要给我5块钱。”“黄头发”凶巴巴地说。
  “错了?”老人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愕。我也诧异了,明明给的是5块钱嘛。太没良心了,竟然骗一个残疾的老人!我心里陡然涌起一阵厌恶。
  “好,我再补给你。”老人没事似的递给“黄头发”10块钱。啊?原来他压根儿不“认”得钱?
  “黄头发”得意地接过钱转身就走。“年轻人,请等一等。”老人温和地说。
  “什么事?”
  “我听你说话的声音,多像我的那个孩子啊!”老人说的时候,脸上现出痛苦的表情。
  “啊,这和我有什么关系?”“黄头发”脸上现出一种不自在的惶惑。
  “有啊!”接着,老人说起了他的孩子。由于患有自闭症,不愿与人沟通,又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他的孩子开始撒谎行骗,不听劝说,后来竟然发展到去抢人家的东西,现在还关在里面。
  “黄头发”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哦,老人是在暗示他,教育他。看来他有所触动。
  “老爷爷,别说了,您的意思我明白了,我错了。”那少年突然打断老人的话,“对不起。”说着,把10块钱递给老人。
  “我很高兴,年轻人有时犯糊涂,这也很正常,能改过就有希望。”老人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如果这10块钱真能给你解决个事儿,你就拿去吧。”
  那少年将钱悄悄放在柜台上,红着脸逃跑似的离开了小店。
  【析读小语】
  这篇记叙文写得平易而又精巧。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章截取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来表现社会中的人,而且内涵丰富,写得含而不露,令人回味。二是十分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充分展示了人物心灵在瞬间发生的变化,如老人面部的表情:微笑——惊愕——痛苦——满意的笑容。对少年的神态描写也是这样生动。三是写法上很有特点,全篇以对话为主,既由此展开情节,又表现了人物的感情变化和性格特点,可谓一石二鸟;还通过“我”的心理描写来反衬所描写的人物。四是结构上跌宕起伏,摇曳多姿。少年由开头骗钱到最后的醒悟,过程一波三折,结局出人意料。五是充分展示了人性的光辉,老人不动声色地让一个误入歧途的少年迷途知返,既显示了他的智慧,又表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主题鲜明、积极。

  写作训练3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一定会有收获。请你走出校园,走向街头巷尾,走向车站码头,发现你所期待的美丽的事,哪怕只是一瞬间。请以“瞬间的美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记下你的所见所闻。要求叙述条理、具体。

  作文百宝箱

  【新闻事件】
  1.美的事物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美,不一定要长久,也许只有短暂的一瞬,却足以在你的脑际留下永久的印痕。
  2.2010年7月17日下午,一个小男孩在陕西省汉中市汉江桥河堤处玩耍时落水,正在此地出差的李世林见状,顾不上脱掉衣服,飞身跳到湍急的江水中。由于连日阴雨,汉江水涨,水流湍急浑浊,李世林边划水边摸索,很快抓住了孩子的衣领。怕孩子缺氧窒息,李世林把孩子先顶出水面,然后拽着孩子游到岸边。事后,李世林悄悄地回到工作岗位。
  3.2010年7月29日下午,湖北省荆州市民政局59岁的陆家新和57岁的伍德发上班途中,突见两名骑着摩托车的男子正在抢夺一中年女子的挎包,并拖着女子迎面奔来。女子一面大声呼救,一面与抢匪搏斗。陆家新见状,快速冲去拦截,用自行车挡住摩托车的去路,将抢匪连人带车一起扑倒,并迅速按住后座上的抢匪。骑车抢匪为了脱身,乘陆家新不备,掏出刀子朝他的左侧后背捅去。陆家新忍着疼痛仍死死抓住抢匪,与伍德发、保安员魏伟一起将歹徒制服。
  4.2010年8月30日上午,江凤英不顾家人劝说,带着血压仪又一次出现在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花园集贸市场的空地上,设摊给小区老人义务检查血压。她自费买血压仪,每月为社区居民义诊一天,帮他们量血压,指导高血压患者如何治疗,六年风雨无阻。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7 14:42:08 | 只看该作者
注意构建记叙文的线索
特约撰稿:郑月琴

  记叙文写作,线索是关键。记事写人的文章,总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把记叙的内容有机地连缀起来,组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文章的线索犹如缝制衣服的线。做衣服,先要裁剪布料,然后用线把一块块布料缝制起来。没有线,缝不成衣服。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文章的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的一条线,所以有人称之为“一线串珠”。
  常见的文章线索有:①以人物为线索;②以实物为线索;③以事件为线索;④以情感为线索;⑤以时空为线索。此外,还以主题、独特的词语句子、歌词、标点、见闻等为线索。无论采用什么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安排线索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线索必须和所写的内容紧密相关,必须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必须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第二,线索一经确定,就要用它组织好所要表达的内容。第三,线索的安排还要做到首尾呼应,使全文前后连贯,结构严谨。

  互动平台

请记住我的名字
吕沛兴

  不经意间,初中的时光已在不舍中悄无声息地过去一年了。【直接引入回忆,言简意明。】【加一段“敬爱的语文老师,您记住我的名字了么?”,作为第二自然段。】
  清晰地记得,初中开始的第一节课是你上的,你不知道当时我多么紧张,那时只是听别人说初中和小学有很大不同,所以我对第一节课感到那么陌生和恐惧(改为“期待和激动”)。【你是谁?“陌生和恐惧”不能成为记住名字的直接原因,原因交代不详。】
  但这第一节的语文课竟然(删去“竟然”)在你幽默的语言中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我认识到,事实并不像我道听途说的那样,初中生活同样是异彩纷呈、色彩斑斓的。也许是(删去“也许是”)我从小喜爱语文的缘故(删去“的缘故”),(加上“良好的天赋和课堂上出色的表现使”)我有幸成为了你的课代表。【回忆一年前的生活和初中的第一堂课,交代事情的原因。】【当上课代表,是老师能记住“我”的关键。】
  请记住我的名字,虽然我不是一个合格的课代表——我从没主动帮你检查过一次作业,每次收作业拖拖拉拉的总是我,甚至你进教室前连课本都懒得帮你接……但这不是不尊敬,不是傲慢,因为这只是源于小小(改为“学生”)的懒惰!【“懒惰”和“捣乱”成为老师记住“课代表”的理由,使文章显得不落俗套。】
  请记住我的名字,尽管(删去“尽管”)我不是百分百合格的学生,作业本上常会有潦草笔迹的是(改为“有”)我,在你讲课时偷偷和同学说话的是(改为“有”)我,为作业多而抱怨的还是(改为“有”)我……但我(改为“这”)不是在挑衅,不是在耍滑头,只是想宣泄一下心中小小的不满(“小小的不满”改为“郁积的压力”)。
  ★请记住我的名字,我不是成绩最好的学生,也不是能让你引以为傲的学生,但我有我的特点的!【此段删去,替换为下文带“◆”的那一段。】
  因为你幽默的讲课风格,课下我被那帮淘气包喊为“爱情小说课代表”,当时我真冤,特想……但又一想只为堵住他们的嘴没什么必要,后来一想又觉得挺好玩儿了!
  所以请记住我的名字,因为我曾有这么大的“牺牲”!
  ◆请记住我的名字,尽管我有那么多的缺点,但请把它们放小一些,多看看我的优点,其实,我的优点还蛮多的嘛!【这一句是承上,还是启下?这个过渡句的位置有点问题。可以替换上文有“★”的那一段。】
  敬爱的语文老师,请你记住我的名字!【结尾点题,照应文题。】
  (作者及评点同学均系浙江省金华市外国语学校学生,旁批、指导教师/郑月琴)

  教师立场

  “请记住我的名字”这个文题,应该就是文章的线索。但是原文在线索的凸显方面显然做得不够,有较多的请老师记住我的名字的理由和原因,却显得比较零乱,给人一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感觉。重新添加的第二自然段,使文章有了可以倾诉的对象,后文的叙述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为了让文章的线索明朗起来,在每一层次后加入下面的话作为脉络句:
  ①“请您记住我的名字,给我美美的幸福感!”
  ②“请您记住我的名字,给我深深的愧疚感!”
  ③“请您记住我的名字,给我成长的满足感!”
  这三句话独立成段,使文章的脉络一下子清晰起来,并且时时不忘点题,使文章的结构显得十分紧凑。

  升格示例

请记住我的名字
吕沛兴

  不经意间,初中的时光已在不舍中悄无声息地过去一年了……
  敬爱的语文老师,您记住我的名字了么?
  清晰地记得,初中开始的第一节课是您上的,您不知道当时我多么紧张。那时只是听别人说初中和小学有很大不同,所以我对上第一节课是那么期待和激动。这第一节的语文课在您幽默诙谐的交谈中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我认识到,事实并不像我道听途说的那样,初中生活同样是异彩纷呈、色彩斑斓的。我从小喜爱语文,良好的天赋和课堂上出色的表现使我有幸成为了您的课代表。
  请您记住我的名字,给我美美的幸福感!
  我不是一个合格的课代表——我从没主动帮您检查过一次作业,每次收作业拖拖拉拉的总是我,甚至您进教室前连课本都不主动帮您接……这不是不尊敬,不是傲慢,这只是源于学生的懒惰!
  我也不是百分百合格的学生。作业本上常会有潦草笔迹的有我,在您讲课时偷偷和同学说话的有我,为作业多而抱怨的还有我……但这不是在挑衅,不是在耍滑头,只是想宣泄一下心中郁积的压力。
  请您记住我的名字,给我深深的愧疚感!
  尽管我有那么多的缺点,但请把它们放小一些,多看看我的优点,其实,我的优点还蛮多的嘛!
  因为您幽默的讲课风格,课下我被那帮淘气包喊为“爱情小说课代表”,当时我觉得真冤,特想……但又一想只为堵住他们的嘴没什么必要。我是不是很乐观呢?
  请您记住我的名字,给我成长的满足感!
  敬爱的语文老师,请您记住我的名字!

  个性体验

  起初提笔写文章时并没有充分地构思,所以文章虽倾注了感情,但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语序凌乱,缺乏重点。正像一棵树,树干不直,旁枝过多,却不知如何进行修剪。“能不能用一条线索将所有的材料串联起来呢?”老师的一句话照亮了文章的方向。我尝试着以作文题目“请记住我的名字”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寻求一个倾诉对象——语文老师,呼告式地将各部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文章圆润紧致,浑然一体。
(吕沛兴)

  同窗视点

  原文内容虽然丰富,但事与事之间令人感到杂乱。修改后的文章,像士兵一般有统一的军阵:“请您记住我的名字,给我……”,不仅道出了记住名字的理由,也给原文增添了不少美感,这就是线索所起的作用。 (王雅琦)
  文章开始时逻辑性不强,被老师记住的原因是自己的缺点太明显,有点牵强。而修改后的作文巧妙地设置了一条线索,贯穿文章首尾,老师给予的各种感受、自信心、幸福感等串联起来,成了老师记住你名字的真正原因,条理清晰。修改后的文章,层次感增强了不少,可见修改对作文的好处是非常大的,难怪人们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孙嘉潞)

  赏读美文

粽子里的乡愁
琦 君

  异乡客地,愈是没有年节的气氛,愈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那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粽子香了。
  母亲包的粽子,种类很多,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批,美其名曰“富贵粽”。
  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
  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母亲的话,在我的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
  有一回,一个女孩悄声对我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灰汤粽是咬食的(帮助消化),我们没有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给她。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样说的。”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她说:“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
  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同玩,我教你认字。”她静静地看着我,摇摇头说:“我没这个福分。”
  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神情,她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她坚决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在我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更喜欢过乞讨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妪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
  每年的端午节来临之际,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致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赏读心得】
  故乡端午的风俗,母亲包的各种粽子,“我”最爱吃的灰汤粽,还有用灰汤粽治消化不良的民间疗法,给乞丐布施“富贵粽”的场景,苦命的乞讨小姑娘,“我”的同情,母亲的叹息,以及铭记在心的教诲,无可追忆的怅惘,点点滴滴的回忆,汇成了一条思乡的河流,是如此丰富、悠远又感人至深。作者是怎样在这短短的篇幅中有条不紊地传达出这样多而真实的生活内容的呢?千头万绪一脉牵,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线索——家乡的粽子。对往事的回忆在“包粽子——吃粽子——送粽子”这条脉络的牵引中逐一展开。同时,粽子也寄托了作者真挚浑厚的感情:对家乡、对童年的怀念,对慈爱的母亲绵绵不尽的爱,以及对世态人生的感慨,既温馨悲悯又苍凉肃静。这种不蔓不枝的裁剪得益于文章严密的结构,得益于线索的巧妙安排。

  析读佳作

这就是幸福
佚 名

  曾经迷茫,不知道幸福是什么,又该怎样去珍惜幸福。听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无论你是穷还是富,是老还是少,是美还是丑。
  幸福,你在哪里?
  过节的时候,在乱哄哄的家里,外婆拿出妹妹的呼啦圈,笑着对我说:“嘿,我年轻的时候也玩儿这个,有个性吧!”接着,便给我们演示起来。“真厉害!”大家惊喜地说道。外婆的脸上闪着得意的神采,我也笑了。在人生的晚年,回忆年轻时的点滴,快乐地与儿孙聊过去的事情。
  幸福,在外婆眼睛里闪耀着令人沉醉的光芒!
  回家的时候,路过市场。一个中年女人背着大大的书包,一手提着满袋的肉、蛋和蔬菜,一手拉着儿子稚嫩的小手。“妈妈……”小孩儿的声音尚有一些青涩,“让我背吧。”“不用了。”女人虽然疲惫,嘴角却流露出欣慰的微笑。小孩儿轻轻一跳,夺下书包,背在肩上,很快跑开。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女人品味着生活中的温暖,沉浸在深情的爱意中。
  幸福,在女人的笑容中散发着醉人的幽香!
  我不禁闭上双眼沉思:在贫困地区的学生拿到捐款后的泪水中,有幸福;在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奶奶被扶过马路的身影里,有幸福;在一位收工回家的清洁工人的笑容中,有幸福;在一位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后刚领到种子的农民的眼神里,有幸福。
  我终于明白,幸福就像花儿的芬芳、蝴蝶的翅膀,散落于不经意的角落。品味幸福,就是用心灵去体味人性的光芒。
  【析读小语】
  这篇文章结构精巧,作者以题目中的“幸福”一词来贯穿全文,通过生活素材的展示,寻找生活中“幸福”的不同寻常的意义。全文用“幸福”连缀,以“寻找幸福——知晓幸福——体验幸福——感悟幸福”为序一气呵成,思路缜密而又自然流畅,最后用精美的语句作结点题,可谓匠心独运。

