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宜昌市“语文课程资源促进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结题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28 16:25: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扬素质教育大旗,创建语文高效课堂
——宜昌市“语文课程资源促进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结题报告





(之1)


    湖北省宜昌市是省域副中心城市,也是湖北教育大市和教改先进城市,多年来,宜昌中考改革走在全国最前列,语文开卷考试开一时先河,高中语文“双促双发”课题也在全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成长,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提高”),高效课堂创建活动如火如荼,语文高考成绩长期在全省居前两位,宜昌语文教师队伍整齐,功底扎实,具有开放的视野和广阔的胸怀,一大批特级教师、正高职教师、湖北名师、宜昌名师、学科带头人形成团结的集体,在全国全省知名度很高;青年教师在各级优质课竞赛均捧得一等奖。“大宜昌,大语文”的口号,引导宜昌语文人对“生活即语文,语文生活化”有了更切近的认识,并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充满动力和热情。宜昌语文教育教研团队多次受到教育部、人教社、省教育厅、省教研室领导表扬,刘国正先生、巢宗祺先生、苏立康先生、史绍典先生等名家都曾亲赴宜昌指导,并撰文赞扬宜昌语文取得的不俗成绩。
2007年,自成立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子课题《语文课程资源促进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和实验》课题实验区以来,我市召集17所课题实验学校语文教研组长开会研究,划分了协作片区,确定远期目标和近期计划,分解课题研究任务,迅速展开有效工作。经反复讨论研究,我们确定了以高中语文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指导,全方位开掘语文课程资源,促进语文有效教学。我们认为,本实验必须以学生为本,努力培养学生终生受益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前提下,我们做了如下课题分工:宜昌市一中、葛洲坝中学(宜昌市二十中)、远安一中负责“课外书籍对语文有效教学的影响”;夷陵中学、宜昌市二中、宜昌市二十一中负责“网络资源对语文有效教学的影响”;枝江一中、秭归一中、宜昌市外校负责“报刊杂志对语文有效教学的影响”;三峡高中、宜昌市七中、长阳一中负责“音像制品对语文有效教学的影响”;宜都一中、小溪塔高中、宜昌市十八中负责“影视作品对语文有效教学的影响”;当阳一中、宜昌市十三中负责“流行歌曲对语文有效教学的影响”。2009年湖北进入高中课程改革,本课题实验成为推动本地高中课程改革的强有力的手段,举办了多次大型活动。
本实验注重用现代教学的理念来观照其过程。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在英语教学文献之中,引起世界关注。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具体地说,主要包含以下内容:①有效教学的实现目标在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但这一效益并不单指每节课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效益,它仍需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提升的效益佐证;③有效教学注重量化目标的可测性;④有效教学是一种系统性策略,教师应具有反思精神;⑤有效教学的观察维度一般分为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
语文有效教学具有如下特征:①课堂能够引导学生广泛关注其生活世界,兼顾知识传承、情感交流、智慧培养和个性塑造;②课堂能够给予学生先进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浸染,营造一种崇尚学问、追求真理、感悟美善的精神氛围,全面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③课堂能够提供交流、表达、沟通、对话、辩论的场景,通过品读、赏鉴、探究,培养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表现技巧的双重观照,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的创造灵性和实践能力。
要而言之,有效教学涉及到教学形态(即教学的外在特征,如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过程严谨、方法得当、难易适度、配合默契、气氛融洽等)、教学思维(即教师为达成有效目标而对教学进行的科学控制和情感调适)、教学理想境界。表层的有效教学指向着眼于教学的现实,中层的有效教学着眼于教学的延展,深层的有效教学着眼于教学的未来,三者相辅相成:即有效教学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把有效的“理想”转化为有效的“思维”,再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转化为一种有效的现实“状态”。
而要实现这样一种状态,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成为不可或缺的条件。钟启泉先生认为,课程资源有两种载体形式,其一是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形式,主要指掌握了课程素材并具有教育教学素养的教师、教育管理者、课程专家等教育研究人员;其二是课程资源的非生命载体形式,泛指素材性课程资源所依存的非生命物化形式,主要表现为各种课程教学材料的实物形式,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指南、教学用书、参考资料、报刊杂志、课外书籍、练习册等纸质印刷品和电子音像制品,这些都属于条件性课程资源,只有在生命载体的操控下方能成为课程的实质内容。
我们在实验中强调了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教师始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依据不同学校学生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来确定方向,并及时提供反馈资料,总结反思其教学过程,不断进行调整;②将课程资源建设纳入高中课程改革计划,并和宜昌市高效课堂创建活动紧密结合;③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是将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纳入课程体系的最佳途径;④课程资源开发应遵循优先性原则,在众多可选择资源中筛选出重点内容并优先运用于课程,不必强求面面俱到。
目前,实验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作为实验的领导者,宜昌市教研中心副主任、高中语文教研员李伟杰老师三年多来共发表数十篇论文,主编的《高中文言文导学导练》、《学能步步高》、《探究之旅》、《创新课堂》、《高考盛宴》等教学用书已由上海译文出版社等正式出版,参编的《湖北省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指南》、《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示范作文选》、《百所名校学生作文选》等反响良好,主审的地方教材《长在宜昌》已在本市中小学使用。他个人被省教研室评为首届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被全国中语会评为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优秀语文工作者;05年、08年被评为省教育学会先进工作者;多次被评为单位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工会积极分子。连续几届市级学科带头人。06年当选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07年当选湖北省中语会理事、副秘书长,09年被宜昌市委组织部、人事局、教育局表彰为“宜昌名师”,同年成为湖北省高中新课程教材选定委员会委员,并担任语文专家组组长。2011年全国中语会会刊、核心期刊、双效期刊《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第3期用了6版的篇幅,以《俱怀逸兴壮思飞,尔雅台畔邀明月》为题,对宜昌市语文教研方阵进行宣传报道,全国中语会副会长、湖北省中语会理事长、著名特级教师史绍典先生专门写了点评文章,称颂宜昌为“鄂派语文教育的名片”。 省教研室中语室主任、高中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秦训刚老师曾称赞说:“宜昌的课既注重新、活,屡有闪光点,同时又注重基础落实,不搞虚空的花架子,教师对课堂的把握完全基于学生的内化过程,将预设与生成结合得天衣无缝,经验值得好好总结。”同年,光明日报《考试》杂志在“中国名师”专栏头版对李伟杰老师的教学成就和教育心得进行了推介。参加本次实验的学校也涌现出大量名师,并在教学教研一线日趋活跃,枝江一中周德富、刘孚忠、周新,夷陵中学万永翔、周敏,秭归一中刘元德、简家红,宜昌市一中李明富、庹丹丹、邱望清,当阳一中李龙富、肖生银,远安一中曹德宏、毛儒仙,宜昌二中的丁亨标、张昌祝,三峡高中的何斌师、胡平、刘艾国,宜都一中的许地林、程光新、杨邦俊等特级教师、正高职教师、湖北名师、宜昌名师除了主持课题研究、出版著作、发表论文,将本地语文教研活动开展得分外红火外,还行走在全国各省市传经布道,和各地教学名家交流切磋;宜昌青年教师参加全国全省语文优质课竞赛,也尽数折桂而归(如王健、谭小红、陈刚、卢红芹、邓少平、辛娟、何洋、陈鹏、周新、熊亚萍、程光新、罗欣、彭琼、张晓亮、杨帆等),效益显著。教师科研成果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对学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作用。

附:各校具体实验过程

“网络资源对语文有效教学的影响”课题小结
夷陵中学语文组

诚如我们在课题申报表中所言,“网络现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一作用也必然越来越多地体现在语文教学上。”经过几年的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那就是:网络对语文教学的影响积极面是主要的,消极面是次要的,利大于弊。
首先,网络的确有利于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因为一是网络现在已经成了人们尤其是90后的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离开网络,很多事情就没办法很好融入学生生活;二是借助网络学习、阅读、交友、听音乐、看视频、晒言论,成了学生生活学习主要方式之一;三是网络资源的时效性和海量可选择性,也是学生兴趣浓厚的重要原因。因此,利用好网络,就能够增强学生和语文的亲和力,很自然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真正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其次,网络有利于体现语文教学的互动性,打造高效课堂。因为网络是一个资源海量的巨大平台,不再仅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所独占,学生同样可以轻而易举获得。这样,学生既可以主动地获取相关知识,也可以在教师的明确指令下获取相关信息,在课堂上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拿已经获取的信息与教师的教学印证,与书上的知识印证,或同学之间进行交流,真正做到教学互动,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第三,网络真正更好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真正懂教育的人都知道,语文学习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局部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知识,也绝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教。美国语言学家华特·B·科斯涅斯说过,“语言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也常常说,无时不语文,无事不语文,无处不语文。其实,这些在网络中才真正得到了无差别的体现。只要我们和学生是一个有心人,不会受到现实生活中种种限制,可以随时在网络中获取相关语文资源供自己筛选、分析、参考或享用。
第四,网络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进行语文的研究性学习。我们知道,研究性学习,除了师生基本的探究能力外,一个极其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能够迅速占有大量的资料,而网络资源的海量性以及占有的迅捷性,都为语文教学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方便。
第五,网络有利于教师知识结构的及时更新和专业知识技能的提高。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已有的知识结构可能一两年之内就陈旧落伍了,而专门系统更新知识也不现实,继续教育除了收钱就不能真正起到丝毫作用,那么,具有知识海量性和占有迅捷性的网络,自燃当仁不让地成了教师知识结构更新不二之选。同时,由于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开放平台,无数人会在上面探讨相关专业技能,只要是个有心人,教师一定会在网络上学到更多更好的专业技能,使自己成为与时俱进的业务精英。
最后,网络有利于广大师生尤其是学生及时展示自己学习语文的成果。现在,学校的网站,商用网站的一些栏目,都为老师和学生发表见解或作品提供了较为开放的平台。借助这些平台,举凡教师的研究文章、教案、案例、课件、文学作品等,学生的简介、体会、习作等,都可以及时发布并得到交流,既充分展示自己,使自己得到学语文的自信,又通过交流发生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这样,又会反过来促使语文教学的走向自觉和高效。
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对语文教学也必然存在者负面影响,比如一些轻浮的不规范的网络语言,一些粗糙的杂芜信息,以及造成部分教师过分依赖网络资源的懒惰行为等。总之,我们要在不断的研究、实践中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来促进我们的语文教学,同时,也应该避免网络的负面影响对语文教学的冲击。
在该课题实验中,我们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为:①哪些网络资源和语文教学密切相关;②这些网络资源有何特点;③哪些网络资源对语文教学起促进作用,哪些有负面影响;④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其促进作用,如何有效消除其负面影响。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均为重点,其中第三、四两点为研究的难点。
第一,哪些网络资源和语文教学密切相关。经过实验研究,我们认为与语文教学密切相关的网络资源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但与语文教学最密切的网络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教材文本资源,包括文本本身、文本出处、作者简况和文本背景等;②习题资源,包括对文本习题的解答、探讨,为深入理解文本或结合文本训练能力设计的相关强化练习等;③教案资源,包括教学设计,学案、练案设计,课件制作等;④教研资源,包括对文本的解读,对教法的探讨,对课堂的反思等;⑤相关资源,主要包括为教学直接服务的音频、视频等资源。
第二,这些网络资源有何特点。一是具有海量性特点,可以是人类有史以来所有的知识总和;二是具有便捷性特点,只要许可,可以立马查阅、调用相关知识;三是具有更新快的特点,网络的便捷性和低成本性,决定其资源可以随时更新,时效性非常明显;四是具有精芜混杂的特点,由于网络是一个开放性、个体性很强的平台,加上缺乏严格谨严的审核,一些粗劣的东西充斥其间,需要我们在使用时仔细甄别。
第三,哪些网络资源对语文教学起促进作用,哪些有负面影响。经过实验,我们发现,与语文教学关系最为密切的且精准优质的资源,对语文教学其促进作用;与语文关系不太密切的资源,以及与语文关系密切但不精准的资源对语文教学其负面作用,后者负面作用更大,因为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东西最具迷惑性,不像那些与语文关系不太密切的资源那样容易辨别,因而最为有害。
第四,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其促进作用,如何有效消除其负面影响。实践证明,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一是必须精心研究教材教法,确定对语文教学最优化的网络资源;二是对确定的相关网络资源认真遴选,摒除有负面作用的资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三是根据需要,对遴选的资源进行加工改造,以期实现其最大化的促进作用。
总之,接到课题实验任务后,我们经过扎实实验,认真研究,最终达成了以下基本目标:从理论上解决网络之于语文教学的作用问题,并用于指导课堂教学实践,从而真正打造高效课堂。预计甄别网络资源对语文教学的价值,利用网络资源促进语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消除网络资源对语文教学的负面影响等方面,将成为该课题研究的创新成果。该课题研究一旦成功,既可以廓清网络资源之于语文教学的某些迷雾,又可以革新语文教学方式方法,最终实现网络和语文教学的良性互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音像制品对语文有效教学影响的研究与实验”结题报告
三峡高中语文组
在全面推进新课程的背景下,教育理念得以转变,教学手段日益丰富,教学形式日益多样。其中,传媒资源正日益成为影响语文教学的有效资源。而作为传媒资源的音像类资源更是在语文教学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宜昌市三峡高中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验”的核心课题之子课题“传媒资源对语文有效教学的影响”的实验学校,大力开展了“音像对语文教学的影响”的课题研究与实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课题的提出
  课题选择传媒资源中音像资源开发与有效教学的交叉点进行研究,使课程资源开发具有更为切实有效的目标,与我区广泛深入持久开展的“实施高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自然切合,使有效教学得到传媒课程资源的支撑和扩展,从而使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改革相互融合在一起,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
  课程资源开发本质上不是一个理论难题,而是一个实践难题。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的范式变化而不断扩展、变化。实际上,有效教学是人们在特定教学价值观支配下,依据教学研究的成果所描述的一种理想的教学愿望。因此,新课程导致的教学观的变化也必然会导致有效教学理念的创新和变化。
  我们认为,有效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需要教学主体之间的配合、教学资源的整合、课内外一体化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对课程资源和教学两方面的观察和研究表明,教学状态的有效化、优化不能仅仅依靠教师观念的转变,甚至仅仅依靠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音像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带来的时空观念的变化,就能事半功倍,极大地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这种影响有时是自觉的,有时是不自觉的,但影响的结果都很明显。
基于上述初步的认识,我们认为对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需要深入,深入的突破点可以选择在传媒课程资源中音像资源如何促进有效教学上。而这种深入也正好是有效教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两者的结合将使得课程资源开发和有效教学研究相互促进。将传媒课程资源之音像资源开发定位于促进有效教学,使课程资源的功能进一步拓展和体现,使课程资源开发更加有的放矢;而将有效教学研究放在课程资源拓展和开发的情境中,可以使有效教学扎根于课程土壤,通过课程资源改变获得教学的动力。这也正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理论澄清:主要对本课题涉及的必要的概念、定义、关系等进行研究,包括课程资源的教学效能研究,有效教学的理念和概念界定,影响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研究,课程资源与有效教学的关联研究等;
  2.实践模式:主要对音像课程资源开发促进不同形态教学的有效化的方式和模式进行实践探索,本部分研究以课程资源设计和教学设计为重点,包括学科课程教学有效化的资源设计,活动课程教学有效化的资源设计,有效课堂教学的资源要素设计与实施,有效合作学习的课程资源要素设计与实施,有效探究学习的课程资源要素设计与实施等等,最后,形成基于课程资源的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
  3.评价改进:本研究作为应用性研究,同时也是行动研究,评价、反思、改进的过程构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部分将对各种研究中形成的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实践模式通过问卷和调查等手段进行评价和反思,从而修正实践模式,同时,通过这种完整的研究过程,形成一种音像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研究范式。
  本课题的研究基于如下假设: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任何有效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有效教学需要相应的课程资源作为支持,课程资源对有效教学的促进是多形式或多模式的。
本课题的创新表现在:(1)拓展和深挖课程资源开发的教学支持效能,通过实验和实践获得理论的验证;(2)挖掘有效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资源因素,揭示课程资源与有效教学之间多种模式化的关联,促进对课程资源和有效教学两方面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3)寻求基于课程资源的有效教学理念和策略;(4)建立课程资源开发与有效教学关联研究的研究范式。
  三、研究过程
三峡高中从1998年开始,就形成了重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优良传统,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十分注重音像资料搜集、制作、积累和使用等工作,积累了很多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感性认识和经验。2009年秋,我校借全省高中课程改革的东风,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了针对性的开发与实验。从2008年开始,在宜昌市教研中心总课题组的指导下,在学校强有力支持下,课题组全体成员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分期推进,分阶段召开课题总结会交流经验、研究问题、明确任务和方法,步步为营,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8年10月,我们便有了研究这个课题的动议。2009年2月,在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论证后,本课题作为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验”的核心课题之子课题“传媒资源对语文有效教学的影响”正式立项,并成为实验基地。随即,我们举行了隆重启动仪式,校长亲自参会,统一了认识,明确了任务,增强了信心。
之后,课题负责人之一何斌师老师撰写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专题论文《浅谈音像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课题组全体成员以此为蓝本,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研讨一周要上哪些内容,选择哪些音像资料,轮流制作或搜集改编与教学进度同步的课件,并集体讨论、修订,使音像资料的使用规范化、合理化和系列化,三年来,课题组共制作多媒体课件120多个,与课文相关的视频(例电视剧《林黛玉进贾府》话剧《茶馆》)、音频(例各篇课文朗读《虞美人》等歌曲)200多个,做到了课课有课件和音像资料可选用,课堂直观、生动、形象,大大提高了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010年12月1日,三峡高中参与该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参加了中期研究情况交流会。会议由课题组负责人之一何斌师老师主持。何老师对本课题开题以来所做的研究在宏观上和微观上都做了精当的点评,对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做了周密的布署,并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该课题的另一负责人胡平老师就如何选择研究角度、如何写研究论文和投稿作了辅导。会上小组成员对课题研究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并交流了前段时间各自研究实验的情况和体会。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科研,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易斌老师参加了会议,并对课题研究提出许多宝贵的指导性意见,希望课题组成员以此为平台,打造高效课堂,进一步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这次会议广泛交流了课题研究的经验,使课题组的成员对下一步研究实验的方向、步骤和要求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必将对以后的语文教研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后,课题组广泛开展了名师讲高效使用音像资料示范课、高级教师讲高效使用音像资料观摩课,其他教师讲高效使用音像资料研究课系列活动,以课题研究引领高效课堂的锤炼,以公开课活动促课题研究内容的落实,收到良好效果。我们还积极发挥青年教师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娴熟、观念更新快等优势,让年纪大的教师向青年教师学习;同时又让青年教师拜师学艺,学习中老年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每年五月与团委合作,开展青年教师高效使用音像资料教学大比武活动,有效促进了全体语文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和健康成长。每年10月与科教处合作,举办高效使用音像资料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论坛活动,何斌师和胡平两位课题负责人先后在该论坛结合作文教学和高考备考作精彩演讲,有效推动了该项课题的扎实推进和经验的及时推广。
2011年4月,课题组根据总课题组的意见,召开了专题会议部署资料整理、总结和结题工作。
  该课题研究在省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和良好反响。2010年12月,三峡夷陵网对我校该课题研究进行了宣传报道;相关论文在《三峡科技》第12期发表,引起市科委郑和昌先生等专家的关注;2001年3月,课题负责人之一胡平撰写的课题研究专题论文《引电影大片曲水,品作文教学美酒》在省级杂志《学校文化》第三期发表,获得湖北省中小学学校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赵家明先生的高度评价;胡平老师和田榕老师以QQ空间和新浪博客、播客等现代网络平台引入语文课堂、尤其是作文课堂的经验,被《楚天都市报》推介,引起了省内外语文教育界专家、同仁的关注;吉官新老师的《高筑防火墙,网络缓称王》、闵泽芬老师的《谈谈音像资源在语文教学运用中的妙处》、严东锋老师的《音像资料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辅助作用初探》、章红香老师的《浅谈“读图时代”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淳鹏老师的《从受众角度分析多媒影像对教学的影响》、乔建华老师的《化弊为利,优化教学》等大批课题研究论文在Internet发表后,引起了市内外教育专家和同仁的关注,好评如潮。音像课题研究极大推动了我校语文教研活动的蓬勃开展,教学研究蔚然成风,三年来,课题组成员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各类教研文章200多篇。
与理论研究相配套,课题组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也无不体现出“高效使用音像资料”的精髓。《<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等多个教学设计荣获全国中语会一等奖,《高考作文开头十法》等多个教学课件获省市奖励,《长亭送别》等数十个课件在全国各专业网站发表。这些教学设计和课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高效使用音像资料的基本内涵和操作模式进行了大胆而富有成效的探索,既丰富了有效性教学的理论,也推动了有效性教学的实践,显著提高了我校语文教学成绩。近三年高考,我校语文成绩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前茅,荣获市教研中心教学成果奖;指导学生在省级以上专业报刊发表优秀作文200多篇;学生参加“中华第十七届圣陶杯中学生作文大赛”,李雅莉等十多位同学荣获全国一二三等奖。


