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千校一面到异彩纷呈 ——武汉市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巡礼 ■本报记者 程墨 通讯员 沈琪 王小占
“老师好!”课间时分,武汉市新洲区株城街第四小学的校园内,看到来访的记者,学生都举起右手颇有“学生范儿”地微笑着主动打招呼,真诚而自然……
这是一所位于城乡接合部的学校,但是言行文明礼貌的孩子、找不到一丁点垃圾的校园,让人很难想到这是一所有2000多名学生的农村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占了近80%。
因关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而致力打造“养成教育”的株城街四小是武汉市创建素质教育特色小学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武汉市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特色校创建活动,打破“千校一面”的窘状,让素质教育的种子在每所小学发芽、开花,推动了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塑特色,学校找到发展支点
“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只要看到地上有纸屑就会主动拾起来!”株城街四小五年级(6)班陈园园解释说,“如果每个人都把小纸屑丢到地上不捡,学校岂不成了垃圾场!这是易老师教我的。”
陈园园老家在河南,爸爸在这边务工。今年,她曾回老家念过一段时间书,可是老家的小学没能“拴住”她的心,爸爸只好带她重返“母校”。“这里既教知识,又教我们养成好习惯,老师还给我们讲了好多有意义的小故事!”她说。
谁也想不到,这所小学1999年曾一度濒临撤销,正是学校独辟蹊径,将目光放在关爱每个留守儿童身上,塑造“温馨、和谐、文明、高效”的养成教育特色,救活了学校,更让学校声名远播。
“学生数量多只能称为大学校,有特色才能称为名校。”校长饶小平说,养成教育是管终身的教育,它不是新发明,而是学校从实际出发找到的素质教育着力点。
自2008年起,武汉市推行的特色素质教育不仅使所有小学找到了契合自身发展的黄金支点,也助推该市义务教育驶上公平、均衡、优质发展的快车道,一大批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借此声名鹊起。
洪山区广埠屯小学开展雅行教育,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受到良好熏陶;汉南区育才小学坚持开展乒乓球活动,使全校学生近视率控制在10%以内;青山区红钢城小学和谐教育收到明显成效,一名有轻度自闭症的孩子跨入维也纳金色大厅……
素质教育特色校创建启动以来,全市已有400余所学校通过区级评估,112所学校被授予“武汉市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称号。 |
|