  写作训练4
  眼神在严肃中传递着爱意,眼神在安静中透着温和,眼神蕴满着慈祥,眼神就是一条汩汩流淌的河流,在不断地荡涤着人的心灵……请以“最美的眼神”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有真情实感,600字左右。

  作文百宝箱

  【名人名言】
  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法〕罗丹
  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越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越明,记忆力越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精彩片段】
  灵动的眼睛:她的眼最好看,很深的双眼皮,一对很亮很黑的眼珠,眼珠转到眶中的任何部分都显得灵动俏媚。假若没有这一对眼睛,她虽长得很匀称秀气,可就显不出她有什么特别引人注意的地方了。她的眼使全身都灵动起来,她的眼把她所有的缺点都遮饰过去,她的眼能替她的口说出最难以表达的心意与情感,她的眼能替她的心与脑开出可爱的花来。尽管她没有高深的知识,没有什么使人佩服的人格与行动,可是她的眼会使她征服一切;看见她的眼,人们便忘了考虑别的,而只觉得她可爱。她的眼中光会照到人们的心里,使人立刻发狂。——老舍《四世同堂》
  清澄的眼睛:王小玉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刘鹗《老残游记》
  有神的眼睛:她看上去已经不止政委说的那年纪,倒像个三十开外的中年妇人了。头发往上拢着,挽了个髻子,只是头发嫌短了点;当年“剪了头发当红军”的痕迹还多少可以看得出来。脸不怎么丰满,可是两只眼睛却忽悠有神,看上去是那么和善、安详又机警。眼里潮润润的,也许是因为太激动了,不多一会儿就撩起衣角擦擦眼睛。 ——王愿坚《党费》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7 14:42:52 | 只看该作者
写人记事要详略得当
特约撰稿:颜家明

  据说罗丹当初创作巴尔扎克雕塑时,雕像原来有双手,并且非常逼真,后来被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认为雕像的双手过于吸引眼球了,妨碍了人们对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的欣赏。记叙文的写作其实也是如此。每篇文章都有中心意思,文章的详略安排就是要服从于中心的需要。一般来说,能表现中心的材料,作者是要用笔墨详加叙写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作者写百草园时详细描写了百草园里活泼的大自然生命,神秘而美丽的民间传说,趣味无穷的“雪地捕鸟”的游戏,等等,以此来表现儿童天生具有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和欢乐的心理。浓墨重彩,主题集中凝练。
  同学们易犯的错误是掌握的素材多,就多写,掌握的材料少,就少写;自己喜欢的、熟悉的就多写,不太熟悉的就少写;不太考虑与中心联系的程度。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这样才能使文章繁简适当。

  互动平台

在那桃子成熟的季节
【题目新颖,仿歌曲名,给人一种美感,充满诗意。】
陈 聪

  那是一个桃子成熟的季节。我们村里有一户人家有好多棵桃树,而且都栽在一条乡间小路旁边。(此处可以详写“我”路过桃林时的垂涎欲滴的心理,为下文写偷桃作铺垫。)【交代时间、地点,为下文偷桃埋下伏笔,同时点题。】
  有一个双休日,我和伙伴们写完了作业,就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很快就累得大汗淋漓,于是就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大家说着笑着,但不久就觉得无聊了。休息够了,还有什么可以玩呢,大家议论纷纷。突然,我想出了一个歪点子:要不“偷桃”。我把这个想法与小伙伴们商议,他们连想都没想,拼命地点头表示同意。于是“TT”(偷桃)行动就开始了。(偷桃的原因太详细,要略写。)【偷桃是本文重点,应该详写。】
  我们先派一个人去看看(改为“侦察”)有没有人在家。(侦察时的神态和心理可以详写。)他轻轻地喊了一声:“没人,快来啊。”我们钻到桃林中间,开始摘桃子。我们什么都不管(改为“懂”),无论桃子是好是坏,是熟是生,(加“一并摘下来”)一个劲地往往下摘。手上放不下了,唉!都怪走得太急了,连个袋子都没带,怎么办呢?我们就(改为“只好”)用衣服把桃子兜起来。(怎样兜的可以详写。)一刻钟不到,半片桃林就被我们一扫而空了。【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孩子的“贪婪”、不懂事。】
  不好,女主人来了。她刚到门口就发现了我们这一群偷桃者,她一边骂着一边朝桃林跑来。我们赶紧跑出来(改为“跳下树,逃出桃林”)。谁知,一个小伙伴跌了个跟头,桃子撒了一地。女主人还在赶(改为“追”)我们,怎么办呢?狂跑呗。
  又是一个桃子成熟的季节,再次走在那条乡间小路上,回忆起那段故事,就不禁会微微一笑。但是那段故事将成为我永远的记(改为“回”)忆,它将伴随我度过每一个桃子成熟的季节。【结尾再次点题,首尾呼应。】
  (作者及评点同学均系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实验学校学生,旁批、指导教师/沈兰芳)

  教师立场

  本文中心基本明确,真实地描写了一段童年顽皮的故事。但这篇文章也有些地方需要改进:首先,详略不太得当。这篇文章,偷桃前的侦察、偷桃时的惊险刺激慌张无疑要详写,偷桃后的处罚则略写,而文章却平均用墨,主次不明。其次,表现手法单一,平铺直叙,没能把童年趣味表现出来。例如偷桃时的神情、动作、心理等都缺少细腻的描绘。再次,语言不够流畅精练,段内语句之间连贯性不够,故事叙述得较平淡。总之,详写要做到浓墨重彩,生动具体;略写要做到淡笔勾勒,概括精练。只有做到浓淡相宜,详略得当,文章才眉目清楚,中心突出。

  升格示例

在那桃子成熟的季节
陈 聪

  那是一个桃子成熟的季节。我们村里有一户人家有好多棵桃树,都栽在一条乡间小路旁边。每每走在那条路上,我就自然而然地往桃林中探头,那红红的圆圆的桃子个个向我抛来媚眼,让我心旌摇荡。
  有一个双休日,我和伙伴们写完了作业,觉得无聊,就决定找点事情干。突然,一个个鲜嫩的桃子浮现在我眼前,我不禁垂涎欲滴。于是一个“点子”形成了:偷桃。我立即把这个想法告诉伙伴。于是,“TT”(偷桃)行动就开始了。
  我们装模作样闲逛在桃林旁边的小路上,先派了一个机灵的男孩去侦查有没有人在家。他偷偷地走到那户人家院门口,朝门缝里看了一会。然后,他得意地向我们招了招手,仿佛自己是一位了不起的侦察英雄。我们便一窝蜂地钻到桃林中间,开始摘桃子。我们那时什么都不懂,无论桃子是好是坏,是熟是生,一个劲地往下摘,很快手上放不下了。唉,都怪走得太急了,连个袋子都没带,怎么办呢?咦,不如把桃子放在衣兜里,我把衣服左右的衣角抓在左手,右手继续摘桃,果然很有效。伙伴们也纷纷效仿。大家笑着摘着,不到一刻钟,半片桃林就被我们一扫而空了。
  不好,女主人来了。她刚到门口就发现了我们这一群偷桃者,她立即一边骂着一边朝桃林跑来。我们赶紧跳下树,逃出桃林,用手拽着衣服的两边,像孕妇一样挺着个“大肚子”在小路上左右摇摆地狂奔。不好,一个伙伴跌了个跟头,桃子撒了一地。女主人还在追我们,怎么办呢?狂跑呗,那满地的桃子也不要了。现在想来,也许那时不是真的想偷桃,只是孩子“恶作剧”的天性吧!
  当然晚上免不了要遭家长的一顿臭骂。
  又是一个桃子成熟的季节,再次走在这条乡间小路上,回忆起那段故事,我不禁微微一笑。我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闯进去摘一大把桃子。但那段故事将成为我永远的回忆,它将伴随我度过每一个桃子成熟的季节。

  个性体验

  本文内容详略方面处理不太得当,偷桃是本文的重点,应该详写。但我的描写却像蜻蜓点水,语言干瘪,没能把童年孩子的调皮、活泼写出来。通过老师的指导,我发现写记叙文,首先要有真实的、细腻的感受;另外还要有细节描写,例如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这样,才能使文章生动活泼起来。另外,我的语言不太简洁,以后要加强朗读,增加语感。 (陈 聪)

  同窗视点

  这篇作文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题目新颖,中心明确。但本文语言不太流畅,尤其是文章详略不太得当,重点不够突出,例如:偷桃的原因太详细,而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偷桃过程却写得笼统了些,没能把孩子的调皮、不懂事、快乐等特点表现出来。升格后的作文语言生动了许多,逼真地再现了偷桃前的侦察及被追时的心理,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刘文涛)

  赏读美文

两个人的电影
迟子建

  母亲血压居高不下,我怀疑是故乡的寒冷气候使然,劝她来哈尔滨住上一段,换换水土,她来了。说也怪,她到后的第二天,血压就降了下来,恢复正常。她在春光中恢复了健康,心境自然好了起来。每天她跟我出去散步,看待每一株花的眼神都是怜惜的。
  我想让母亲在哈尔滨过得丰富些,除了带她到商场购物,去饭店享受美食,去植物园看牡丹和郁金香外,还带她进剧场,到电影院。“刘老根大舞台”在哈尔滨每晚都有演出,场面很火爆。我约母亲一同去看,她说:“那东西有什么看头?就是耍嘛!”她说她受不了这个。不过她没有拗过我,有一天,我还是把她拉到剧场。虽然不是周末,但上座率还是很高。母亲说的没错,演出一开始,演员就朝观众要掌声,有的还蹦下台,在观众席中怂恿观众鼓掌。高分贝的音乐震耳欲聋,母亲再次堵起了耳朵,一副痛苦状。演出只到半程,当又一位演员出场后耸着肩膀嬉皮笑脸地要掌声时,母亲终于忍不住了,她几乎是用命令的口气大声对我说:“咱走吧!”我也没有料到演出是这样,赶紧跟着她出来了。出了剧场,她长吁了一口气,对我说:“怎么样?我说就是个‘耍’嘛。再坐下去,我都要犯心脏病了!”
  有一天,我和母亲黄昏散步时路过文化宫,看见王全安导演的《图雅的婚事》在上映,立刻买了两张票。我知道这部电影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拿了奖。按照票上的时间,它应该开演5分钟了,我正为不能看到开头而懊恼呢,谁知到了小放映厅门口却吃了闭门羹。原来,这场电影只卖出这两张票,放映厅还没开呢。我找来放映员,他说坐飞机要是一个乘客,人家都得给飞,电影票呢,哪怕只卖出一张,他也会给放的。放映员打开门,为我和母亲放了专场电影。故事很简单,一个女人征婚,要带着“无用”的丈夫嫁人,而这个丈夫之所以“废”了,是因为打井所致的。这背后透视出的是草原缺水的严峻现实。虽然它与多年前轰动一时的《老井》有似曾相识之处,但影片拍得朴素、自然、苍凉而又温暖,我和母亲被吸引住了,完整地把它看完了。出了影厅,只见大剧场里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出正在高潮,演员在台上热闹地和观众做着互动,掌声如潮。
  我和母亲有些怅然地在夜色中归家,慨叹着好电影没人看。快到家的时候,母亲忽然叹息了一声对我说:“我明白了,你写的那些书,就跟咱俩看的电影似的,没多少人看啊。那些花里胡哨的书,就跟那个刘老根大舞台一样,看的人多啊。”
  母亲的话,让我感动,又让我难过。我没有想到,这场两个人的电影,会给她那么大的触动。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有母亲在,我生命中的电影,就永远不会是一个人的啊。
  【赏读心得】
  这是一篇作家迟子建的文章,文中重点记叙了母亲观看“刘老根大舞台”演出和《图雅的婚事》影片的两次经历,充分表现了母亲对高雅艺术的欣赏水准和对“我”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热衷于“刘老根大舞台”这些文化的不解。作者十分善于处理文章的详略,叙述母亲观看演出和影片的经历十分详尽,但在写母亲身体的康复,陪母亲逛街购物、赏花、享受美食等,却一笔带过。之所以这样安排详略,则是服从于中心思想的表达,让我觉得“因为有母亲在,我生命中的电影,就永远不会是一个人的啊”,这样就深化了主题的表达。