开卷即有益,课堂内外溢书香
---“课外书籍阅读对语文有效教学的作用”结题报告
远安一高语文组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
这个理论得到了广大语文教学研究者和奋斗在一线的语文教师的一致认同。同时,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下,一轮又一轮的课程改革无不对语文教学提出了增强学生人文底蕴,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要求。
在这样的大环境、大氛围中,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阅读的天空自由飞翔,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不能拒绝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
我们远安一高的领导和语文老师们对这一点有着深刻认识,在长期以来的教育教学中努力地坚守者,前行着。
我们学校有23名语文教师,负担着40个班的语文教学,大家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重要任务。特别是确立了课外书籍阅读的研究课题以后,大家一起想办法、定措施,科学有序地推进相关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以口号为旗帜,与学校发展同行
这个标题看起来很大很空,其实不然。从2006年开始,学校就提出了“打造书香校园”的口号,并且一直将这个理念作为语文教学和各种活动的主要内容在贯彻施行,不仅老师们了然于心,学生们更是将此作为阅读的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此,学校为每个班级都配备了专门的书柜,学生将自己家里的或者在图书室借的好的书籍放到了书柜里,老师们也将自己收藏的书籍送到了书柜,每个教室里都洋溢着浓郁的书香,课后学生不再无事可做,在课余时间只要走进教室,我们都可以看到学生在潜心阅读或交流读书体会,此刻,我们能感受到他们阅读的幸福和喜悦。从08年开始,我们有计划地将语文课外阅读系统化、规范化,学校坚持一报一刊,一个课外书籍阅读宣传阵地,每个班一个书橱(不少于300册图书),一楼一个报刊栏,每月一次语文课外阅读沙龙,每学期评选书香班级和书香学生,不定期的语文教师或校外专家专题讲座。
二、以课堂内外为阵地,坚持不懈推行
课外阅读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在高考的压力下,很多学校的语文课成了弱势学科,学生的重视程度也相应削弱,但是我们深深地明白不能为了高考而让学生放弃课外阅读,实际上这和高考也并不矛盾。为此,在我们的课表上可以到“阅读”这个课程,在时间表上我们可以看到“日记”这个安排,这都是我们留给学生进行阅读、写感悟心得的时间,学生也形成了习惯,这些阅读时间时,一些学生在教室书柜前争先恐后地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一些学生伏在桌子上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语文教学的职业幸福感油然而生。由语文组负责,我们在学校设立了专门介绍优秀图书的专栏,定期向学生推介阅读书目。我们分年级确立了必读书籍和可以读的书籍。由三个年级的语文备课组长轮流组织每月一次的课外书籍阅读心得交流活动。
三、以社团为体系,打造阅读“精英”
在语文组的强力要求下,学校团委大力支持,在2006年就成立“青鸟读书会”,每一年都开展“青鸟读书节”活动,语文组老师们群策群力,联系图书室,为学生推荐好书,每个教室的书柜上都张贴者这些书目,每次活动都可以涌现一批热爱阅读、会阅读的学生,他们的阅读体会都作为活动成果展出,他们的阅读让他们的写作能力大大提高,学校每一期的《雏凤》文学杂志都是他们尽情施展才华的舞台,这都深深地激励、鼓舞着每一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那些爱阅读、会阅读的学生的影响下,读书会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了这个阅读阵营,读书会的成员从开始的一个班几个人发展到一个班的几十个人,现在每个年级的读书会成员人数都达到了500人左右。我想,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阅读习惯,都有自己的阅读感悟的时候,我们的书香校园一定成为现实,这是每个语文教师都渴望的,也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最成功的体现。
在我们的课外阅读氛围已经形成、学生的阅读习惯养成的时候,我们注意到学生的阅读空间需要进一步扩宽,阅读视野需要进一步扩大,语文组、政教室、教务室向学校提出申请在每一层教学楼放置报刊杂志书架,学校大力支持,所以,现在走进我们的教学楼,随处可见学生在认真阅读,在关注我们的社会,关注我们的世界。
四、以同进为己任,丰实自我
我们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广阔的阅读天空,他们在自由的飞翔着,他们飞翔的速度是惊人的,他们视野是异常的惊人的。我们语文老师有时候感到了来自学生的压力,有时候他们飞翔的空间超过了老师们的视野,我们在和他们交流的时候时而会有种“OUT”感。教师的阅读成为了一种必然,图书室为老师们准备了大量的教育教学书籍并推荐给老师们,在每各月的学校例会上,都会有几位老师和我们分享他们的读书心得,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阅读的快乐和幸福,这是和学生共同阅读的需要,这是我们和学生共同进步的责任,这更是我们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时的一个意外惊喜和收获。
做了这么多,其实感觉还不够,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企及的,也不是一本一册能够囊括的,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让我们的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习惯并感受到阅读的幸福和乐趣,他们一定会一路芬芳地前行。



“影视作品对语文有效教学的影响”课题小结报告
小溪塔高中语文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新课标程准》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内容无外乎四个方面:听、说、读、写,它们体现了语文学习对学生的最高要求。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自主学习、自悟自得的过程。因此影视对语文有效教学的影响显得较为明显。。
二、课题研究的措施
课题组注重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强调对学生实施符合其认知规律的影视教学。研究内容分三个层次:一、影视积累;二、课外影视探讨;三、课堂影视运用。
(一)影视积累
学语文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一篇文章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但如果没有积累和感受,思考便无法展开,何谈应用,更不用说创新。课外影视积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必经之路。 “厚积而薄发”的道理,充分说明生活积累的重要性,所以影视积累是至关重要的。
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以下影视素材积累的方法:
1、充分运用课本内容进行影视积累。
高中很多文章都有其人文性。语文组教师从工具性出发,引入影视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应用形象思维的能力,注重体现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而且善于从一般性的文章中挖掘出其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感情进行熏陶、感染,从而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并挖掘隐藏在课文字里行间的人文内涵。
2、让学生自己利用课外影视欣赏积累素材,丰富人文素养。
课题组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红楼梦》、《赤壁》、《边城》、《祝福》、《阿Q正传》、《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等。通过这些影视片,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积累了丰富的人文素养。获得了学生的好评。
(二)、课外影视探讨
作文教学中,学生“无东西可写、无话可说”一直困扰着语文组教师。要解决这一问题,本组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从课外实践活动中获取写作素材。课外实践活动包括校外和校内两种形式,而影视它可以丰富学生生活,开阔学生视野。课题组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电影《山楂树之恋》的拍摄,并组织全校学生观看电影《山楂树之恋》,巨大地引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感受与思考中积累写作素材,引发写作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是完成写作的前提。在写作教学中,首先是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生活,在生活实践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产生表达与交流的内在需求。为此,我们设计并开展了针对性强的影视欣赏活动,在欣赏中发现,撷取写作的素材,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三)、课堂影视运用
1、运用影视进行写作指导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与语文教学的其他内容相比,写作是最具个性品质和人文底蕴的,更能反映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更关注人文素养的生成。语文组的作文教学将"人"与"文"统一起来,在走向自觉、完善自我、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化了对生活的认识,形成主体性的人格。新课标的提法就是要求作文教学将"人"与"文"统一起来,鼓励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人文共进,把作文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等生命需求之中,融入到做人的知、情、意、行的成长中。语文组教师在这些方面做了有效的尝试。
2、写作命题要生活化。
凸显人文性正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特征,让学生通过影视了解、研究和思考社会生活、校园生活中的人文精神,丰富发展其生命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作文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写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其写作热情;要让学生充分体验人生,积淀情感;抒写性灵,表达真情。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或者学生的训练可以实现的,而是要通过教师创造情景与氛围,通过学生自己去体验、领悟才能实现的。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学生的体验、领悟提供平台,那么写作命题就要朝着让学生有话可写的方向设计。通过欣赏影视广告片、公益广告片等使学生明确写作就是要“我手写我心”,要抒写性灵,抒发真情,展示自己生命的过程。比如课题组老师田英上的示范课:蒙太奇手法在作文结构中的运用——通过影视诠释蒙太奇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 ,获得了师生的好评。

三、研究的成果
课题组经过一个学年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分述如下:
(一)初步实现了“运用影视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研究”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文性写作思想的目标,优化了作文教学的过程。
(二)挖掘课本中的人文内涵,以课本作为教学的主要文本,让学生通过课本中有关影视的课文,放映影视片,去体察体悟,给学生提供了人文素材写作的平台。课题组成员梁俊老师由此撰写了《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与影视的探讨》的研究论文。
(三)课题组执教老师黄风华撰写论文《试论影视作品对语文教学的影响》,课题组执教老师黄仕新撰写论文《试论影视文学对语文“对话”教学模式的影响》,课题组执教老师梁俊撰写论文《浅谈影视文学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四)朱伶俐等课题组老师上了有关影视写作意义的指导课,受到同行好评。
四、结论与思考
(一)在理论探索意义方面,有着较强的针对性。
1、影视有利于培育高中生的人文情感,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国现在的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由于教育的功利性较强,从而忽视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培育;加之以教师传授为主的传统思想影响,致使学生内化不足,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知识、技术或艺术,但往往知识面狭窄,能力畸形,缺乏较深厚的文化素养,特别是作为现代人的综合文化素养。其中,人文素养尤其贫弱。所以,语文组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影视文学,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影视在贯彻、落实、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方面,有着前沿探究性。
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影视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以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课题小组研究的“运用影视教学培养学生人文性写作思想”正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的。
(二)影视积累丰富了高中生人文性写作的第一手资料,初步探索了一条人文性写作的路径,形成了一个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雏形训练体系。
影视有利于学生向人文性写作方面发展。也就是说,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人生,进而引发学生对社会、人生和自然变化的思考。在课堂教学方面,影视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课本选文中的人文材料,再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关注本地区乃至周边的社会生活,并且要关注动态的文化。比如,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影视片,经过课题组老师的引导,学生的人文情感素养得以丰富。
总之,一段时期的《影视作品对语文有效教学的影响》课题的研究与实验,使我们收获了很多,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不足。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正确运用影视片,充分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积累丰富的人文素材,培养学生的素质关,我们还要做大量的工作。



“报刊杂志对语文有效教学的影响”研究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秭归县一中语文课题组

许多语文教育专家指出,阅读量太少,语言积累不多,是语文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能力不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可见,课外阅读是增强阅读兴趣、丰富语文积累、提高语文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而报刊杂志文本内容短小精悍,新鲜靓丽,条块清晰,与时代和社会同步,编排灵活机动,图文并茂、趣味性强,是对语文教材很好的补充。
因此,我校承担了宜昌市教研中心的重点课题“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报刊杂志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围绕课题实验目的,课题组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持续有效地进行了近三年实验探索:
(1)构建报刊阅读模式。常规阅读:每天摘抄练笔,每周一节课交流,每月一次练笔展示。专题阅读:①与单元教学配套阅读;②与文章体裁配套阅读;③与课文主题配套阅读;④与作文教学配套阅读。
(2)积累报刊阅读精粹。明确了阅读报刊的阶段性目标:高一重积累,高二重感悟,高三重运用。
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内容:①报刊体现了与课本资源互补关系。寻找与课本相近的内容,加深学生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认识,让教材资源与报刊资源互相转化,对接融合,突现教育功能的整合与提升。如《格言》《读者》《咬文嚼字》《杂文报》。②报刊较多的登载社会焦点、国际热点信息,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色。让学生把握社会的脉搏,培养学生认知社会和关注世界的敏锐性。如《参考消息》、《看天下》《报刊文摘》等,地方重点报纸《长江日报》《三峡日报》《三峡晚报》。③报刊在培养语感、学写作文、塑造人格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如《语文报》《作文报》《读写天地》《中学生学习》《新课程报》,各种各样的语文知识点应有尽有,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好助手,阅读积累对学习语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优化报刊阅读时间。精讲教材内容,腾出时间放手让学生阅读指定的报刊内容。固定了阅读时间,一是早朗读,二是晚练笔,三是阅读课。
(4)展示报刊阅读成果:①展示学生的摘抄本、剪报、资料卡片;②阅读与思考同步,鼓励学生写心得体会,写散文,积极向报刊投稿;③学生自办校刊、校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与课题研究的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到报刊对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教师自觉将报刊内容作为教材的补充进行整合成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充实了教学内容,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来说,取得了以下几方面明显的成效:
第一、利用报刊引进语文学习源头活水,已经成为全体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亮点,课堂教学更具创造性和艺术性。我校语文教师加强学习,提升了认识,充分利用报刊,努力使课堂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
第二、报刊资源的广博有效丰富了课程资源,课程容量增加,使语文课堂真正做到低时高效,有了更加强劲的生命力。课题研究后,教师都更加重视课堂的容量丰富,发掘教材价值,注重知识的拓展延伸,报刊资源成为了课堂的有效补充,语文课堂容量大大增加,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喜爱程度大大增加。
第三、报刊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促进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进行课题实验,课堂有效引进报刊,参加课题研究的师生共同发现,报刊给了师生很大的交流平台。近几年不少学生习作在各级作文大赛中崭露头角,也时有学生习作在各类报刊上发表。
第四、课题研究让学生更加真切感受到“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这个理念,把“在生活中学语文”的观念变成具体的行动,我校语文教学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几年我校高考语文成绩一直稳居宜昌市山区县前列。


“流行歌曲对语文有效教学的影响”结题报告
宜昌市田家炳高中(市十三中)语文组

一、课题研究的总体构思
该课题作为国家级课题的一部分在我校实施,受到了我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我校语文组针对课题特点,动员全组老师积极参与研究。从2008年6月到2010年11月,历时两年半,分三阶段逐步推进,目前,该课题研究已经接近完成进入总结阶段。
三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2008.6——2008.10)、实施阶段(2008.10——2010.6)、总结阶段(2010.7——2010.11)。
在准备阶段,我们主要做了宣传发动、调查研究、专题讲座、成立流行歌曲兴趣小组等工作;在实施阶段,我们主要做了让流行歌曲走进课堂,引导学生赏析歌词、启发学生写出小论文,老师写专题研究报告,做相关课件以及做阶段小结,奖励评比等工作;在总结阶段,我们重点做了收集整理相关材料的工作。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1、问卷调查
在课题的准备阶段,我们首先在高一高二年级进行了比较正规的问卷调查,从是否喜欢、为什么喜欢、喜欢的类型以及是欣赏节奏、韵律还是歌词等方面,力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流行歌曲对青少年的成长特别是语文的学习有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因素,鉴于课题的特殊要求,我们把调查的重点放在对流行歌曲的歌词的美感领悟方面。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的高中生几乎都是伴随着音乐成长的,流行歌曲在中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已成为学生耳熟能详的话语符号和随时翻阅的青春宝典,很多学生都有自己喜爱的歌词抄本。在为什么喜欢的原因方面,百分之六十的学生是因为明星效应,百分之二十是跟着感觉走,只有百分之十是因为欣赏优美的歌词,所以,虽然有不少同学抄过歌词,但并没有主动去研究。至于内容方面的选择,百分之七十五的学生喜欢爱情主题,友情类占百分之十五,亲情类占百分之十。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流行歌曲对中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尤其对语文学习具有较强的不可忽视的影响。
2、辅导讲座
在课题的准备阶段,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适时安排对流行歌曲有兴趣研究的老师开展了相关的讲座活动,力求从正面对学生加以引导,把学生对流行歌曲的迷恋通过移情作用转移到语文学习方面来。
我们的辅导讲座的核心原则是要以平等的视角和平和包容的心态去看待流行歌曲,我们认为经典的东西固然精粹,但流行的也未必就是庸俗的,而且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经典一开始都应该是流行的,不能流行的东西很快就会被时间淘汰,因此流行文化的盛行也是符合时代发展的规律的。因此,我们对流行歌曲也要一分为二的看,既要看到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的一面,学会欣赏歌词的语言美、古典美和意境美,也要正视其对成长的负面影响,比如语法混乱对语文学习的干扰,盲目追星等。
3、走进课堂
在课题的实施阶段,针对大多数学生没有参加兴趣小组却又喜欢流行歌曲的现状,我们鼓励老师在课堂上引入流行歌曲的元素,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流行歌曲比起古体诗歌要好懂些,学生背诵歌词比背诵古诗要快的多,节奏也灵动些;要么神神秘秘不知所云,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另外也比较容易用流行歌曲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在大多数学生的审美观念中认为读诗吟诗就是“酸”,让人一想就想起了古时的百无一用的穷酸落魄的书生。而唱流行歌曲就不一样了,多时尚,多洋气,偶尔还来几句外文的。就像自己在舞台上拿着麦克风尽情地疯狂演绎一样。
4、经典解读
在我们开展调查研究之初,最先进入我们视野的是周杰伦的《青花瓷》,这首歌凭借其优美曲调和盎然诗意,多次成为语文考试的热宠。还有张韶涵《隐形的翅膀》,在2009年又成为北京市高考语文作文题。对此,我们对这些流行歌曲的经典作品加以分析,分别从歌词的语言美、古典美和意境美引导学生欣赏并形成了思考的习惯,具体反映在学生的赏析小论文中,学生也分析了很多作品,提高了鉴赏能力。
5、交流对话
除了经典解读外,我们还就学生关心的有关流行歌曲的方方面面展开讨论,与学生平等对话,引导学生从各个侧面去欣赏流行歌曲。
在交流中,学生明白了古代的诗歌也都是有音乐性的,也就是可以唱的。如《诗经》中的风就是各地采集的民歌,雅是宫廷音乐,颂是祭祀时候用的音乐。乐府诗、宋词等也都是用来唱的。尤其是宋词,还是根据曲调来填词的。比如《一剪梅》的调子以及那首邓丽君唱的《独上西楼》,都让多少不同时代的人为之嗟叹。
经过交流,学生明白了古典文学和现代的流行歌曲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只有在古典文学肥沃的土壤中,现代流行歌曲才能茁壮成长,不少学生也不在从心理上排斥古典诗文,甚至还有学生对古典诗文产生了崇拜情绪,写了相关心得。
6、实验小结
通过一段时间的课题实验,不少老师都学会了利用流行歌曲激发学生鉴赏古典文学的兴趣。还有的老师能自觉利用流行歌曲来创设教学情境,并且能视课文类型来确定选用流行歌曲的类型,或激昂,或舒缓,或活泼,或古典,或现代……以帮助学生理解体悟课文所描绘的意境。
7、流行歌曲与作文教学
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有的老师有意识地引入流行歌曲元素,辅导学生写作,收到良好效果。具体说来,就是试图通过对流行歌曲的综合利用,促发学生读写的兴趣和热情,化流行歌曲中的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并充分利用优秀歌曲中的健康向上的成分以及灵活变化的语言艺术,进行德育渗透,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总结
流行歌曲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既有思维方式的影响,比如一般来说流行歌曲跳跃性更强,思维更加发散、活跃甚至逆向;也有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流行词语的运用在语文上越来越多,一些表达方式被语文所接受,词语的运用也更加灵活,但同时也由于缺少规范性,使得语文中一些语法规则受到了冲击;还有表达内容上的影响,流行歌曲中一些较为裸露的对情爱的表达,使原本较为保守的语文更加开放,但也容易诱发早恋。
我们认为,教师可以结合流行歌曲对学生的审美趣味和遣词造句进行恰当引导,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些相应的方法,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利用相关的流行歌曲进行教学,甚至可以以流行歌曲为主题开展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因此,开展对流行歌曲对语文教学的影响的调查研究,将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正常成长,也有利于扩大语文的课程资源。



键盘拥抱世界鼠标创造精彩
——网络资源促进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验结题报告
宜昌市二十一中语文组
网络就是那样,从上世纪末开始,大踏步地迈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网络,作为语文教学的资源之一,它创设了更为真实的教学情境,更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打破了教学资源的限制,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为语文教学注入一股股源头活水。我们二十一中将网络的互动功能引入语文课堂,将它与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交融为一体,已尝到甜头,收到较好的效果。
我们,具体的做法是怎样的呢?
一、问卷调查,有的放矢
为使网络促进新课改的研究有的放矢。实验前,我们在学生中就上网时间、目的、网络对自己的影响、学习语文的途径及网络对语文学习的帮助等问题展开调查并征询学生对语文教师利用网络开展语文教学提出合理化建议。教师力求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
二、创立社区,交流沟通
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离不开交往,网络带来交往方式的变革。我们利用网络社区、聊天室,通过学生的博客、微博、qq群等,指导他们了解天下事,共同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让心灵走向心灵。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个人、小组搜集材料、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合作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以“网络”激发兴趣,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学习,各抒己见,思维碰撞,求同存异。
三、课堂精彩,碰撞突破
课堂运用多媒体,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展示所需要的各种材料,供学生阅读、欣赏,改变课堂教学受教材和时间等限制的不足,扩大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延长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加大教了学密度。而且合理运用课件,图、文、声、像并茂,给课堂增加了美感,使学生产生了审美愉悦,更易激发情感的碰撞,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携手合作,探究开拓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形成自主探究能力。我们与其他学科教师携手合作,共同探讨学生自主探究之路,网络学习之法。在《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中,我们与研究性学习教师合作。语文教师布置《红楼梦》研究的各个专题,并与研究性学习教师一起指导学生完成“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展示成果。”的过程。
五、反思总结,更上层楼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进行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的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反思是教师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精彩之处喝彩,不足之处分析研究,提出日后改进措施。吴彩霞老师就对我校网络促进新课改研究小结,写出了论文《书房世界小,网络天地宽》。
六、,张扬自我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网络,让学生知晓最新、最快、最权威的新闻;可以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让学生足不出户,尽情欣赏天下山川风物,领略各地风土人情;在网络中愉快地畅谈,使学生得到心灵上的放松和解脱……网络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为语文学习注入了新鲜养料。
学生与网络亲密接触后,对语文学习有什么帮助?在网络遨游时,又产生什么困惑?他们拿起手中的笔,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这就是征文合集《网络·语文·我》。
网络开拓了语文教学资源,让学生走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更新了他们的学习方式。语文,因网络更诗情画意;语文,因网络而别有洞天。我们将教学进行网络促进新课改的研究,期待着更丰硕的果实。



“课外书籍对语文教学影响的研究与实验”结题小结
葛洲坝中学课题组

一、实施与实验
(一)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师生对课外书籍阅读的认识。
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课外书籍是完成目标的重要途径。把课程标准的要求内化为师生自我需求,让师生真正懂得:读书是人生的自我塑造,多读好书能够提高人生的标杆;人之所以为人,在于其精神的高度;人生的质量是在一步步的自我超越中提高的,而读书就是这种超越的阶梯。
(二)师生共同“划定”课外书籍的范畴,明确阅读量,力求持之以恒。
推荐阅读书目,分清主次。首先将《课程标准》中《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对自己的高中阶段应读的课外书籍心中有数。其次,教师从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当代文学作品。再次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科学与人文方面的各类读物。最后师还借用“校本课程”这一平台,引领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同时明确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以《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外阅读量为依据, “高中一年内自读五部以上的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高中三年累计的话可达450万字。
(三)指导学生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课外书籍。
授学生以具体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1、摘录法。学生学会将课外书籍中的好词佳句、精神片断,分门别类地记录下来,以充实自己的语文积累。  2、剪贴法。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自己的兴趣将课外书籍的有关内容或图画都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既培养了阅读能力,还增强了信息的获取、分类能力,更增添了阅读的乐趣。  3、圈点勾划法。学生学会对文章的重点段落、关键词句,边阅读、边思考、边圈划,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知能力。  4、鉴赏法。学生学会阅读完成后,对课外书籍进行分析、评价,在周记中对读物发表自己的感悟、见解、想法。 
(四)循序渐进,发展思维能力
我们针对各年级之间的差异采用分层次阅读由浅入深,进行指导,同时,融入学生的思考,锻炼质疑、联想、判断、推理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课题组首创的“文学时事”,让学生的阅读有了更鲜明的时代特质。
(五)读写结合,提高鉴赏能力
阅读中学会用圈点勾划法,眉批、旁批法加以鉴别、欣赏和评价,把阅读的独特感受记录下来,化成文字与课外书籍沟通交流。
另外多写成读后感,或者简评来提高鉴别能力,多种形式进行读书交流。
在校本刊物《葛洲潮》中开辟一专栏,交流读书体会。
二、影响与效果
1、观念的转变带来了行动的积极。认识到课外书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后,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积极性大增,特别是当较长时间的公休假和寒暑假来临时,学生会主动询问课外书籍的阅读对象及阅读要求。广泛的课外阅读带来了课内语文学习兴趣的增长,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2、具体的阅读方法的掌握带来了阅读能力的提升,让课内阅读得以提速。课外书籍的阅读中,各种阅读方法的运用,强化了课内学习训练所得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解答阅读试题的能力。
3、读写结合,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思维能力和鉴赏水平,学生的作文中也日渐出现了鲜活的语言与材料。课外书籍的阅读与点评感悟同时进行,学生的认识水平、评价水平、鉴赏水平、写作水平逐渐提高。
三、建议与反思
1、课外书籍的选择要考虑《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学习兴趣、文本自身的深度等诸多因素。
2、课外书籍的阅读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缺失的,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应灵活多样,并针对不同学生,对症下药,落到实处。
3、课外书籍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力的评价或评估难以用具体的形式或方式显示,因而影响了该课题的成果呈现。


“报刊杂志对语文有效教学的影响”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宜昌市外国语学校语文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当今的中学生阅读报刊杂志的种类比较单一,多趋于看娱乐休闲性的期刊杂志。因此,导致了现代的中学生多数阅读面有限,而且狭窄的知识面难以融会贯通课内外的知识。过分注意娱乐性的期刊杂志,将不利于中学生自身的发展。
对中学生而言,在掌握好课本知识的前提下,适当地加强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报刊杂志对于培养学生素质、帮助学生成才有重要意义。
 其一,课外阅读报刊杂志可以陶冶学生思想情操,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做人,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其二,阅读报刊杂志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增强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其三,对中学生而言,课外阅读最实际的作用就是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学语文是个“慢功”要“细水长流”,靠长期的积累、体验和砺炼,欲速则不达。长期坚持课外阅读,并与课内学习相结合,夯实语文基本功,使听说读写与思维能力全面、扎实,考试才会成竹在胸。
二、研究活动步骤概述:
第一阶段:问卷调查,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报刊杂志的现状。
第二阶段:按照探究路线确定调查与研究的重点并收集资料。
第三阶段:总结分类,详细分析资料,完成论文。
三、组员的岗位与分工
高一、高二各备课组成员负责各年级的问卷调查的整理与分析。高一备课组负责学生课外阅读报刊杂志的现状分析,高二备课组负责学生课外阅读报刊杂志的指导对策研究。各备课组长负责各项任务的实施与阶段性研究的整理与总结。教研组长负责开题、结题报告的整理、总结、撰写工作人物。
四、课题的研究过程
1、分析研究对象
(1)中学生课外阅读报刊杂志的认识和现状。
(2)中学生喜欢阅读哪类报刊杂志。
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对课外阅读报刊杂志的目的、认识
调查数据显示,认为课外阅读分散精力、影响学习的占9.2%,认为课外阅读是为了消遣、解闷调节学习张驰度占8.9%,认为课外阅读对学习有促进作用的占71.4%,认为课外阅读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的占9.6%。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初步认识到了课外阅读报刊杂志的重要性,但尚未达到应有的高度,当今语文学习的观点是“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所以课外阅读应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语文学习应展开双翼,一翼是课内学习,另一翼是课外阅读,双翼齐举,才能飞得高,飞得远。目前,大部分中学生尚未形成之样的观念,这方面尚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2)学生课外阅读的品味
从数据中我们发现,喜爱阅读品位高雅的报刊杂志,如《格言》、《语文报》、《青年文摘》、《读者》、《美文》《文摘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等占的比例达68.7%,但仍有不少学生喜欢的书刊是:漫画、侦探言情武侠、明星八卦等娱乐类占的比例也不小。还有个别学而科技类、社会科学类、百科知识类很少问津。可见学生阅读资源比较杂乱,阅读内容驳杂,格调有高低之别,内容有良莠不分。
(3)学生课外阅读报刊杂志的方式方法
关于阅读计划情况:有计划的比率11.2%,有时有计划的占33.4%,没有计划则占55.4%。关于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方法:读后仔细思考的占22%,仔细看不想的占33.7%,只看个大概的占44.3%。从中我们发现,学生是乐意进行课外阅读的,为了扩大视野,也为了增长知识,但很大一部分学生的阅读方法不得当。有的学生在阅读的问题上随意性太大,无目的、无计划。有的学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有报刊杂志就读,数量虽然很大,但无仔细咀嚼,看得多而收益浅。最为普遍的是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不做读书笔记。须知只有把知识进行归类,把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精华内容或摘抄,或概括,或写心得,才能真正通过阅读,吸取书本精华。
4、中学生课外阅读报刊杂志的指导对策
(1)拓宽阅读渠道,教会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学生仅从书本中获取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其实,生活中这种知识的载体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完全可以借助除教材、图书室、阅览室以外的资料:诸如Internet网资料,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及生活中其他形式的文字资料,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当今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从早到晚,少有个人支配的时间。因此,教师应鼓励他们在平时见缝插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阅读。在节假日要劳逸结合,温习功课与课外阅读交替进行。  
(2)重视精品阅读,提高阅读品位。
在阅读内容方面,要遵循以下三原则:贴近当代生活,贴近学生心理,贴近学生水平。比如要指导学生以课本的学习单元的文体为基点,选择与这类体裁相同的文章来阅读。在课余时间可阅读一些与学生的学科教学有关的报刊、杂志。如:《青年报》《中学生阅读》《新读写》《作文素材》等,通过阅读,增长学科的知识。教师应千万百计地选择那些品位高的书让孩子读,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有精品意识,就会敏感地鉴别优劣,排斥平庸。
(3)采用科学措施,切实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要想通过课外阅读迅速广泛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就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略。比如,每一两周从语文课中拿出一节课作为课外阅读指导课,系统地指导学生的阅读并且制定明确的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师还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目标选好阅读的材料,一般三两篇文章即可,以备课堂上作为例子来分析,在指导中采用“阅读—点拨—讨论—总结—提高”五个步骤,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课题试验心得体会
中学生通过持续不断、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能陶冶情操、培养品德;能锻炼思维,发展智力。这样不仅能融汇贯通课程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把所学的知识学深、学透、学活,并转化为技能,起到由知识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的作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给学生一把打开阅读之门的“金钥匙”,让他们从迷茫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在课外阅读的实践活动中更好地发展自己。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8 16:26:52 | 只看该作者
高扬素质教育大旗,创建语文高效课堂
——宜昌市“语文课程资源促进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结题报告