  析读佳作  

乡村晨曲
颜若水

  这是我此次旅行中在乡下度过的第一个早晨。
  门前有我熟悉的空地、花园、茂密的果树……我的视线越过了它们,停留在远处的田野上。这是初秋的金色的田野,田野上淡淡地笼了一层蓝紫色的雾,显得很恬静。我走进清晨有些慵懒的阳光里,眼前一片淡金色。原来是桂花开了,浓郁的香味把整个院子都包裹了起来。
  家里的小狗兴冲冲地跟来了,爪子上还粘着露水,蹦跳着奔到了我面前,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不好意思地舔了舔爪子。我不禁要为它可爱的举动微笑了!
  离早饭还有一段时间。我沿着小路漫无目的地走着,公鸡不厌其烦地叫着,一只白色水鸟掠过河面,某个角落里,喜鹊突然惊叫一声,路边的花开了,花瓣上残留着几颗清凉硕大的露珠……一切都昭示着清晨的活力。并且到处都有使我惊喜的景象:河边,一条小鱼浮出了水面;树上,发现有一只小巧的、棕褐色的鸟巢;路旁,一户人家晒的玉米粒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喜悦的光芒;青色的,饱满的,手一捏就裂开的凤仙花种子。这应该是城市里最美丽的景象。
  已收割的和未收割的稻田,是奔放热情的金黄色,也许在一般人看来没有韵味,但在我看来,它就像凡高笔下狂野质朴的油画,它们是美丽的,真实的,彰显着乡村独有的颜色。
  瞬间,我有了发自内心的幸福感。这个宝贵的清晨,被我尽情地享受了。
  快乐原来如此简单。
                 (作者系江苏省镇江外国语学校学生)
  【析读小语】
  这是一帧乡村风景画,画风清新自然纯净淡雅。对农村其他的生活略而不谈,删繁就简,只抓住乡村早晨的景物特征,勾勒描摹。这个早晨的画面由几张速写组成,有远景,有近景,有全景,有特写,景物的叠加很有层次。观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定点观察,一是移步换景。对“远处的田野”和“近处的小狗”采用的是定点观察;“沿着小路漫无目的地走着”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要想把这些风景写得详细,就要学会观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全方位地感知自然。

  写作训练5

  明末散文家张岱有一句名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所谓癖好,就是特别的爱好。生活中你会发现形形色色的人有各种各样的癖好。请以“
的癖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①所写内容要注意详略安排。②对癖好要有细致的描写。

  作文百宝箱

  【名人名言】
  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德〕歌 德
  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英〕莎士比亚
  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美〕爱因斯坦
  【精彩片段】
  十几年前我们在北京的大杂院养过只猫,叫黄风。它总是居高临下,从房顶俯视我们人类卑微的生活,总是骄傲地竖着尾巴,像一根旗杆。记得那天我从办公室用书包把它带回家,洗完澡,它一头钻进衣柜底下,最后终于探出头来,我们不禁打了个冷战:一个世界上最小号的鬼。黄风祖籍不可考,必是野猫无疑。它从不恋家,吃完饭掉头就走,不饿绝不回来。我们住的说是五进院,其实早被自盖的板房挤压成胡同,而我家的小厨房恰好盖在那胡同的顶头。夏天做晚饭时,只见黄风竖着比它高数倍的尾巴大摇大摆地回来,检阅着分列两边半裸着乘凉的人们,那些摇动的蒲扇让人想起古代的仪仗队。最终黄风和它的情人私奔了,翻越海浪般的屋脊,弃我们而去。  ——北岛《失败之书》
  【名人故事】
  世界著名博物学家达尔文,幼年时期和其他孩子一样,看不出有什么“天才”的灵感。但从7岁开始,他就很有兴趣地搜集许多风干的植物和死了的昆虫。为此,他曾经受到过校长的训斥:“如果还玩这些与学习不相干的玩艺儿,就把你从学校里赶走!”
  可是达尔文的父亲却非常支持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他把花园里的一间小棚子交给孩子,用来做化学实验。10岁那年,父亲允许小达尔文到威尔士的海岸去度假。他在那里观察和采集了许多海生动植物的标本。
  小达尔文爱好幻想。一次,他在众人面前宣称,他搜集的几块化石是价值连城的奇珍,说有一块硬币是罗马造的。人们认为他养成了一种最不好的习惯——说谎,而他的父亲却不想制止他。达尔文的父亲说:“这说明这个孩子富有想象力,这很可能是一种才能,有一天他可能会把这种才能用到正事上去。”
  为了使他写的东西更流畅,达尔文的父亲帮助他读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他最喜欢的是弥尔顿的十四行诗。精彩的句子,他竟能倒背如流。在父亲的关怀帮助下,达尔文从小养成了搜集动植物标本的爱好,并富有幻想,学会了做严格科学的记录,也学会了用优美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而这一切,正是他在日后作出成就所必需的素质。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7 14:43:36 | 只看该作者
恰当选用倒叙
特约撰稿:仇爱珠

  任何一件事情,总是要有它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把文章所述事件不同凡响的结局或其中某个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展现出来,吊起读者的胃口之后,再顺叙事件的其他内容,这就是倒叙。
  倒叙的目的主要有三点:一是为了强化文章的思想内容,而将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片段提到最前面加以突出强调;二是为了增强文章的吸引力,而特意将事情最精彩、最动人的“高潮”或“结局”先写出来;三是为了提高表达效果,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结构发生变化,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那么,在使用倒叙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要明白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将事件的某个部分提前,其他内容仍需要进行顺叙;二、文章开头叙写的内容,必须是事情的“高潮”或“结局”,而且这个“高潮”或“结局”应该是一件事情中最能吸引人的地方。三、必须交代清楚起止点,开头部分与正文部分之间要运用恰当的过渡句或过渡段,界限分明而衔接自然,否则会造成读者思维混乱,影响文章思想内容的表达。

  互动平台

那簇花儿在盛开
曹 荣

  凤仙花开了,(开头不太精彩,可以加上描写凤仙花盛开时绚丽景色的句子。)它能开花,并且开得如此美艳,可真是个奇迹。
  (过渡句不太明显,可以加上自己的感受。)【以倒叙开头,“凤仙花”本是平凡的花,为什么它的开放却称为“奇迹”?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主体部分扣住“奇迹”,叙写凤仙花的两次遭遇,解开悬念。】
  我在院墙外整了一小块地方,给它们安了家。刚开始它们是病恹恹的,耷拉着脑袋,似乎没救了,可我偏不信!在我坚持不懈地浇水后,它们终于精神焕发了。一片片叶子泛着绿光,直逼你的眼,腰杆虽细,但挺得直直的。(加上“半个月后”)它们居然长高了许多。
  可天有不测风云,一天上午,家里养的一只鸡破坏了我这些天来的心血。望着那片光秃秃的枝干,我恨不得把鸡杀了。【用“可天有不测风云”过渡到凤仙花的第二次不幸遭遇,过渡自然。】
  它们还能活吗?我默默地期待着奇迹的发生,一天,两天,三天……它们秃样依旧,我失望了。可就在我准备把这些秃枝清理掉时,突然在一株凤仙花的桠枝间看到了一株嫩绿的叶芽儿。“芽儿!”我惊喜地叫起来。【写“我”的心情,使文章曲折多姿。】
  其实,花是同学小芳家的,那一天,她妈妈在花圃里给凤仙花间苗。“为什么好好的花苗要拔掉呢?”我不解地问。“哦,这些都是营养不良的,是长不壮的。拔掉它们,可以让别的花苗长得更好些。”她妈妈说。我心想,仅仅就因为它们暂时没别的花长得好就淘汰它们吗?我便要了它们。(顺序混乱,可以将这一段调到“我在院墙外整了一小块地方,给它们安了家……”这一段之前。去掉“其实”。)【倒叙不是什么都倒过来写,主体部分要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花苗的来历应该放在“安家”之前。】
  以后的日子,我见证了凤仙花在风雨雷电中的成长。
  今天,终于在这个非凡的日子里,我收获了我的凤仙花,这绚丽的凤仙花!【与开头相呼应。用“今天”一词,清楚地交代了起止点。】
  它告诉我:如果你曾经历过冬天,那么你定会迎来春光!(结尾唐突,过渡不太自然,这里也应该注意。)
  我要将这份信念收藏在人生背囊里!【结尾由花及人,抒写感悟,点明主旨。】
  (作者及点评者均系江苏省东台市台南中学学生,旁批、指导教师/仇爱珠)

  教师立场

  同学们的修改,在文章的开头增加了描写凤仙花盛开时的句子,这样更能表现出凤仙花顽强的生命力,与凤仙花的两次不幸遭遇形成对比,既开篇点题,又凸现主旨。修改后将最精彩的部分呈现在开头,这正是倒叙的魅力所在。在开头与结尾处,同学们加上了恰当的过渡句,这样使文章过渡更加自然,文章的脉络也更加清晰了。另外,同学们在主体部分调整了段落的顺序,说明同学们对倒叙的概念已经掌握得很清楚,真的不错。文章不厌百回改,希望同学们今后在修改上多下点儿工夫,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所收获。

  升格示例

那簇花儿在盛开
曹 荣

  凤仙花开了,绿叶丛中,夹杂着几朵花儿,红的、粉的、白的、紫的,在我的眼帘里跳动着,就像一只只美丽的花蝴蝶要从叶间飞出来。这是几株命运多舛的凤仙花,它能开花,并且开得如此美艳,可真是个奇迹。我驻足欣赏着这片灿烂的不屈的精灵,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它们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花是同学小芳家的,那天她妈妈在花圃里给凤仙花间苗。“为什么好好的花苗要拔掉呢?”我不解地问。“哦,这些都是营养不良的,是长不壮的。拔掉它们,可以让别的花苗长得更好些。”她妈妈说。我心想,仅仅就因为它们暂时没别的花长得好就淘汰它们吗?我便要下了可怜的它们。
  我在院墙外整了一小块地方,给它们安了新家。刚开始,它们是病恹恹的,耷拉着脑袋,似乎没救了,可我偏不信!在我坚持不懈地浇水后,它们终于精神焕发了。一片片叶子泛着绿光,直逼你的眼,腰杆虽细,但挺得直直的。半个月后,居然长高了许多。
  可天有不测风云,一天上午,家里养的一只鸡破坏了我这些天来的心血。望着那片光秃秃的枝干,我恨不得把鸡杀了。
  它们还能活吗?我默默地期待着奇迹的发生,一天,两天,三天……它们秃样依旧,我失望了。可就在我准备把这些秃枝清理掉时,突然在一株凤仙花的桠枝间看到了一片嫩绿的叶芽儿。“芽儿!”我惊喜地叫起来。
  以后的日子,我见证了凤仙花在风雨雷电中的成长。
  今天,终于在这个非凡的日子里,我收获了我的凤仙花,这绚丽的凤仙花!
  回想起这些美丽而坚强的生命走过的历程,我突然觉得凤仙花就像一位哲人,它告诉我:如果你正经历着冬天,那么你定会迎来春光!我要将这份信念收藏在人生背囊里!

   
  个性体验


  我起初构思时准备采用顺叙的方法,记述它们的遭遇,但是感到平铺直叙,文章毫无波澜。后来老师说,采用倒叙能够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我以为倒叙就是什么都倒过来写,于是先写了花儿开了,再写花儿安家、花儿遭遇鸡的袭击,然后再写花苗因为长得瘦弱而遭受间苗的命运,也就是花苗的来源。自己也感到顺序比较乱,读起来也不太顺畅,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点评后,我终于明白怎样运用倒叙才更具魅力。
(曹 荣)

  同窗视点

  我认为既然运用倒叙的手法,就要将最精彩的、最具有吸引力的,或者最能表现主旨的部分呈现出来。曹荣的这篇文章开头虽然也运用了倒叙的手法,但是只说“凤仙花开了,它能开花,并且开得如此美艳,可真是个奇迹”,至于怎么美艳,开头并没有描写,感觉比较平淡。(李杏梅)
  我感觉倒叙与顺叙并不是势不两立的冤家,倒叙离不开顺叙。曹荣错误理解了倒叙的概念,主体部分没有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因“倒”而“乱”了,修改之后,条理就清晰了。(张 瑶)
  我认为倒叙运用的成功与否,与文章的起承转合的衔接有很大关系,既要界限分明,又要衔接自然。修改前的这篇文章,在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缺少明显的标志。修改之后,文章读起来就顺畅自然多了。
(王珊珊)