(之2)

“音像制品对语文有效教学的影响”结题报告
宜昌市七中语文组

宜昌市七中于2008年6月,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核心课题“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语文课程资源促进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验》的研究任务,承担《音像制品对语文有效教学的影响》部分研究工作,通过近三年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归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情感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是互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实践;是高效的课堂,提高课堂的信息量,思维量。
有人说,21世纪的时代,已进入“读图时代”,信息充沛,变化迅速;21世纪的学生,比较浮躁,对枯燥的知识“欲爱不能”。现有的语文教学,忽略学生的爱新鲜、爱时尚、爱热闹的心理特点,课堂上“无声无色”,学生昏昏欲睡。语文无趣味,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对学生的吸引力。
我们认为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利用现有的影视、录像、录音、电子计算机等视听工具,使语文课堂“有声有色”,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活跃起来。这样,才能给予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乐于参与语文学习,学生高效学习。培养学生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探讨语文高效课堂的方式。
二、本课题的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目标
音像,包括图片、磁带、音乐、录像、影视等,这些资源有声音,有图像,在视觉和听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音像教学资源的利用,要以幻灯、投影仪、电子计算机等为技术载体,将这些音像资源引入语文课堂,为语文教学提供更为便捷、生动的方式。
本课题研究的是,如何将高质量的音像教材资源用于语文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主要以影视、录像、音乐、磁带等为载体,在方法和手段上把音像教学合理有效"渗透"到课堂之中,从而为语文教学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探求音像在语文教学上的有效运用的方法,理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创造语文"高效课堂"。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着眼于人的整体和谐发展原则。
承认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承认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的潜能,人人都可以发展,要大胆相信坚持不懈的鼓励,都有可能把发展的可能性变成发展的现实性。在此基础上,把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内部动力机制作为活动目标之一;要创设各种条件和氛围,采取多种办法和手段,促使学生在多发面取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通过小组学习互动交流,活动展示,兼顾学生的整体发展和个别发展,展示学生的优点特长,使每一个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得到发展,体现我校“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一教育宗旨。
2、体验式学习原则。
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学设施,从听觉、视觉等方面给学生以有益的刺激,调动情绪,让学生带着情感进入语文课堂,带真情感投入文本;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情感体验。
3、学生主体性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活动,课题实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的品德、智力、积极性、独立性、自主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归根结底是为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愿望,引导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学生心理。通过多学生的座谈、咨询、调查,深入了解学生对语文的心理需求和期待。
2、行动研究法。通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话剧表演、辩论等实践活动,强调研究的探究性和操作性,活动实践和文本结合,以活动实验带动兴趣,促进对文本的钻研。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管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思,总结论文。
五、课题研究的实验方案
实验时间:2008年6月——2010年11月
负责人:张斯敏 刘俊华
参与学生,老师:高一年级、高二年级学生
李家贵 陈琼 付建华李莉易康向薇何俊 杨少华 邱巧俐 胡兰芬
张静 严羚文 张本年李秀萍徐珩黄海李颖 赵芳 孟娜
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收集音像资源,制定活动计划,确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操作实施阶段。2008、6-2011、3,
教师实验:教师上探讨课,使用音乐、磁带图片等音像资源,利用多媒体等媒介,研究音像资源介入语文课堂的方法。
学生活动有:
1、观话剧话剧《雷雨》、《威尼斯商人》等,学生尝试结合文本演话剧,在此基础上,创作话剧。
2、看影视作品,兼顾名著及时代优秀作品,例如利用寒假暑假时间,看《三国演义》《红楼梦》《战争与和平》,在校时组织看了反映汶川地震的《惊天动地》等,写观后感,在此基础上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再创造。
3、举行年级竞赛类活动有:
2010年11月16日 高一年级主题演讲赛:“养成良好习惯拥有美好人生”
2010年11月30日 高二年级开展“配乐经典诵读”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学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再创造,形成文字,修改习作。教师撰写研究论文,教案,制作课件。
六、课题研究的效果
(一)、音像等课程资源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介入,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是生成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之一。音像资源的使用,可以把语言知识和语言材料处理成容易为学生理解接受的传输信息,把老师的讲解上升到理性认识。音像资源的有效介入,使语文课堂变得更为丰富,更为充实,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最短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思维活跃,发言活跃,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是高效课堂的积极有效的手段。
(二)、利用音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像资源的利用,使课堂的容量增大,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拓展。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得到了提高,诵读能力,演讲能力也获得了发展,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在课题实验活动中,学生在演讲等比赛,他们尝试演话剧,写话剧,进行辩论比赛,看名片,写观后感,学生实践多,语文课堂呈现出热闹与生机。
(三)、教师的研究水平有了提高。老师们分工协作,整理各类音像资源,探讨音像的在课内外教学中有效利用方法,借鉴推广,并把试验中的心得,教学后的反思,写成论文。现有论文16篇。七中根据学校条件和学生特点,探索用音像教学的形式进行语文教育,受到了学生的好评,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已成为我校语文教学的的一大教学特色.
七、课题研究后的反思
在整理音像资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音像资料散乱零碎,不成系统,老师使用起来不方便,再利用过程中,劳力重复浪费;其次音像资料陈旧匮乏,虽然市场音像丰富,但适合教学使用的不多;不能与时俱进,也就不能满足新时代背景成长起来的学生的需求。音像教材资源二度开发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音像资源亟待二度开发。
此外,社会的进步必然带来教学条件的进步,这些先决条件是教师更好地实施音像教学的关键。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教师应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语文课程的要求。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教学理论水平,扎实开展教学实践,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报刊杂志对语文有效教学的影响”课题小结报告
枝江一中课题实验小组

从2008年6月到2010年11月,我校课题实验小组按照“语文课程资源促进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组和宜昌市教研中心的要求,认真开展研究与实验。我校的研究与实验重点是“报纸杂志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围绕这一重心,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研究与引导,提高师生对课程资源的认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部分谈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报刊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认为,语文报纸杂志是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是学习语文的有效阵地,作为语文拓展阅读的功能具体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空间上的延伸——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处处皆语文,必须向更广阔的天地延伸,阅读课外的报纸杂志,可以领略一片更广阔的景观;二是内容上的拓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保证每天读更多的课外文章,补充更多知识养分,而报纸杂志应列为首选;三是营养上的平衡——要让学生把语文学好,需要知识的阳光普照和雨露滋润,更需要让这营养充分吸收,语文课堂是正餐,而报纸杂志是营养餐,作为补充,有利于平衡“膳食”,更好消化和充分吸收语文营养。
我们组织师生进行辅导和培训,引导师生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我们让学校深孚众望的特级教师和经常发表文章的老师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对语文类杂志特点的认识,如《中学语文教学》的理论性、《语文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的实用性、《语文教学通讯》的丰富性等。我们让语文老师推荐适宜学生阅读的系列报纸杂志,如《新课程报语文导刊》、《语文报》、《作文与考试》(高中版)、《创新作文》(高中版)、《求学》(高分作文)、《看天下》、《南风窗》等。
二、依托重点报刊,促进课程资源利用。
有了对课程资源的正确认识作前提,还必须用好报纸杂志,真正体现语文课程资源促进语文有效教学的作用。
一是用具体措施促进报纸杂志的利用。我们要求教师一人一份专业杂志,每位教师有理论学习摘抄笔记本,定期检查;学校阅览室也订有语文类专业杂志十多份,要求记载借阅率,定期公布教师借阅次数;学校规定校本教研时间必须有理论学习内容。通过这些措施,力求让教师真正用好专业杂志。我们在自愿的原则下,要求学生订阅一份语文类报纸,如《新课程报语文导刊》《语文报》等,每周开辟1-2课时的阅读课,定期阅读;学校开放学生阅览室,阅览室集中订阅了适宜学生阅读的多种语文报刊;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开展图书漂流,让平时学生购买的语文类杂志在班内漂流,提高杂志利用率。同时我们要求学生每周做摘抄笔记1000字以上,定期检查。
二是自办时文选读,让时文走进课堂。近几年来,我校推出了两本校本教材《时文精读》,每个学期分年级印发时文,并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阅读与交流,学生对时事有了深度解读,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形成发表主阵地,课程资源利用形成了良性循环。
在我校,报纸杂志的利用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有力促进了语文有效教学,为我校“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文化支撑。
一是大力加强校园文学社建设,为学生写作发表提供阵地。我校小帆文学社曾被评为全国99家优秀文学社,《小帆》杂志是《美文》杂志核心文学社,与全国多家高中生语文杂志关系密切。《小帆》杂志坚持每学期出版一期杂志,成为学生发表文章的重要阵地。
二是师生笔耕不辍,近三年在全国十多家有影响的杂志发表文章100多篇,形成了发表文章的主阵地。我校实验小组具体负责人、实验教师曹振国近三年(2008.6-2010.11)在国家及省级报刊发表文章六十多篇,指导学生发表习作数十篇;实验教师万安近三年(2008.6-2010.11)在国家及省级报刊发表文章二十多篇,指导学生发表习作多篇,指导学生参加北京大学中文系、北大语文研究所和《课堂内外创新作文》杂志主办的“新东方优能杯”第五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中获奖;实验教师、学校教务处主任周新也发表文章多篇。


流行歌曲对语文有效教学的影响
当阳市第一高级中学语文组

歌曲是一般是由歌词和乐曲组成的,具有较强的文学性、音乐性和易传播性等特点。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其歌词本身就是一首优美动人的诗,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恰当地将歌曲与高中语文教学融合起来既能活跃气氛,寓教于乐,又能激发兴趣,陶冶情操,从而使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08年至2010年,当阳一中主要做了如下探索。
一、 课堂教学

1、用歌曲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歌曲前一般有个引子,其目的是将听众带入音乐的氛围。在学习新课文前,我们以歌曲作为引子,营造学习氛围。如,学习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学生一般没有客居他乡的亲身感受,课前我们让学生听听费翔的《故乡的云》:“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深沉而略带凄凉感伤的歌声中,学生的心渐渐地沉静下来,既而不同程度地受到感染,上课所需要的那种氛围也就基本形成了,再开始学习课文,学生就能很快地进入角色,与作者、作品发生共鸣。又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林冲是《水浒传》中刻画得最成功的英雄形象之一,他委曲求全,最终被逼上梁山,杀敌雪恨。在教学时,以“歌”代“导”,一开始就请同学们听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歌《好汉歌》,渲染气氛,营造意境,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听慷慨激昂的旋律,品耐人寻味的歌词,心头便会有一种斗志在涌起,有一股激情充溢……而这些正是我们要留给学生的“余韵”。有了这些,使文章显得更绵长、醇香,令人久久难忘。
2、精选歌词中的句子,赏析其中的修辞方法。
优秀的歌曲,在化抽象为形象,化单调为生动方面很花了工夫,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词。在修辞的运用方面,用得最多的是比喻。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无穷无尽的愁比喻成一江春水,连绵不断,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又如“比兴”,是传统的诗歌表现技巧,在《诗经》中就已经广泛使用,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里的鸠鸟、孔雀都属“他物”,窈窕淑女、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才是所咏之词。从“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中学习“对偶”……
3、结合歌曲中的特殊句式,学习语法知识。
有不少流行歌曲歌词凝练优美,委婉动人,一首歌就是一首诗,还是教师进行语法知识教学的素材库,我们从歌词中摘录有使用价值的字、词、短语、句子,以便在语法知识教学时加以运用,可增添语言训练的鲜活性,激发学生情趣,更能提高语言的感受力和运用能力。
如讲“词类活用”语法现象时,可以举下面例子:《潮湿的心》中“是什么冰冷了我的心情”、“是雨声喧哗了我的安宁”、“是雨伞美丽了城市的风景”,其中冰冷、喧哗、美丽三个形容词都活用为动词,恰到好处、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抒情主人翁此时此刻的心境。同样,《牵手》中也有这样的歌词:“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前一个“悲伤”和“幸福”均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这种形容词后面带宾语而活用为动词的现象,使句子显得飘逸而灵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人们都能心领神会。这样,既欣赏了歌,又巩固了一定的语法知识,真可谓一举两得。
二、 研究性学习

1、用歌曲延伸课外阅读
有许多歌词本身就是被人谱了曲的古典名诗词,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时了),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柳咏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学会一首歌就是背会了一首古诗词,对于这类歌词追根溯源,品析鉴赏,扩大诗词阅读积累。
2、用歌曲提高写作水平
巧用歌词拟好题。一个好的题目,就像一双明慧的眼睛,往往最先抓住读者的眼睛,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文章要创新,首先应从标题开始,要努力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借用它们做文章的标题,既显得活泼风趣,又容易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如表现母子亲情,可用“常回家看看”;呼唤见义勇为的美德,可用“该出手时就出手”;抒发远大的志向,可用“少年壮志不言愁”;评说服务的态度,可用“请把微笑留下”;谈论上网的利弊,可用“上网,让我欢喜让我忧”,不但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往往使学生产生爱屋及乌式移情效应,诱发强烈写作冲动。从而写出精彩的篇章。除了直接引用歌词作标题,还可以恰到好处化为歌曲的歌词做文题,同样使文章清新优美,充满诗情画意,将它们融入题目,就使文章标题显得新鲜、活泼,富有时代气息。
巧用歌词,增添文采。我们常常为学生作文“语言干瘪”问题而大伤脑筋,巧妙地引用流行歌曲的歌词,即可给作文的语言带来形象生动、活泼机智之感,使得文章有了文采。另外,在记叙文写作时还用歌曲起始、转承、末尾升华,还可以借用整篇的流行歌曲作为构思的雏形,借用它把有关的生活素材串起来,让流行歌曲成为全文线索链条上的一个个相扣的环,成为文中起承转合关键点上独具魅力的语言,让整个故事在流行音乐的伴奏下展开。
3、用歌曲提高审美趣味
优秀流行歌曲都是高尚情感的产物,融注了优美感人、积极向上、崇高壮阔、催人奋发的真切情感,流淌着深邃的思想潜流,动人心弦,是不可多得的情操品德教育的良好教材。比如,《爱的奉献》传达出了:只要有爱存在,温暖将被传送到地球村的每一个角落,只因有了爱,生活才丰富多彩。《真心英雄》则表达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高尚哲理。利用优秀歌曲这种孕风裹雨夹电挟雷的撼人情怀,抒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入耳入脑,情化、净化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自省意识,为他们自我育美育德开通一条新路。学生置身在优秀歌曲这一面镜子中,必然会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汲取其中的精神营养,并不断审视自我,调整自我,努力提高自己的责任感、意志力、奋发向上的精神,塑造一个更新、更完美的“我”。
歌词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很广,比如用它来进行诗歌特点和体裁方面的教学,用它提高学生诗词鉴赏能力,可以通过搜集歌词佳句,扩大语文积累,通过学习、借鉴歌曲的独特构思,精巧的布局,生动的表现手法,帮助学生大中取小,以小见大,努力使学生的作文达到新、奇、精、深。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开发教学资源,注意从生活“活水”中积累歌曲素材,并善于对它们进行必要的分析、分类、整理,注意深入研究歌曲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有效的运用,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8 16:28:04 | 只看该作者
高扬素质教育大旗,创建语文高效课堂
——宜昌市“语文课程资源促进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结题报告






(之3)

影视作品对语文有效教学影响的研究与实验结题报告
湖北省宜昌市二中语文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立项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新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语文教学不再仅局限于听说读写讲,新课标要求以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直观性的语文教学更利于学生对文学文本的理解。
(2)语文教材上精选的文学文本,有不少作为经典被拍成各种版本的电影,如《祝福》《药》《阿Q正传》《杜十娘》《茶馆》《窦娥冤》等。为现代语文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的影视素材。
语文文本与影视作品
课文文本
影视作品
类别
课文文本
影视作品
类别
刮痧(节选)
刮痧
电影
雨巷
小城雨巷
舞蹈
鸿门宴
鸿门宴
电影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
戏剧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
电影
荆轲刺秦
荆轲刺秦王
电影
离骚
屈原
电影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
电影
祝福
祝福
电影
窦娥冤
窦娥冤
戏剧
边城
边城
电影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电影
林黛玉进贾府
红楼梦
连续剧
廉颇蔺相如列传
将相和
戏剧
雷雨
雷雨
话剧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水浒传
连续剧
辛德勒名单
辛德勒名单
电影
赤壁之战
赤壁
电影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电影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杜十娘
电影
长亭送别
西厢记
戏剧
婴宁
婴宁
电影
阿Q正传
阿Q正传
电影
电影
围城
围城
电影
红高粱
红高粱
电影
林海雪原
林海雪原
连续剧
红旗谱
红旗谱
电影
电影
茶馆
茶馆
电影

(3)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语文影视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仅可以通过投影放映教学影片,而且可以通过网络检索,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开阔视野的同时更有利于应是语文的教学和研究。
(4)目前,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影视教学不够规范,影视欣赏与语文学习相脱节,学生缺乏影视方面的基础知识,不能从理性上理解影视所反映的深刻的社会意义,迫切需要适合中学生的影视欣赏资料,以满足语文教学中影视欣赏的需要。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中学生影视欣赏基础知识的初步了解。
(2)影视欣赏和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3)影视欣赏的教法和学法。
(4)影视欣赏中语文学习的目标。
(5)编辑适合中学生学习和语文教学紧密结合的校本教材,用于校本课程选修。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影视研究相当广泛,涉及到影视美学、影视文学、影视艺术、影视思潮、影视创作、影视表演、影视形象、影视产业、影视技术、影视翻译、影视传播、影视文献等等,
(2)影视文学研究日益深入。优秀的影视作品来自于优秀的文学作品,文学是先于影视而存在的,好的影视作品首先有赖于一个扎实的文学剧本,而不少名垂影史的佳片更是改编自优秀的文学名著,如美国的《乱世佳人》、《教父》、《阿甘正传》,中国的《林家铺子》、《早春二月》、《芙蓉镇》、《红高粱》等等,所以早年有文学乃电影之母的说法。影视文学研究为影视鉴赏提供了可能。
(3)影视欣赏的群体以青少年为主,中学生占了很大比例。高屋建瓴的影视文学研究并不易于中学生接受。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又需要影视文学研究向中学生倾斜,以提高中学生受众的文学鉴赏能力,尤其是在语文学习中来加深对文学文本的理解。国内教育界已有不少语文教育专家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并发表许多相关论文。
2、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预计有那些突破
(1)本课题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影视文学研究为依托,重点研究语文教材中文学文本的教学与影视鉴赏的关系,以语文学习带动影视鉴赏教学的发展,以影视鉴赏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文学文本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2)本课题预计在如下方面取得突破:教材文学文本与影视的区别与联系,高效利用影视鉴赏来学习语文。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用电影辅助语文教学,不仅有利于提供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和语言环境的真实性,且还能够生动地把一些社交技巧、商业策略、文化知识等展示出来,使学生在跨文化的意识中培养语感,提高语文听说能力,拓展自己的交际视野。
4.影视教学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电影通常被称为“第七种艺术”,它兼容着其他艺术的知识含量和文化弹性。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只是将看电影当做一种娱乐方式,而忽略了它在视觉和听觉背景下所传递的文化信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影视教学正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研究发现:带有描述性画面的电影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听力有极大的帮助。
5、以媒介来提高学生理解力更好,尤其是当电影中的对白配以夸张的动作,或者电影与相关的图片和背景性文字结合运用的时候。这表明,电影蕴含的视觉信息越丰富,就越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由于语言的外延性与内涵性处于一种常在的关系之中,它的所指和能指信息就为言语活动对象提供了一定的场景与语境,增强了感性认识。
6、影视教学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能调动学习者眼、耳、口、大脑,甚至整个身心做出反应的立体式学习语境.影片中的信息通过视觉、听觉、话语动觉的一连串运作,传输给大脑中枢,建立起信号联系,从而在此基础上提高了语言能力。
综上所述,影视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多元化的有效尝试,不仅在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还促使学生去充分了解语文世界里的风俗民情和人生百态,提高了艺术欣赏水平,起到了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效果。但教师必须意识到,学习语文并不能仅仅依赖于电影本身的所传递的信息,还要在学生主体的动机和兴趣上,把语言的输出,输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和交际技能。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高中新课程标准从课程内容上讲,把课程内容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其中选修课程又分为国家规定的选修课程(即选修Ⅰ)和学校自主开设的校本课程(即选修Ⅱ)。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建设的课程,是学校育人和办学特色的体现,是旧课程中所没有的。课程方案规定校本选修至少要修满6学分。因此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提上了每一个参加新课改的学校的日程。
2、宜昌市第二中学是目前是宜昌市示范高中,在过去的五十多年中,迅速崛起,曾创造“宜昌市的辉煌”,无论是在课题研究还是在教学改革上,都曾是业内的领军学校。学校曾承担过省级重点课题“双促双发”,为课题研究积累了方法和经验。教学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校领导大力支持教学教研。我校全体老师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在新课程改革之初就开始进行了有关新课改的教学和教研,并将这些理念贯穿到了教育教学当中。
3、本课题旨在为我校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一个教材依据,并以此来促进相关学科的教学教研,开阔学生视野,以使他们将来走上教育岗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教学理念。同时也可以为语文教学中的影视鉴赏提供教学依据。
4、大量的相关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支持,现代化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使本课题教学实验成为可能。
5、语文教学必须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影视教学则以其最直接、最真实、最准确的方式集中展现着社会文化场景;影视教学作为一种“省时高效”的现代教学手段,理应被积极地引入到中学语文课堂之中。
二、课题研究设计及课题组组成
(一)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1、本课题研究立足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属于汉语言文学教育范畴,力图通过影视鉴赏来提高学生对教材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多角度的文学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发展。
2、本课题研究依据是:
⑴新课程改革理念。
⑵新课程教学大纲。
⑶新教材相关文本。
⑷相关影视理论基础。
(二)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1.电影和电视是20世纪迅猛发展起来的大众传播媒介,也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现代综合艺术、影像艺术。语文教师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影视艺术修养?语文教学与影视艺术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影视艺术如何着重培养中学生“看”的能力和“蒙太奇”思维能力?我们强调语文教师如今必须具有良好的影视艺术修养,主要有以下三个理由:
第一,影视在当今人类社会生活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影视集多种媒介的优点于一身,声图并茂、视听兼顾,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能收到雅俗共赏的好效果。再加上大群体或小群体观赏,观众之间相互感染、相互交流,又能进一步强化欣赏效益。影视艺术具有以审美为核心的认识、教育、娱乐、信息等多种社会功能。影视是以生动具体的银屏幕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面貌、本质,人们在观赏影视艺术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思想的提高、知识的增长、眼界的开阔和心灵的愉悦,从而受到了以美感为前提的特殊的启迪、教育。
第二,当今的青少年,是在银屏幕前成长的。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中,电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青少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观众层,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阅历尚浅,可塑性大。在影视欣赏方面,需要教师、家长进行正面引导。
第三,当今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求语文教师要有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文化学方面的坚实基础,还应具有良好的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学方面的理论素养。
语文教学的深入改革,要求语文教师在继续教育中,自觉地主动地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的影视文化、影视艺术修养。
2、研究目标
实现影视鉴赏和文本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影视鉴赏认识文学文本所讲述故事的深刻的社会背景,理解人物形象深刻的社会意义。通过影视学语文鉴赏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编辑紧扣考试大纲,与语文教材紧密关联的影视鉴赏校本教材,并使用于教学实验,为校本教研提供参考。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为学分认定提供依据。
3、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⑴语文影视鉴赏教学校本教材知识结构体系
⑵语文影视鉴赏教学教法与学法
⑶语文影视鉴赏教学文学文本与影视区别与联系
⑷语文影视鉴赏教学课时安排与组织
4、课题组组成及分工
课题组组成及分工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工作单位
研究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丁亨标
张昌祝
卢红芹
王祖德
来雄鹰
彭琼
向瑞华
马莉
苏晨烨
高级教师
高级教师
高级教师
市学科带头人
高级教师
一级教师
一级教师
级教
一级教师
宜昌市二中
宜昌市二中
宜昌市二中
宜昌市二中
宜昌市二中
宜昌市二中
宜昌市二中
宜昌市二中
宜昌市二中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教育心理学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主持人
影视基础知识整理
影视教育心理学研究
影视语文教法研究
影视语文学法研究
影视资料库建立
影视资料库建立
影视资料库建立
影视资料库建立
5、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第一阶段,课题申报阶段,主要采取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
第二阶段,教材结构体系建构阶段,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
第三阶段,教材编写阶段,主要用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反思研究法、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
6、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优秀的师资力量,是完成本课题的主观要素。
(2)优越的教学教研条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大量运用,方便快捷的校园网,为教学实验提供了客观因素。
本课题研究都是优秀教师,丁亨标老师是全国优秀教师,张昌祝、卢红芹、来雄鹰老师是高级教师,王祖德老师是学科带头人,彭琼老师是骨干教师,都有参与课题研究的经验与能力。
(3)学生对影视教学具有极高的热情,能积极参与教学实验。
新课程改革有关理念,为本课题提供理论保障。
三、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阶段时间划分
阶段达成目标
阶段研究内容
阶段成果形式
阶段负责人
2008年9月-10月
课题申请,立项
课题界定、依据、理论假设、目标、过程、方法、内容、子课题设计等
形成申报评审书
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开题报告
丁亨标
2008年10月-2010年3月
影视鉴赏校本教材知识结构体系构建
影视基础知识筛选与教材文学文本的结合,单元划分及单元教学目标
形成校本教材编排基本结构
购买影视资料
完成相关论文
丁亨标
张昌祝
2010年4月-9月
影视鉴赏校本教材编写
语文影视鉴赏知识及理论实践
形成校本教材初稿试用教材
建立影视资料库
彭琼
卢红芹
王祖德
2010年9月-11月
申请结题,接受专家组评审。
完善影视教学教材体系
语文影视教学
实验定稿本
来雄鹰
张昌祝
丁亨标

课题组具体工作过程

在市教研中心领导下,学校教务处给予本课题研究以大力支持,课题组在为期两年的课题研究中付出了极大努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总结如下
一、第一阶段工作(2009年9月----2009年10月)
(一)组成了课题组,并进行具体分工。
(二)确定课题名称为“语文与影视教学研究”,以适应新课程条件下利用影视资源辅助语文教学的新形势。
(三)在课题组共同努力下由丁亨标老师主笔完成了课题评审书、课题研究论证报告、设计报告。并上报市教育科学领导小组审批并获得批准。
(四)收集人民教育版、江苏教育版各版本高中语文教材教材,认真统计涉及到的有影视内容的课文文本。
语文影视教学资料统计
课文篇目
版本
影视名称
类型
备注
离骚
人民教育
屈原
电影

屈原列传
人民教育

林黛玉进贾府
人民教育
《红楼梦》1、2集
连续剧

鸿门宴
人民教育
鸿门宴
电影

赤壁之战
人民教育
《三国演义》38、39集
连续剧

报任安书
人民教育
百家讲坛《司马迁》
文艺

祝福
人民教育
祝福
电影

雷雨
人民教育
雷雨
话剧

窦娥冤
人民教育
窦娥冤
戏剧

孔雀东南飞
人民教育
孔雀东南飞
戏剧

长亭送别
人民教育
西厢记
电影

罗密欧与朱丽叶
人民教育
罗密欧与朱丽叶
电影

婴宁
人民教育
古代小说选读
婴宁
电影

杜氏娘怒沉百宝箱
人民教育
古代小说选读
杜十娘
电影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人民教育
古代小说选读
水浒传
连续剧

宝玉挨打
人民教育
古代小说选读
红楼梦
连续剧

失街亭
人民教育
古代小说选读
三国演义
连续剧

人民教育
近现代小说选读
电影

红旗谱
人民教育
近现代小说选读
红旗谱
电影

红高粱
人民教育
近现代小说选读
红高粱
电影

林海雪原
人民教育
近现代小说选读
林海雪原
电影

边城
人民教育
近现代小说选读
边城
电影

荆轲刺秦王
人民教育
荆轲刺秦王
电影

雨巷
人民教育
小城雨想
舞蹈

老人与海
人民教育
老人与海
电影

哈姆雷特
人民教育
王子复仇记
电影

刮痧
江苏教育
刮痧
电影

辛德勒名单
江苏教育
辛德勒名单
电影

阿Q正传
江苏教育
阿Q正传
电影

(五)确定了影视理论研究的相关书目,并进行专题学习。由于老师们在影视理论方面欠缺,重点学习相关的影视基础知识。
(六)筹集课题研究资金500元,用于购买影视理论书籍、教学影视光盘、软件。
(七)根据市教研中心的要求,完成课题开题报告。
二、第二阶段工作(2009年11月-2010年3月)
本阶段课题研究工作主要倾向于资料的准备、整理和汇总,具体总结如下:
(一)根据学生的欣赏实际,整理出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影视基础知识。课题组认为如下知识有助于提高影视作品欣赏的能力: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蒙太奇、特技、替身、好莱坞、奥斯卡、金鸡奖、百花奖,以及电影音乐,人物形象、叙事结构、故事背景等。学生了解这些知识是进行理性的影视欣赏的前提。
(二)制定影视教学教案写作规范,用于指导影视教学时的教案写作,并设计出教案的写作样本,以利于进行统一、规范的教案写作。
(三)根据课题研究实际,筛选并购买影视书籍。一次性购买《中国在百科全书·电影》《中国电影百年》《电影之于人生》《中外电影文化》《中国电影与意境》等书籍12本,共计297.7元。
(四)通过网络下载课文相关影视20部,存入移动硬盘,并以数据的形式刻成光盘存档,购买《林海雪原》DVD光盘等14部影视作品共计157.4元,初步建立“高中影视资料库”。
(五)由张昌祝愿老师执笔完成《科学利用影视资源丰富语文课堂》及《语文影视教学思路浅议》两篇论文的写作,初步形成语文影视教学的基本思路,为语文影视教学的规范化提供理论依据。
(六)由彭琼、刘蜜两位教师根据高一、高二的教学实际制定影视教学计划,并根据教学进度逐步实施影视教学实验。
经过课题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本阶段的工作顺利完成,下一阶段将进入教学实验的攻坚阶段,我们将一如既既往的努力进行研究工作,科学高效的完成第一阶段的研究任务。
三、第三阶段工作(2010年4月-2011年1月)
本阶段是课题研究的攻坚阶段。在学校教科室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全体同事的共同努力,在本阶段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完成了《语文影视教学参考资料》的资料的搜集、筛选和编辑,并打印成册。
在本阶段的工作中,课题组各成员付出了艰苦的努力。课题主持人丁亨标老师负责总体工作的安排和布置,张昌祝老师具体负责协调和统稿,教务处肖主任负责学校工作的协调,刘蜜、卢红芹、彭琼老师分工进行影视教学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彭琼、卢红芹老师负责人教版教材,刘蜜老师负责苏教版教材,各位成员老师分工合作,在教务处的具体指导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王祖德老师具体负责《语文影视参考资料》最后定稿的的编辑,并通过多种渠道下载、购买了30全多部与各版本语文教材相关的影视资料,建立了“高中语文教学影视资料库”,并建立了教研组影视资料共享机制。
(二)由张昌祝、彭琼老师执笔完成结题报告的写作。
课题组在教务处肖主任的主持下召开多次课题专项研究会议,探讨课题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课题组长丁亨标老师的组织下,课题组总结了各阶段的研究情况,并将各阶段的研究计划总结报告汇总,由彭琼和张昌祝老师执笔,完成结题报告,汇总课题研究的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完成结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为了方便课题研究,每一阶段的研究都及时输入电脑建立专门的文件夹,同时打印成册作为纸质资料进行保存。
本阶段研究,得到了学校党委的关怀和指导,得到了学校教务处的大力支持。课题组成员在本阶段研究中也积累和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尽管如此,工作中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课题组全体成员将继续努力,不断对本课题进行完善。
由于课题组成员并非影视专业,对影视知识了解有限,在研究中难免出现知识或学术方面的错误,我们希望在今后的教学教研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课题内容。