  赏读美文  

每天微笑800次
孙道荣

  他的改变,始于一次“误会”。
  那天,他关上前后车门,正准备驶离公交站,车子却无缘无故地熄了火;当他弯腰检查仪表,查看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时,手又不小心碰着了门按钮,前门被打开了;他懊恼地拍了下脑门,正准备重新关上车门,忽然,一个中年妇女气喘吁吁地跳上车,一边投币,一边一脸谦恭地笑着对他说,师傅你心肠真好,肯等我,要是赶不上这班车,我肯定又要迟到了。等她?他知道是她误会了。看着她谦恭而感激的笑容,他勉强地冲她笑笑。
  这是长久以来,他第一次笑,第一次对一个陌生的乘客微笑,虽然那微笑是挤出来的,有点怪怪的。再就业后,他就没有笑过。公交车驾驶员,这个工作又苦又累,又枯燥又乏味,如果不是时运不佳,生计所逼,他这个曾经的工厂管理人员,怎么也不会落魄至此。
  一路上,中年女乘客谦恭而感激的笑容,一直徘徊在他的脑海里。他越想越觉得这件事有趣,而女乘客的笑容,也让他忽然觉得有一点点温暖,一种莫名其妙的温暖。他在想着这些的时候,嘴角不自觉地往上微微地翘着,从侧面看过去,就像在微笑一样。
  虽然公司一再强调,司乘人员必须微笑地对待乘客,但他却一直做不到。一个不开心的人,怎么能够笑得出呢?因此,他的服务从来没有上过星级,如果不是考虑到他的家庭实在太困难,他恐怕早就面临再次失业了。
  公交车又慢慢驶进了站台,他打开车门,目光注视着一个个上车的乘客,恍惚中,他感觉到,有些上车的乘客在与他的目光交接时,竟然是带着微微的笑意的,这可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他第一次发现,这些匆匆的乘客,也不全是板着脸的,他们的面孔原来也很友善,很平和,很生动,而他以前怎么就没有发觉呢?
  他偶尔从后视镜中看见了自己,那张熟悉的紧绷绷的脸,似乎骤然张开了一些,缓和了一些。他恍然明白,是自己的脸色变得缓和了,别人才以善意面对自己的啊。
  第二天一早,当他踏上自己的公交车时,他就预备面带笑意。可是,他却发现,这很难。他已经习惯绷着脸,苦着脸了。他明白,这需要时间。
  第一个微笑,是车子经过市心路的时候。他的家,就在那座高楼的后面,虽然是低矮破旧的楼房,但想想儿子吃饭的时候,经常将饭粒抹在脸颊上,他就忍不住笑了;想想每次下班回到家,妻子都会削一根黄瓜给他吃,而自己吧唧吧唧啃黄瓜的样子,就跟乡下老家养的猪差不多,他就忍不住笑了;想想对门老王头每次喝醉酒,又蹦又跳唱大戏的滑稽样子,他就忍不住笑了。他忽然觉得,家多温馨啊,邻居多可爱啊,这条熟悉的路,多让人迷恋啊。他就忍不住笑了。
  笑容就从这儿,慢慢绽开。
  他开始自然而然地将笑脸呈现给了坐他车的乘客。当车子进站,打开车门,他就微笑地注视着每一个上车的乘客,有的乘客在刷卡或者投币的时候,与他的笑容撞个满怀,便也善意地回报他一个微笑;也有的乘客,没有注意到他的微笑,径直朝车厢里走去,他一点也不懊恼,继续微笑地面对下一位。
  他依然每月挣不到2000元的工资,回家就吧唧吧唧啃一根老婆削好的黄瓜,唯一不同的是,现在,他每天都会收到至少800个笑容,那是他每天的乘客数,而每一个看见他笑容的人,都会报以微笑,从无例外。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0年第7期,有删节)
  【赏读心得】
  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他的改变,始于一次‘误会’”,是怎样的一次误会使他改变了?他是如何改变的?开篇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文章主体部分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写那次误会的前因后果,解开悬念。结尾用对比的手法,“依然……唯一不同的是……”再次写他的改变,并点明题旨,首尾呼应。文章思路清晰,“这是长久以来,他第一次笑……虽然那微笑是挤出来的”、“第一个微笑”、“笑容就从这儿,慢慢绽开……”等句交代了他改变的历程,而“那天”、“一路上”、“公交车又慢慢驶进了站台”、“第二天一早”、“现在”等标志性词语则将时间顺序的脉络或隐或现地呈现出来。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析读佳作

千纸鹤
王 慧

  “千纸鹤千颗心在风里飞……”,每当听到这首歌,我不由得回想起那一千只纸鹤在风中飞舞的情形。
  那是去年寒假,婶婶出了车祸住在医院里。我和爸妈赶到医院时,婶婶已全身包裹着纱布躺在床上,叔叔站在窗前沉默着,而小玉姐早已泣不成声。
  临别时,叔叔让我们把小玉姐带回家住几天,可小玉姐坚决不同意,她说:“我不走,我要留下照顾妈妈。”叔叔争不过小玉姐,只好让她留下。而我也坚持留下陪小玉姐,爸妈只好自己走了。
  在婶婶住院期间,小玉姐每天都在喂她吃饭,帮她洗脚,推她出去散步。有一天傍晚,小玉姐偶然听别人说,千纸鹤可以为亲人祈福消灾。她立即买来彩纸折了起来。每折一只她都要在上面工整地写上:“愿妈妈早日康复。”我很想帮她,她摇了摇头说:“不用了,别人帮我折的话就不灵了。”没有办法,我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她忙碌。
  就这样,小玉姐白天照顾妈妈,晚上折纸鹤,一千只纸鹤花费了她整整三天,小玉姐把千纸鹤挂到病房里,婶婶看了,红着眼说:“真是辛苦你了。”小玉姐笑笑说:“没有啊,又不是我一个人折的,妹妹也折了啊。”说完,她拉拉我的衣角,我只好附和:“是啊,是啊。”
  也许是小玉姐的孝心感动了老天爷,一个月,婶婶就出院了。小玉姐高兴地将这些纸鹤抛向空中,一千只纸鹤在风中飞舞着,像一个个精灵,真是美极了。
  通过那千纸鹤,小玉姐诠释了孝的真谛,让我深深感动,我想我会永远记住那在风中飞舞的千纸鹤。
  【析读小语】
  习作借助“千纸鹤”这一物象,将小玉姐的孝敬之心融入其中,在风中飞舞的千纸鹤就是爱的精灵,孝的化身。习作开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歌曲起笔,自然引出千纸鹤在风中飞舞的回忆,既凸显了文章的主旨,也给文章增添了诗意,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婶婶出了车祸,小玉姐对婶婶的无微不至的照顾,最后出院的全过程,其中重点叙写了折叠千纸鹤的起因、经过、结果,突出表现了小玉姐的孝心,材料安排详略得当。结尾部分“我想我会永远记住那在风中飘舞的千纸鹤的”,既突出了小玉姐的孝心对“我”的影响,又照应开头,结束回忆,首尾呼应。文章脉络清晰,层次井然。
(指导教师/仇爱珠)
  写作训练6
  请以“那一次,我很 ”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2)采用倒叙的手法结构全篇;(3)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4)字数为600字左右。

  作文百宝箱

  【佳作片段】
  2010年中考满分作文中的精彩“倒叙”:
  六月天,云淡风轻。初夏的暖风拂过,带来一段清甜的记忆。无意识地抬起头,头顶是一段美得叫人心醉的蓝天,看到蓝天,我就想起了她。
  记忆的列车不断倒退……              ——江苏镇江卷《教我如何不想她》
  萤火虫在静谧的夜里很轻盈地飞过来了,它的亮光很小,在漆黑的夜幕下显得实在有些微不足道。我仿佛嗅到了它身上带着淡淡的稻花香,还有潮湿的泥土气息。它们在我的窗前掠过,如镁光灯一闪,就闪现出我童年伙伴的影子。              ——湖南怀化卷《那曾感动我的萤火虫》
  灯光如豆,点点,点点,在我心中来亮出一个幸福的世界。
  我的困倦在成堆的复习资料中蔓延。深蓝的天,望不到一颗星星,只有妈妈房里的灯依旧亮着,点点,点点,比那星星还亮。隔壁房里妈妈唤我:“小林,睡吧,晚了。”
  才不呢,想起妈妈仍在挑灯夜战,我打起精神,继续写我的作业。
  一个月前……
                              ——浙江金华卷《灯》
  演出非常成功,似乎每一位观众都被我们剧中所表现出来的友谊和默契感染了。“这个剧本不错。”在热烈的掌声中,我听见了老师对剧本的肯定。这个成功属于我们六个人,剧本、音乐和表演,凝聚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坚持与努力。
  还记得一个月前……
                               ——北京卷《凝聚》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7 14:44:19 | 只看该作者
恰当选用插叙
特约撰稿:赵志德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故事或回忆,但故事或回忆叙述完又必须回到主要情节的叙述方法。
  在叙事性文章作品的情节发展进程中,作者在安排贯穿线索较长的情节时,为避免行文的呆板,追求叙事的节奏和波澜,会有意插入表面似乎是阻止情节发展的某些事件、情况或场面。
  插叙的方法主要有:作者直接插进来进行叙述、介绍、说明,或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所见所闻所感和亲身经历来进行插叙;通过作品中的人物自己或旁人的语言来进行插叙;通过人物的回忆、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进行插叙等。比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中,“我”在会堂里回忆在医院中看爸爸的情景;鲁迅的《故乡》中,“我”和“母亲”谈到闰土时,插入少年闰土和“我”的交往片段……

  互动平台

桂花,开了哦
莫庆伊

  校园里被修整的桂树,规矩地立着。它们全都默默地等着,等着……一到月份,就全开了。若不是事先约好,又怎会如此齐整地开了。【这一猜测妙极,惊喜之情蕴于其中,却不着痕迹。】
  八月的校园里,有一两天会嗅到莫名的香,起初,并没在意。待满园的桂树洋洋洒洒结了数以万计的花苞时,我终于惊愕她的存在了。小心地拨弄下一朵两朵,夹入厚厚的书中,淡淡的汁水浸染开来,书页也芳香了。不禁要想到“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样的情景。【“惊愕”、“小心”这些充满情感的词语很好地勾勒出“我”的微妙的心理体验。】
  放学了,穿行于小巷的暮色中,那是又一种馨香。斜挎着书包,鞋跟小心地敲击着石板小路,怕惊扰这一巷的宁静。眼前有三两株桂树,心中是满怀的桂香。幽幽的,纯静的,像你梦里的佳人。有亮丽的衣服,光彩的配饰,却探不清那气韵;像呢喃在空气里的细语,有温暖的感觉,甜蜜的心绪,又逮不着一丝儿游踪……【以“梦里的佳人”喻“色”,以“呢喃的细语”喻“香”,虚实相生,顿生无穷意味。】
  桂花的香也很容易勾起馋虫,至今我只吃过一次桂花糕(改为“至今我还记得那一次吃桂花糕的情景”),类似于果冻,还可以看见底下的桂花。在春夏相交之际,放了五六天竟没坏,不知里面有什么呢!(少了“尝”的动作,太突然了)不够香,也太甜,口感完全不是我想象的绵软醇香,色泽也不如期待中的那样粉黄。我再也不对它有趣味(改为“兴味”)了。【一段插叙,很有意味:中断了叙述,如静湖投石,行文微起波澜;回想过去,多了一层对桂花的体验,又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为深化文章的主旨做了铺垫,桂花的香有了时空穿透力!】【美中不足的是,对“桂花糕”描摹不够,“尝”这一情节也未写尽兴。】
  但我从未引以为憾,小小的桂花粒儿虽不华贵,但还未丢掉真实的自我。她从自然中来,又在自然中绽放她的美。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她总要在每一年的农历八月开起来。
  “桂花,开了哦!”一个女孩的欢声漾起,在氤氲的香气中……
          (作者及评点同学均系江苏省淮北中学学生,旁批、指导教师/赵志德)

  教师立场

  作为一篇写景抒情的记叙文,标题中的“哦”已定下了全文的抒情基调,使得全篇协奏出一种温婉的叙事调子。本文的亮点是插叙的第五小节。正如旁批中所言,这一联想和回忆引出的插叙,“中断了叙述,如静湖投石,微起波澜;回想过去,多了一层对桂花的体验,又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为深化文章的主旨做了铺垫,桂花的香有了时空穿透力!”但这一节也是全篇中处理得最粗糙的段落,描摹不够具体。

  升格示例

桂花,开了哦
莫庆伊

  校园里被修整的桂树,规矩地立着。它们全都默默地等着,等着……一到月份,就全开了。若不是事先约好,又怎会如此齐整地开了。
  八月的校园里,有一两天会嗅到莫名的香,起初,并没在意。待满园的桂树洋洋洒洒结了数以万计的花苞时,我终于惊愕她的存在了。小心地拨弄下一朵两朵,夹入厚厚的书中,淡淡的汁水浸染开来,书页也芳香了。不禁要想到“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样的情景。
  放学了,穿行于小巷的暮色中,那是又一种馨香。斜挎着书包,鞋跟小心地敲击着石板小路,怕惊扰这一巷的宁静。眼前有三两株桂树,心中是满怀的桂香。幽幽的,纯静的,像你梦里的佳人。有亮丽的衣服,光彩的配饰,却探不清那气韵;像呢喃在空气里的细语,有温暖的感觉,甜蜜的心绪。
  桂花的香也很容易勾起馋虫,至今我还记得那一次吃桂花糕的情景。透明的盒子里装着一小块果冻似的桂花糕,还可以看见底下的桂花。在春夏相交之际,放了五六天竟没坏,不知里面有什么呢!掰下一小块儿放入口中融化,不够香,也太甜,口感完全不是我想象的绵软醇香,色泽也不如期待中的那样粉黄。我再也不对它有兴味了。
  但我从未引以为憾,小小的桂花粒儿虽不华贵,但还未丢掉真实的自我。她从自然中来,又在自然中绽放她的美。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她总要在每一年的农历八月开起来。
  “桂花,开了哦!”一个女孩的欢声漾起,在氤氲的香气中……

  个性体验

  桂花太小,藏在绿叶之间,有一种俏皮的感觉,而且它在每天清晨时,头上总有着些许露珠,这些都使人不禁爱怜起这可爱的小家伙。它们又是幽静的,不像牡丹嫣红,又不似向日葵那般的热烈,它只是一抹不起眼的淡黄……以至于当人们走在有它的路上,觉得花香满径,不忍破坏这份宁静……
  于是,我动笔写下了这篇文章。我自以为得意的地方是几处比喻的使用;自以为深刻之处是最后对主题的提炼。
  至于回忆食桂花糕的一节,老师说这独具匠心,我却只是自然生出这样的念头的。可能好的文字就应当是自然从心中流出的吧。但细看的确有些粗糙,自以为改后的段落更明晰,语言表现力更强一些。我认识到,只有多些细节之处的描写,文章才会更为动人。 (莫庆伊)

  同窗视点

  桂花大概是一种妇孺皆知的花,它不娇艳,却幽香扑怀。我也曾写过桂花,但没有作者写得这样铺张而灵动,意义深刻。我的这位同学,最爱读散文,尤其喜欢读张爱玲的文章,常常把文中惊险奇绝的比喻,摘录在笔记本上,能从作文中看出她的这一偏爱,很出色!
  至于对文中插叙的品评,我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品味了有无插叙的不同效果,体会到这一段插叙对于表现作品主题的帮助。这并非为插叙而插叙,像是自然生出的念头,并不显得突然,真是恰到好处。改后的回忆部分,文字更为讲究,描写更为生动,真的很好!(向舒蕾)