课外书籍对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验的结题报告
宜昌市一中语文组

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高中语文新课标总目标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让学生在认识和体验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产生民族自豪感并从民族文化中获得创造的智慧。”阅读经典名著、背诵优秀古诗文正是贯彻落实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语文教育的经验和教训表明,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讲解、记忆规律性知识,过于注重概念的掌握及其精确程度,必然削减、忽视学生的语文阅读实践,其结果是使学生的语文积累更为薄弱。要让这些规律性、概念性的知识充满生命力,需要学生持续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去。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渠道中去,才能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基于以上理由,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我们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一、提倡阅读多元化,提高学生兴趣
在文化多元、急剧演变的现代社会背景下,语文教育如何面对严酷的现实,使学生能够站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具有足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在文化扩张或冲击中得以创造性地发展,是重新建构语文课程价值的重要任务。
我们提倡,教师以宽容而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孩子的实际阅读状况,同时也以开放的心态参与学生的阅读,提倡老师读学生喜爱的书籍。如果说教材突出的是规范性和典范性的话,那么课外读物则突出丰富性和多样性。选择课外阅读作品时理应把趣味性放在首位——这也是在影像时代的明智选择。
二、允许解读有不同层次,做经典阅读的引导者
经典名著是经过时间的淘洗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但由于其产生的年代久远,和当代生活的距离可能会导致学生接受上的困难;但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就在于这些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典型性认识,典型意味着具有普适性意义的内容。也正因如此,对这些作品的理解是永无止境的,会随着读者阅历的丰富而不断发展,任何人、任何时代的理解都只能是相对的,常读常新是这些作品独特的品质,不必要求一步到位。如果把成年人对作品的理解强加给孩子,或者期望孩子能够有成年人那样的理解都是错位的追求,结果只会引起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对话理论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在阅读过程中,应成为内在于情境的引导者,切忌当外在灌输的专制者。  
三、课外阅读个性化与高考导向相结合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务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里,学业压力大,很难使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得到保证和落实。为了让学生对课外阅读可以转化为考试分数有切身体会,我们注意将课外知识的拓展与平时考查的内容相结合,以增强考试的信度和区分度。同时,在特殊单元(如小说和戏剧单元)进行课本剧创作和表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有个人的体验感。
四、结合“名著导读”教学促进课外阅读
“名著导读”理应被纳入高中语文课程的总体安排之中,充分有效地运用既有的课程资源,并根据本校具体情况进行合适的处理,在满足学生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的同时,兼顾学生未来发展的精神需求和高考检测的储备需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附录有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其中,对课外读物开列了一长串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清单,范围涉及文化经典著作、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等各类体裁,同时列举了二十多个作家及其作品。而人教版教材在编审过程中对此的回应,是除了在选修课程中安排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中外戏剧名作欣赏》、《中外传记名作选读》、《先秦诸子选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等之外,还直接在必修教材的“名著导读”中选取了10部经典名著,每册介绍两部,如第一册的《论语》、《大卫·科波菲尔》;第二册的《家》、《巴黎圣母院》;第三册的《红楼梦》、《高老头》;第四册的莎士比亚戏剧、《谈美》;第五册的《三国演义》、《堂吉诃德》。
教师在作课程规划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名著导读》教学的辐射性、探究性、教化性、多样性、衔接性、趣味性。
五、以思促读、以读促写,成果丰硕
思考是阅读的推进器,是作者语言和读者思想之间的桥梁;阅读又是写作的推进器,是写作水平提高的直接动力;文本是学生学习、模仿的范例和样板,阅读是间接地体验生活、积累材料、提高思维能力的过程,写作则是表现和表达这些生活、材料、思想情感的过程,所以三者者之间具有一定的顺承关系和因果关系。熟读则能体味,体味能思考,思考则能模仿,模仿则渐能创作。
我校积极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指导活动,如举办名著阅读讲座、读书报告会、文学阅读笔记交流会等活动,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开设名著导读第二课堂,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和落实对文学名著的阅读。
我们在鼓励学生创作方面,有不同层级的平台。首先是班级内部的周记写作,其次是学校的校刊《一米阳光》及《前茅》文学社和每学期的《前茅》杂志,最后经校刊推荐,许多学生的文章能在《语文报》《中学生语数外》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近十年来,我校学生在“新概念作文大赛”“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等赛事上均有骄人成绩,产生了若干金奖得主,在高考作文中也有数目可观的满分获得者;同时,在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也有多篇论文在不同等级的刊物上发表。
综上所述,我校在课外阅读方面进行了长期的实验和研究,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8 16:28:56 | 只看该作者
高扬素质教育大旗,创建语文高效课堂
——宜昌市“语文课程资源促进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结题报告
(之4)
影视作品对语文有效教学影响的研究与实验结题报告
湖北省宜昌市二中语文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立项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新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语文教学不再仅局限于听说读写讲,新课标要求以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直观性的语文教学更利于学生对文学文本的理解。
(2)语文教材上精选的文学文本,有不少作为经典被拍成各种版本的电影,如《祝福》《药》《阿Q正传》《杜十娘》《茶馆》《窦娥冤》等。为现代语文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的影视素材。
语文文本与影视作品
课文文本
影视作品
类别
课文文本
影视作品
类别
刮痧(节选)
刮痧
电影
雨巷
小城雨巷
舞蹈
鸿门宴
鸿门宴
电影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
戏剧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
电影
荆轲刺秦
荆轲刺秦王
电影
离骚
屈原
电影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
电影
祝福
祝福
电影
窦娥冤
窦娥冤
戏剧
边城
边城
电影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电影
林黛玉进贾府
红楼梦
连续剧
廉颇蔺相如列传
将相和
戏剧
雷雨
雷雨
话剧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水浒传
连续剧
辛德勒名单
辛德勒名单
电影
赤壁之战
赤壁
电影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电影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杜十娘
电影
长亭送别
西厢记
戏剧
婴宁
婴宁
电影
阿Q正传
阿Q正传
电影
电影
围城
围城
电影
红高粱
红高粱
电影
林海雪原
林海雪原
连续剧
红旗谱
红旗谱
电影
电影
茶馆
茶馆
电影

(3)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语文影视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仅可以通过投影放映教学影片,而且可以通过网络检索,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开阔视野的同时更有利于应是语文的教学和研究。
(4)目前,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影视教学不够规范,影视欣赏与语文学习相脱节,学生缺乏影视方面的基础知识,不能从理性上理解影视所反映的深刻的社会意义,迫切需要适合中学生的影视欣赏资料,以满足语文教学中影视欣赏的需要。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中学生影视欣赏基础知识的初步了解。
(2)影视欣赏和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3)影视欣赏的教法和学法。
(4)影视欣赏中语文学习的目标。
(5)编辑适合中学生学习和语文教学紧密结合的校本教材,用于校本课程选修。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影视研究相当广泛,涉及到影视美学、影视文学、影视艺术、影视思潮、影视创作、影视表演、影视形象、影视产业、影视技术、影视翻译、影视传播、影视文献等等,
(2)影视文学研究日益深入。优秀的影视作品来自于优秀的文学作品,文学是先于影视而存在的,好的影视作品首先有赖于一个扎实的文学剧本,而不少名垂影史的佳片更是改编自优秀的文学名著,如美国的《乱世佳人》、《教父》、《阿甘正传》,中国的《林家铺子》、《早春二月》、《芙蓉镇》、《红高粱》等等,所以早年有文学乃电影之母的说法。影视文学研究为影视鉴赏提供了可能。
(3)影视欣赏的群体以青少年为主,中学生占了很大比例。高屋建瓴的影视文学研究并不易于中学生接受。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又需要影视文学研究向中学生倾斜,以提高中学生受众的文学鉴赏能力,尤其是在语文学习中来加深对文学文本的理解。国内教育界已有不少语文教育专家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并发表许多相关论文。
2、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预计有那些突破
(1)本课题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影视文学研究为依托,重点研究语文教材中文学文本的教学与影视鉴赏的关系,以语文学习带动影视鉴赏教学的发展,以影视鉴赏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文学文本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2)本课题预计在如下方面取得突破:教材文学文本与影视的区别与联系,高效利用影视鉴赏来学习语文。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用电影辅助语文教学,不仅有利于提供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和语言环境的真实性,且还能够生动地把一些社交技巧、商业策略、文化知识等展示出来,使学生在跨文化的意识中培养语感,提高语文听说能力,拓展自己的交际视野。
4.影视教学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电影通常被称为“第七种艺术”,它兼容着其他艺术的知识含量和文化弹性。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只是将看电影当做一种娱乐方式,而忽略了它在视觉和听觉背景下所传递的文化信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影视教学正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研究发现:带有描述性画面的电影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听力有极大的帮助。
5、以媒介来提高学生理解力更好,尤其是当电影中的对白配以夸张的动作,或者电影与相关的图片和背景性文字结合运用的时候。这表明,电影蕴含的视觉信息越丰富,就越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由于语言的外延性与内涵性处于一种常在的关系之中,它的所指和能指信息就为言语活动对象提供了一定的场景与语境,增强了感性认识。
6、影视教学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能调动学习者眼、耳、口、大脑,甚至整个身心做出反应的立体式学习语境.影片中的信息通过视觉、听觉、话语动觉的一连串运作,传输给大脑中枢,建立起信号联系,从而在此基础上提高了语言能力。
综上所述,影视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多元化的有效尝试,不仅在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还促使学生去充分了解语文世界里的风俗民情和人生百态,提高了艺术欣赏水平,起到了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效果。但教师必须意识到,学习语文并不能仅仅依赖于电影本身的所传递的信息,还要在学生主体的动机和兴趣上,把语言的输出,输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和交际技能。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高中新课程标准从课程内容上讲,把课程内容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其中选修课程又分为国家规定的选修课程(即选修Ⅰ)和学校自主开设的校本课程(即选修Ⅱ)。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建设的课程,是学校育人和办学特色的体现,是旧课程中所没有的。课程方案规定校本选修至少要修满6学分。因此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提上了每一个参加新课改的学校的日程。
2、宜昌市第二中学是目前是宜昌市示范高中,在过去的五十多年中,迅速崛起,曾创造“宜昌市的辉煌”,无论是在课题研究还是在教学改革上,都曾是业内的领军学校。学校曾承担过省级重点课题“双促双发”,为课题研究积累了方法和经验。教学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校领导大力支持教学教研。我校全体老师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在新课程改革之初就开始进行了有关新课改的教学和教研,并将这些理念贯穿到了教育教学当中。
3、本课题旨在为我校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一个教材依据,并以此来促进相关学科的教学教研,开阔学生视野,以使他们将来走上教育岗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教学理念。同时也可以为语文教学中的影视鉴赏提供教学依据。
4、大量的相关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支持,现代化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使本课题教学实验成为可能。
5、语文教学必须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影视教学则以其最直接、最真实、最准确的方式集中展现着社会文化场景;影视教学作为一种“省时高效”的现代教学手段,理应被积极地引入到中学语文课堂之中。
二、课题研究设计及课题组组成
(一)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1、本课题研究立足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属于汉语言文学教育范畴,力图通过影视鉴赏来提高学生对教材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多角度的文学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发展。
2、本课题研究依据是:
⑴新课程改革理念。
⑵新课程教学大纲。
⑶新教材相关文本。
⑷相关影视理论基础。
(二)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1.电影和电视是20世纪迅猛发展起来的大众传播媒介,也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现代综合艺术、影像艺术。语文教师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影视艺术修养?语文教学与影视艺术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影视艺术如何着重培养中学生“看”的能力和“蒙太奇”思维能力?我们强调语文教师如今必须具有良好的影视艺术修养,主要有以下三个理由:
第一,影视在当今人类社会生活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影视集多种媒介的优点于一身,声图并茂、视听兼顾,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能收到雅俗共赏的好效果。再加上大群体或小群体观赏,观众之间相互感染、相互交流,又能进一步强化欣赏效益。影视艺术具有以审美为核心的认识、教育、娱乐、信息等多种社会功能。影视是以生动具体的银屏幕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面貌、本质,人们在观赏影视艺术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思想的提高、知识的增长、眼界的开阔和心灵的愉悦,从而受到了以美感为前提的特殊的启迪、教育。
第二,当今的青少年,是在银屏幕前成长的。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中,电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青少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观众层,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阅历尚浅,可塑性大。在影视欣赏方面,需要教师、家长进行正面引导。
第三,当今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求语文教师要有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文化学方面的坚实基础,还应具有良好的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学方面的理论素养。
语文教学的深入改革,要求语文教师在继续教育中,自觉地主动地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的影视文化、影视艺术修养。
2、研究目标
实现影视鉴赏和文本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影视鉴赏认识文学文本所讲述故事的深刻的社会背景,理解人物形象深刻的社会意义。通过影视学语文鉴赏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编辑紧扣考试大纲,与语文教材紧密关联的影视鉴赏校本教材,并使用于教学实验,为校本教研提供参考。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为学分认定提供依据。
3、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⑴语文影视鉴赏教学校本教材知识结构体系
⑵语文影视鉴赏教学教法与学法
⑶语文影视鉴赏教学文学文本与影视区别与联系
⑷语文影视鉴赏教学课时安排与组织
4、课题组组成及分工
课题组组成及分工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工作单位
研究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丁亨标
张昌祝
卢红芹
王祖德
来雄鹰
彭琼
向瑞华
马莉
苏晨烨
高级教师
高级教师
高级教师
市学科带头人
高级教师
一级教师
一级教师
级教
一级教师
宜昌市二中
宜昌市二中
宜昌市二中
宜昌市二中
宜昌市二中
宜昌市二中
宜昌市二中
宜昌市二中
宜昌市二中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教育心理学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主持人
影视基础知识整理
影视教育心理学研究
影视语文教法研究
影视语文学法研究
影视资料库建立
影视资料库建立
影视资料库建立
影视资料库建立
5、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第一阶段,课题申报阶段,主要采取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
第二阶段,教材结构体系建构阶段,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
第三阶段,教材编写阶段,主要用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反思研究法、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
6、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优秀的师资力量,是完成本课题的主观要素。
(2)优越的教学教研条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大量运用,方便快捷的校园网,为教学实验提供了客观因素。
本课题研究都是优秀教师,丁亨标老师是全国优秀教师,张昌祝、卢红芹、来雄鹰老师是高级教师,王祖德老师是学科带头人,彭琼老师是骨干教师,都有参与课题研究的经验与能力。
(3)学生对影视教学具有极高的热情,能积极参与教学实验。
新课程改革有关理念,为本课题提供理论保障。
三、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阶段时间划分
阶段达成目标
阶段研究内容
阶段成果形式
阶段负责人
2008年9月-10月
课题申请,立项
课题界定、依据、理论假设、目标、过程、方法、内容、子课题设计等
形成申报评审书
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开题报告
丁亨标
2008年10月-2010年3月
影视鉴赏校本教材知识结构体系构建
影视基础知识筛选与教材文学文本的结合,单元划分及单元教学目标
形成校本教材编排基本结构
购买影视资料
完成相关论文
丁亨标
张昌祝
2010年4月-9月
影视鉴赏校本教材编写
语文影视鉴赏知识及理论实践
形成校本教材初稿试用教材
建立影视资料库
彭琼
卢红芹
王祖德
2010年9月-11月
申请结题,接受专家组评审。
完善影视教学教材体系
语文影视教学
实验定稿本
来雄鹰
张昌祝
丁亨标

课题组具体工作过程

在市教研中心领导下,学校教务处给予本课题研究以大力支持,课题组在为期两年的课题研究中付出了极大努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总结如下
一、第一阶段工作(2009年9月----2009年10月)
(一)组成了课题组,并进行具体分工。
(二)确定课题名称为“语文与影视教学研究”,以适应新课程条件下利用影视资源辅助语文教学的新形势。
(三)在课题组共同努力下由丁亨标老师主笔完成了课题评审书、课题研究论证报告、设计报告。并上报市教育科学领导小组审批并获得批准。
(四)收集人民教育版、江苏教育版各版本高中语文教材教材,认真统计涉及到的有影视内容的课文文本。
语文影视教学资料统计
课文篇目
版本
影视名称
类型
备注
离骚
人民教育
屈原
电影

屈原列传
人民教育

林黛玉进贾府
人民教育
《红楼梦》1、2集
连续剧

鸿门宴
人民教育
鸿门宴
电影

赤壁之战
人民教育
《三国演义》38、39集
连续剧

报任安书
人民教育
百家讲坛《司马迁》
文艺

祝福
人民教育
祝福
电影

雷雨
人民教育
雷雨
话剧

窦娥冤
人民教育
窦娥冤
戏剧

孔雀东南飞
人民教育
孔雀东南飞
戏剧

长亭送别
人民教育
西厢记
电影

罗密欧与朱丽叶
人民教育
罗密欧与朱丽叶
电影

婴宁
人民教育
古代小说选读
婴宁
电影

杜氏娘怒沉百宝箱
人民教育
古代小说选读
杜十娘
电影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人民教育
古代小说选读
水浒传
连续剧

宝玉挨打
人民教育
古代小说选读
红楼梦
连续剧

失街亭
人民教育
古代小说选读
三国演义
连续剧

人民教育
近现代小说选读
电影

红旗谱
人民教育
近现代小说选读
红旗谱
电影

红高粱
人民教育
近现代小说选读
红高粱
电影

林海雪原
人民教育
近现代小说选读
林海雪原
电影

边城
人民教育
近现代小说选读
边城
电影

荆轲刺秦王
人民教育
荆轲刺秦王
电影

雨巷
人民教育
小城雨想
舞蹈

老人与海
人民教育
老人与海
电影

哈姆雷特
人民教育
王子复仇记
电影

刮痧
江苏教育
刮痧
电影

辛德勒名单
江苏教育
辛德勒名单
电影

阿Q正传
江苏教育
阿Q正传
电影

(五)确定了影视理论研究的相关书目,并进行专题学习。由于老师们在影视理论方面欠缺,重点学习相关的影视基础知识。
(六)筹集课题研究资金500元,用于购买影视理论书籍、教学影视光盘、软件。
(七)根据市教研中心的要求,完成课题开题报告。
二、第二阶段工作(2009年11月-2010年3月)
本阶段课题研究工作主要倾向于资料的准备、整理和汇总,具体总结如下:
(一)根据学生的欣赏实际,整理出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影视基础知识。课题组认为如下知识有助于提高影视作品欣赏的能力: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蒙太奇、特技、替身、好莱坞、奥斯卡、金鸡奖、百花奖,以及电影音乐,人物形象、叙事结构、故事背景等。学生了解这些知识是进行理性的影视欣赏的前提。
(二)制定影视教学教案写作规范,用于指导影视教学时的教案写作,并设计出教案的写作样本,以利于进行统一、规范的教案写作。
(三)根据课题研究实际,筛选并购买影视书籍。一次性购买《中国在百科全书·电影》《中国电影百年》《电影之于人生》《中外电影文化》《中国电影与意境》等书籍12本,共计297.7元。
(四)通过网络下载课文相关影视20部,存入移动硬盘,并以数据的形式刻成光盘存档,购买《林海雪原》DVD光盘等14部影视作品共计157.4元,初步建立“高中影视资料库”。
(五)由张昌祝愿老师执笔完成《科学利用影视资源丰富语文课堂》及《语文影视教学思路浅议》两篇论文的写作,初步形成语文影视教学的基本思路,为语文影视教学的规范化提供理论依据。
(六)由彭琼、刘蜜两位教师根据高一、高二的教学实际制定影视教学计划,并根据教学进度逐步实施影视教学实验。
经过课题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本阶段的工作顺利完成,下一阶段将进入教学实验的攻坚阶段,我们将一如既既往的努力进行研究工作,科学高效的完成第一阶段的研究任务。
三、第三阶段工作(2010年4月-2011年1月)
本阶段是课题研究的攻坚阶段。在学校教科室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全体同事的共同努力,在本阶段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一)完成了《语文影视教学参考资料》的资料的搜集、筛选和编辑,并打印成册。
在本阶段的工作中,课题组各成员付出了艰苦的努力。课题主持人丁亨标老师负责总体工作的安排和布置,张昌祝老师具体负责协调和统稿,教务处肖主任负责学校工作的协调,刘蜜、卢红芹、彭琼老师分工进行影视教学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彭琼、卢红芹老师负责人教版教材,刘蜜老师负责苏教版教材,各位成员老师分工合作,在教务处的具体指导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王祖德老师具体负责《语文影视参考资料》最后定稿的的编辑,并通过多种渠道下载、购买了30全多部与各版本语文教材相关的影视资料,建立了“高中语文教学影视资料库”,并建立了教研组影视资料共享机制。
(二)由张昌祝、彭琼老师执笔完成结题报告的写作。
课题组在教务处肖主任的主持下召开多次课题专项研究会议,探讨课题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课题组长丁亨标老师的组织下,课题组总结了各阶段的研究情况,并将各阶段的研究计划总结报告汇总,由彭琼和张昌祝老师执笔,完成结题报告,汇总课题研究的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完成结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为了方便课题研究,每一阶段的研究都及时输入电脑建立专门的文件夹,同时打印成册作为纸质资料进行保存。
本阶段研究,得到了学校党委的关怀和指导,得到了学校教务处的大力支持。课题组成员在本阶段研究中也积累和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尽管如此,工作中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课题组全体成员将继续努力,不断对本课题进行完善。
由于课题组成员并非影视专业,对影视知识了解有限,在研究中难免出现知识或学术方面的错误,我们希望在今后的教学教研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课题内容。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8 16:29:54 | 只看该作者
高扬素质教育大旗,创建语文高效课堂
               ——宜昌市“语文课程资源促进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结题报告






                  (之五)
“课外阅读对语文有效教学影响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结题报告




宜昌市一中语文组

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高中语文新课标总目标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让学生在认识和体验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产生民族自豪感并从民族文化中获得创造的智慧。”阅读经典名著、背诵优秀古诗文正是贯彻落实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语文教育的经验和教训表明,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讲解、记忆规律性知识,过于注重概念的掌握及其精确程度,必然削减、忽视学生的语文阅读实践,其结果是使学生的语文积累更为薄弱。要让这些规律性、概念性的知识充满生命力,需要学生持续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去。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渠道中去,才能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基于以上理由,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我们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一、提倡阅读多元化,提高学生兴趣
在文化多元、急剧演变的现代社会背景下,语文教育如何面对严酷的现实,使学生能够站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具有足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在文化扩张或冲击中得以创造性地发展,是重新建构语文课程价值的重要任务。
我们提倡,教师以宽容而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孩子的实际阅读状况,同时也以开放的心态参与学生的阅读,提倡老师读学生喜爱的书籍。如果说教材突出的是规范性和典范性的话,那么课外读物则突出丰富性和多样性。选择课外阅读作品时理应把趣味性放在首位——这也是在影像时代的明智选择。
二、允许解读有不同层次,做经典阅读的引导者
经典名著是经过时间的淘洗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但由于其产生的年代久远,和当代生活的距离可能会导致学生接受上的困难;但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就在于这些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典型性认识,典型意味着具有普适性意义的内容。也正因如此,对这些作品的理解是永无止境的,会随着读者阅历的丰富而不断发展,任何人、任何时代的理解都只能是相对的,常读常新是这些作品独特的品质,不必要求一步到位。如果把成年人对作品的理解强加给孩子,或者期望孩子能够有成年人那样的理解都是错位的追求,结果只会引起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对话理论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在阅读过程中,应成为内在于情境的引导者,切忌当外在灌输的专制者。  
三、课外阅读个性化与高考导向相结合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务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里,学业压力大,很难使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得到保证和落实。为了让学生对课外阅读可以转化为考试分数有切身体会,我们注意将课外知识的拓展与平时考查的内容相结合,以增强考试的信度和区分度。同时,在特殊单元(如小说和戏剧单元)进行课本剧创作和表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有个人的体验感。
四、结合“名著导读”教学促进课外阅读
“名著导读”理应被纳入高中语文课程的总体安排之中,充分有效地运用既有的课程资源,并根据本校具体情况进行合适的处理,在满足学生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的同时,兼顾学生未来发展的精神需求和高考检测的储备需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附录有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其中,对课外读物开列了一长串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清单,范围涉及文化经典著作、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等各类体裁,同时列举了二十多个作家及其作品。而人教版教材在编审过程中对此的回应,是除了在选修课程中安排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中外戏剧名作欣赏》、《中外传记名作选读》、《先秦诸子选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等之外,还直接在必修教材的“名著导读”中选取了10部经典名著,每册介绍两部,如第一册的《论语》、《大卫·科波菲尔》;第二册的《家》、《巴黎圣母院》;第三册的《红楼梦》、《高老头》;第四册的莎士比亚戏剧、《谈美》;第五册的《三国演义》、《堂吉诃德》。
教师在作课程规划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名著导读》教学的辐射性、探究性、教化性、多样性、衔接性、趣味性。
五、以思促读、以读促写,成果丰硕
思考是阅读的推进器,是作者语言和读者思想之间的桥梁;阅读又是写作的推进器,是写作水平提高的直接动力;文本是学生学习、模仿的范例和样板,阅读是间接地体验生活、积累材料、提高思维能力的过程,写作则是表现和表达这些生活、材料、思想情感的过程,所以三者者之间具有一定的顺承关系和因果关系。熟读则能体味,体味能思考,思考则能模仿,模仿则渐能创作。
我校积极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指导活动,如举办名著阅读讲座、读书报告会、文学阅读笔记交流会等活动,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开设名著导读第二课堂,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和落实对文学名著的阅读。
我们在鼓励学生创作方面,有不同层级的平台。首先是班级内部的周记写作,其次是学校的校刊《一米阳光》及《前茅》文学社和每学期的《前茅》杂志,最后经校刊推荐,许多学生的文章能在《语文报》《中学生语数外》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近十年来,我校学生在“新概念作文大赛”“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等赛事上均有骄人成绩,产生了若干金奖得主,在高考作文中也有数目可观的满分获得者;同时,在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也有多篇论文在不同等级的刊物上发表。
综上所述,我校在课外阅读方面进行了长期的实验和研究,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影视作品对语文有效教学影响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结题报告
宜都一中语文组