  赏读美文

感念老师
阎连科

  有一天,不知从何而来的一只小鸟落在我书房外的窗台上。我正在写作,没有介意它的存在,于是它就渴求地望着我,几声啁啾,待我抬起头来,它却抖抖羽毛,扬飞而去。一切都如一次神谕的暗示,都如羊皮书上留下的一行不可解读的文字。几天之后,一场雨后,当阳光透窗而入时,我看见书房外的窗台裂缝里,横卧着一支羽毛,从羽毛的下面,小心翼翼地长出了一滴嫩黄幼小的苗芽。
  我把这滴苗芽移栽到了楼下的草地。后来,它竟长成了一棵小树。
  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师,他瘦小、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无论是板书,还是毛笔,再或钢笔的书写,都有魏体的风骨。是那种魏、柳相糅的风派。他不光字好,课也讲得甚好,在我那时的感觉中,他的学问不仅在学校,在镇上,乃至在全县都是最好的。
  每年过年的时候,村里许多的体面人家,都要请他书写对联。年前的几日几夜,他写对联能写得手腕酸痛。为写对联熬至三更五更,甚或通宵,并不是件稀少的鲜事,和农人在麦季里连夜在场上打麦一样。
  从小学升至初中,他还是我的语文老师。课本上有篇文章,题目好像是《列宁祭》,作者千真万确是斯大林。是斯大林写给列宁的一篇祭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学过的课文中最长的文章。老师用三个课时讲完课文以后,让我们模仿课文写篇作文,我便种瓜得瓜地写了作文,很长,三大段,数千字,是我那时写过的最长的作文。
  过完周末,新一节的语文课上,老师把批改后的作文分发下来,我的作文后面有这样一行醒目的红笔批语:“你的思路开了,但长并不等于好文章。”然而,在之后不久的一次学校组织的全校优秀作文展示中,文好、字好的,都被语文老师推荐上去,挂在校园的墙壁上展出,就像旗帜在旗杆上招展飘扬一样——这其中有我。
  有我那篇最长的作文。
  后来,我的作文写得都很长,因为我“开了思路”。现在,我在努力把文章写短,因为我终于明白,“长并不等于好文章”。
  前些时,我回家乡电视台做有关我的人生与写作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突然播放片花,片花中有三个人在讲我的过去。讲我过去的学习、读书和劳作。他们分别是我的母亲、战友和我的老师。当我看见这位30年前教过我四年语文的张梦庚老师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我猛然哭了,眼泪夺眶而出。
  他已经老了,七十多岁,但依然瘦削、干净,讲略带方言的普通话。
  而我,是讲略带普通话的方言。
  而我,业已是人至中年。
  从家乡做完节目回到北京,天气酷热,但我楼下的那片草地却还依然旺茂。草地中的那棵小榆树,又长高了许多,在风中摇来摆去,正有几只小鸟在栖枝而歌。
  【赏读心得】
  文章以回忆的方式,插叙了“我”的老师的几件事:一是老师过年时写对联,非常有学问;二是老师评改“我”的长作文,并把它推荐上墙;三是电视片花中七十多岁的老师讲述“我”的学习、读书情景。插叙的缘由,来自作为专业作家的“我”,在一次写作时被窗外一株小小的幼芽所吸引,也就是文章开头结尾写到的那棵榆树。作者以树自喻,借助榆树的成长,突出自己在老师春风细雨般的教育下,一步步走上文学道路,成长为一棵大树、一个人才的过程。回想往事,抒发对老师的感念,塑造了一位热心、教导有方、关心学生、有学问的老师形象。文章注重过渡,巧妙地将几处插叙完美地连接成一个整体。结尾呼应了开头,渲染了气氛,同时也突出“我”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

  析读佳作

我的“斑蝥”故事
毛忠洁

  “下面请大家翻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我们一起来赏析课文的内容。”这是我们语文老师那亲切的语调。第一段赏析完了,到了第二段,老师读道:“……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还没读完,同学们的眼光就齐刷刷地向我这个姓“毛”的身上转移。
  大家指着我笑道:“斑蝥!斑蝥!”老师维持了秩序,然后大家接着上课。但从此我就多了一个绰号:“斑蝥”。现在我也知道同学们是闹着玩的,所以谁叫我“斑蝥”我也不生气,玩笑似的瞪他一眼,待他如故。
  但一开始并不是这样。那天,我心情如外面的天一样灰蒙蒙的,正在为丢了心爱的东西生气,忽然一个叫小宇的男孩跑了过来,按着我的背,嘴里还念念有词:“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我正在气头上,他跑来惹我,我瞪着他火冒三丈叫了一声:“你真烦,滚!”他一下子就愣住了,脸上瞬间一红一红的,然后一溜烟“逃跑”了。
  后来,我反省了一下:同学跟我闹着玩,我却对他发火,真是不应该,我怎么能把自己的气撒在同学身上呢?友情很珍贵,怎能这样就失去一个朋友呢?于是,第二天我向他解释了当时的情况,他也诚恳地向我道歉,我与他和好如初,我如释重负。
  其实人间有很多情:亲情、友情、爱情……每一种情都是无价之宝,正是这些情装饰了我们的一生,所以要珍惜。
  从那件事以后,我对与人相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个“斑蝥”也有了全新的意义,我把它当作朋友对我友好的称呼,它就多了一份友好的气息。于是我与朋友相处越来越融洽,好朋友也越来越多。
  其实只要你珍惜每一份友情与亲情……你的生活就一定会丰富多彩,幸福无比。像我,“斑蝥”的绰号不但没有给我带来烦恼,反而成了我与同学们之间友好相处的纽带。
  【析读小语】
  小作者写了借自己姓“毛”引起绰号“斑蝥”的故事。其中插叙了一次生气时被人叫绰号而大发雷霆,反省后两人又重归于好的经历。插叙的内容是引发作者反省的缘由,下面作者关于友情的议论和见解就有了基础,令人信服。通篇文章语言流畅,一些细节描写真实自然,插入的内容较好地表现了作者生气时的情状,丰富了文章内容。结尾的句子画龙点睛,提升了文章主旨。

  写作训练7

  请以“同学中数他(她)最 ”为题作文。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2.可填“谦虚”、“自强”、“勤奋”、“有礼貌”、“调皮”等。所填的词,是“他(她)”的特点,也是写作重点。3.可以一件事为主,中间插叙其他相关的事。4.600字左右。

  作文百宝箱

  “谦虚”的写作素材:
  【名人故事】
  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名人名言】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2.缺少谦逊就是缺少见识。——〔美〕富兰克林
  3.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逊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 ——〔苏联〕高尔基
  4.当我们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近于伟大的时候。——〔印度〕泰戈尔
  “勤奋”的写作素材:
  【名人故事】
  德摩斯梯尼是古雅典著名的雄辩家、政治家。
  德摩斯梯尼天生口吃,嗓音微弱,还有耸肩的坏习惯。在常人看来,他似乎没有一点当演说家的天赋。他最初的政治演说很不成功,由于发音不清,论证无力,多次被轰下讲坛。因为在当时的雅典,一名出色的演说家必须声音洪亮,发音清晰,姿势优美,富有辩才。
  为了成为卓越的政治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做了超过常人几倍的努力,进行了异常刻苦的学习和训练。为了改进发音,他把小石子含在嘴里朗读,迎着大风和波涛讲话;为了去掉气短的毛病,他一边在陡峭的山路上攀登,一边不停地吟诗;他在家里装了一面大镜子,每天对着镜子练习演说;为了改掉说话耸肩的坏习惯,他在头顶上悬挂一柄剑;他把自己剃成阴阳头,以便能安心躲起来练习演说……
  德摩斯梯尼不仅训练自己的发音,而且努力提高政治、文学修养。他研究古希腊的诗歌、神话,背诵优秀的悲剧和喜剧,探讨著名历史学家的文体和风格。
  经过十多年的磨练,德摩斯梯尼终于成为一位出色的演说家,他的演说为他建立了不朽的声誉。他的演说词结集出版,成为古代雄辩术的典范,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7 14:45:00 | 只看该作者
侧重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手法
特约撰稿:柳文生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的人各具特色,如何能让你笔下的人物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扣题选材,记事写人。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人物的个性要通过事情等来表现。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
  立体肖像,栩栩如生。肖像描写能揭示人物的身份,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个性言语,声情并茂。文中人物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特点和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注意要符合语言环境,符合人物的特点。
  动作神态,准确凝练。动作、神态的描写可展示所写人物的精神面貌。一个人的动作神态,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最真实的外化。

  互动平台

浓浓碘酒香
王子涵

  我(加“像往常一样”)走进了乱成一团的教室,开始和同桌眉飞色舞地神侃。忽然,同桌说嗅到了一股很奇怪的味道。果不其然,我一向迟钝的鼻子也受到了“侵袭”。【一个“眉飞色舞”的神态描写,足以说明学生浑然不觉自己身在教室。】
  我(加“皱了皱眉”)向门口望去。“嘿,是史老师!”眼尖的同桌说,“哎,怎么跛了呢?”只见史老师一瘸一拐(改为“一只脚悬空,用另一只脚蹦着”)走了进来,然后(改为“气喘吁吁地”)说:“下楼梯太急,不小心把脚崴了一下,不过请大家放心,耽误不了上课。”【 一个“哎”字显现出了学生的调皮,不懂事。】
  “老师,你不要紧吧?”一个声音打破了沉默。不懂事的我们已经习惯了用“你”这个称呼。史老师坐了下来,(加“硬咧了咧嘴”)说(改为“笑”)道:“你们不怕碘酒难闻就行了。”【“硬咧了咧嘴”,加得好,足可见老师的痛苦与坚强。】
  她让我们轮流向她提问题。“老师,我的问题是——”看着她脚踝肿得老高(改为“肿得老高的脚踝”),我竟忘了想问什么,“您真的不用休息吗?”
  (加“史老师笑了:”)“谢谢你,真的不用。”(加“她的笑容在碘酒味儿的萦绕中显得异常美丽。”)
  看着(加“忍痛”)为我们上课的史老师,大家全都站了起来,由班长带头表态:“史老师,您去医院吧,我们一定遵守纪律。”【由“你”到“您”这一称呼变化,实际暗含了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变化,语言很准。】
  就在这时,四周的一切似乎都停止了。【环境描写得好,此时无声胜有声。】
  第二天学校通知:史老师因为骨折不来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都在担心着史老师的病情。忽然,大家鼻子里,好像嗅到了什么味道,是碘酒?是碘酒味!【 “是碘酒?是碘酒味!”这里的标点其实是心理描写的标志:“?”是猜测,不敢相信;“。”是肯定,是惊喜。】
  史老师来了,我们都很感动,于是又开始认真学习。史老师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从此,我们班的学风变好了,同学们的成绩也一路上升,多次受到学校的表扬。我们每个人都知道,那是史老师的功劳。(要加上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老师的无私一直感染着我,无论我走到哪里,我永远也忘不了敬爱的史老师,忘不了那记忆中永远挥之不去的碘酒香……【结尾再次点题,余音袅袅,让读者产生“绕梁三日”之感。】
  (作者及评点同学均系河南省安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学生,旁批、指导教师/周晓北)

  教师立场

  这篇作文叙事具体、清楚,感情真挚,文字不乏美感。但语言表现力不够,尤其是人物形象的刻画不够鲜明。虽然一篇600字的文章不可能把人物描写的方法用得面面俱到,但关键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是不可少的。几位修改作文的同学就深深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修改后的文章人物的形象就饱满了。在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来描写,会使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

  升格示例

浓浓碘酒香
王子涵

  碘酒的气味很刺鼻,可它被赋予某种意义后,却成为我心中最香的味道。
                 ——题记
  我和同桌正眉飞色舞地神侃。忽然,一股奇怪的味道直钻鼻孔。
  我皱了皱眉,向教室门口望去。“嘿,是史老师!”眼尖的同桌说,“哎,怎么跛了呢?”只见史老师一只脚悬空着,另一只脚蹦着走了进来,气喘吁吁地说:“不小心崴了一下脚,请大家放心,误不了课……”慢慢地,一股呛鼻的气味儿弥漫开来。
  “下面我们开始奥数学习。”史老师咬着牙说道。
  “老师,你不要紧吧?”一个声音打破了沉默。不懂事的我们已经习惯了用“你”这个称呼。史老师坐了下来,硬咧了咧嘴笑道:“你们不怕碘酒难闻就行了。”
  课堂上,她让我们轮流向她提问题,我也走了过去。“老师,我的问题是——”看着她肿得老高的脚踝,我竟忘了想问什么,“您真的不用休息吗?”
  史老师笑了:“谢谢你,真的不用。”她的笑容在碘酒味儿的萦绕中显得异常美丽。
  看着忍痛为我们上课的史老师,大家全都站了起来,由班长带头表态:“史老师,您去医院吧,我们一定遵守纪律。”
  就在这时,四周的一切似乎都停止了。而我们也像长大了似的,恳切地看着史老师。史老师拗不过我们,终于答应去医院了。
  第二天学校通知:史老师因为骨折不来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都在担心着史老师的病情。忽然,大家鼻子里,好像嗅到了什么味道,是碘酒?是碘酒味!
  阳光中,一个身影正拄着拐向教室走来,碘酒的香味也随之弥漫在每个人的周围。史老师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从此,我们班的学风变好了,同学们的成绩也一路上升,多次受到学校的表扬。我们每个人都知道,那是史老师的功劳。
  这种无私的大爱一直感染着我,无论走到哪里,我永远也忘不了敬爱的史老师,忘不了那挥之不去的碘酒香……

  个性体验

  要想写好人物,要在描写上下功夫,尤其是抓住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才能使其丰满起来。在修改这篇文章时,同学们先让我认真回忆当时史老师给我们上那节课的情形。后来我才知道这一切其实是在为描写做准备。回想起来,以前我写文章,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经过同学们的修改,我的作文更加流畅了,史老师的形象也鲜活起来。一篇文章经过修改可以增色那么多,我尝到了修改的甜头,今后写作文一定要多修改。(王子涵)

  同窗视点

  读了这篇文章,史老师那一切为了学生,即使有病痛也不愿意离开课堂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们。老师就像是我们的家长,时时刻刻都在为我们着想。原文对老师的观察不是很细致。只有细致地观察,准确地描写,才能让文章更有感染力。 (关萌珂)
  人物描写要使其一笑一颦、举手投足都符合当时的情境,符合人物的身份,很自然地流露出人物的个性。注意观察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在生活中多积累素材,才能做到下笔自如。(高凌霄)

  赏读美文   

雨夜的那个男孩
若水花樱

  那时我开了一间小小的衣饰店,常常会在打烊之后,一个人在灯下盘点货物,做到账目清晰,然后才回到住处。
  我住的地方是一个工业区,周围全是深墙大院的灰色工厂,还有几个在建的新厂区。晚上十点多的时候,通常已经行人稀少,每次走到那里我的心都会揪得紧紧的。
  一天晚上,突然下起了雨。就在清点快要结束的时候,传来了敲门声。隔着玻璃门,我看见门外站着一个男孩,他没有打伞。因为是隔音玻璃,我们无法沟通,看他的样子不像坏人,我犹豫了一下把门打开了。
  我被眼前的这个男孩着实吓了一跳:他被雨淋得很狼狈,全身的衣服褴褛不堪,裤腿已经破了,鞋子也已露出脚趾,下半身沾满了泥巴。我戒备地看着他,他操着一口浓重的外地方言对我费力地说:“我想买一条裤子。”
  我说:“好吧,你想要牛仔裤还是运动裤?”他简短地说:“我要最便宜的。”“你自己看吧,上面有价。”
  他迟疑了一下,怯怯地说:“姐姐,我只有十块钱……”“十块钱?”我愣住了,大概他也知道像这样的精品店不会卖十块钱的裤子。我再一次仔细打量他。他说:“姐姐,我在前面工业园的工地上打工,刚从老家来,还没发工资,就只有这一身衣服。”
  他只有十七八岁的样子,这么小的年纪,应该还在学校读书才对。我动了恻隐之心。
  店里最便宜的牛仔裤,就算本钱也要三十多元。我想了一下,到衣架上拿了一条裤子,又拿了一件T恤。我说:“先不要给钱了,等你发了工资再来还。”
  他的眼里充满感激,说:“姐姐,我会来的。”
  一个多月过去了,他并没有来。本来我也没对他抱太大希望,但是那天晚上我回到家,想到那个打工的男孩,心里还是有些酸楚。他和我弟弟差不多大,但是弟弟还在读高中,于是我第二天专门到妈妈家找了许多弟弟不穿的衣服,带了一包放在店里。我想如果他来了,就把这包衣服给他,他应该会喜欢。
  但他没有来。渐渐地,忙乱中我已经淡忘了这件事情。
  这天是个周末,辛苦了一天,营业额令我很满意。关了门,我愉快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月亮很大、很圆、很亮,因为心情很好,觉得这夜色也很美好,我甚至还抬起头来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周围的建筑。
  就在无意间回头的一刹那,我感觉不对劲:身后不远处有个影子!我下意识地把手伸进包里,攥紧了刀,同时脚底生风般加紧了步伐。还好,我平安地回到了家,那个影子一直离我不近也不远。
  第二天晚上,再走那段路的时候,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居然发现那个影子又在我身后若即若离。不知哪儿来的勇气,我转过身朝那个影子大喝一声:“干什么的!”“姐姐,是我!”影子走过来,“姐姐,你还记得我吗?”借着月光,我认出是那个雨夜里的狼狈男孩。
  已是深秋,他穿得那么单薄。我疑惑地看着他。他说:“姐姐,我还没有钱还你……我们的工头跑了……我给家里捎了信,家里很快就会寄钱来了……我看你自己走路,又没有路灯……”
  从他凌乱的叙述中,我明白了一切。
  因为没有钱,他不敢到我的店里去。后来偶然发现我经常独自走这条夜路,他已经在这条路上偷偷地护送了我一个多月。
  善良、质朴、温暖、内敛……很多美好的词汇从我心里涌出来。
  后来,我把那包衣服给了他,他很高兴,连声说:“谢谢!”钱寄来后,在他的一再坚持下,我收了三十元本钱。包工头一直没有找到,无奈之下,他要回老家了,走之前对我说:“姐姐,我准备回去上学,没有文化,赚不了钱。”
  是啊,善良的小弟弟,是该回去上学了。
  【赏读心得】
  本文在人物刻画上非常成功,主要表现在:
  一是出色的语言描写,“我想买一条裤子”、“我要最便宜的”、“姐姐,我只有十块钱……”简短的话语写出了男孩的最直接的愿望和窘迫的经济状况;“姐姐,我还没有钱还你……我们的工头跑了……我给家里捎了信,家里很快就会寄钱来了……我看你自己走路,又没有路灯……”断断续续的解释闪烁着一颗非常美好的心灵。
  二是动作神态的细微刻画,“迟疑了一下”、“怯怯地”写出了男孩想买裤子但只有十元钱的不好意思;“高兴”、“连声”等写出了男孩在得到“我”的理解和馈赠后释然的快乐心情。
  三是对男孩外貌“狼狈”的描写,“他被雨淋得很狼狈,全身的衣服褴褛不堪,裤腿已经破了,鞋子也已露出脚趾,下半身沾满了泥巴”、“穿得那么单薄”突出了男孩的凄苦与无助。

  析读佳作

礼 物

  从学校赶到家时,父亲正伏地织草席。见了我,立刻停住手中的活儿,定定地打量着我,深陷的眼里分明地闪出久别重逢的惊喜。
  我赶紧上前扶他坐下,迫不及待地报告起带回来的好消息:“爹,期中考试,我得了总分全年级第一!”父亲激动地点着头,现出一脸振奋与欢乐:“……呃!行!……”“爹!明儿是你五十三岁的生日,我用奖学金给您买了条烟。”我满怀激情地在包里翻出给他的生日礼物,恭敬地呈上。
  抽烟,是父亲一生中最大的嗜好。烟对他,有着驱疲逐倦的奇特魔力。父亲每每在田间劳累了,便从怀里摸出一支极便宜的劣质烟来,悠悠燃起,在专注安逸的神情中,用烟伴随田间劳作后的片刻休憩,末了,体力似乎也全部恢复,便又操起农具,去加劲干活……
  而此时,父亲却呆着没接。他慢慢站起身离开了木凳,脸上的表情一下子复杂了许多,嘴唇也开始剧烈地翕动,但,没出声。“爹!三块多一包的好烟哪!”父亲这才呆缓地伸过手来,抖抖地接了烟。
  我一见他青筋暴跳的手,马上就要掉下泪来——母亲走得早,十余年来,他独自一人默默无声地操持着屋内屋外,还要供我念书,人老得很快。我看了实在不忍,半年前接到市重点中学的入学通知时,我曾主动向父亲提出弃学帮他。可他断然不允,硬是东借西借凑足了一千二百块钱,把我送到了车站:“去了,好好读。书读好了,就都好起来了。将来有了出息,逢年过节回家探亲,给爹带两包好烟抽抽,爹也就心满意足了。”车将行时,父亲又撵上来,吃力地攀着车窗叮嘱道:“差钱,只管打邻居电话,爹有办法!”我流着泪狠劲点头……
  此时,我多想让父亲立即拆开烟盒,取出一只,像往常劳累后一样,专注安逸地燃起。可,没能,父亲只是将烟捧在眼前动情地盯着,看着烟,又看着我,眼里盈着泪,良久,小心地搁下了烟,平静地说:“烟,我戒了。”
  “爹……”我扑在父亲温暖的怀里,失声的抽泣。
  “争气的傻孩子,哭啥呢?你用奖学金买烟,是你给爹的最好礼物啊!”我听了,再也哭不出声来,任父亲粗糙的手深情地在我头上轻抚,轻抚……
                     (2007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满分作文)
  【析读小语】
  父亲艰辛地把孩子养大,最大的愿望就是孩子能读好书,等到学成归来时,给他带两包好烟抽。多么朴实的父亲,多么简单的愿望啊!但当孩子用奖学金为父亲呈上盼望已久的礼物时,父亲盈着泪花告诉孩子:“烟,我戒了。”父亲为了孩子,戒掉了自己仅有的爱好。这是一篇考场佳作。全文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刻画出一个辛勤持家的慈父形象,浓浓的亲情流淌在字里行间,读来令人深深感动。

  写作训练8

  请以“他(她)在我们班最 ”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通过具体的事例,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刻画你们班一位个性鲜明的同学。

  作文百宝箱

  【名人名言】
  当你走过一位坐在自家门前的杂货商面前,走过一位吸着烟斗的守门人面前的时候,请你给我描绘出这杂货商和这守门人,他们的姿态,他们的全部身体外貌……要请你在其中能传达出他们全部的精神面貌,以便我不会把他们和任何别的守门人混同起来。
                           ——〔法〕福楼拜
  【佳作片段】
  那天晚自习下课后,我和李潘一起去买东西。“哎!”我用胳膊碰碰她,“对不起呀,在寝室我的话有些重了!”“没关系,我们是朋友嘛!我不介意。”“嘻嘻。”她又露出大门牙笑了。“真不愧为龅牙精神。”我看了看她,连忙跑开,她于是追赶我……我们一起笑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7 14:45:41 | 只看该作者
侧重运用心理描写
                          特约撰稿:萧明光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的内心活动的刻画。相对于其他描写方法,心理描写更能深入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心理描写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是内心独白,自说自话。心理活动是一种自我无声的语言诉说和自我对话。这种思想意识流动的过程,如实具体地描写出来就是心理描写,就能生动形象地解剖人物的心理。
  二是幻觉迷思,出神入化。人在极度紧张或者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视听就会变异,出现虚幻的情形或声响。比如,《童趣》记载的作者在蚊帐里观蚊的景象: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犹如梦境一般的幻象,也是一种心理描写。
  三是借助环境景物来透露心理活动。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景物都会附着人的感情色彩。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经典诗句,最能说明这种特点。
  此外,行为动作、表情神态、言语谈吐等等,也常常是心理活动的外在形式。比如,紧张急促,言语就会激愤结巴,动作反应就会过激或者失控,与平时的表现大不一样。甚至神态表情也大有变化,表现为瞪眼皱眉,气急败坏,面红耳赤等等。
  互动平台
                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
                    胡海婷
 
  那天,当学校响起一天中最后的铃声时,我才慢悠悠地将书塞进书包里,(增加郁闷无聊地)走出那个几乎空无一人的教室,和两个好朋友肩并肩走出学校。【添加一个表达心理状态的形容词,就有了设伏和铺垫的作用。
  周围很安静,似乎在等待着什么的到来。不远处传来了一阵歌声,优美动听,将我们吸引了过去。他唱的是一首我早已将歌词背得滚瓜烂熟(改为特别喜欢)的歌。【滚瓜烂熟是熟练的程度,特别喜欢则突出心理的感受。改得好。】
  他是一个街头卖艺的歌手,穿着和我一样的校服,地上写着一些清晰可见的字,大概是说母亲病重,他需要出来赚钱。虽然这些老套到快腐烂的理由不知看过多少遍,虽然他也并不像个无家可归的人,也不知道是(改为可又觉得他)不是在骗人。我留了下来,宁愿相信他不是个骗子。(增加有点好奇地留心他的长相)他长得很普通,但却有着一双与世无争,平静得像湖水的眼睛。他的歌声是羡慕不来的。【肖像描写,注重刻画眼睛。】
  我将仅有的钱给了他,继续站在那里,突然想到以后当我像他那么大的时候会做什么呢?别小看那些在街头要钱的、唱歌的,说不定自己将来哪一天就会跟他们一样,
(添加那该是多么可怕的一幕。我瞪大眼睛,不敢想下去。)其实我们有什么可以抱怨生活(改为我们平时的抱怨是多么不值一提):抱怨那像山一样高的书;抱怨那星期六还排得满满的课程。然而,可以上学的我们依然是幸福的、快乐的。虽然我贡献了自己的零用钱,但我是快乐的。因为,给予比索取更让人快乐。【从别人的处境联想到自己的未来,动了恻隐之心,再反思平时对待生活与学习的态度,既富有层次,又合乎逻辑地表现了思想演变的过程。】
  那天,我捡到了一把快乐的钥匙,它开启了我的新人生。我不再抱怨现在的生活,而选择去迎接它。我不再一味地索取,而选择更多地给予。【这种认识,很有思想境界。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作者及评点同学均系广东省深圳市荔香中学学生,旁批、指导教师/萧明光)
  教师立场
  在记叙文写作训练中,要有意识地运用心理描写来表现中心、塑造人物。要以相关知识要点为指导,参照借鉴,在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上用足笔墨。
  强化训练,反复修改,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针对具体习作和片段,相互修改或评点,交流碰撞,集思广益,更有收效。但是,要能自如运用,内化为写作的一种能力,不是一两次练习就可轻易获得的,还需要在平时的广泛阅读与写作中,反复磨炼;同时,从自我出发,有意识地、深入细微地体察心灵世界的变化,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升格示例
               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
                   胡海婷