当今社会,随着电影、电视的普及,厚重的经典名著越来越多地被改编成了电视剧、电影。影视作品以其生动具体的银屏幕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面貌、本质,集多种媒介的优点于一身,声图并茂、视听兼顾,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受大众喜爱,尤其得到青少年朋友的青睐。影视作品不仅成为中学生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而且已成为日常关注追踪的热点话题。我们认为,语文教师顺应时代潮流,研究利用影视作品的优势为教学服务,能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文学素养。
我们把经典电影、根据名著改编的影视剧、电视诗歌散文、文化专题片引进课堂,在实践中检验影视在语文教学中的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一些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而对电影电视却情有独钟,如果我们因势利导,把学生对影视的强烈兴趣巧妙地引导到语文学习上来,将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1.影视走进课堂是学生经典阅读的现实的需要。语文课本上对于经典的选编,一般都是节选。例如《守财奴》一文,如果学生不能了解《欧也妮·葛朗台》全书的情节,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主人公的形象和作品的主题。但组织学生读大部头的小说,时间不允许,很多学生也没有时间阅读。相比之下,让学生看一部电影是不错的选择。
2.影视走进课堂是课堂教学形式多元化的需要。影视拥有文学无法比拟的优点,更能吸引中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关注名著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对于文学素养不高的中学生来说,很多人喜欢“看电影”,而讨厌“读作品”。
3.影视是对经典阅读衰落的一种有效的挽救手段。科技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如越来越多人的抛弃书本阅读,接受电子阅读一样,很多人对经典名著的认识已经不完全依靠大部头著作,还可以通过影视作品来了解。据调查,中学生(其实也包括成人)的经典阅读正在减少。
4.优秀的影视作品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当前,有很多优秀的电视诗歌散文、文化专题片和电影,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思想。对于这样的教学资源,语文老师不能视而不见。
5.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有条件开展影视教学。现在很多老师自己有电脑,很多学校的教室可以上多媒体课,语文老师可以方便地获取影视教学资源,并在课堂上给学生放映。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思考影视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让影视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研究的过程
(一)第一阶段(2008年6月至2008年10月):构建课题研究的思路,建立良好电影课的环境
这是我们的准备阶段,这一课题,前人的研究成果并不多。但在学校,以前有很多老师将影视引进课堂,只是没有理论化和系统化。所以,我们觉得,在课题研究的初始阶段,要达成这样的一种理论共识:要认识电影在教学中的意义,要用电影来教育学生,要让电影这种教学手段走进课堂,要使电影课作为一种课程在学校开设起来。
1、要清楚地认识电影课不同于传统课的特点。由于电影艺术自身的特点,它决定了电影艺术课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科技的艺术。要求我们大胆探索新路,采用媒体教学。第二、直觉的艺术。电影不同于文学,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理解的艺术,或称读解的艺术,人们可以仔细阅读,反复推敲,从而理解其内涵。而电影是屏幕艺术,是直感的艺术,是一次过的艺术,一部电影放映时间有限,镜头衔接紧密,画面闪动快,这就意味着对电影艺术的研究、欣赏和讲授都将有一些不小的困难。第三、综合的艺术。电影不仅综合了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等各种艺术中的许多元素,而且,取材范围广,形式灵活,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无处不显,这种反映生活的纷繁复杂性,必然向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四、高速发展的艺术。在今天高科技、高信息的时代,电影艺术更新发展的速度是极其惊人的。这一方面,使得电影艺术具有新鲜感、时代感,有着越来越高超的艺术水平和技术水平,但另一方面也就比较难把握,这要求电影艺术课跟上电影艺术发展的足迹,不断更新设备、补充资料。
2、还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找到电影课与学校课程计划之间的结合点。课题组做了三项准备:第一、通过学、研、析、找,提高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组织教师学习《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决定》,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办法》,分析当前基础教育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创新的有效途径,从而为开设电影课提供了良好的认识基础。第二、构建“三种思想”,使电影课的开设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体现。即贯彻课程改革的思想,让电影课使课程更丰富多彩,更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让电影课冲击和改变过去传统意义上的课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条件下接受知识的状况;教育创新的思想,让电影课发挥出有力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独特作用。第三、过“两个落实”,使电影课成为一门补充课程。一是利用学校研究性学习时间在总体教学计划中落实电影课程,做到有计划,有课表,有师资;二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落实电影课程,即通过学科整合,充分利用电影百年优秀影片的教育资源,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
3、必须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电影课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突出课程自身的特点。具体要求为:第一、建立影库。建立影库是电影课开设的首要因素。要开设与学科教学相吻合的电影课,就必须借助与学科知识相关的电影影片,为此我校添置了几百部影视片。建库的原则是:不仅要量多,而且要质好;不仅要有能够启迪心智、培养审美、激起童趣的影片,而且还要有能够辅助语言以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方面的教学影片。第二、加强教学建设,认真编写教材。任何一门课程的开设,都必须以教材建设为基础。我们要求教师精心备课,找到影片与学科教学内容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并写出详细的教案;我们的语文教师本着适用、灵活、求新的原则,撰写了文字材料,并且精选了内容丰富、艺术性强并与文字讲义内容紧密结合的世界精彩电影片断,将电影的理论知识与看片实践结合起来。第三、重组影片。重组影片是电影课开设的重要因素。学校添置了有关设备,以便让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实际,随时、自主地进行影片重组;我们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设备,对影片进行剪辑,并结合自己的讲课提纲,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对多媒体课件,要根据教学实际灵活使用,并能根据教学效果对影片重组,从而对课程进行新的补充和完善。
(二)第二阶段(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构建电影课的教学模式,实现电影课的作用与影响
1、培养教师能力
我们要求教师要具备下面四种能力:一是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使幻灯、投影仪、放像设备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能够科学有效地为教学服务;二是善于驾驭课堂教学,防止因某些变故而影响教学;三是善于使学生达到审美鉴赏与素质提高相统一,而不至于因学生受影片情节的不断变化而影响教学效果;四是善于布置课内外作业,如对影片内容的模仿、表演,或让学生给影片主题的“发展”重新构建一条思路,或给影片故事写上一个“续集”等等。
2、注重实践环节
授课时,将电影艺术理论的讲授与学生的看片实践结合起来,每次从理论上阐述后就放影视资料,边放边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单凭老师讲和放些电影片断是很不够的,必须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接触风格不同的影片,并讨论、消化、理解这些影片。因此,在每一轮教学里,我们都还要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同学们观看有较高艺术性的中外影片。
看片之前,一般都由教师作简要提示,以便同学们对影片进行把握。看片后,对那些思想内容探刻、艺术价值高或有争议的影片组织同学们讨论,如《红高粱》、《辛德勒的名单》《阿Q正传》《美丽人生》等。讨论中大家各抒己见,有时争论得还相当激烈。在同学们讨论时教师也积极参与,与同学们交流看法,引导大家进行欣赏和评论。
有的影片教师不讲,也不作一般性的讨论,而是实行教学易位,请学生备课、讲课。如意大利魔幻故事片《圣血》,其内容艰深晦涩,表现手法也新颖独特,许多人看后都不甚理解。越是这样的片子,学生越有兴趣,越想把它弄个究竟,那就把任务交给他们吧。于是课下学生十分认真地作了准备,课堂上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有的从异化的角度去理解影片,有的用弗洛伊德的恋母情节去分析影片,有的以女权主义理论去关照影片,还有其他许多观点,都很新颖。在实践中,学生受到了锻炼,开阔了眼界。
3、探索新的模式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落实电影课程,即通过学科整合,充分利用电影百年优秀影片的教育资源,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作“影视教学法”。它有多种模式,通常按影视手段介入教学的时间,可分为课前预习式、课后复习式、系统播放式和课堂播放式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我们在教学中都有所尝试。
①课前预习式。操作方法是上新课前将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影视教学片一次性播放。这种教学法主要起预习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了解新课内容,为课堂教学提供必要的辅助和铺垫。如组织学生课前观看《守财奴》《项链》《药》《雷雨》等。学习《滕王阁序》一课,教师从网上找到配乐朗诵,同时让学生观看展示滕王阁壮丽景色的资料,声情并茂的诵读,引人入胜的录像,从听觉、视觉上引起审美兴奋,获得审美愉悦。然后要求学生高声朗诵课文,体会骈体文的特点,并尽力记住一些自己认为美的句子,把学生的审美活动从感性引向理性,使他们能获得更深层次的审美享受。学生受到了文学的熏陶、美的熏陶,对课文进行鉴赏的渴望便油然而生。这时再对课文进行讲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②课后复习式。操作方法是在新课上过后集中播放与已学知识有关的影视教学片的方法。这种教学法主要起复习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消化、补充和巩固已学知识,拓宽知识面。如组织学生课后观看《阿Q正传》《林黛玉进贾府》《茶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让学生在声像感官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讲授《林黛玉进贾府》,一位老师的做法是:不让学生阅读课文,仅仅放一段电影剪辑,看毕即让学生讨论人物形象。这样处理显然不好。语文学习需要对文本进行品味,对情感进行体验,这是无法用一两个或一组画面来固定的,如果忽略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而试图将有着丰富想象空间的语文直观化,图像化,那就把语文课上死了。如一味以直观形象的画面代替文本阅读,必然会弱化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甚至造成学生思维水平的停滞不前。看来,有时影视欣赏更适合作为文本阅读的一种补充。
③系统播放式。操作方法是以影视教学手段取代教师的现场教学,影视播放贯穿教学全过程,学生主要通过影视媒体来获取知识信息。
④课堂播放式。操作方法是将影视教学手段引进课堂,有机结合影视播映与教师讲授,使影视的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三者密切结合,同步进行,真正让影视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程序有机组成部分。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第一、它将影视活动置于课堂教学的完整程序系统之中,拓宽了课堂信息的传输通道,提高了课堂信息质量,有助于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感知和理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巧妙地插入了一段《赤壁之战》,让影片把学生带到那个战火冲天的特定历史场面,感受“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另外,十几张音频、视频教学图片,如“三国演义片头”、“波涛拍岸图”等,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有效地启迪了思维,引导他们顺利地领悟了学习目标,而且高效率地完成了学习目标。并且通过进一步研究、讨论,使学生提高了正确对待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失败的认识,培养了积极向上的心理。
第二、它以课堂教学的形式约束了影视教学这一传播手段,从而促进了教师对教材的分析、钻研和选择,改进了教学程序的设计和教法的选择,有利于课堂教学结构的灵活和创新。如在讨论“失街亭谁之过”时,教师巧妙地插入了一段《失街亭》,让学生在人物的逼真表现中去准确把握人物性格。
第三、这种教学法强调影视教学必须为完成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服务,依据组织教学的原则设计影视教学程序,因而较好地解决了其它几种影视教学方法存在的盲目性,游离式弊病,有利于促进影视教学的正规化、科学化。学习《胡同文化》一课,由于学生对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了解不多,缺乏理解其文化内涵的必要基础。因此教师搜集了一些北京最长的胡同、最窄的胡同、最古老的胡同、四合院及其结构示意图的资料,制成影视课件上课时播放给学生看,这些平时未曾履迹的地方果然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再配以三弦乐曲作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浓郁的“京味”当中品读课文。这些感性材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自然对胡同文化方正、封闭、保守等特点也就容易理解了。
实验证明,课堂播放式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所起的作用最大。
4、询求电影课的服务功能
影视教学作为课堂教学一种新的信息形态和教学程序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服务课堂教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创设情境,引起兴趣。电影、录像都是传输和再现信息的高科技手段,它们再现事物、模拟直观的功能是创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影视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设导入新课的情境。教师能否一开始就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在讲课之前播放一段相关镜头,就会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强烈欲望。二是创设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即在教学某一问题时,运用影视手段提供问题的背景材料,模拟再现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等。如前面提到的学习《滕王阁序》。
②释疑解难,突出重点。一堂课中影视手段的运用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必须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来进行。实验证明,学习《祝福》时,让学生观看整部影片并不一定是最佳处理方式。我们的教师选择了另一种处理:将文中人生经历的图片连缀,配以凄婉哀怨的二胡乐曲《江河水》,以鲁迅“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消除人世间害人害己的昏迷和强暴,要使人类都正当的幸福……”字幕作结,一方面印证了课文内容,加深了读者的感受;一方面也以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效果多角度刺激了感官,激发了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一步感知、领悟、思考。
利用影视手段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释疑解难的材料,帮助学生从把握重点、难点入手,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是影视教学服务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功能。
③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节省教学时间是影视教学的又一重要功能。影视媒体贮存信息的高密度和高容量及检索信息的高速度特征为教师备课、授课快速运用信息提供了方便。经过科学加工的影视教学信息,在说明问题、解释现象等方面具有明了、快速的特点,文字和讲述等方法无法或很难讲清的问题,往往可以借助影视方法迅速解决。如在讲《道士塔》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了解敦煌文化,可以播放一段记录短片。
5、开设电影课应注意的问题
电影课为语文学科、影视教学为课堂教学增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因子,也使课堂教学诸因素的相互关系更加复杂,为教师上课增加了难度。要开设好电影课搞好影视教学,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①选择合适的影视资料。电影课影视资料应选择有良好的导向性、启迪性、独特性、示范性,使学生人文素质得到教化,心智素质得到陶冶,美的熏陶得到保障,综合能力得到锻炼。
辅助学科课堂教学的影视资料应具有播放时间短、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等特点。国内虽已在制作这类教材,但目前真正适合课堂播放应用的影视教材还很少,主要靠从原来教学影视资料中选择或从电视节目中录制。但这些材料不一定全有用,必须进行必要的剪辑,删其枝叶,保留其中与教学密切相关的主干,使之适合影视教学。
②认真钻研教材和影视资料。要搞好影视教学,教师除必须认真钻研文字教材外,还必须认真钻研影视资料,吃透两者,教学时才能得心应手,轻车熟路,自由驰骋。
③科学选择影视教学时机。所谓影视时机,即选择恰当时间播放影视信息。影视时机的科学性决定影视效能的高低,时机不当,不仅会使影视教学成为画蛇添足,还会对课堂教学造成极大干扰。前述课堂播放式影视教学的服务功能实际就是确定课堂影视时机的一般原则。
(三)第三阶段(2010年1月至2010年11月):发挥电影课的优势,推动和谐教育的开展
实验证明,电影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同学们很喜欢上,因为它生动、活泼,使人开阔眼界。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开设电影课,实施影视教学手段,学生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1、发挥电影的导向性,教化学生的人文素养。
首先是组织观看经久不衰、百看不厌的优秀影片;其次是吸纳影片中世界各国对国民施以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精华;再是比较各国文化水准和发展进程的不一致,以便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坚持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学习《胡同文化》时,让学生观看一些反映其他地域文化特点的影视资料,可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人文素养。甚至可引导学生在学习本课的基础上进一步联想,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既而探讨“酒文化”“茶文化”“小吃文化”等内容,以尽可能多的涉猎中国文化领域。
2、发挥电影的启迪性,陶冶学生的心智素质。
我校在陶冶学生心智素质方面,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选择了不同主题的电影进行启迪。例如,对于高一的学生选择了诸如《少年犯》《一个都不能少》《下辈子还做母子》《美丽人生》等科教片、故事片,着重从动机、情感等方面去培养;对于高二、高三的同学则多选择类似《当幸福来敲门》《人工智能》《生死抉择》《莫斯科保卫战》《勇敢的心》等故事片、专题片,着重陶冶学生的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方面的素质,抵御了影视污染。
3、发挥电影的独特性,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一方面是在观看中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因为电影中那丰富多彩的画面、起伏跌荡的情节、紧扣主题的音乐、生动形象的语言,均为学生进行审美实践提供了最直观的审美素材;另一方面是在评析中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因为在电影课上师生互动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品味美、评论美和体验美的活动,更能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得到提高。
4、发挥电影的示范性,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
我校在不断开展的电影课活动中,十分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如有目的地让学生找出电影与绘画的相近之处,以通过视觉形象的直接感染力培养学生;找出电影与音乐的相近之处,以通过各种音乐而构成的和谐感和节奏感培养学生;找出电影同文学的相近之处,以通过情节反映现实世界的一切联系和关系培养学生。
经常性地组织电影座谈会、影评征文、演讲比赛、歌曲演唱、模仿表演等活动,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文字表达、音乐表达、造型表达和体态表达等各种表达能力的提高。
还通过电影及电影课,组织学生对地球自然状况及人类生存环境的感知和座谈,提高学生的环保能力;对人们日常生活及生产的重视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科技领域及未来世界的了解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等等。
科学与人文并重,才能使学生在全世界优秀影片的帮助下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
5、发挥电影的想象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电影课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尽力拓宽思维,通过表演、座谈、演讲等多种形式,将素质教育的要点与影片内涵的结合点融于快乐的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①引导学生树立批判继承的思想。
创新并非天外来物,它总是在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产生的。在电影课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唯物辩证的思想,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哲学基础。如在观看《希望与荣耀》时,既让学生理解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与人之间只有互相谦让,才会关系融洽,又要帮助学生领悟当今逐渐与世界经济接轨的社会是提倡竞争的,并非凡事谦让,都会成功,如商务活动、求职等方面,是“谦让”不得的。
②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是发散思维的重要形式,想象力是创新的基础。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先进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如在观看《星际生命》时,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几十年后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学生在驰骋的想象世界里,会从各个方面对今天的生活状况进行展望,畅想美好的明天。
③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电影课教学中,要善于给学生创造进行求异思维的条件和机会,引导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如在观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后,让学生给故事改写结尾,事实上,学生完全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既把问题剖析透了,也拓宽了思维的广度,体现了创新意识。
6、发挥电影的声画优势,使学生的记忆效果得到加强。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效果的优劣不仅取决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仅仅理解而并未记忆和掌握的知识是谈不上运用的,更谈不上突破和创造。因而,记忆就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影视教学在强化教学内容的表达,在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记忆等方面有显著的优势。
心理学家认为,记忆依靠大脑皮层活动完成,属于大脑中枢神经的活动。影视教学的长处,为开发学生的大脑功能,加强记忆提供了有利条件:
①为形象记忆创造了优势。
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再现了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具有显著的直观性。直观就是让学生看到具体事物,以强化对其中枢神经的刺激,达到加强理解和形象记忆的效果。影视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事物、现象、过程再现于课堂,让学生亲眼看到,犹如身临其境,为学生形象记忆创造了优势条件。
②能引发学生的高度注意力。
注意力与记忆关系密切。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也具有选择、保持、调节功能。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影视教学手段,把电化教育的“指向性”与注意力的“保持功能”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水平,对添加活力,创设情境,调动情感因素,加强记忆等等,都有独特的作用。
③能引发积极的思维活动。
记忆活动与思维活动密切相关,互为因果。思维积极、灵活、正确,记忆的效果就好。同时,记忆的信息,又为思维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据科学家介绍,人类五官在学习比率上,眼睛最有用,其次是耳,眼耳并用最能活跃思维,记忆效果最佳。影视教学所提供的视听形象,最便捷、最直接地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听觉器官,使它们受到强烈刺激,因而能引发人的积极思维。
④能诱发明确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记忆动机与记忆效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影视教学借助其艺术性,可以诱发学生明确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沿着激发的方向学习,不仅能优化教学,收到加速记忆的效果,还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达到教学目的。
7、发挥电影的评论平台,使学生的写作空间得到拓展。
同学们课余都能结合自己的感受认真地写一些评论文章,或者由于认识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而开启了自己作文创作的思维。观后感使作文能力得到飞越性的提高,在叙事记人、写景状物和童年情趣上尤其明显。文字思维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当然,从文章看,同学们基本上还未摆脱情节、主题、人物形象塑造等文学评论的模式,但其涉及内容的广泛、题目的新颖、构思的巧妙、见解的深刻都是喜人的。
三、研究的结论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影视作品对语文教学有积极影响,这种积极影响不仅在于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一种提升,但其消极影响也不能忽视。
1、影视作品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
①利用影视作品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现行的高语文教材中选入了较多的中外名著节选。比如小说节选《边城》《空城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黛玉进贾府》等,戏剧节选如《茶馆》《罗密欧与朱丽叶》《雷雨》《窦娥冤》等。一般来说,品读文学作品很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品味语言对故事情节、人物外貌、语言、心理;矛盾冲突、环境描写有所认识与把握并体味小说的意蕴与作者流露出的情感。教师可以在文字解读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视觉性解读,即通过影视作品的欣赏来加深理解。比如一位教师教《雷雨》,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戏剧语言。通过品味剧中五个片段中极普通、极容易被忽略的词语“洋火、你们、汗涔涔、半晌、支票”。引导学生耐心咀嚼,精细品味,嚼出“言外之意”来。并播放了电影片段欣赏,从周、鲁相逢到鲁烧毁支票的片段。引导学生观看影片并与课本做比较,从语言、电影形象中揣摩周朴园复杂的内心世界。另外,影视作品的直接介入还可以重现历史宏大的场景,如《开国大典》;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现在有大量的根据文言作品改编的影视剧,有一定的文言含量,可以利用学校的电视系统播放。比如《三国演义》、《荆轲刺秦王》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文言知识,提高文言素养。
②利用影视作品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写作素材
影视作品作为学生文化生活的有机部分,备受学生关注。写作课可以利用影视作品这一资源,引导中学生关注生活、把握时代脉搏。可以把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塑造、情节、细节的叙事技巧,以及结构的章法都可以借鉴到学生的写作教学中。比如一位教师在一次主题为《作文,用什么打动“我“的心》⑵的作文评讲课上,通过学生的作文拟题、选材等的评析,引导学生得出:“真实、思想、创意、文采”是作文取胜的法宝,接着播放“FLASH”音乐剧《人不能没有鸡的世界》让学生讨论,这个音乐剧,在写作上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学生讨论达成共识:换个角度去观察生活、去思考问题、去表达情感。如果我们的作文能在这“真实、思想、创意、文采、换角度”几方面考虑,一定会打动人心。生活、阅读是写作的源泉,中学生喜爱的影视作品也是他们写作的重要素材,可引导学生写影视评论文章等。
③利用影视作品能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影视艺术是一种语言性很强的艺术,能够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口头表达能力、想象能力、鉴赏能力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越来越多,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通过自身实践运用才能逐步实现。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外,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实践,走向他们所喜爱的影视作品。如确立话题,“我喜欢的电视剧“,我喜欢的剧中人”,“电影、电视给我们带来什么”,“你对影视剧中的什么最感兴趣?”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说说电影、电视的利与弊。还可以与同学进行对话、甚至争辩。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交际能力。确立话题时,应考虑到话题的价值、现实意义、难易程度等因素,这直接关系到影视的话题一定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热烈的交流气氛。
④利用影视作品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好的影视作品可以使学生在观赏的过程中,得到思想的提高、知识的增长、眼界的开阔和心灵的愉悦,从而受到了以美感为前提的特殊的启迪、教育。影视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刻程度和艺术质量的好坏方面存在着优劣。像《开国大典》、《任长霞》、《亮剑》、《英雄》、《十八岁的天空》、《三国演义》、《西游记》等都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优秀影视作品。引导中学生观看、欣赏、读解影视作品,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比如当师生观赏电影《雷雨》后,课堂上四两拨千斤,只一句鲁侍萍的台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教师点拨一下,学生就能从语言的巧妙中体会侍萍复杂的感情。好的影视作品是一座充满魔力的桥梁,把学生引向文学的殿堂,引向无限广阔的审美鉴赏的天地。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影响,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获取经济利益,影视作品中也充斥着厌学、出走、比阔、赌博、暴力等内容,对中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由于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阅历尚浅,可塑性大。因此,需要教师进行正面引导。对一些格调不高的、有害的影视作品,可结合语文课进行影视欣赏指导,开设影视艺术讲座,提高对影视作品的辨别选择能力和对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让他们远离庸俗浅薄的东西。
2、影视作品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消极影响
①文字想象的退场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一位教师在教鲁迅的《药》中“茶馆谈药”一节,剪辑了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黑白影片《药》的相对应部分,课前播放了电影《药》中与课文第一部分对应的片段。学生扮演角色、说台词,课堂很热闹。课后这位教师进行了反思:“热热闹闹的背后是思考的冷冷清清,课堂活跃的下面是智力的低幼和倒退。鲁迅先生已经用文字给我们真实深刻地再现了生活,这说明了文字本身的魅力,再还原回去,真是不折不扣的倒退”。文学语言本身形象生动,能唤起学生的想象,它所提供的想象空间要远远比直观的影视广阔得多,丰富得多。有助于学生对课文产生丰富多样的理解,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方式,对学生个体的审美能力和行为个性的培养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在播放电影的过程中,学生总是兴趣盎然,但学生的兴趣仅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他们的阅读兴趣还没有真正地调动起来,在文字面前没有形成对文字的感觉,即语感并没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有的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还未让学生品读文本,就用影视作品来全部代替学生对语文的独特体验,将这种无形的想象转化为有形的图像,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造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单一化。因此,展示影视作品不能代替阅读主体的想象,观看电视剧不能取代阅读文学作品。
②人文性的缺失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人文性的培养。部分影视作品不忠实于原著,给学生正确的解读带来不利的影响。比如影视作品《雷雨》,导演在排演《雷雨》时删去了序幕和尾声。序幕是十年后的周公馆成了教堂医院,老态龙钟的周朴园来教堂医院看望两个疯女人—繁漪和侍萍,彼此都没有话。借两个修女之口,交代出这里十年前的故事。尾声写十年后钟声悠悠,大弥撒的音乐阵阵。周朴园在圣经声中作着无言的忏悔。整个故事放在这样一个忏悔的格局内,是有深意的。周没死,也没疯,活在深深的忏悔里,只有活着的人才是最痛苦的,突出了人物的悲剧色彩。作家曾经为此感到深深的遗憾,他认为最能体现自己创作主旨的是序幕和尾声,序幕和尾声被删掉以后,就导致了后来人们仅仅从社会学、政治学的层面来理解文学作品。于是《雷雨》的人文特征被遮蔽了,它成了政治学和社会学的形象读本。
3、教师要适时适度用好影视作品资源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师对影视作品的适时适度的利用,将会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既要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又要讲究相应的策略方法。
①取其精华合理利用
面对着良莠不齐的影视作品,教师不能抱着拿来就用的心理,要有鉴别、筛选的能力。选择学生关注较多的、普遍喜爱的作品,所选的影视资源必须符合教学的要求,与学生的经验契合,才能引导他们采用审美批判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来审视作品。如2005年江西高考话题作文“脸”。面对这个题目,你会联想到哪些材料呢?可引导学生结合影视作品《任长霞》《西游记》等,体会孙悟空嫉恶如仇的脸;任长霞对百姓柔情似水、嘘寒问暖的脸,对邪恶势力拍案而起、铁面无私的脸等。学生从中得到启示:写作必须做好材料与题目的和谐对接。
②文本与影视作品对比研究
把影视资源转化为教学材料和讨论材料,必须考虑在什么时候适时、适度引入。教师必须要加强在教学中的导向与调控作用,掌握暂停键,自配解说词,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从影视上转移到文本中的研读,比如教《守财奴》一文,可以把电影选段和小说选段进行对比,能更加透彻地理解原文情节设置和人物刻画的精彩之处。再如学习《我与地坛》后可播放同名电视散文,黄叶纷飞,日影细碎,史铁生摇着轮椅缓缓进入地坛,抒情的小提琴音乐配以动情的朗诵,把人带入一个如梦如幻的境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感染。文本与影视作品进行对比研究,使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观看影片并与课本做比较,从而通过自身的揣摩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对文章的描写或影视剧的拍摄提出创新意见,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与思考力。
语文教学的深入改革,要求语文教师自觉地主动地提高自身的影视文化、影视艺术修养。影视资源的丰富性,为语文教师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可能,教师如能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教学规律适时适度地使用,发挥影视作品特有的优势,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将具有现实的促进意义,将会把语文教学带入一个新的境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8 03:19 , Processed in 0.12485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