  那天,当学校响起一天中最后的铃声时,我才慢悠悠地将书塞进书包里,郁闷无聊地走出那个几乎空无一人的教室,和两个好朋友肩并肩走出学校。
  走出校门,街上不像以前那样喧嚷,似乎又什么声音从远处传来。越往前走,朦朦胧胧的声音越清晰,是旋律,是音乐,是歌——一首我特别喜欢的歌。就这样,我们不知不觉地被吸引过去。我想象着那会是怎样的一个男生,拥有这般令人羡慕的歌喉。
  他是一个街头卖艺的歌手,穿着和我一样的校服,地上写着一些清晰可见的字,大概是说母亲病重,他需要出来赚钱。虽然这些老套到快腐烂的理由不知看过多少遍,虽然他也并不像个无家可归的人,可又觉得他不是在骗人。我有点好奇地留心他的长相。宁愿相信他不是个骗子。他长得很普通,但却有着一双与世无争的眼睛。那对眼睛似乎有一份无奈,一份牵挂......再往下打量,他的喉咙在吞咽,似乎很难受,可能是唱得太久了吧。看看他脚边那廉价的矿泉水,我想他是要省钱,才不舍得喝掉那已到瓶底的水吧。一时心动,便和朋友跑去买了瓶饮料给他,他微笑着回应,又继续唱起了歌。
  我将仅仅剩的一点钱给了他,继续站在那里,脑海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画面:我像他一样站在那儿唱歌。我瞪大眼睛,不敢想下去。天!我忙摇头,这是我可不敢做。我顿时醒悟了,是啊!这件事他怎么就能做了?细细一想,我们平时的抱怨是多么不值一提:抱怨似乎一点自由也没有的生活;抱怨那堆得像山一样的作业;抱怨那星期六还排得满满的课程。然而可以上学的我们依然是幸福的、快乐的。虽然我贡献了自己的零用钱,但我是快乐的。因为,给予比索取更让人快乐。
  那天,我捡到了一把快乐的钥匙,它开启了我的新人生。我不再抱怨现在的生活,而选择去迎接它。我不再一味地索取,而选择更多地给予。
  个性体验

  我的取材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修改前的文章并不是很好,很多句子不通顺,尤其心理描写的成分更少,事情写得并不详细。看了同学给的修改意见,我自己又动笔修改了一番。修改稿既不失最开始的意义,也加了更多的心理描写。第三、四段改了很多,其他的都只是用词上的小改动。而三、四段恰恰就是事情的详情,修改前写得不够仔细,只是一笔带过。修改后事情经过更加详细了,能想象得出那个画面。(胡海婷)
  同窗视点
  一篇好的文章,能打动人、能感染人的往往就是心理描写。原文的心理描写,我觉得还可以更深入,例如可以写当自己听到歌声时会想是怎样的一个人拥有这般天籁,当自己看到他的时候的想法,当自己离开后猜测他之后会怎样等等。(饶晓彤)
  原文给人感觉似乎是在叙述一件事,如果加上亲切诚实的内心独白,会让人感到生动盎然。因为有内心独白,就能让我们同龄人产生共鸣,让读者有读下去的热切愿望,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王楚楠)
  赏读美文
                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
                   滕 刚
  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法官彼得夹着公文包,急匆匆地走在阒(qù)无人迹的蝙蝠大街上。彼得拐进一条漆黑的小巷。他走到小巷深处时,一个高大的身影突然出现在他面前。
  彼得刹住脚,公文包从腋下悄悄滑落。你是谁?彼得低声问。他低着头,全身战栗着。
  可怕的沉默。
  彼得打个了哆嗦。你想干什么?
  对方仍不回答。你想干什么?彼得又问。
  一阵呼啸的寒风淹没了彼得的声音。彼得听到对方极重的呼吸声,感到一双黑色大手正向他的脖子伸过来。
  彼得不再问话了。
  彼得立正,低着头,和那黑影对峙着。你不应该跟我过不去。我是无辜的。你犯了法就得判刑。犯重了,就判死刑。判你刑的是法律,是法律机关,决不是哪个人。法律是这个国家所有的人制定的。他们把法律制定出来后,就设置一个机构执行它。这个机构当然是人组成的。判处一个人的死刑是许多人根据法律研究决定的。但是,到最后,这个决定总要通过一个人的口说出。这个人只不过是把写在纸上的东西念出来。这完全是一个手续一个法律程序。实际上这里的人,是一种机器。这些都是常识,你应该知道……
  过了很长时间,彼得又慢吞吞地说:我宣布你的死刑,是代表法律代表法院,不是我判你死刑!我今天宣布你死刑,我刚说出口,你就瞪着我,老瞪着我!直到你的头滚到地上,大家都看到了,你眼睛就是不闭,盯着我。你为什么不放过我?我与你无冤无仇,我不宣布你死刑,还会有其他人宣布。你不能看哪个人宣布,就把仇结在哪个人身上,就想报复他,杀掉他。你现在拦住我,你叫我怎么办?老实说,我也有怜悯之心……可你又强奸又杀人……法律是无情的……你让我走吧,我怕……
  彼得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自己的话。
  那人始终不说话。
  彼得低着头,不敢挪动半步。
  人们发现彼得时已是第二天凌晨了。彼得已经冻僵了。彼得双手伏在地上,头和双脚都埋在雪里。
  彼得的前面有一根高大的电线杆。
  【赏读心得】
  堂堂法官彼得,好端端没病没痛,居然让电线杆吓死。掩卷之初,哑然失笑,进而不免感叹唏嘘。追根溯源,表面上似乎是法律的尊严让位于罪孽的强悍,实际上则是人性中的正义被非正义所征服。可以相信,主人公本质上不是坏人,他也并没有贪赃枉法,草菅人命,与罪犯本人也没有恩怨情仇;他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尽的完全是一种机器和个人的本分。
  这一切,作者通过心理描写的方法巧妙而又有层次地展示出来。一开头,环境恶劣、恐怖,孱弱的法官禁不住产生错觉;身体失控、神情失态和感到对方呼吸、大手伸过来的幻觉等等,无一不是害怕胆怯、心理防线被摧垮的外在表现。两段大篇幅的人物语言,表面看是法官对着想象的罪犯诉苦与求饶,实际上完全是危急时刻的自说自话与内心独白。
  小说借助人物内心剖析和对心理特质的表现,塑造了守职、怯弱的法官形象,揭示了人性的缺陷。
  析读佳作
                   任 性
                   赵 洋
  ①明天去不可以吗?妈妈今天真的有事,听话啊。妈妈有些着急,额上沁出汗珠,漂亮的手袋与裙摆随着她的走动不耐烦地摆动着。已经七点半了,妈妈的高中同学聚会也已经开始半小时了。
  ②我执意要妈妈陪我去挑衣服。
  ③不!我就是要今天去!就是今天!不知道哪来的一股力量,我怒气冲冲地对妈妈喊叫。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我就是不希望妈妈出去,只想让她陪着我。
  ④好吧,我打电话告诉她们,我不去了……妈妈终于放弃了争执。
  ⑤妈妈拨通了电话,电话那头传来聚会的热闹,在房间的冷寂中显得格外刺耳。我看见,妈妈的眼中浮起了一丝沮丧,她说话的声音显得无力、苍白。几声不好意思后,妈妈挂断了电话,却久久地提着话筒。
  ⑥我心底掠过一丝酸楚,丝毫没有得胜的满足。那晚,对着满街漂亮的衣服,不知怎的,我失去了挑选的兴致。妈妈陪我走过一家又一家店铺,我也只是看,只是茫然地闲逛着。
  ⑦妈妈心不在焉地跟着,时常看着手表,出神。虽然我没去试穿任何衣服,她也没有抱怨我,没有催促我。我们整晚没说一句话。最后,空手回了家。
  ⑧客厅的时钟指向十点半,同学聚会应该结束了吧。我们俩一声不吭,妈妈回了房间,我也倒在自己的床上。
  ⑨回想着晚上发生的事,思绪定格在了妈妈那着急、无奈、沮丧的脸上。是我做错了吗?一定是的。妈妈已经不再年轻,离她那美好的高中时代越来越遥远,她已经有二十多年没见过自己的高中同学了吧,见一次面是多么不容易!这些年她只是陪伴着我,满足我的一切需求,而我却不能让她如愿以偿,反而恶言相对,凶狠地剥夺了她的快乐。我是多么残忍,她该是多么难过啊!
  ⑩我起身,轻轻走到妈妈的房间,妈妈正凝视着手中旧得已发黄了的照片——妈妈的高中毕业照,神态很是憔悴。是我,是我的任性,妈妈才会如此难过。
  11对不起,妈妈。
  【析读小语】
  任性,因为宠爱娇惯,因为青春冲动而失于控制。如果仅仅停留于叙述事件,虽有意义,但难说有多少正面的价值。然而,本文能够打动人心的是,作者有了比较深刻的反省,检讨了自己的行为过失,检讨了这种过失给妈妈造成的困境。这大概也可算得是仁孝之心的萌芽吧。
  尤可称道的是,作者能自如地驾驭心理描写的方法。对,在第⑨段里,直接述说自我反思的过程,先是给出结果,再是体谅妈妈的奉献与艰辛,最后检讨自己的任性。心思细腻,层次明晰。甚至与妈妈逛街的过程,行为动作都透露了郁闷不爽的心情。对妈妈,虽然只能依据神情观察,可描写都恰切精细地抓住了特定情境下的微妙心理。妈妈的着急躁动,第①段里的神态与动作细节能够看出;妈妈的沮丧无奈,第⑤段里的表情描写一览无余;妈妈的低落情绪,更可从后来几段的心不在焉一声不吭中透露隐现。
  写作训练9
  作文题目:敲门
  要求:①写成记叙文,根据心理描写的知识要领,注重运用心理描写。②字数在600字左右,卷面整洁。
  作文百宝箱
  【名言佳句】
  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苏轼《浣溪沙》)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叶绍翁《游园不值》)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精彩描写】
  我站在小贩群集的平地上。火柴盒似的楼房里窗窗有灯火,不知哪扇门才是朋友的家。
  我忘了安泉的门牌,单凭两年前的模糊印象摸上四楼。楼梯口比两年前黑了许多,扶手像树干那么粗。
  咯咯,咯咯,咯咯。是安泉的家吗?
  阿泉!泉你个死人头!
  请问安泉住在这里吗?
  好心你不要这样乱敲门,花点钱登寻人启事啦!
  咯,咯咯,咯。请问安泉——”
  绝对安全,玩半个钟头五块钱,要进来吗?
  咯,咯。安泉——”
  走开走开,我最讨厌保险佬!你们哪,吃人的!
  咯,咯。——”
  我爸爸说明天一定还给你,叔叔你千万不要剁断他的手。
  ——”
  门没开,窗口有人把声音泼出来。
  你回来做什么,明天到楼下收我和仔仔的碎尸好了!
  六次敲门,六个反应,一个比一个恐怖。
  屋内的脸才看到半张,门就一声关上了。唉,门都没开完,脸都还来不及相对。
  我仿佛中了一身暗器,悻悻走下楼。下楼时,觉得楼梯口更窄,灯光更暗,呼吸十分辛苦。
  半途,背后突响起急促的脚步声。我心头一凉,马上伸出右掌,掩护裤袋里的薪水,左掌紧握尖头的雨伞。万一,我就怕那么一个万一。
  等来人越身而过后,我才周身一松,原来对方只是一个十多岁的青春少女。她调皮的马尾无牵无挂地左摆右晃,她短裤下的嫩腿无防无备地踢踢踏踏,下楼下得比我从容多了。
  哦,我也正常不了多少,自己是门外人,却也同时是门内人了。
                ——〔马来西亚〕野蔓子:《六次敲门》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7 14:46:24 | 只看该作者
侧重运用细节刻画
特约撰稿:吴应海

  写人记事的手法多种多样,譬如刻画人物就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如何才能使这些表现手法产生强烈的冲击力,这就需要细节描写。
  所谓细节,就是指描写对象身上的那种富有个性特色的细微之处。细节描写就是抓住这些地方来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的一种特殊方法。譬如《一面》当中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就是三次经典的细节描写,它紧紧抓住了鲁迅先生的“瘦”,突出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那么,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呢?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细笔勾勒,即抓住人物外貌特征的一个方面,详细进行描摹;二是动态造型,即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的动作进行细致刻画,力求惟妙惟肖,生动传神;三是反复出现,即对描写对象的某一个特征从不同角度反复呈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四是对比展示,即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呈现描写对象的不同特征,以形成鲜明的对比;五是运用修辞,即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仔细刻画描写对象的某一特征。

  互动平台

虽败犹荣
周 霁

  操场上彩旗招展,人声鼎沸。800米女子长跑比赛马上就要打响了(“打响”改为“开始”),只见运动员们站在起跑线后,瞪大眼睛,屏住呼吸,全神贯注,若箭在弦。(“瞪大眼睛”与“屏住呼吸”就是写“全神贯注”,意思重复,可删掉其一。)“砰!”发令枪刚一响起,所有运动员都把全身力量使了出来,奋不顾身冲了出去。操场上“加油”的喊声响成一片。【可从运动员的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节描写,突出当时气氛的紧张和热烈。】
  我班的王娟同学一马当先,稳稳当当地跑在队伍最前面。同学们别提多高兴了。然而在跑到第二圈时,我发现,王娟用右腿连蹦了两步,左腿好像变得僵硬起来。不过,就只那么一下,接下来,王娟又表现正常了。她继续向前跑着,跑着。经过我面前时,我忽然发现,她的脸色很难看。(可将“难看”的样子详细写出来。)【 如何高兴呢?可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来进行表现。】【“蹦”这个动词用得好,暗示了王娟的身体已经出了问题,与后文形成呼应。】
  就剩下一百米,冲刺开始了,运动员开始了最后的发力。“王娟,加油!”“王娟,冲啊!”操场上气氛一下子热到了顶点,人人都异常兴奋,感动(“感动”改为“激动”)不已。
  然而,我们发现,我们的英雄王娟,竟然在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地方,越跑越慢,越跑越慢,由第一变成了第二、第三、第四……【“越跑越慢”重复使用,强调了王娟的痛苦。】
  看着跑在队伍最后的王娟,听着别的班级的叫好声,我们的同学全没了劲。(可以用更加形象化的语言来写同学们的“没劲”。)
  王娟在离终点还剩两米的地方突然跌倒了,她抱着左腿一脸痛苦。我突然想起她刚才的情况,在比赛前,她还曾担心,有“小神鹿”之称的她,会不会栽在那可恶的抽筋上?【应把前面的细节重复一下,这样可在反复中突出人物的形象。】
  我恍然大悟,猛地冲上去扶起王娟,帮她敲腿。王娟站稳了,表情坚强,让人感动。(如何坚强,如何感动,应进行详细的描写。)全场爆发出了最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觉得,王娟虽败犹荣。不,她就是获胜了!【最后点题,令人感动。】
  (作者及评点同学均系江苏省东台市南海镇中学学生,旁批、指导教师/吴应海)

  教师立场

  这篇习作记叙了王娟在赛场上勇猛拼搏,虽败犹荣的故事。文章叙事流畅,先打伏笔,再进行照应,多角度刻画出了王娟顽强、不服输的品格,突出了“虽败犹荣”这一主题。但美中不足的是,缺少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文章内容不够丰满,如果能抓住一些细微之处,有意识地进行“放大”,那就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动。

  升格示例

虽败犹荣
周 霁

  操场上彩旗招展,人声鼎沸。800米女子长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只见运动员们站在起跑线后,一个个全神贯注,若箭在弦。“砰!”发令枪刚一响起,所有运动员都把全身力量使了出来,个个像脱缰野马,身体使劲向前倾,双臂拼命摆动,奋力冲了出去。操场上“加油”声响成一片。只见我班几个男生脖子上青筋突出,脸色泛红,声音已明显沙哑,但仍在拼命呼喊。
  我班运动员王娟同学一马当先,稳稳当当地跑在队伍最前面。同学们别提多高兴了,喜悦和期盼像鲜花一样开在每个人的脸上,激动在每一双眼睛中流淌。然而在跑到第二圈时,我发现,王娟用右腿连蹦了两步,左腿好像变得僵硬起来。不过,就只那么一刻,接下来,王娟又表现正常了。她继续向前跑着,跑着。但经过我面前时,我猛然发现,她的脸色很难看,眉头紧皱,不时紧咬嘴唇,汗水挂满了脸。
  还剩下一百米,冲刺开始了,运动员开始了最后的发力。“王娟,加油!”“王娟,冲啊!”操场上气氛一下子热到了顶点,人人都异常兴奋,激动不已。
  然而,我们发现,我们的英雄王娟,竟然在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地方,越跑越慢,越跑越慢,由第一变成了第二、第三、第四……
  看着跑在队伍最后的王娟,听着别的班级的叫好声,我们的同学像一只只泄了气的皮球,个个低下了脑袋,泪水在一些女生的眼眶中直打转,但更多的人眼中满是疑惑,有人甚至满脸怒色。
  王娟在离终点还剩两米的地方突然跌倒了,她抱着左腿一脸痛苦。我突然想起她刚才用右腿蹦跳的情形,想起了她脸上的大汗和那个咬嘴的动作,想起她曾经说过,她的腿爱抽筋,特别是在剧烈运动时……在比赛前,有“小神鹿”之称的她还曾担心,会不会栽在那可恶的抽筋上。
  我恍然大悟,猛地冲上去扶起王娟,帮她敲腿。王娟站稳了,虽然她正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仍咬着牙,一步一步挪向终点……我分明觉得,王娟同学的每一步,都重重踩在我心上,让我疼痛,但更令我自豪。
  全场爆发出了最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觉得,王娟虽败犹荣。不,她就是获胜了!

  个性体验

  王娟参加800米比赛的那一幕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所以,写这篇作文时,几乎是一挥而就,自我感觉良好。但看了老师及同学们的修改意见后,再读原文,我才发现自己的这篇“得意之作”确实有许多不足之处,特别是在细节刻画上下的功夫不够。于是我进行了修改,从外貌、神态、动作等角度入手,变过去的一带而过为细细描摹,虽然增加内容不多,但四两拨千斤,确实让文章丰富了许多,人物形象也因这些细节描写而更加鲜活。(周 霁)

  同窗视点

  周霁同学的这篇作文,生动地记叙了一场比赛的场面,刻画了一位坚强的赛场英雄形象,应该说,作文脉络清楚,记叙有声有色,人物的性格特征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美中不足的是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有点匆忙,改后效果好了许多。(喻 蓉)
  修改后的作文与原文相比,感觉就大不一样了,那些传神的细节,让人读到了更多的东西,不仅引人注目,更让人回味久远。(沈 慧)

  赏读美文

史努比颈上的白蝴蝶
吕 麦

  儿童医院来了一批四川灾区的小伤员。我作为一名医大的志愿者,被安排在骨科,协助于医生工作。
  那天,我们要给一个手臂骨折的小女孩做复位和固定。于医生吩咐我先领小女孩去激光科拍片。可是,无论我怎样哄劝,女孩就是不肯放下一只脏兮兮的史努比,且哭闹不休,不愿跟我走。
  好半天,我吁了一口气,忍着愠怒说:“小朋友听话,放下史努比,咱们先去治病。”但是,女孩压根没听见似的,闭着眼睛大哭。正当我无计可施时,于医生走了过来,矮下身子,弯下腰,模仿四川方言,微笑着对女孩说:“你叫雪儿,今年5岁半,是不是?”“嗯。”女孩抽泣着,瞪着好奇的眼睛打量于医生。
  “阿姨晓得,雪雪是个听话的乖娃娃。”于医生抚摩女孩的脸蛋,柔声地问,“这个史努比是你的好朋友么?”女孩温柔地瞥一眼怀里脏兮兮的狗,坚定地点点头。
  “噢!你的史努比真可爱。它和你一样招人喜欢。我想,它知道你受伤了,心里一定很难受吧?咱们赶快治好手臂,和它一起做游戏啊。”于医生微笑着说。
  女孩踌躇了片刻,眨巴眼睛点了点头,温顺地倚在于医生身上。突然,她仰起头,忧虑地对于医生说:“幼儿园塌下来的时候,史努比和我在一起的。而且,我还压到了它的手。”
  “噢,这么说,史努比一定也受伤了。那我们抱着它一起去检查吧。不过,看起来,史努比是个坚强、勇敢的小狗哦。它不哭也不闹,安静地陪着你,是不是?”于医生弯腰微笑着说。“嗯。我也不哭。”小女孩泪水横流的脸上露出了得意、欢悦的笑容,像一朵沾着露珠的花苞儿。她安心地将小手放进于医生的掌心,欢快地去了放射科。
  片子显示女孩骨折的肘部严重移位,必须接受断骨固定复位手术。女孩和史努比并排躺在轮床上,我慢慢地推着她走进石膏室。麻醉师给她打了麻药,她很快便昏沉沉睡去。
  在于医生的指导下,我扶住女孩的胳膊,于医生把她的肘部托住,慢慢地伸缩了几下,用牵引法将内折的部位拉开,然后猛地着力,“咔嚓”一声将骨头对合上,小心翼翼地为她缠上了石膏绷带,并做了一个极漂亮、精致的“白蝴蝶”,“栖”在女孩胸前的吊腕带上。
  一切就绪,我欲将女孩送回病房。可于医生却示意我手术还没完。我狐疑地看着她,心想:还有什么要做呢?外面还有好些小朋友等着治疗呢。于医生不说话,弯下腰,拿起史努比,一丝不苟地给脏兮兮的史努比胳膊上裹上石膏绷带,并同样精心地做了一个漂亮、精致的“白蝴蝶”结吊腕,挂在它的脖子上,把它轻轻地放在女孩的臂弯里。然后,轻轻地舒了一口气,对我说:“现在好了。”
  我恍然,由衷地赞叹:“您可真细心呀。”于医生微笑着说:“灾难,给孩子们留下的阴影太大了。除了肉体的伤痛,他们的内心世界,更需要用心呵护。”
  【赏读心得】
  细节描写的魅力是无穷的,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一个到位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比如本文,为了表现于医生的高尚医德,作者独辟蹊径,集中笔墨写她给玩具史努比“做手术”。通过“弯”、“拿”、“裹”、“做”、“挂”、“舒”等一系列动词,写出了这位医生的细心和爱心,从另一侧面表现出了这位医生的高尚品德,令人为之动容。显然,用细节来展示人性光辉,塑造人物形象,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学们在写作时,不妨多学习这种方法。
  析读佳作

奶 奶
张 瑶

  人们常说,一个人陪伴在你左右的时候,你会习以为常;但当你失去时,才会发现这个人原来是那么重要。庆幸的是,我并没有失去,但我却已感受到了她的珍贵。
                             ——题记
  一直以来,奶奶给我的感觉就是唠叨,说话像机关枪扫射一样反反复复,不信你听:“瑶儿,这几天天气冷了,要加衣服。”“你咋不听话呀,你这孩子,从小身体就弱,一感冒没有个十天八天不会好。”“再不加衣服我给你妈打电话了。”“你要多吃点饭呀,吃饱了才会有精力学习。”“晚上睡觉,把被子盖好。”每当这时,我就感到她很烦。真同情我那可怜的爷爷,他可每天都要听奶奶喋喋不休呀!
  更“可恨”的是,她还非常小气。爸爸每次买东西孝敬二老,她总是禁止爷爷多吃,还振振有词地说:“过日子要精打细算,得省着。”而这个精打细算的结果是,好好的东西放坏了,最终不得不无奈扔掉。
  前几天回乡下老家,由于天冷,我要求和奶奶一起睡。奶奶脱衣服时,我突然发现,她那条黑衬裤上缀满了各色各样的补丁,一块儿红,一块儿蓝,花花绿绿,非常“抢眼”。这样的破裤子真不该出现在我们家呀!我们家虽不是那么富有,但不至于让奶奶穿得如此寒碜。
  “奶奶,你咋不重买一条新裤子呀?”
  奶奶摸了摸缀满补丁的裤子说:“瑶儿,现在生活是好了,我们可以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把日子过得光亮一些。可是,将来我们家用钱的地方很多,你上大学,到城里买房,那可是一笔大得很的开销啊。所以,我们能省就省。再说,这衣服还没有坏到不能穿,扔掉怪可惜。更何况,内衣穿在里面,外人又看不见……”
  真想不到奶奶是这么想的。我一下子明白了,奶奶的唠叨声中满是爱,奶奶的小气中也是爱呀。
  亲爱的奶奶,我爱你,我要把你日日夜夜紧紧“贴”在心窝上!
  【析读小语】
  这篇习作先写奶奶的唠叨和小气,然后笔调一转,通过奶奶睡衣上缀满补丁这一细节,把奶奶内心深处藏着的爱展示在读者面前,让人深为感动。在记叙过程中,作者以“我”的视角来进行叙述,最后情不自禁地表达内心的真情,使得整篇文章情意浓浓,更加有味。文章在人物外貌、心理等方面捕捉的细节,多角度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写作训练10

  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一种情感,但在生活中,许多同学却感受不到亲情的存在。亲情到底在哪里呢?有人说,它藏在“吃饱了吗”、“别忘了加衣服”、“过马路要小心”、“听老师的话”等唠叨里;有人说,它藏在父母为你搛(jiān)菜、过马路时牵住你的手、为你擦去额头的汗等再寻常不过的动作里……是呀,这些普普通通的话语,这些简简单单的动作,就是浓得不能再浓的亲情。请以“细节里的亲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细节描写精彩,写出真情实感,600字左右。

  作文百宝箱

  【佳作片段】
  ■我上前牵了他的手,他不习惯地缩回。我也不习惯。这么多年了,我们都没牵过手。我再次牵他的手,我说:“爸,你看大街上这么多车,你得跟着我走。”他“唔”一声,粗糙的手,惶惶地,终于在我的掌中落下来,脸上,露出迷惘的神情。我的眼睛,有些模糊,是夕阳晃花眼了吧?什么时候,他竟这样矮下去,矮下去,矮得我看他时,须低了头,他终于如一株耗尽生机的植物,匍匐到大地上。
  ■月色朦胧,星辉灿烂。晚自修的教室里出奇得安静。同学们蹲在课桌下,等待着老师的到来。当班主任推开门的一刹那,全班沸腾了——“祝陈老师生日快乐!”灯亮了,只见一个香香的大蛋糕上,点着39根跳动的蜡烛,还有39颗赤热的心。在闪烁的烛光下,老师晶莹的泪珠,幸福的哽咽,让我的心猛地为之一颤。三年来,她为我们操碎了心。不经意间,我瞥见了老师双鬓上的几缕银丝,岁月的痕迹刻在了她的脸上。
  【名人名言】
  人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在,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老 舍
  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 ——贾平凹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十分相似;而每个不幸的家庭各有各自的不幸。——〔俄〕列夫·托尔斯泰
  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美〕林 肯
  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德〕歌 德
  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德〕马克思
 一个深受母爱疼爱的人会始终保持一种征服者的感情,他对于成功的坚信不移时常会导致真正的成功。
                                ——〔奥地利〕弗洛伊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3:13 , Processed in 0.16686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